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 暑假自测试卷八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计 48 分
1.南斯拉夫实行社会主义自治制度最消极的后果是
A、社会所有制的私有化倾向严重 B、自由化倾向改变了社会性质
C、没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 D、削弱了国家的宏观调控,民族问题尖锐
2.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说:“(19 世纪末)世界的每一个角落现在几乎均已为人所知,
也都或详细或简略地被绘制成地图,除了无关紧要的例外情形,探险不再是‘发现’,而是
一种运动挑战……”上述材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
A.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B.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C.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资本主义各国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加剧
3.一战爆发后,意大利加入协约国对德作战,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协约国势力强大 B.同盟国内部存在矛盾
C.列强无信义可言 D.列强以自身利益为中心
4.决定雅尔塔体系建立的主要原因是
A.联合国的成立 B.美苏两国的军事经济实力
C.雅尔塔会议的基本原则 D.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5.战后美国把对日本的处理纳入了自己的战略轨道。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A.单独占领日本 B.审判日本战犯
C.保留日本天皇制 D.扶植日本经济
6.罗斯福说:“(德日)把不帮助轴心国的所有民族和国家都当成全体轴心国的共同敌人,
这就是它们简单明确的战略,所以只有类似的总战略才能抗衡它。”这“类似的总战略”是
A、建立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B、通过“租借法案”援助被侵略国家
C、美国对德日法西斯宣战
D、建议召开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
7.反映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呼唤的有:
①当今世界形势总体趋缓
②各国的共同利益明显增多
③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普遍愿望
④重视发展战略已成为各国的主要政策取向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8.1931 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正式成立了国家组织“MONWEALTHCOUNTRIES”,
这一国家组织的形成实质上反映了
A.英国的殖民地遍及世界 B.英国仍是殖民宗主国
C.英国殖民体系渐趋瓦解 D.英国巩固了强国地位
9.1950 年 6 月,朝鲜战争爆发。中国战士高唱“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
卫祖国,就是保家乡……”入朝参战。入朝部队的称呼是( )
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B.东北野战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10.1920 年 9 月,《新潮》杂志载文说:“军国主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于是感觉
最迟钝的中国人,至此也觉得……于是乎谈政议法的声浪稍衰,而社会改造的声浪大盛。”
促使当时社会思潮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国际因素是
A.世界经济危机爆发
B.协约国战胜同盟国
C.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确立
D.第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
11.华盛顿会议在凡尔赛体系没有涵盖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
国际关系格局——华盛顿体系。“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召集者,也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
下列选项中能对这一观点给予最有力支撑的是( )
A.由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暂时缓解了列强间的矛盾,使美国赢得了威望
B.会议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削弱了英国海军的优势地位、抑制了日本在东亚的势力
C.华盛顿会议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D.美国获得了靠近日本水域的作战基地,限制了日本的海上扩张
12.1945 年,纽伦堡法庭美方首席起诉人罗伯特·杰克逊指出:“对全世界来说,纽伦堡法
庭判决的重要性并不在刻画它怎样忠实地解释过去,它的价值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
这一观点建立在( )
A.对法西斯深刻仇恨的基础之上
B.对世界大战深刻反思的基础之上
C.美国是世界主宰的基础之上
D.国际反法西斯同盟取得胜利的基础之上
二、非选择题:共 4 大题,第 13 题 12 分,第 14 题 16 分,第 15 题 14 分,第 16 题 10 分,
共 52 分
13.(12 分)【20 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18—1914 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
一切,到了 1914 年都改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席卷了每一个强国,事实上除了西班牙、荷
兰、北欧三国以及瑞士之外,全欧洲都加入了这场战争。……加拿大部队到法国作战;澳大
利亚、新西兰人则跑到爱琴海上的一个半岛上……美国印第安人被派到欧洲、中东;中国劳
工来到西方;非洲人则成为法国部队的一员。
——(英)霍姆斯鲍姆《极端的年代》
材料二:除本盟的或本条约另有明文规定外,凡大会或理事会开会时之决议,应得出席会议
之联盟会员国全体之同意。
——《国际联盟盟约》第五条
请回答:
(1)分析人类历史为什么发展到 20 世纪才出现世界大战?(6 分)
(2)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国联在制止战急侵力量方面未能真正发挥作用?(6
分)
14.(16 分)【20 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 1941 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的三段史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美国是民主国家的兵工厂。”
