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科学暑假复习资料
第一章 复习大纲
一、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1、科学研究的对象:
科学研究各种自然现象,并寻找他们相应的答案。
2、金鱼沉浮的原因:
与鳍和鳔的大小有关系
说明:1、只要我们留心观察,从探究身边的问题着手,我们就可以进入科学的世界,科学
就在我们身边。
2、学习科学知识,学会科学探究的本领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至关重要。
3、我们要多观察,多实验,多思考,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推动社会进步。
二、实验和观察
1、认识各种仪器(试管、天平、停表,显微镜、酒精灯等)及他们的用途。
2、科学实验的:态度:
认真操作,仔细观察是科学研究的基本态度。
3、生鸡蛋放在溶液中的现象:
清水中(下沉)加盐 慢漫上升 继续加盐 浮在水面上
白醋中(下沉)并且表面有气泡冒出。
4、许多科学实验的结果往往需要得到一些具体的数值,所以在实验中常要用到一些测量工
具来进行测量。
5、在科学研究中,我们还常常借助各种仪器来扩大观察范围。
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
1、什么叫测量?
测量是将一个待测的量和公认的标准量相比较的过程。
2、长度的单位:
国际单位:米(m) 常用单位:千米(k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
3、测量长度的工具:刻度尺
4、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使用前:观察刻度尺,零刻度是否磨损,最大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值(精确度)
使用中:尺沿所测量的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测量结束:记录测量结果要有数值和单位(数值要有估读位)
5、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
直尺和三角板配合测量法 细线重合法,以累积求平均值法(测多算少法),滚轮法,纸带重合法等。
四、体积的测量
1、体积的概念:物体所占有空间的大小。
2、体积的单位:国际:立方米(米 3) 常用单位:(固体)立方分米、立方厘米、立方毫米,(液体)升、毫升
3、体积的测量工具:
1、规则的物体:刻度尺测量长、宽、高等用公式求体积。
2、不规则物体和液体:用量筒和量杯测量体积。
4、量筒和量杯使用方法:
1、首先看青它们的测量范围和最小刻度。
2、测量前,量筒必须放在水平桌面上,
3、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相平。
五、温度的测量
1、温度的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
2、测量温度的工具:温度计
3、测量温度的原理: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
4、温度的单位:摄氏度,用 ℃ 表示
5、温度的有关规定: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 0℃,把水沸腾时的温度规定为 100℃ ,在 0℃和 100℃之间
分为 100 等份,每一等份就代表 1℃。
6、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1、每一种温度计都有它的最大测量范围,被测量物体的温度不能超过它发测量范围。
2、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
3、不能将温度计离开被测物体,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4、读数时视线要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
说明:液体温度计的示数范围非常有限,特殊温度的测量要用专用的温度计。
六、质量的测量
1、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2、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体的形状、温度、状态以及位置的改变而改
变。
3、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千克(kg) 常用单位:吨(t)克(g)、毫克(mg)
4、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
5、天平的使用方法:
(1)用天平称量物体质量时,要注意它的测量范围,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它的测量范围。
(2)正确的使用方法是:
1、 调平: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指
针对准分度盘中央的刻度线,这时横梁平衡。
2、 称量:被测量物体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加砝码的顺序是先加大砝码后加小砝码最后调节游码直到
天平平衡。
3、 称量完毕,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
说明:天平是比较精密的仪器,称量中要注意不要把托盘和砝码弄脏。
七、时间的测量
1、测量时间的工具:计时器 最精确的计时工具:原子钟
2、实验室常用来计时的停表有电子停表和机械停表。
第二章 观察生物
第一节:生物和非生物
1、 观察蜗牛:
蜗牛的结构:蜗牛有壳、触觉、眼点、口、足等结构。
蜗牛的足会分泌粘液且粘液是银白色的,所以蜗牛爬行时会留下银白色的痕迹。蜗牛四处爬行的目的是为了
寻找食物。
2、 通过考察蜗牛的感觉器官发现:蜗牛具有视觉、触觉、嗅觉、味觉四种感觉。
