高一历史暑假练习 2
一:单项选择题(30 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该诗反映的
是下列哪一历史事件。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2、20 世纪 30 年代的歌曲《我的家在松花江上》唱到:“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从那
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该歌曲中提到
的“悲惨的时候”应指
A、九一八事变 B、一二八事变 C、华北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3、我国能够恢复对香港、澳门行使主权的条件中,最为重要的是
A、新中国已经成为独立的主权国家 B、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
C、“一国两制”的构想为有关各方接受 D、改革开放使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4、新中国外交成熟的标志是
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确定 B、万隆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5、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东盟 D、上海合作组织
6、希腊城邦的突出特征具有怎样的色彩?
A、小国寡民 B、原始社会 C、民主政治 D、战争不断
7、伯里克利时代雅典的最高国家权力机构是
A、十将军委员会 B、陪审法庭 C、五百人会议 D、公民大会
8、“议会除了不能使一个女人变成男人和使一个男人变成女人之外,能够做一切的事情”。
这句话说明
A、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B、议会还有不能做的事
C、议会也不是绝对权威 D、议会还要听从于某些人
9、被后人称为“美国宪法之父”的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
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采取相应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
C、美国应该建立开明君主制国家
D、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限制
10、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统一后的德国政体是
A、邦联制的君主国家 B、联邦制的君主国家
C、邦联制的共和国家 D、联邦制的共和国家
11、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
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
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法国大革命 C.巴黎公社起义 D.俄国二月革命
12、假如让你写一篇集中反映 1947—1948 年国际局势的专稿,需要一组能体现当时概况的
“关键词”,请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
A.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
B.二战胜利、马歇尔计划、布雷顿森林体系
C.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关贸总协定
D.雅尔塔体系、德国分裂、古巴导弹危机
13、在某次青铜器文物展览会上,三星堆文化的青铜器赢得了参观者的一片赞美之辞。如果
外国参观者向你咨询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技术在何时进入繁荣时期,你应该回答
A.新石器时代晚期 B.商周时期
C.秦汉时期 D.魏晋南北朝时期
14、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进入了进一步发展阶段。以天津为例,在工商部注册资产达万
元以上的企业有数十家,其中面粉、纺织、化工业生产水平居全国前列。我国民族工业在这
期间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海外华侨竞相投资设厂 B.欧洲列强在一战期间暂时放松经济侵略
C.各种实业团体广泛建立 D.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15、建国六十周年庆典上,天安门广场以复兴之路为主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和群众游行。
打头的游行方阵分别命名为:开天辟地、艰苦创业、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下列史实与
“艰苦创业”相关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一五计划制定与实施
C.开辟经济特区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6、上海世博会将于 2010 年 5 月 1 日开始,中共中央作出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进一步带动
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飞跃的重大战略步骤是在
A.20 世纪 70 年代末 B.20 世纪 80 年代 C.20 世纪 90 年代 D.21 世纪初
17、“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
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18、1500 年前后,西欧社会结构中有利于制度创新的各种因素通过一系列彼此连结的历史
运动而会聚、互动,人类正在走出中世纪这个“死亡之门”。下列各项能说明人类正在走出中
世纪“死亡之门”表现的是 ①新航路开辟 ②西欧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③各地文明
开始汇合交融 ④教会的文化垄断被打破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9、2009 年 2 月,美国总统奥巴马针对日益严重的国内经济危机,签署了经济刺激计划。
在 70 多年前,美国曾施行了类似的政策,史称
A.马歇尔计划 B.布什计划 C.里根计划 D.罗斯福新政
20、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
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
新生”的举措是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C.大力推行强权政治 D.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
21、列宁曾讲过:“我们用‘强攻’办法,即用最简单、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的生
产和分配原则的尝试已告失败。”这里的尝试是指
A.十月革命 B.斯大林模式 C.新经济政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22、“新世纪到来之际,我们已经创造了 2000 多万个新的就业岗位,出现了 30 多年来最快
速的经济增长,失业率为 30 年来的最低水平,贫困率降到 20 年间的最低点……”以上成就
是在美国哪一个总统执政时期创造的
A、罗斯福 B、肯尼迪 C、里根 D、克林顿
23、“坊的制度──就是用墙把坊围起来,除了特定的高官以外,不许向街路开门的制度──
到了□□末年已经完全崩溃,庶人也可以任意面街造屋开门(做生意)了。”如果日本学者
加藤繁的这一观点符合史实,这里省略的两字最有可能是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清代
24、我国农业总产值 1979-1984 年增长 455.40%,粮食产量由 1978 年的 3.04 亿吨增加到
1984 年的 4.07 亿吨。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A.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 B.完成了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5、罗斯福说:“我们必须有这样一条原则,我们将不允许失业大军存在……我不愿设想任何
美国人永远靠救济为生。”以下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A.整顿银行 B.复兴工业 C.调整农业 D.兴办公共工程
26、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研究当代世界历史局势时,搜集了下列历史图片。请你为他们
拟定一个最恰当的探究主题
资本主义经济格局 不结盟运动标志 “乔的笑” 俄罗斯国旗
A.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B.世界经济全球化
C.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 D.第三世界的崛起
27、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发表的公告中,令世人振奋的是
A.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B.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