材料二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 1941 年 9 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
备上来……显然我们是在力求乘他们的黄金没有靠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
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材料三 1941 年 8 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
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措施,甚至导致美国
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
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
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4 分)
(2)材料三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4 分)
(3)分析上述材料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一些什么政策?美国采取这
种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6 分)
15.(14 分)【20 世纪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14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一爆发,北洋政府交通、财政高级官员,人称“梁二总统”
的梁士诒就敏锐地觉察到,这场世界大战是中国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
大好机会,并正确认识到协约国一方在人力物力上的巨大优势,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
袁世凯先是准备派兵参加欧战,但日本听到风声后由于害怕中国参战将使战后中国的国际地
位大大增强不利于日本在华利益,先是在外交上极力阻止,不果后竟然使用武力威胁。在日
本的蛮横威胁下,梁士诒不得不想出用“劳工参战”的新方法。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熙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他们
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美国某报刊则评论道:“一
战赴法华工乃中国派往世界的信使,他们回国后将成为传播欧洲文明最有力和最有效的桥
梁。”同时他们也把中国的太极拳传到了欧洲。也有人这样评论这些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
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1)根据材料,分析梁士诒力主中国加入协约国一方参加一战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阐释
中国采取“劳工参战”方式的原因。(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战期间华工兵团的作用。(6 分)
16.(10 分)以下两张照片分别摄于二战前夕的英法。请结合历史背景回答:
(1)两张照片摄于当时哪一重大历史事件之后?(2 分)
(2)你如何理解张伯伦和达拉第回国后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4 分)
(3)历史的发展真如张伯伦和达拉第所预言的吗?结果怎样?(4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 12 小题,每题 4 分,计 48 分
1.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南斯拉夫实行的社会主义自治制度虽然摆脱
了苏联模式的束缚,逐渐走上了一条结合本国国情、独立自主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也调动
了劳动者的积极性,使国民经济获得了发展,但是,自治体制带来了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
的消极后果是削弱了宏观调控,并且出现了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民族问题也日益尖锐。故
本题应选择 D。
2.
【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西方列强绘制世界各地的地图,这显然是为瓜分世界做准备。所以应选
B。
3.
【答案】D
【解析】要理解在对外关系中国家利益决定一切。意大利对一战的态度如何是由其国家利益
决定的。所以应选 D。
4.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雅尔塔体系的形成条件的把握。应明确雅尔塔体系是在世界大国按
照雅尔塔会议的原则,在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建立的国际关系新格局。A
选项是体系的内容之一;C 选项是体系形成的原因之一;D 选项在雅尔塔体系形成时并不突
出。形成国际关系或国际格局的决定性因素是大国的实力,且雅尔塔体系带有的大国强权政
治的特点也可以通过 B 选项反映出来。
5.
【答案】B
【解析】 依据所学,审判战犯是雅尔塔精神的重要体现,但审判时的包庇是美国意志的体
现所以应选 B。
6.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材料和历史问题的能力。应该紧扣“轴心国”“类似战略”等信
息阅读材料可知类似战略”指的是美与其他国家结成反法西斯同盟。故选 A。
7.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冷战结束之后,总体局势缓和,和平和发展是
主题,重视经济的发展是各国的主要发展取向,所以①②③④都正确。
8.
【答案】C
【解析】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一战后,英国的殖民地和附属国兴起民族解放运动,本土与
自治领之间的矛盾也日益加剧。1926 年,英国被迫承认自治领在内政外交方面获得独立。
自治领与宗主国以“共同忠于(英国)国王”而组成英联邦,双方权利平等,互不隶属。1931
年,英国议会通过《威斯敏斯特法案》,批准上述决议,英联邦正式形成。所以根据《威斯
敏斯特法案》的内容即可判断答案 C。
9.
【答案】D
【解析】1950 年,采用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赴朝参战,是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根据国内外形
势和抗美援朝战争的性质而提出来的,它既是一种战略上的决策,也是一种策略上的考虑,
如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名义参战,表明这是国家的军队,是国家派出去的,等于中国向美国
宣战,而以中国人民志愿军名义出国参战,是民间的,是人民群众志愿组织的,这样做不给
美国对中国宣战以口实,比较策略,对中国有利。
10.