3、 蜗牛受到刺激后会产生反应,这是动物的一种应激性。
4、 生物和非生物的区别
①生物具有严整的结构 ②生物都有新陈代谢的现象 ③生物都能生长发育 ④生物都能繁殖后代⑤生物都有遗
传和变异的特征 ⑥生物都有应激性 ⑦生物都能适应环境并能影响环境
说明:一般生物都具有上述特征,而非生物可能具有上述的一条或几条,不可能全部具有。
5、 动物和植物的主要区别是:植物能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营养物质,而动物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
第二节:常见的动物
1、 动物的分类:①在对动物进行分类时先要仔细的进行观察和研究,了解它具有哪些特征,然后根据它的特征
进行分类。
②动物的分类标准很多:可以根据它的生活环境分为水生和陆生,可以根据它的外部特征分为有羽毛和无羽
毛、有翅无翅、有鳞无鳞、有尾无尾、有脚无脚、有毛无毛、有壳无壳等,也可以根据它的内部结构分为
有脊椎和无脊椎等、也可以根据它的繁殖方式分为胎生和卵生、根据体温分为恒温和变温等。
2、 根据体内是否有脊椎骨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鱼类:青鱼、草鱼、鲤鱼、鲢鱼、黄姑鱼、鲫鱼、金鱼、带鱼、鲨鱼等 变
两栖类:青蛙、疣螈、蝾螈、大鲵(娃娃鱼)、树蛙等---------------------
脊椎动物 爬行类:扬子鳄、变色龙、蛇类、蜥蜴、龟、鳖等--------------------------- 温
鸟类:家禽、鸵鸟、猫头鹰、鹦鹉等---------------------------------- 恒
哺乳类:白鳍豚、鲸鱼、蝙蝠、袋鼠、斑马、猪、狗、海豹等 温
①鱼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无四肢,变温动物。
②两栖类的特征: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用肺呼吸,有四肢。 卵
③爬行类的特征: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属于真正的陆生动物 生
④鸟类的特征:身体表面覆盖着羽毛,体温恒定。
单细胞 原生动物:草履虫和变形虫
腔肠动物:水螅、水母、海蛰、海葵、珊瑚等
扁形动物:涡虫、血吸虫、猪绦虫、牛绦虫等
无脊椎动物 线形动物:圆形蠕虫、蛔虫、钩虫等
多细胞 环节动物:蚯蚓、水蛭、沙蚕等
节肢动物:蝗虫、蜻蜓、蜘蛛、苍蝇、蜈蚣等
棘皮动物:海星、海参、海胆
软体动物:河蚌、哈、乌贼、鲍鱼、章鱼、蜗牛等
第三节:常见的植物
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的植物
有种子的植物
植物 被子植物:种子裸露的植物—松类、衫类、杏类、柏类、苏铁等
蕨类:有根、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蕨、胎生狗脊等
无种子的植物 苔藓类:无根,有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葫芦藓,地钱等
藻类:无根、茎、叶,无种子,利用孢子繁殖。海带、紫菜、水绵等
2、生物的分类等级:
由大到小依次为:界、门、纲、目、科、属、种。其中“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
第四节:细胞
1、 细胞的结构特点:
①动物细胞的结构: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②植物细胞的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
⑴细胞膜的作用:主要起保护和控制细胞和外界物质之间进行物质交换的作用。
⑵细胞核的作用:含有遗传物质。
⑶细胞质的作用:细胞核和细胞膜之间,它是许多生命活动的场所。
⑷细胞壁的作用:主要由纤维素组成,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作用
⑸叶绿体的作用:内含叶绿素,是植物进行光和作用的场所。
⑹液泡:液泡内含有细胞液,我们吃的各种水果中的汁水都是液泡中的细胞液。
③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主要区别:植物细胞含有细胞壁、液泡、叶绿体,而动物细胞没有。
④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的相同点(即细胞的基本结构)都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3、 细胞学说:
19 世纪 40 年代,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提出了“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相
同的基本单位-----细胞所构成的”。
4、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分化
①人体和许多生物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的复杂结构是受精卵不断的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形成的。
②细胞的分裂:一个母细胞经过一系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母细
胞核内会出现染色体,最后这些染色体会平均的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③细胞的生长:刚分裂的子细胞只有母细胞的一半大小,它们能吸收外界的营养物质,合成自身的组成物质,
不断的长大,这个过程叫细胞的生长。
④细胞的分化:在细胞生长的过程中,有些子胞在形态和功能上发生了变化,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细胞,这个
过程叫细胞的分化。
⑤说明:细胞的分裂对于单胞生物来讲能够产生新的个体,对于多细胞生物来讲能使细胞的数量不断增多。
