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 第 1 页(共 10 页)
2018~2019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抽测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一、阅读(71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 分)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
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
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从总体上来
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
醒、冷静的理性态受,保持孔子学说实践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
人们崇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
儒的人格特征。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
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
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
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
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
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
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
们追求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自发
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
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
本试卷共 24 题,共 160 分,共 8 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高一语文试题 第 2 页(共 10 页)
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
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
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
极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
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
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
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
空旷,如清风明月、古松苍翠。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
专制制度进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
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
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
骨软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
期,那种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
作品或有出现。尽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
幽兰的生命绝响。
(选自赵焰《美的背后》,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明朝之前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只是主流思想的补充,
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无论是高蹈的士大夫,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有着一以贯之
的艺术清洁精神。
C.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佛教传人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的
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
D.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倾向低矮化,但亲自然、空物我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
头,或有着一批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作品。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以孔孟的儒学为主,以老庄的道学为辅,又佐以诸子百家,使到当时的社会主
流思想得到了整体呈现。
B.文章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话,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
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C.文章以明朝为时间的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呈现对照式,结构谨严。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变,修辞效果突显,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共比拟齐飞,语言
鲜活,感染力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在“艺术人生”观念影响下,许多艺术种类达到高峰,洋溢高蹈的精神追求,比如诗
歌中的王维《山居秋暝》。
高一语文试题 第 3 页(共 10 页)
B.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巾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和实践的理性
精神。
C.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
庄子追求情理。
D.清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出艺术审美的低俗化倾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 分)
走正门
王春迪
老街有句俗语: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贺家发迹早,起初,海爷还
是个小油贩子时,贺家就已经钟鸣鼎食,门阔院深,人称“贺半街”了。
然而,家有数座金山,不敌一个败子。后来,贺府家道中落,只能靠典当度日。一日,
海爷路过贺府门前,看到有个不肖子孙正在卖一只枯瘦的看门狗,海爷不禁喟叹,花无百日
红,人无千日好。昔日金玉满堂的贺府,如今只剩下一个金砖碧瓦做的空壳了。
贺府后来卖给了海爷。因为地势高,地段好,海爷用它做起了油行的门面。贺府后院有
个百步宽的天井,青砖铺就,四周景色幽静。还有几棵松柏,枝繁叶茂,傲然挺拔。如此花
园,中间竟然立着贺家的祠堂,迁也迁不走,拆又不能拆,看着让人堵得慌。
起初,每逢清明,贺家的子孙还三三两两地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常有人跟海
爷建议,这帮不肖子孙把老祖宗的家底都给败光了,也没脸来了,干脆把那个祠堂拆了吧。
海爷却说,不可。
后院鸽子多,鸽子屎常落得到处都是,海爷吩咐下人,隔些日子把贺家的祠堂打扫干净。
到了清明,贺家没人来,海爷还让人烧香点烛,更新一些被老鼠啃坏的牌位。
转眼几十个春秋,海爷已白发苍苍。一日,日过三竿,一阵锣鼓开道,老街的百姓跟水
一样涌过去,随即,又像拍在岩石上一样分在两边。海爷隐约看到,一个八人抬的轿子在人
群中似水浪般起伏。鸣锣十一响!这排场,唯京官才有!海爷微微闭着眼,低着头,垂着手,
腰杆子挺直地跪在地上。身后的家人,有的窃窃私语,有的自言自语,求佛保佑,有的甚至
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斜了。
不一会儿,轿子停在了海爷府前,下来一个官人,下了轿,经过海爷时,像经过一个脚
底下的石子儿,啥也没说,径直走进海爷的油行。身后,知府、知县以及各级官员都低着头
鱼贯而入。街坊们瞧这架势,心想,生意人恩怨多,海爷得罪人了。
海爷的几个儿子,嘴止不住地叨叨着怎么办,怎么办呀。海爷静静地回过头,眼神一扫,
大伙不敢言语了,同时腰杆子也挺了起来。
一阵嘈杂的脚步声传来,官人从油行里走了出来,到海爷跟前将海爷扶了起来。海爷觉
得此人两手温软有力,微微抬头,见他天庭饱满,地阁方圆,髯须飘逸,两肩圆厚,一副贵
人之相。再看那官服,绣的是孔雀,顶戴蓝宝石花翎。未等海爷说话,官人便说,本官乃贺
家后人,一别数十年,如今故地重游,旧迹难辨,唯有当年祠堂,托您照料,仿如昨日。本
官不胜感激,刚才失礼,颇有得罪。说着,官人要弯腰拜谢,被海爷一把托住。海爷气定神
闲地微微一笑,道,举手之劳,荣幸之至。随后,两人有说有笑,一同走进了昔日的贺府。
高一语文试题 第 4 页(共 10 页)
当日,老街的每一个角落都在谈论着这件事,大伙都觉得,多亏海爷当初的仁义。倘若
当初海爷一冲动把祠堂给拆了,保不准今儿个会出什么事情。
一日,外面下着大雨,海爷闲来无事,把几个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喝茶,海爷若无其事
地问他们,知道当初为啥我没拆贺家的祠堂吗?小儿媳鬼精,抢嘴说,是老爷您仁义。
海爷笑笑,抿了一口茶,起身,眼睛望着窗外,好似看到了几十年前的情景。海爷说,
贺家人搬走后的头几年,贺家还有不少后人来祭祖,其他人来的时候,都跟老鼠似的钻进钻
出,拜祭时,有的说说笑笑,有的哭得撕心裂肺,进进出出,都走侧门,怕遇到熟人。
唯有一年轻女人,一手拎着篮子,一手领着一个孩子,清早最先来。娘儿俩大大方方地
从正门进来,进来后,先将祠堂里里外外擦洗一遍,然后从篮子里拿出一个干净的蒲团,让
孩子端端正正地跪拜。拜祭完,整理好衣裳,再昂首阔步地走出去。娘儿俩穿的都是粗布衣
服,有的地方还带着点补丁,却十分干净。这样的穿着,从富丽堂皇的大门进出,难免会被
众人指点议论,但那娘儿俩,始终抬头挺胸,遇到认识的街坊,还让孩子有礼有节地问好。
海爷说,贺家有这样的娘儿俩,谁还敢拆他家的祠堂?这么些年了,也不知道那天那个
官人,是不是当年那个孩子?小儿媳没弄懂,嘀咕道,不就是没走侧门走正门吗?这有啥啊?
海爷听罢,长叹一声,背着手,回屋去了。
4.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以老街上的“夏府的地,贺府的房,海府的银子用斗量”这一俗语开篇,为下文
写贺、海两府的遭际埋下伏笔。
B.起初,每至清明,贺家的子孙三三两两前来祭祖,后来便不再有人来了,这说明贺家
人的祭祖观念随着家境的变化而变淡。
C.做了京官的贺家后人返乡时,海爷的家人“有的甚至浑身发抖,跪在地上半边身子都
斜了”,说明海爷的家人因得罪了贺家而害怕。
D.海爷的小儿媳是个鬼精且有城府的人,她先是抢先回答海爷的话,称赞海爷,后来又
嘀咕,都是为了讨好海爷。
5.小说第③段写贺府后院的环境有何作用?(5 分)
6.海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4 分)
材料一:
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 60 岁以上的人口比例达到 10%,65 岁及以上人口
比例达到 7%以上,即被称为老龄化社会。19 世纪后期,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生育率持续下降,
老龄化现象在部分国家出现。1851 年,法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龄化国家,此后,瑞典、
挪威、英国等一批欧洲国家步入老龄化。20 世纪 70 年代,随着生育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平均
寿命的延长,老龄化逐渐向亚洲和美洲的发展中国家扩散,进入 21 世纪,全球老龄化速度
加快。2015 年,全球有 6.17 亿人口年龄在 65 岁以上;预计到 2020 年,13 个国家将成为“超
高龄”国,即 20%以上的人口超过 65 岁。到 2050 年全球将有 16 亿老年人,届时将有 94 个
国家的老龄化人口占比超过 21%,其中有 39 个国家的老龄化比例达 28%以上。