【答案】D
【解析】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抓住题干时间 1920 和关键信息“军国主
义打破,旧式的政治组织破产”,可知造成社会思潮出现变化的原因在于一战的影响,即第
一次世界大战暴露了西方文明弊端,故 D 项正确;AC 项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 项与题干
信息无关,排除。
11.
【答案】B
【解析】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其签订的条约,调整了帝国主义之间在东亚和太平
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益冲突,构成了"华盛顿体系"。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胜利者:它的
海军力量同英国的海军力量并驾齐驱,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又达到了抑制日本势力膨胀的目
的。故答案选择 B 项。
12.
【答案】B
【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获取有效相信,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
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材料关键信息“对全世界来说”、“在于怎样认真地警戒未来”
等,不难判断出题干的核心意思,主要考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相关内容——对二战的反思。
比较、分析选项,可知,本题正确答案选 B。其余 ACD 三项表述错误或与题干意思无关。
二、非选择题:共 4 大题,第 13 题 12 分,第 14 题 16 分,第 15 题 14 分,第 16 题 10 分,
共 52 分
13.
【答案】
(1)①20 世纪初的世界已基本上形成为一个整体,各国联系加强(或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②科技进步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被应用于军事领域,使战争能在更大范围内进行;
③完成工业革命以后的主要列强,争夺殖民地的斗争或战争会影响到它们的殖民地或半殖民
地,进而影响整个世界。(9 分。每点 3 分)
(2)原因:国联被英法等少数大国操纵,成为维护世界霸权的工具;美国、苏联未加入;
全体一致的原则,限制了制裁的能力。(6 分,每点 2 分)
【解析】第(1)问,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可以从世界的联系的紧密、科学技术的进
步与生产力的发展、工业革命完成的影响等角度思考归纳即可。第(2)问,考查原因分析
的能力,回顾已学知识可知国联首先为少数大国所操作,成为维护世界霸权的工具,其次美
国与苏联没有加入,再次是全体一致的原因,对限制了制裁的战争的能力。
14.
【答案】
(1)指受法西斯侵略的资本主义国家。表明美国向上述国家提供军事援助。(4 分)
(2)丘吉尔意在让美国为维护英国利益不惜冒对日作战危险。罗斯福不愿仅为英国的利益
对日作战。(4 分)
(3)尽量避免过早同法西斯国家交战。利用战争机会发展经济,增加黄金储备以发战争财。
出发点是维护美国的利益。(6 分)
【解析】回答第(1)问注意信息“1941 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爆发。第(2)问关键词“香
港、印度等不放心”“ 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第(3)问多从美国利益角度分析。
15.
【答案】
(1)理由:中国可借此改变弱国地位,摆脱受世界强国联合宰割的局面;协约国一方在人力、
物力上有巨大优势。(4 分)原因:日本竭力反对中国直接派兵参战;英法在战争中人员死伤
惨重,兵力、劳力短缺。(4 分)
(2)作用:成为中欧之间文明传播的使节;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中国
赢得战胜国的地位并为后来收回一些国家主权提供了条件。(6 分)
【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理由”
时要结合中国的现状、协约国与同盟国力量的对比来回答。回答“原因”时,要结合日本当
时在中国的地位、一战初期协约国人员损失惨重的现实,中国派出华工以解劳工之不足。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要结合材料,联系所
知识分析归纳:“法国元帅福熙称赞”说明华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美
国某报刊则评论”说明华工成为中欧之间文明交流作出了贡献传播;“也有人这样评论这些
华工:中国的地位不是外交家在辞令中争来的,而是被外国人践踏的华工用血肉之躯争来的”
说明华工的所作所为战后中国地位的提高作出了贡献。
16.
【答案】(1)慕尼黑会议后(或慕尼黑协定签订后)。(2 分)
(2)言之有理即可(如国内和平主义的思潮;国家实力的衰退;对战争的反思和希望和平;
张的个人努力;祸水有可能东引等)。(4 分)
(3)非;希特勒还是利用民族情绪,挑起了战争,英法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首先遭到
了德国的攻击,损失惨重,法国灭亡,后由于美国、苏联加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最终战胜法西斯德国等。(4 分)
【解析】(1)从图片中“整整一代人的和平有了保障”“和平万岁”等关键词即可得出结论。
(2)主要体现了当时民众对战争的反思和对当时希特勒不断疯狂对外扩张担忧的角度来分
析。(3)这种绥靖政策是建立在牺牲了弱小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基础之上的,只能加剧法西斯
分子的对外扩张,加速二战的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