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暑假作业 8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1 学者认为,清明节成型于大唐盛世,是清明节、寒食节、上巳节三者—而成的节日。
2 有关领导谈及市政工程建设及城市管理工作问题时着重指出,城市管理要标本兼治_________不断改善
人居环境。
3 有的地方以山色取胜,有的地方以水色撩人,唯独在这里,水与山—:水是岷江的水,山是青城的 山,
而我们就是这岷江水畔的山水人家。
A.融汇 持之以恒 相得益彰
B.融汇 锲而不舍 相映成趣
C.融合 锲而不舍 相得益彰
D.融合 持之以恒 相映成趣
2•下列各项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 发改委前发出通知,要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公司组织好成品油生产和调运,严格执行国家 价格政
策,确保市场稳定供应。
B. 曾帮助发现埃博拉病毒的科学家彼徳•皮奥(Peter Plot)表示,此次在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危机很可能要 持续
到 2015 年年底才能结束。
C. 早在 1979 年,屮方就提出共同开发钓鱼岛附近资源的设想,首次公开表明了屮方愿以“搁置争议,共同 开发”
解决同周边邻国间领土争端的立场。
D. 近年来,全球气候变暖加速了人气屮化学污染物的光化学反应,增加了大气中的光化学氧化剂,导致呼 吸道
疾病发病率明显增多。
3. 提称语位于称谓之后,有的表明请收信人察阅此信之意,有的还含有对收信人表示敬重之意。下列各项 中提
称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李蟠写信给韩愈,使用“知悉”。
B. 苏辙写信给苏洵,使用“膝卞” o
C. 司马迁写信给任安,使用“足下”。
D. 王安石写信给司马光,使用“某启” o
4. 依次填入下边一段话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
舟是中国士人入生政治失意后身心的疗养所,是功成后全身远祸的避难所和保全天性的理想境地。被 尘世
种种外物所扰的文人墨客们乘着它____________ 。因此,具有舟居情结的中国文入都与大自然有着密切的关
系,都把大自然作为人生的最后归宿,在和大自然的和谐相处中,__________ 。只有身居五湖的扁舟之中,
士子们那颗飘泊不定的心才能得到暂时的安顿与止泊,进而____________ O
1 寻找心灵的寄托 ②达到了物我交融的艺术境界 ③进入了一种与世无争的“高蹈世界”
A. ①③② B.③①② C.②③① D.②①③
5.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回答问题。(3 分)
鲁迅先生曾于 1927 年在《无声的中国》一文中写道:"如果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 大
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这一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 为"拆屋
效应",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
如何理解“拆屋效应” ?请用平实的语言表述,不超过 25 个字。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6—9 题。
独乐园记
司马光
孟子曰:“独乐乐不如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如与众乐乐",此王公大人之乐,非贫贱者所及也。孔 子曰:
"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在其中矣。〃颜子"一箪食,一瓢饮",“不改其乐〃:此圣贤之 乐,非愚者所及
也。若夫"鹤鹤①巢林,不过一枝;餵鼠饮河,不过满腹②〃,各尽其分而安之。此乃迂 叟③之所乐也。
熙宁四年迂叟始家洛④,六年,买田二十亩于尊贤坊北关,以为园。其中为堂,聚书出五千卷,命之 曰读
书堂。堂南有屋一区,引水北流,贯宇下,中央为沼,方深各三尺。疏水为五派,注沼中,若虎爪; 自沼北伏流
出北阶,悬注庭中,若象鼻;自是分而为二渠,绕庭四隅,会于西北而出,命之曰弄水轩。堂 北为沼,中央有岛,
岛上植竹,圆若玉玦,围三丈,揽结其杪,如渔人之庐,命之曰钓鱼庵。沼北横屋六 楹,厚其墉茨,以御烈日。
开户东出,南北轩牖,以延凉飓,前后多植美竹,为清暑之所,命之曰种竹斋。沼 东治地为百有二十畦,杂苗草
药,辨其名物而揭之。畦北植竹,方若棋局,径一丈,屈其杪,交相掩以为屋。 植竹于其前,夹道如步廊,皆以
蔓药覆之,四周植木药为藩援,命之曰采药圃。圃南为六栏,芍药、牡丹、 杂花,各居其二,每种止植两本,识
其名状而已,不求多也。栏北为亭,命之曰浇花亭。洛城距山不远,而 林薄茂密,常若不得见,乃于园中筑台,
构屋其上,以望万安、轅辕,至于太室,命之曰见山台。
迂叟平日多处堂中读书,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自未始有形之前,暨四达 无穷
之外,事物之理,举集目前。吾病者、学之未至,夫又何求于人,何待于外哉!志倦体疲,则投竿取 鱼,执红⑤
采药,决渠灌花,操斧伐竹,濯热盥手,临高纵目,逍遥相羊,惟意所适。明月时至,清风自 来,行无所牵,止
无所梶,耳目肺肠,悉为己有。踽踽焉,洋洋焉,不知天壤之间复有何乐可以代此也。 因合而命之曰独乐园 O
或咎迂叟曰 r 吾闻君子所乐必与人共之,今吾子独取足于己不及人,其可乎?"迂叟谢曰 r 叟愚, 何得比君
子?自乐恐不足,安能及人?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与人,人且不取, 岂得强之乎?必