细胞的生长对于生物来讲,能使细胞不断长,细胞的分化产生的各种细胞最终会形成生物体的各种结构。
第五节、显微镜下的各种生物
说明:生物体一般是由细胞所构成的,其中大多数生物体是由多个细胞构成,叫多细胞生物,而有些生物,个
体微小只有一个细胞所构成,叫单细胞生物,这样的生物体的全部生命活动都在这个细胞内完成。单细胞生物很
多,如:衣藻、草履虫、变形虫、蓝藻等
①衣藻的结构:有鞭毛、眼点(红色)、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杯状)液泡等。
衣藻和洋葱表皮细胞相比的异同点:
比较 洋葱表皮细胞 衣藻
区别
眼点 无 有
鞭毛 无 有
伸缩泡 无 有
相同点 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叶绿体
比较衣藻和草履虫
比较 衣藻 草履虫
区别
细胞结构 有细胞壁、叶绿体 无细胞壁、叶绿体
特殊结构 有眼点、鞭毛 有纤毛、事物泡、口沟
相同点
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伸缩泡
能自由的运动
个体微小、生活在水中,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内完成。
第六节、细菌和真菌
①细菌:是一种单细胞生物,细菌很小,一般要在高倍显微镜下和电子显微镜下才能观察清楚,细菌既无叶绿
体也无草履虫那样的摄食结构,它依赖现存的有机物生活。
②细菌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糖体、遗传物质、鞭毛等结构,没有细胞核,因此它的细胞属
于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为原核生物。
③细菌的种类:球菌、杆菌和螺旋菌三类。
④真菌:也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依靠现存的有机物生活,但细胞内有细胞核,属真核生物。
球菌
细菌 杆菌 无细胞核---原核细胞------原核生物---细菌类
微生物 螺旋菌 细胞
霉菌 有细胞核---真核细胞-----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
真菌 酵母菌
食用菌
⑤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需要营养物质、水分、空气、合适的温度。
⑥食物的保存办法:干藏法、冷藏法、真空保存法、加热法(巴斯消毒法)、腌制法等
动植物的组织
①组织:由许多形态相似,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细胞结合在一起所形成的细胞群。
保护组织:具有保护功能
输导组织:具有输送物质的功能
植物的基本组织 营养组织:能制造和储存营养物质
机械组织:起支撑和保护作用 分生组织:能分裂产生新的细胞。
表皮:细胞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保护组织
植物的叶 叶肉:在其中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组织
(器官) 叶脉:输送由根吸收来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叶制造的营养物质---输导组织
动物的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特点
表皮:主要起保护身体和防止细菌侵入的作用----由上皮组织构成
皮肤的结构:真皮:里面有血管、立毛肌、热敏和冷敏小体等---神经、结缔、肌肉组织构成
(器官) 皮下组织:主要是脂肪,能缓冲撞击,储存能量。
第七节、生物的结构层次
①器官:由多种组织构成,具有一定功能的结构。
根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肠、肛门
茎 营养器官 消化器官 消化腺
叶 呼吸器官:鼻、气管、支器官肺等
植物的器官 花 动物的器官 循环器官:心脏和血管
果实 生殖器官 泌尿器官等
种
②系统:由许多功能相近的器官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共同完成一项或多项功能,这些器官的总和叫系
统。即系统是由多个器官所组成的。
③人体的八大系统:消化、呼吸、循环、泌尿、生殖、神经、运动和内分泌系统。
④说明:构成人的八大系统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协同工作的,它们在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下,协
同工作,使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
9、生物的层次(由低到高的层次)
动物: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生物体
植物: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说明:植物没有系统这一层次)
10、显微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推动了微观领域研究的发展。
11、生物的适应性:植物的向光性、动物的行为、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都说明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12、生物的多样性:自然界的生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一种生物的任何变化都会影响到与他相关的其他生物,
大多数生物的灭绝原因都是因为丧失了其栖息地造成的,乱砍乱伐森林、随意开荒、无节制地排放污染物质,
都会使生物生存环境恶化,造成生物的灭绝。
13、我国的珍惜动植物:大熊猫、朱鹮 扬子鳄、珙桐、银杏、银杉、水杉、桫椤
第三章:探索宇宙
第一节:我们居住的地球