C.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D.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28、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确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制度,其中最根本的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29、.右侧漫画反映了
A.中美关系缓和 B.中美建立外交关系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苏关系改善
30、唐史记载:“太宗在洛,登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
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与此相关联的古代选官制度是
A 世袭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二、判断题:判断正误,并在相应的方框内填涂。正确填涂 A,错误填涂 B(本大题 5 小题,每小题 2 分,
共 10 分)。
31、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这一言论
反映的思想是中国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32、“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宪政就是
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这说明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关
键和核心是权力制约与平衡。
33、国统区某报纸评论:“平时军人开小差,一般人夸为精明干练。今日壮丁逃兵役,人人
骂为冷血动物。”这一评论发生在国共政权十年对峙时期。
34、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包括十将军在内的各级官职都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都以
抽签方式产生。
35、1832 年英国的议会改革使广大贫民和工人阶级的政治权利得到了保障。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 30 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年代 科技发明
(件)
中国 世界其他国家
件 百分比 件 百分比
公元 1~400 年 45 28 62% 17 38%
公元 401~1000 年 45 32 71% 13 29%
公元 1001~1500 年 67 38 57% 29 43%
公元 1501~1840 年 472 19 4% 453 96%
——根据《自然科学大事年表》统计
材料二 从广义说,我们可以说,在公元前 3 世纪至公元 15 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
技术(除了希腊光辉灿烂的理论建设高潮之外)要进步得多,但是从文艺复兴以后,欧洲的
科学就开始占领先地位了。确实,到了伽利略时代,可以说科学发明的技术本身被发现了,
其结果就产生了现代科学的统一世界,科学为全人类所公有。
——李约瑟《中国:发明与发现的摇篮》
材料三 马克思说:“社会的劳动生产力,首先是科学的力量。”
材料四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的最新调查显示,截至 2009 年 12 月底,我
国手机网民规模达到 2.33 亿,占网民总数的 60.8%。其中,网瘾青少年更多地尝试过使用
手机上网。在使用手机上网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青少年比例为 16.2%,他们平均每天手机
上网时间都超过半小时。在使用手机“玩网络游戏”和“玩单机游戏”方面,网瘾青少年的比例
也远高于非网瘾青少年。
请回答:
蒸汽机车 电灯 第一台计算机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什么趋势?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个
典型例子说明“公元前 3 世纪至公元 15 世纪之间,中国比欧洲的科学技术要进步得多”。(4
分)
(2)根据材料三,说明近代以来人类社会经历了三次生产力发展的飞跃,分别开辟了
哪三个历史时代?(3 分)
(3)材料四涉及到的手机是第几次工业(科技)革命的成果?互联网又最早出现于哪
一国家?综合上述材料你能得出什么认识?(3 分)
37、(40 分)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晁错说:“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定居);
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
腹饱而身毙。”
――《贞观政要□君道》
(1)依据材料一、二归纳中国古代明君贤人的治国思想。(2 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唐太宗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6 分)
材料三 1924 年 8 月孙中山指出,我们国民党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
源弄到平均,不过办法不同。
——摘编自孙中山《三民主义》
(2)孙中山解决民生问题最初的主张是什么?材料三中所提的“办法”与最初的主张
有何主要变化?(2 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这种变化的历史背景。(2 分)
材料四 英国于 1946 年 8 月通过国民保障法,规定投保职工在就业、退休、怀孕、工
伤、疾病、死亡等情况下可以申请补助;11 月通过国民医疗保健制度;1948 年颁布国民援
助法,由政府拔款给贫困者以社会违法救济。德国也通过保险、救济、补助等社会保障手段
来缓和私有制和竞争所必然的社会冲突。
――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等
(3)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方国家如何确立福利制度?(2 分)这种制度有何
作用?(3 分)
材料五 1950 年后,苏联国防工业获得重大突破,但工业消费品供应不足,而且质量较
差,农业发展缓慢,到 1953 年全苏人均粮食仍低于 1913 年,集体农庄向国家义务交售了粮
食总产量的 60%和全部甜菜与皮棉,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很低,这种状况在此后很长时间内
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摘编自段炳林《世界当代史》
(4)依据材料五归纳出苏联在发展国民经济上存在的问题。(3 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其原因和最终导致的社会后果。(4 分)
材料六 1980 年邓小平指出:“近三十年来,经过几次波折始终没有把我们的工作着重
点撞到社会主义建设这方面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不快、不稳、不协调……”1980 年又
指出:“人民现在为什么拥护我们?就是这十年有发展,发展很明显。”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
(5)指出材料六中所说的“几次波折”中最严重的一次。(2 分)结合说学知识概括指
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发展”在国计民生方面取得的成就,并说明其原因。
(8 分)
(6)综上,谈谈古今中外在民生问题上的经验教训。(4 分)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D C D A D A B B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B B B C D A D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C C D C C A A D
31 32 33 34 35
B A B B B
36、(1)我国古代科技发明在 1500 年前后由世界领先到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1 分)造纸
术、指南针、印刷术、火药的发明。(任三点 3 分)
(2)蒸汽时代;电气时代;信息时代。(3 分)
(3)第三次,美国,启示:科技创新;科学技术既能促进社会的发展,也可能带来负面的影响,需要我们
正确对待和应用。(3 分)
37、参考答案:
(1)以民为本(关注民生、农本思想)。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
轻徭薄赋;慎用刑法。
(2)平均地权。增加“节制资本”。 第一次国共合作。
(3)通过立法形式(通过社会保障和保险制度、政策等)。缩小贫富差距,保持社会稳
定,促进经济发展。
(4)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难以提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
大林模式)社会矛盾尖锐,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5)“文化大革命”。社会生产力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不但解决了温饱
问题,而且从总体上已达到小康水平。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
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6)注重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就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不注重民生,必然会影响国民经济
长期稳定发展,导致社会动荡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