也有人肯同此乐,则再拜而献之矣,安敢专之哉 r
【注】①鹅鹤(jiao lido): 一种鸟。②“若夫”四句:语出《庄子•逍遥游》。③迂叟:作者自称。④熙宁四年(公 元 1071
年),作者在政治上失意,便退居洛阳,全力编修《资治通鉴》。⑤纟壬(ren):纺织。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 厚其墉茨,以御烈 LI 厚:巩固
■
B. 南北轩牖,以延凉尴 延:迎接
■
c.事物 Z 理,举集口前 举:借収
D.操斧伐竹,濯热盥手 盥:洗涤
7.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3 分)
吾尝跛而望矣
■
B. 皆以蔓药覆之
C. 吾病者、学之未至
■
D. 志倦体疲,则投竿取血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 分)
⑴上师圣人,下友群贤,窥仁义之源,探礼乐之绪。(4 分》 ⑵况叟之所乐者薄陋鄙野,皆世之所弃也,虽推以
与人,人且不取,岂得强之乎?《5 分》
9. 文章第二段从哪些方面记述独乐园?(4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A.曲肱而枕 Z
愿以 I•五城请易璧
哀斯墓 Z 徒冇其石也
此则岳阳楼之人观也
10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祝英台近・除夜立春
吴文英
剪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①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 莺语。
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⑦。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 落
梅如雨。
【注】①红情、绿意:剪彩为红花绿叶,即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②幽素:幽情素心。
(1) 古人作词讲究切题,请结合全词内容简要分析。(4 分)
(2) 反衬手法是本词的最大的特色,请作具体说明。(6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春与秋其代序。(屈原《离骚》)
五、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20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2〜15 题。
桥边的老人
[美国]海明威
一个戴钢丝边眼镜的老入坐在路旁,衣服上尽是尘土。河上搭着一座浮桥,大车、卡车、男入、女人 和孩
子们在涌过桥去。骡车从桥边蹒跚地爬上陡坡,一些士兵在帮着推动轮辐。卡车嘎嘎地驶上斜坡就幵 远了,把
一切抛在后面,而农夫们还在齐到脚踝的尘土中跚躅着。但那个老人却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 他太累,走不
动了。
我的任务是过桥去侦察对岸的桥头堡,查明敌人究竟推进到了什么地点。完成任务后,我又从桥上回 到原
处。这时车辆已经不多了,行人也稀稀落落,可是那个老人还在原处。
"你从哪儿来?〃我问他。
〃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他看上去既不像牧羊的,也不像管牛的。我瞧着他满是灰尘的黑衣服、尽是尘土的灰色面孔,以及那 副钢
丝边眼镜,问道:"什么动物?"
"各种各样。"他摇着头说,“唉,只得把它们撇下了。"
⑸春冬之时,
⑹最是一年春好处,
⑺功崇惟志,
⑻
,回清倒影。(郦道元《三峡》)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O (《尚书•周书》)
,各领风骚数百年。(赵翼《论诗》)
⑷彼童子 Z 师,授 Z liifu 习其句读者,
,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诗经・氓》)
⑶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而卒莫消长也。 (苏轼《赤壁赋》)
o (韩愈《师说》)
我凝视着浮桥,眺望充满非洲色彩的埃布罗河①三角洲地区,寻思究竟要过多久才能看到敌人,同时 一直
倾听着,期待第一阵响声。它将是一个信号,表示那神秘莫测的遭遇战即将爆发,而老人始终坐在那 里。
"什么动物?"我又问道。
“ 一共三种,"他说,”两只山羊,一只猫,还有四对鸽子。"
"你只得撇下它们了?〃我问。
“是啊。怕那些大炮呀。那个上尉叫我走,他说炮火不饶人哪。"
"你没家?"我问,边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
“没家,”老人说,“只有刚才讲过的那些动物。猫,当然不要紧。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 只东
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
"你的政治态度怎样?〃我问。
"政治跟我不相干,"他说,“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再也走不动了。”
“这儿可不是久留之地,”我说,"如果你勉强还走得动,那边通向托尔托萨②的岔路上有卡车。"
“我要待一会,然后再走,"他说,"卡车往哪儿开?”
“巴塞罗那。"我告诉他。
“那边我没有熟人,〃他说,“不过我还是非常感谢你。〃
他疲惫不堪地茫然瞅着我,过了一会又开口,为了要别入分担他的忧虑,〃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 不
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
“噢,它们大概挨得过的。"
"你这样想吗?"