1、 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的现象是:远处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月食时,月球的缺损面是圆弧形。
2、 通过观察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我们知道:黄色的区域是陆地,白色的区域是白云,蓝色的区域是海洋。
3、 通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球体。它的赤道半径是 6378 千米,两极方向的
半径比赤道短 21 千米左右,仅差 0.33%,因此赤道看上去是很圆的。它的赤道周长是 4 万千米。
第二节:地球仪和地图
一、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按照一定比例把它缩小,制作的地球模型。地球仪是一个正圆的球体
2、赤道:在地球仪上,同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组织 结构特点 分布 主要功能
上皮组织 由许多密集的上皮细胞
组成
人的皮肤,内脏器官的表
面和体内各官管腔内表面
主要有保护功能,有些还有
分泌和吸收功能
结缔组织 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 体内分布广、形态多样 具有运输、支持等多种功能
肌肉组织 由肌细胞组成,分为平滑
肌、骨骼肌和心肌
人的四肢、躯体、体内的
心脏、胃、肠等器官内 能收缩和舒张,产生运动。
神经组织 由神经细胞构成 脑、脊髓和神经中 接受刺激产生并传导兴奋
经线和纬线的比较
经线 纬线
定义 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和纬线垂直相
交的弧线 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
指示方向 南北 东西
线的条数 无数条 无数条
线的长度特点 所有的经线的长度相等 纬线的长一般不相等,赤道最长,两极为 0
线围成的形状 半圆 整圆
线有无交点 有两个交点,在南北极 彼此平行,无交点
0° 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那条
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赤道
标度方法
以 0 经线开始,向东称东经,向西称西经,
各标到 180,分别称为东西经多少度。
符号:东经(E) 西经(W)
以赤道为界限,以北称北纬,以南称南纬,也分
别标度,各有 90 度,分别称为南纬、北纬多少度。
符号:南纬(S) 北纬(N)
半球的划分线 东西半球:20W,160E 南北半球:赤道
联系 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互相交织构成经纬网,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通过经纬网来
表示,即经度为多少,纬度多少。经线和纬线都垂直。
3、低纬度地区:0°~30° 中纬度地区:30°~60° 高纬度地区:60°~90°
4、东西半球的确定:20°W—0°经线—160°E 为东半球,160°E—180°经线—20°W 为西半球。即 20°W
以西为西半球,以东为东半球,160°E 以西为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
5、南北半球的确定: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地图
1、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事物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现在纸上的图形。
2、地图的三要素(地图的基本“语言”)为: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3、比例尺:表示的是实际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即比例尺
比例尺的特点 比例 含义 表示的范围大或小 表示的地理事物详或略
大 ≥1:10 万 1cm 表示 1Km 以下 小 详细
小 ≤1:100 万 1cm 表示 10Km 以上 大 简单
4、 地图方向的表示法有三种: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
5、 图例:地图上用不同的图示符号表示不同的地理事物。注记:地图上用来表示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第三节:太阳和月球
一、太阳
1、太阳的有关数据:直径:140 万千米(地球赤道直径:12742 千米)约为地球直径的 109 倍,太阳的质量为地
球的 33 万倍,体积为地球的 130 万倍
表面温度:6000℃,中心温度达 1500 万℃ 日地平均距离:1.5 亿千米
2、太阳表面的结构:从内到外: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 太阳黑子(光球层)
3、 太阳的活动:太阳表面的各种变化-------------------------- 耀斑、日珥(色球层)
太阳风(日冕层)
4、太阳黑子:太阳表面的许多黑色的斑点,其实它是太阳表面由于温度较低而显得较暗的气体斑块。它的大小
和多少往往作为衡量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太阳黑子的活动具有周期性,其周期为 11 年,黑子数最
多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峰年,黑子数极少的那一年称太阳活动谷年。国际上规定从 1755 年起算的黑
子周期为第 1 周,1998 年开始为第 23 周。
5、耀斑:太阳表面有时会出现一些突然增亮的斑块,叫耀斑,耀斑爆发时会释放巨大能量。
6、太阳活动对地球影响:影响地球上的短波通讯,能干扰地磁场,影响地球上的气候(降水多),产生极光。
二、月球