高一语文试题 第 5 页(共 10 页)
1982 年联合国在维也纳召开第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
1991 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老年人原则》;2002 年联合国在马德里召开第二次老龄
问题世界大会,通过了《老龄化马德里政治宣言》.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政府制定
法律法规、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被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摘自《全球老龄化状况及其应对策略》)
材料二:
全面二孩下的生育趋势(2017-2021 年)
年份 新增出生人口(万人) 总出生人口(万人) 总和生育率
2017 339.9 2019.9 1.97
2018 463.8 2188.6 2.09
2019 402.8 2077.3 2.04
2020 352.8 1935.8 1.96
2021 160.2 1689.1 1.77
全面两孩政策使老年人口比例略有下降,而老年人口数量不会有任何差异。到 2035 年
60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将会降低 0.5 个百分点,而到 2050 年也仅降低 1 个百分点,全面两孩
政策无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人口老龄化进程。21 世界后半叶,中国将处于超稳定和超高
的老龄化态势,60 岁以上老年人口比重高达 40%,65 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达到 35%.从世界
经验看,通过生育政策调整以提升生育率进而改变人口结构和老龄化趋势往往很难奏效。应
对乃至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需要在长期发展战略的高度,设计一个综合性的经济、社会、
人口政策的框架体系。 (摘自《国际视野下的中国人口老龄化》)
材料三:
1999 年,我国 60 岁以上人口比例首次超过 10%;2015 年,我国 60 岁及以上人口达到
2.22 亿,占总人口的 16.15%成为世界上第一个老年人口突破两亿的国家;预计到 2025 年,
老年人口突破 3 亿,2033 年突破 4 亿,2053 年达到 4.87 亿,占亚洲老年人口的五分之二,
全球的四分之一,我国老年人口规模稳居世界第一。2000 年-2005 年全球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10%提高到 22%,同期中国人口老龄化水平从 10%提高到 34%.中国人口老龄化的最大的
问题就是失能化、高龄化的趋势在不断加剧,2050 年,80 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口将达到 1
亿,占老年人口总量的 22.3%,占世界高龄老年人口的四分之一。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
大量的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入城市和发达地区,留下来的大多是缺乏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农
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不发达地区高于发达地区。与“边富边老”甚至“先富后老”的发达国
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超前经济发展,“未富先老”,面临的风险挑战更加严峻。
人口老龄化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同时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老年
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
多方面的要求。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
高一语文试题 第 6 页(共 10 页)
增加。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
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摘自《中国人口老龄化问题及应对策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全面两孩政策下,生育率会有短暂上升,不过很快又回落到较低水平,生育率的短暂
上升对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十分有限。
B.人口生育率的提高能使老年人口比例有所下降,但老年人口数量不会下降,因此,无
法缓解我国快速发展的老龄化进程。
C.尽管用提高生育率改变老龄化趋势很困难,但实施全面两孩以及鼓励生育的政策仍是
遏制我国老龄化快速发展的最有效举措。
D.应对、引领中国的老龄社会,不只是短期内改变人口结构,还需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
设计综合的社会、经济等方面的政策体系。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 分)
A.生育率下降和平均寿命延长是人口老龄化的主要原因,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人口
老龄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突出的社会问题。
B.上世纪 80 年代,联合国就开始探索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世界各国都制定相应法规、
政策,积极老龄化观念已纳入各国发展框架。
C.中国在全球老龄化格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中国是老年人口规模最大的国家,
也是人口老龄化速度最快的国家。
D.养老配套设施不全,医疗卫生资源有限,养老服务业发展滞后,这是我国高龄、患病
老年人不断增多的重要原因。
E.老年人口的快速增加,老年人特殊需求的增多,不仅带来了我国社会需求结构的变化,
更使满足不同年龄群体需求的难度加大。
9.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6 分)
