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大成高级实验中学 2018—2019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高一 语文
考试时间:150 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我们的生活为什么没有诗
冯骥才
有时会听到一种抱怨,说我们的生活愈来愈没有诗,这抱怨令我深思。
历史上我们是一个伟大的诗的国度。诗,曾经让我们为国家民族的兴亡慷慨悲歌,为无所不在
的生活与性情之美而吟唱。可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诗从我们的生活中离去了。是它弃我们而去,
还是我们主动疏远了它?我们真的没有诗也一样能活得挺满足,真的不需要享用诗了?没有诗的生
活究竟缺乏了什么?
其实,诗的小众化在世界上已是共同面临的问题。在许多曾经产生过诗神诗圣的国家,诗也在
被公众淡漠。十多年前,我在维也纳中心拉什马克地铁站内,看到墙壁上贴了许多纸片,以为是留
言的条子。一问方知,这些纸片上写的都是或长或短的诗句。原来是一些诗人,也有爱好诗的普通
人,写了诗无处发表,受众少,便贴在这里,有的纸上还写着个人的手机号码。如果谁读了,喜欢
他的诗,便可以给他打个电话私下交流一下。后来有了互联网,就很少有人这么做了。
当今的互联网也是诗的传播工具。我们有出色的诗人和出色的诗,可是与欧洲人不能比,在欧
洲还可以见到日常的诗的生活。我在阿尔卑斯山里碰到过村民的诗会,在俄罗斯遇到过老百姓聚餐
时一个个站起身朗诵自己喜爱的诗歌。可是我们的诗和诗人却身处生活的边缘,可有可无了。
有人说,诗的消退是因为这种文学样式不适于当代人的需要,还说这种文学体裁早已走向衰老,
失去了生命的活力;比如说,宋代之所以盛行长长短短字句的词,正是由于诗的能量已被唐人用尽。
真的是这样吗?诗只是一种文学体裁吗?我们读古人的诗句而受到了触动和感动,是因为这种文学
体裁,还是其中那些对生活内在的韵致的心灵感知与发现?我们现在对生活为什么没有这种敏感与
发现,没有这种表达的情怀呢?我们的心灵变得粗糙而愚钝了吗?
其实,问题还是出在我们的心灵上,而不是在文学上。
如果我们现在眼睛里全是微信,问知全靠电脑,天天找寻的大多是商机,心中关切的只是眼前
的功利;如果我们的快乐大都从盈利、从物欲、从消费中获得,诗自然与我们无关。
在市场时代里,消费不仅要主导市场,也要主导我们。消费文化是消费的兴奋剂,所以消费文
化都是快餐式的、迎合的、被动的、刺激的、欲望的,又是便捷的。消费过了就扔掉。一切都是暂
时的快意与满足。消费方式异化着消费者,商业文化也在把我们商业化、浅薄化、粗鄙化。这样,
诗一定没有立足之地。
诗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呢?首先,诗是精神的,精神愈纯粹,诗愈响亮。诗是情感的,情感愈真
纯,诗愈打动人。诗还是敏感的、沉静的、深邃的、唯美的、才情的。我们的生活能给诗提供这样
的生存环境吗?更关键的是我们有这种精神的需求吗?如果没有,还奢谈什么诗?如果有,如果需
要,诗可不是奢侈 品,它会不请自来。
如果我们不需要它,我们一定会失掉与它相关的那些东西。那就是精神的纯粹、心境的宁静、
生活的韵致,还有对美与才情的崇尚等等。那么,我们的生活不就会变得平庸、乏味、浅薄和枯索
了吗?
有诗与没有诗的生活是不一样的。
如果诗离我们远了,怎样才能把它召唤回来?