1、月球的有关数据:直径:3476 千米,是地球的 3/11,约为太阳直径的 1/400,体积约为地球的 1/49,质量约
实际距离
图上距离
为地球质量的 1/81 月地距离:38.44 万千米,约为日地距离 1/400
2、观察月球:月球的形状:球体
表面的明暗状况:明----山脉、高原 暗---平原、低洼地 寂静无声音
月球上的环行山:宇宙物体冲击月面形成的陨石坑。 没有天气现象
6、 月球上的特征:①引力小,物体变得很轻(重量),②没有水和大气---- 昼夜温差大
③布满大大小小的陨石坑 没有生命
第四节:观测太空
一、星座
1、 国际上把天空划分为 88 个区域,命名为 88 个星座。
2、 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北极看到的星空,南天星空是假设人站在南极看到的星空
3、 观察星空的方位为:上北下南,左东右西。与地球上的方位东西方向刚好相反。
4、 认识著名星座: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天鹰座、天琴座、猎户座、天鹅座
5、北天星空的大熊座包含七颗星,其在天空呈斗状,其斗柄在不同的季节指向不同,春、夏、秋、冬分别指示
东、南、西、北。
6、北极星的找法:先找到北斗七星,再把北斗七星斗口前二星连线并朝斗口方向延伸约 5 倍距离即可以找到北
极星。
7、在北半球,北极星是指北的最好参照物,晚上找到北极星,就找到了正北方向。在北半球,看北极星的仰角
等于当地的地理纬度。站在北极看星空,北极星始终在北天星空的中央。
二、星图
1、天空中的所有星星都和太阳一样都有东升西落的现象,这是由于地球自转造成的。
2、同一时间不同地点,以及同一地点不同时间看到的星空一般是不同的。
3、有些恒星我们一年四季都能看到,有些恒星我们永远看不到。天空中的不同恒星离地球的距离一般是不同的,
4、星图:可以简明地表示出星座和恒星在天空的位置。
5、我们浙江全年可以观察到的星座有:大熊座、小熊座、仙后座等
一般规律:以北极星为中心向外延伸到以当地纬度数为半径的圆包围的范围内的星座都是我们全年可以观察
到的。
第五节、月相
1、 月相:月球的各种圆缺形态叫月相(主要是指我们能看到的月球明亮部分的形态)
2、 月相产生的原因:月球本身不发光,靠太阳照亮,月球绕地球运动,使太阳、地球、月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关
系在一个月内有规律的变化,从而产生了不同的月相。
3、 月相变化的过程
4、从新月到满月再到新月,就是月相变化的一个周期,这个周期的平均天数为 29.53 天,称为朔望月,我国农
历的月份就是根据朔望月来确定的,分为:大月为 30 天,小月为 29 天。
5、几个常见节日的时间和月相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新月)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娥眉月)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凸月)
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望月) 中秋节:农历的八月十五(望月)
日期(农历) 初 1 初 2--7 初 7、8 初 8--15 15、16 16---22 22、23 23---30
月相图形
月相名称 新月 娥眉月 上弦月 凸月 满月 凸月 下弦月 娥眉月
特 点 整夜晚
不见
上半月:看见亮面朝西,并且看
见的部分逐渐增大。(上上西)
整晚上
可见
下半月:亮面朝东,并且看见的
部分逐渐减小。(下下东)
6、月相虽然有圆缺的变化,但我们看到的月亮面貌本身却没有发生变化,即月球始终以同一个面貌对着地球,
原因是月球自转和公转的周期是相同的,都为 29.53 天。
第六节:日食和月食
一、日食:(日全食、日偏食、日环食)
太阳表面被全部或部分被遮掩的现象叫日食,日食只在地球上的一定区域有时侯会看到。
1、日食发生的原因:由于月球遮蔽太阳光,使月球的背面形成了长长的阴影区,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之间,
并且三星球正好或接近排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挡住了我们观察太阳的视线,于是就产生了日食现象。即月球
遮住了太阳,我们地球上的人看不到太阳部分或全部即为日食。
可见:发生日食时,月球处在太阳和地球之间,并成一直线,这时月相为新月。
2、日食的形成过程:太阳先从西边开始亏损,最后在从东边复圆。
3、由于月球绕地球运动的轨道平面和地球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平面有一个 5°左右的夹角,因此日食并非每个月
都发生。
二、月食 (月全食和月偏食)
月球表面部分或全部月面变暗的现象,由于地球大气对太阳光折射的影响,发生月食时月食部分并非全黑,
而是呈暗弱古铜色。月食有时长达 1 个多小时,而日食只有几分钟。
1、月食产生的原因:
由于地球遮蔽太阳光,在地球背光的一侧形成长长的阴影区,阴影区分 A 为区 B 与区,当月球全部进入 A
区时就发生月全食,当月球一半进入 A 区,一半进入 B 就形成月偏食。
2、月食的形成过程:
月球先从东边亏损,最后从西边复圆。月食不是每月都发生的原因和日食相同。
3、日食和月食的比较(注意理解:日新(西)月异的两种含义)
第七节:探索
宇宙
一、太阳系:(中心天体:太阳,八大行星,小行星、彗星等)
1、 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①八大行星中只有水星上没有空气,不满了环行山。②金星和火星是固体星,表面的气体是二氧化碳 ③木
星和土星在行星中体积较大,木星的显著特点是体积最大,土星的显著特点是有美丽的光环(有光环的有:
木星、土星、天王星)④木星表面的大红斑是木星表面气体激烈运动而形成的旋涡。⑤土星的光环是由各种
尘埃和固体小块组成。⑥卫星最多的行星是木星 ⑦小行星带处在火星和木星之间。⑧彗星是由岩石碎片、
固体微粒和水结冰而成的大冰块,其中最著名的是哈雷彗星,它绕日公转的周期是 76 年,上一次出现是在
1986 年。⑨太阳系中的一些固体小块进入大气层时与大气摩擦燃烧发光而划亮天空的现象叫流星现象。没有