(四)文言文阅读(19 分)
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
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食时信往,不
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
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
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
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及项梁渡淮,信杖剑从之,居戏下,无所知名。项梁败,又属项羽,羽以为郎中..。数以
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坐法当斩,其辈十三人
高一语文试题 第 7 页(共 10 页)
皆已斩,次至信,信乃仰视,適见滕公,曰:“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滕公奇其
言,壮其貌,释而不斩。与语,大说之。言于上,上拜以为治粟都尉,上未之奇也。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
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
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
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
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王曰:“吾亦欲东耳,安能郁
郁久居此乎?”何曰:“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王曰:“吾
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
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
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
10.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B.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D.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布衣,古代平民装束,与“短褐”、“粗布短衣”类似。后来逐渐演化成为一种借代修
辞,指平民,相当于“白丁”。“布衣之交”指的就是普通人之间的交情。
B.漂母,就是指在水边漂洗衣服的老妇,在本文指那个给韩信饭吃的老妇人。后世有“漂
母进饭”的成语,指施恩而不望报答。
C.郎中,古代官名,其职位仅次于尚书,其职责原为护卫、陪从,随时建议,备顾问及差
遣。战国始有,秦汉治置。至宋朝逐渐成为医生的代名词。
D.斋戒,一种宗教活动形式,主要用于祭祀、行大礼等严肃庄重的场合,以示虔诚庄敬。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送璧时斋戒。大王亦宜斋戒。赵王乃斋戒五日。”。
12. 下面对原文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3 分)
A.韩信还是平民的时候,常常食不果腹、三餐不继,他曾在南昌亭长家白吃了几个月,最
高一语文试题 第 8 页(共 10 页)
后因被嫌而离开。后来遇到了一个洗衣服的老妇人,给了他饭吃。
B.韩信少时常佩戴刀剑,但内心实际胆怯。有一少年屠户侮辱他,让他从胯下钻出。韩信
没有正眼看他,就从胯下钻出了,别人都认为他确实胆怯。
C.韩信一开始追随项羽,项羽任命他为郎中,但其实不重用他,他提出的建议也没被采纳。
他后来归顺汉朝,因获罪差一点被斩首,滕公救了他,向汉王举荐他做了官。
D.韩信多次与萧何谈论,萧何认为他是一位奇才。后来韩信因为汉王不重用他,就逃跑了。
萧何闻知韩信逃跑,没有报告汉王就去追赶,汉王觉得好像失了左膀右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第 1 句 4 分,第二句 6 分)
(1)数以策干项羽,羽不用。汉王之入蜀,信亡楚归汉,未得知名,为连敖。
(2)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
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五)诗歌鉴赏(9 分)
水调歌头•把酒对斜日
杨炎正①
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
无处落征鸿。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
楫②,去作钓鱼翁。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注】①杨炎正是南宋一位力主抗金的志士,他的才能、抱负在当时没有得到施展。②五湖
舟楫:传说范蠡助越灭吴后,弃官归隐,泛舟于五湖之上。
14.下列对词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起首两句,轻描淡写愁态,夕阳西斜,词人手持酒杯,临风怀想,突发奇问。斜日,
实写景物,点明时间。
B.“胭脂”两句,以乐景衬哀情,写词人问西风:为什么你把所有的胭脂都做了颜料去染
秋荷了,染得它这样红?以此反衬愁怀,颇为沉郁。
C.上片第六句以“万斛”之江水写愁,使用借代手法,将抽象无形之愁写得形象生动可感,
表现愁情之多。
D.“尚想三径菊花丛”化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诗意,寄寓田
园之思。
15.整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分析。(6 分)
高一语文试题 第 9 页(共 10 页)
(六)名句名篇默写(6 分)
16.(6 分)
(1)《伶官传序》中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
(2)杜甫在《登高》中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____,___。”
(3)《琵琶行》一诗中,白居易用“____,___。”两句来描绘音乐间歇时余意无穷、引人愁
思的境界和自己独特的感受。
二、语言文字运用(19 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9 分)