(选自 2016 年 8 月 1 日《今晚报》,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认为“我们的生活愈来愈没有诗”这种抱怨的确是事实。现在,诗已经从我们的生活中离去
了,这种现象不止我国存在,世界上其他国家同样如此。
B.虽然在有了互联网后,已经很少有人通过电话私下交流对诗的体会,但是作者认为,当今的互联
网仍然还是诗的传播工具。
C.作者认为,诗的消退是因为诗这种文学样式如今已经不适于当代人的需要,诗这种文学体裁早已
走向衰老,失去了生命的活力。
D.对于诗的消退,作者认为原因主要是人们心中关切的只是眼前的功利,人们正在被消费方式异化
着,被商业文化变得浅薄和粗鄙。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我们虽然也有过出色的诗人和诗,但还是不能同欧洲相比,这是因为在欧洲还可以看到普通民众
的诗的生活,而我们的诗和诗人却变得可有可无了。
B.诗在今天的生活中之所以会逐渐消退,主要原因是诗需要纯粹的精神,需要纯真的感情,而这恰
与当前盛行的消费文化、商业 文化格格不入。
C.我们读古人的诗句时,诗中那些对生活韵致的感知与发现使我们感动;而现在身处市场时代受消
费主导的我们,却已经使诗没有了立足之地。[来源:Z+xx+k.Com]
D.为了把已经远离我们的诗召唤回来,我们应当不再关切眼前的功利,杜绝快餐式的消费文化,不
再从盈利、从物欲、从消费中获得我们的快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从在维也纳中心拉什马克地铁站内贴着的那些写着或长或短的诗句的纸片,可以看出诗在欧洲虽
还没完全消退,但已经属于小众化的东西了。
B.因为我们现在的快乐大都从利益的获得、从物欲的追求、从消费的享受中获得,缺少了对精神美
的追求,所以生活中就没有了诗。
C.只要我们的精神能抵制住消费文化和商业文化的负面影响,保持住对纯粹精神和纯真情感的精神
需求,诗就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D.有诗的生活是一种有纯粹的精神、宁静的心境、崇尚美与才情的有韵致的生活;而无诗的生活则
是一种平庸、乏味、浅薄和枯索的生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川北可采莲
彭家河
其实,在汉乐府、周敦颐、朱自清之后,再来说莲或者荷塘,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莲出淤泥
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唉,“眼前有景道
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对此,借李白之言作无奈状或许是最明智的。
正因为汉乐府说“江南可采莲”,所以再说说川北南部县的莲真还有必要。川北多山,十年九旱,
每到夏季,常常缺水,特别是乡下。川北的城市大都紧靠嘉陵江而建,广元、苍溪、阆中、南部等,
都仿佛一个个渴怕了的孩子,长年累月一早到晚都呆在水边,一刻也不分离。所以,像莲这类喜水
的植物,基本没有立足之地,只有富贵人家附庸风雅才在水池或水缸里养几株。虽说乡下老家有不
少女子取名叫惠莲、玉莲、莲英等,但这些女人却很少看到自己借名之花的模样。这些名字都是早
年上过私塾的老先生们从书上翻来的,估计他们对莲也没有多少直观印象。乡场上早年做生意的经
常到成都进小百货,那地方叫荷花池,虽然口口声声地叫它荷花池,也根本没有荷花的影子。只有
村里或者城里的富贵人家,找机会到很远的南方旅游,才专门去看荷花,回来一传十、十传百地描
绘接天莲叶的盛况。
三五年前,这种情形彻底改变。为了解决川北三百余万人的饮用水难题,专家们把川北西河两
岸的高山峡谷摸了一个底,一个巨大的计划慢慢实现。十年筑一坝,山乡变泽国,库容十三亿立方
的升钟水库成为川北一劳永逸的自流井,西部贫瘠的荒野沟壑成为鱼米之乡。江南田田莲叶也在川
北大地铺天盖地,成为远近闻名的景观。[
川北的池塘早年叫日月潭,白天装日光,晚上装月光,从来没水装。没想到,世事会如此变迁。
高峡出平湖,湖叫升钟湖。深山峡谷间同时也建成了高大的渡槽、宽阔的渠道,生命之水如长长的
列车在山谷间穿行,润泽着川北大地。
喜水的莲藕引种过来,在南部成百上千亩地生长,稻田转身成为莲博园,自然村成为旅游点。
走出富贵人家的莲花同样在田野盛开,仍旧花红叶碧,让川北的男男女女领略到江南的诗情画意。
每到夏秋,远远近近 的村民们都要与来乡下的艺术家们一道,走进高过人头的莲田,做一回江南的
赏花人、采莲人。人面莲花相映红,江南川北似梦游。村民们早年吃腻了红苕、苞谷的舌头又习惯
了莲藕、莲子,南北转换,味觉调整,多少也有些障碍,但是莲藕还是慢慢成为了人们的主食。
如同当年张骞出使西域带回的种子,移植到川北的莲长势良好。莲博园的人们习惯了莲的生长,
熟悉了莲花、莲叶、莲藕、莲子的功能,闲时就坐在门前赏花,饿了就藕片下锅,生病则莲子熬汤,
想起心中的男人或女人时,就也学说江南吴音,轻声分辨琢磨起莲和怜。江南的文化也随同莲,在
川北融合生长。莲,或许是江南派来的使者,在蛮荒的山野传播另一种文化。
川北自古苦寒,以阆中、南部、盐亭为甚。纵观千年历史,只有如今人民生活才大为改观。细
细想来,其中之一是由于水与路的畅通,让这片土地滋润肥美。水让村民安居,路让百姓致富,也
让千里之外、千年之外的文明落地生根。天高地迥、星汉浩渺,只要渠成水到、道路畅通,一切皆
可焕然一新。莲在川北的生长,其实也就是在用她的美丽向我们证明天地间这个朴素的道理。
到崇山峻岭间的川北深山,看莲花的开放,听莲子的掉落,做一回江南那样的采莲人,这才是
人生的一大幸事。此时,再到江南去采莲,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味道了。
(选自《四川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川北多山、十年九旱的自然环境,使得川北的城市大都紧靠嘉陵江而建,像莲这类喜水植物在此
地基本没有立足之地。
B.由文中画线句子中的“同样”“仍旧”两个词可以看出莲花不慕富贵、不畏权势,甘心为川北的
人们盛开的奉献精神。
C.川北自古苦寒,如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同水、路的畅通关系甚大,在今昔对比中表达了对国家
造福百姓的赞美之情。
D.结尾“此时,再到江南去采莲,实在已经没有什么味道了”,既照应了开头引用的汉乐府诗句,
又突出了川北莲花之美。
5.文章为什么说“在汉乐府、周敦颐、朱白清之后,再来说莲或者荷塘,的确需要很大的勇气”?