烧尽的流星降落到地球表面叫陨星,有岩石构成的陨星叫陨石。
3、银河系和宇宙层次: (河外)星系
地月系------太阳系--------------银河系 ------------宇宙
日食 月食
原 因 月球遮蔽太阳光,我们看不到太阳 地球遮蔽太阳光,我们看不到月球
三球位置 日----月----地 或 地---月---日 月---地---日 或 日---地---月
月相及时
间 新月(初一)(简称“日新”) 满月(十五)
形成过程
亏损方向 先亏西(简称“日西”) 先亏东
可见范围 部分地区 半个地球以上
持续时间 几分钟 一个多小时
第四章:物质的特性
第一节、熔化和凝固
1、熔化: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凝固:物质从液态变为固态的过程。
2、观察硫代硫酸钠(俗称大苏打或海波)的熔化过程:
开始加热时并没有熔化,只是温度不断上升,体现在图象上是一段倾斜上升的直线。达到一定温度(熔点)
时才开始熔化,在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段水平直线。当全部熔化完成液体后继续加热,温度
又开始上升,表现在图象上是一条倾斜上升的直线。(见图 1)
说明:所有的晶体熔化的过程和图象都和上述类似,只是熔点不同罢了。
3、观察松香的熔化过程: 图 1 图 2
开始加热时,物质是先变软,再变稀,最后变成液体。从开始加热直到全部熔化成为液体,其温度不断上升。
说明:所有非晶体的熔化过程和图象与松香类似。(见图 2)
4、晶体:具有一定熔化温度的物体。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的物体。
5、几点说明:①晶体熔化时的温度叫熔点,不同的晶体的熔点不同,根据熔点的不同可以来鉴别物质,故熔点
是物质的一种特性。非晶体没有熔点。②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晶体凝固时温度不变,这个温度叫凝固点,
同一物质的凝固点和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③晶体熔化吸热,凝固要放热。
第二节:汽化和液化
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
2、汽化分为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3、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的汽化现象。蒸发只在液体的表面进行的,并且不剧烈。
4、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①液体温度的高低 ②液体的表面积的大小 ③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快慢 ④还与液体的种类有关。
说明:要加快蒸发就必须尽量满足上述三个条件,要减少蒸发必须尽量避免上述条件
5、蒸发吸热,吸收其它物体的热量,可以导致其它物体温度降低。
6、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也是在液体的内部和表面同时进行的剧烈的汽化现象。
7、水沸腾时的现象:水在沸腾时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8、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不同液体的沸点不同,沸点也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液体的沸点受大气压的影响,
一般气压越高,沸点也随着增高。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 100℃。
说明:水在加热过程中的现象:沸腾之前,水的温度不断上升,并有气泡产生,这时的气泡中主要是空气,
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变小,并有响声出现且逐渐增大。达到一定温度时,开始沸腾,这时水底会产生大量的气泡,
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把里面的水蒸汽释放出来,虽然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
9、低沸点物质的一种重要用途:医疗上有一种冷冻疗法就是利用低沸点物质汽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而使局部组织
冷冻,从而破坏或切除病变的活组织。
10、使气体液化有两种方式:1、降低温度可以使所有的气体液化(只要温度降低到足够低),压缩体积也可以使
气体液化(但不能使所有气体液化,还必须温度降低到一定的程度)
譬如气体打火机以及液化石油气内的液体都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在常温下液体化的。火箭的燃料液
态氢和液态氧也是通过压缩体积的方法制得的。
11、气体液化的好处是可以使气体的体积大大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12、电冰箱工作的原理是:主要用到了汽化吸热和液化放热。在冰箱内(即冷冻室)要吸热使温度降低,在冰箱
外(散热器)要把吸收的热放出。故在冰箱内冷冻室里是利用液体汽化吸热,使液体变成气体。而在冰箱外
通过压缩机把气体压缩并在散热器放热使之液化变成液体又流到冰箱内,再又汽化吸热变成气体。如此反复
循环,从而达到制冷效果。
第三节:升华和凝华
13、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凝华: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14、几种常见自然现象的解释: 云、雪、雨、雾、露、霜
说明:它们基本上都是空气中水蒸气形成的,形成的位置为:云、雪、雨在高空,雾在低空,露、霜在地面。
云:高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聚集在一起形成云