浙江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
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 APP 布置作业。家长苦于各种 APP
久矣,此番浙江叫停 APP 布置作业,简直是大快人心。尽管该规定出自于儿童青少年近视
防控工作的相关文件,但不得不说的是,APP 布置作业这一现象的危害,绝不仅是伤害学
生视力那么简单。其背后,是商业势力对校园 的渗透。接照商家的说法,作业 APP 具
备即时上传、实时交互、大数据分析等优势,可细想开去,这些所谓优势完全是 ,教师
们必然不会在下班时间守着 APP 随时查看学生作业,更不用说在线辅导了。 的作业 APP
的出现,其本质乃是市场利益激励下,商业势力之于国有教育教学方式的生硬改造。这是一
种外部乱入的“互联网+”,而不是学校自发生成的。一些学校之所以对让学生安装、使用某
些作业 APP ,不过是商业利益的驱使而已。
禁用 APP 布置作业,还学校以干净,还家长和学生以清净,( )毕竟,我们不需
要那么多作业 APP,而这些 APP 本身,也无法提供不可替代的有益帮助。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
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 APP 布置作业。
B.浙江省教育厅将联合八部门,发布了《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
近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严禁使用 APP 布置作业。
C.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的《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
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严禁明确使用 APP 布置作业。
D.浙江省教育厅联合八部门,发布《浙江省教育厅等九部门关于全面加强儿童青少年近
视防控工作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公告,明确禁止不得使用 APP 布置作业。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无所不至 不刊之论 形形色色 一马当先
B.无孔不入 无稽之谈 形形色色 趋之若鹜
C.无所不至 无稽之谈 琳琅满目 趋之若鹜
D.无孔不入 不刊之论 琳琅满目 一马当先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这绝对不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而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
B.这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也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C.这绝对不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而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D.这不是否定技术工具的价值,也不是回归教育内在规律的纠偏之举。
高一语文试题 第 10 页(共 10 页)
(二)概括题(5 分)
2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5 分)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早在唐代就有“蜀
戏冠天下”的说法。川剧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其中川剧高腔曲牌
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
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人胜,在各大剧种里独树一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
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
川剧的特点: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三)图文转换题(5 分)
21.下面是某校课堂学习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
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 90 个字。(5 分)
三、名著(10 分)
22.下列有关《红楼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4 分)
A. 《金兰契互剖金兰语 风雨细闷制风雨词》一回中,林黛玉与薛宝钗互诉心声,结为好
姐妹。贾宝玉看到两人和好,惊奇地问:“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B. 王熙凤在下人嘴里是个“脸酸嘴硬,一时恼了,再不认人”的人,颇有威信。但到后来贾
府失势之时,“王凤姐力诎失人心”,但仍竭尽全力,最终把贾母丧事办得体面风光。
C. 贾府里管贾母厨房的柳家的女儿柳五儿被诬陷偷了茯苓霜和玫瑰露。但那露实是彩霞偷
了给环哥的,最终经平儿公判,还了五儿清白。
D. 史湘云有十分大大咧咧的一面,寿宴上说令,人人都说他“好个诌断了肠子的”,其令也
新奇:“风急江天过雁哀,却是一只折足雁,叫的人九回肠”;醉酒后,他就直接出席找了一
个石凳便睡去,半个身子都被落花覆盖,梦中仍说着酒令。
23.简答题(6 分)
《红楼梦》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看到了许多女子的判词,其中贾探春的是“才
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岸,千里东风一梦遥。”从全书看,贾探春
才之“精明”,志之“高”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清明涕送江边岸,千里东风一梦遥。”指的是
什么事?此事在前文就已有伏笔,请举出一例。
四、作文(60 分)
24.作文:《那一刻,让我__________》
要求:①请补全作文标题,写一篇记叙文;②字数不少于 800 字;④ 抒发真情实感,不得
套作和抄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