“当然。”我边说边注视着远处的河岸,那里已经看不见大车了。
“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人家叫我走,就是因为要开炮了。"
“鸽笼没锁上吧?〃我问。
“没有。"
"那它们会飞出去的。〃
“嗯,当然会飞。可是山羊呢?唉,不想也罢。"他说。
"要是你歇够了,我得走了。〃我催他,〃站起来,走走看。”
"谢谢你。〃他说着撑起来,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
“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对他毫无办法。那天是复活节的礼拜天,法西斯正在向埃布罗挺进。可是天色阴沉,乌云密布,法西 斯飞
机没能起飞。这一点,再加上猫会照顾自己,或许就是这位老人仅有的幸运吧。
【注】①埃布罗河:西班牙境内最长的-•条河。②托尔托萨:西班牙塔拉戈纳省城山-。
12•小说第一段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3•小说中画线句子表现了老人怎样的心理,请简要分析。(4 分)
14.小说中老人反复念叨自己的小动物,作者这样写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4 分)
15•海明威曾提出“冰山”创作原则:“冰山只有八分之一露出水面,'八分之一'是读者所看到的,'八 分之七
'虽然没有写出,却能为读者感受到。”试探究小说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6 分) 六、现代文阅读:
论述类文本(18 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6—18 题。
国学的焦灼
①中华民族的强国梦,已经断断续续做了一百六十多年。到了国力日益强盛的今天,每个人都在迫切 地期
待着民族的复兴。各种宣传广告上"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 一类不学无术的说词,就是当 今〃民族
复兴"一词被肤浅理解的注脚。而一个渴望复兴的古老的民族面对现实和外来的焦灼心态,也日 趋明显。从 1840
年至今,我们每个入所能创造岀的文化资源,必然受到西方外来文化以及 1840 年以后本 土新思潮二者的影响。
按一些激进国学家的安排,纯然依照孔孟之道来认识社会、解决问题,已经不可能。 而一旦接受了外来与新生,
又害怕失去本民族的特色,成为了没有文化主体性的精神殖民地。一个有着过
于灿烂光辉历史的民族,在面对现实的困窘时的确没有日本、韩国那样容易放得下。现在特定语境当中的 “国学〃
观念与理论,所折射出的就是这样一种焦灼。
2 此故,在’国学热"当中,有种论调颇有代表性:"我们天天在要求现代化,现代化不就是西化吗? 把整
个的思想按西方的观点来大卸八块,中华文化不但没有复兴,反而越发地死得快……整个 20 世纪的中 国知识分
子,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西洋的影响,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
3 以上的观点说白了,就是将〃从西方传入〃当成了本质上的〃西方",与中华文化不可调和的"西 方〃,
而忽视了一些社会基础性价值的普适性,也忽视了文化的包容性和交流。世界上最大的、最有活力 的水域不是娃
哈哈公司的纯净水储存池,而是有污泥、有毒菌、有浊浪,时时刻刻被海洋生物代谢物污染 着的左海-一个文明
得以保存和发展的动力不是一种精神洁癖,那种洁癖只能说明一个文明已经虚弱到了 免疫机能低下的地步。而在
相当数目的国学家眼里,西方传来的文化与思想就只能起到破坏和摧毁中华文 明的作用。这其间折射出的对自我
民族的不自信,也是颇值得玩味的。
4 而事实证明,1840 年以来,本土新创造的文化都已经不再是,也不可能是"纯粹"的中华传统,但 其中却
不乏优秀杰出的成果,以至于 20 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无论是在文学成就还是思想成就上,都创造了 令今人难以
企及的高峰。很多 20 年代初的知识分子,比如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自然是鼓吹自由、民主、 科学等〃西方
观念〃的代表,也是〃没有能真正掌握中华文化的灵魂"的知识分子。但是,《我们现在怎 样做父亲》和《爱弥
儿》相比,《尝试集》与《神曲》相比,《庶民的胜利》与托马斯•潘恩的《常识》 相比,在精神内核和社会效
果上,真的能一致?
5 就像黑格尔说的,“你走吧,你走不出你的皮肤! ”吸收了西方的观念之后,那些中国文化、思 想 巨
人的创造仍然植根于中国,属于中国。自此以后的中国入恐怕也只能随之前进,因为中华文明独立、自 然演进的
历史早在鸦片战争时期就被打破了。
6 往者不可谏,学习西方也没什么丢脸的。日本从 1865 年就一心一意地跟着西方闹革命,到头来,鲜 明的
民族特色不张嘴都能从一堆黄皮肤黑头发的人里冒出来。
7 其实只要中国这个人口基数还存在,民族和民族特色是不会消亡的,只是其消极面和积极面会随着 不同
的历史时期相互替换,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中国人的聪明成了投机取巧,家庭观念重成了任人唯亲, 这并非西
方导致的民族特色的"消亡〃,而恰恰是消极面在社会转型和制度缺失之下的爆发。
8 以日本为鉴,以中国现代思想史为鉴,担心成为西方的精神殖民地这样虚弱的焦灼心态,不仅是一 部分"
国学家"对自我民族不自信的体现,也是缺乏历史和现实依据的。
(节选自《现代交际•说事》2007. 9 )
16. 请简要概括本文的论证思路。(6 分)
17. 第③自然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18 ・作者认为,当下的“国学热”折射了一种“焦灼”心态。这种“焦灼”心态具体指什么?(6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