雪:高空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或有些小水珠凝固而成的小冰晶从空中落下来就是雪。
雨:云中的小水珠越积越大,最后从天空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雾:低空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珠悬浮在空气中或灰尘上就形成了雾。
露: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液化成的小水珠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露。
霜:空气中的水蒸汽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搭在地面上的植物或草丛上就形成了霜。
第四节:物质的构成
1、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不是唯一的一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微粒还有原子和离子。
2、 分子很小,用肉眼以及光学显微镜是无法看到的,只有通过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分子,他比细胞还
要小很多。
3、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空隙的大小与物质的状态有关,气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大,固体分子间的距离最小。
4、 分子还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扩散现象就能充分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5、 分子之间还存在作用力,大小一般为固体分子作用力最大,气体最小几乎可以忽略。
第五节:物质的溶解性
1、 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溶解能力是有限的,但如果外界条件发生改变,物质的溶解能力也会相应地发生改变。
如温度升高,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增强,而有些物质的溶解能力减弱。
2、 在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物质的溶解能力不同。
3、 油不溶解于水,但能溶解在汽油、煤油、洗洁精等其他物质中。
4、 气体也能溶解于水,但气体的溶解能力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
5、 物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些放热,有些吸热。
第六节:物质的酸碱性
1、酸性物质:一般具有酸味,像强酸:硫酸、盐酸、硝酸,一些带酸味的水果中都含有一些比较弱的有机酸,
这些都属于酸性物质。
2、碱性物质:一般具有涩味和滑腻感,像强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氢氧化钙等,小苏打、纯碱、洗涤剂、
氨水、尿液等具有弱碱性。
3、判断物质酸碱性的方法:用紫色的石蕊试液
具体操作是:分别取待测样品少许,各滴入石蕊试液,使石蕊变红的则为酸性溶液,使石蕊变蓝的则为碱性
溶液。即石蕊遇酸变红,石蕊遇碱变蓝。(它们属于化学变化)。
4、判断物质酸碱性的强弱(酸碱度)的方法:用 pH 试纸
具体方法为:用玻璃帮蘸取被测液体滴在 pH 试纸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所得到的 pH 值就
能表示酸碱性的强弱。
5、pH 值表示的范围:0——14 之间,
pH 值7 物质显碱性 pH 值越比 7 大,碱性越强。 pH 值=14 碱性最强。
说明:用 pH 试纸既可以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又可以测定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第七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别的物质的变化。 一般来讲:物态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了别的物质的变化,一般来讲:燃烧、腐烂、变质、生锈等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主要区别是:是否生成了别的物质(或新的物质)
3、化学性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可燃性、腐蚀性、毒性、氧化性、酸碱性等属化学性质。
4、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像物质的颜色、气味、状态、熔点、沸点、密度、硬
度、延展性、可溶性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说明:性质与变化的主要区别是:变化要体现一个过程,而性质则表示物质具有某一特点,具有某种能力。
一般在文字中体现性质的语句通常用这样一些词:“能、具有、可以”等
如:判断下列那些属于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那些属于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铁生锈( )铁能生锈 ( ) 金的颜色是黄色( ) 冰熔化成水( )水在一定温度
可以汽化(沸腾)( ) 木材燃烧( ) 木材可以燃烧( ) 农药有毒( )小张中
毒了( )硫酸腐蚀纸张( )食物腐烂( )硫酸可以腐蚀纸张( )水是液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