作者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 分)
6.文章多处运用对比手法,请从环境、生活、文化三方面简要分析。(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7~9 题。
材料一
2018 年 9 月 18 日,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天津开幕,知名专家、企业家,共同探讨如何积极运用
人工智能更好地支持下一代教育。
在教育领域,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玩具提供了前景可观的下一代教育工具。在众多智能化教
育产品中,包括教育机器人、功能游戏等在内的智能化玩具正在日渐流行。由于将最新的机器人技
术、人工智能技术、人机互动等技术应用到了智能化玩具中,智能玩具能够提供语言智能、逻辑数
学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肢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创新智能等。可以说,
智能玩具集高科技性、教育性和娱乐性于一体,不仅仅用于玩耍,更是寓教于乐。比如在幼儿教育
方面,洪恩教育曾开发《开天辟地》、《万事无忧》、《洪恩 Teddy 学英语》等软件,如今全国 20000
多所幼儿园、300 多家培训学校正在使用洪恩点读教材,500 多万小朋友正在使用洪恩产品。另外,
还有当前众多厂商纷纷布局的功能游戏,其在教育领域的社会价值和商业价值已日渐凸显。其中,
最成功的一款产品当属《我的世界》,这款游戏不仅风靡全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更产生了极
大的社会影响力,甚至在瑞典一所学校成为了必修课。
《2018 世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蓝皮书》显示,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不断壮大,在全球市场排
名第二。同时,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许多新的人工智能技术及应用在中国得以快速落地。在这种
情况下,我们有理由相信,积极运用人工智能不仅能够让下一代教育更美好,还能更好地服务于人
类社会。
(摘编自中国经济报《达沃斯聚焦人工智能 让下一代教育更美好》)
材料二
2013 年以来,美、德、英、法、日、中等国都纷纷出台了人工智能战略和政策。各国人工智能
战略各有侧重,美国重视人工智能对经济发展、科技领先、和国家安全的影响;欧洲关注人工智能带
来的安全、隐私、尊严等方面的伦理风险; 日本希望人工智能推进其超智能社会的建设;而中国人工
智能政策聚焦于实现人工智能领域的产业化,助力中国的制造强国战略。各国政策在研发重点和重
点应用领域也存在着重大差异。
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这方面,应该说中国创新的基础还不是十分的牢靠。不管是人工智能论文的
发表,还是人工智能技术专利的产出,中国企业在这方面跟国外同行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对比
学术研究,在全球 AI 论文产出最多的 20 家企业中,中国只占了一席之位,而且还是大家想都想不
到的国家电网。而我们耳熟能详的其他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先企业,都看不到身影。
其次是人才短板的问题。从国际人工智能人才投入数量来看,中国在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投入
在全球是领先的,位列第二,仅次于美国。 但是,中国人工智能杰出人才占比很低,我们的差距非
常大,还需要有一个长期的积累。也就是说,我们不光要培养出人工智能浩浩荡荡的人才大军,同
时还要有大量顶尖的领军人才,这是我们需要关注的。
(摘编自清华大学《2018 中国人工智能 AI 发展报告》)[来源:学&科&网]
材料三
去年 8 月国务院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人工智能成为国际竞争的新焦
点,应逐步开展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建
设人工智能学科,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我国人工智能人才高地。
面对人工智能的冲击,不少人的认识还停留在教学设备的更新换代上,并没有意识到教育必须
进行一场深层次的革命。当下,不少学生就像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统一步调和型号,简直成了生
产出来的“机器”。当机器成了“人”,人却成了“机器”,这是一种怎样的尴尬?教育赋予人类
最大的财富就是创造性思维,在人工智能都会深度学习的当下,如果我们仍在不遗余力培养机械僵
化的人才,这又是一种怎样的尴尬?在人工智能的大潮中,未来所有行业都将随着人工智能而带来
升级与变革,会有更多的产业和新兴商业模式诞生。教育改革如果不能紧跟时代潮流,促进人的创
造性发展,若干年后,孩子们又靠什么来适应社会?我们的国家又如何自立于世界?
站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入口,或许我们有必要好好品味一下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过的一句话:
“教育非他,乃心灵的转向”。塑造真、善、美的心灵,让每个人的灵魂丰满起来,这才是教育的
真谛和永恒追求。
(摘编自胡欣红《发展人工智能要来一场深层次教育革命》)
7.下列对材料二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美国在人工智能杰出人才数量上依旧遥遥领先,高达 5158 人,是英国的 4 倍多。
B.中国人工智能杰出人才占比在表中最低。低于发达国家,不足美国的三分之一。
C.我国人工智能杰出人才总数仅次于美国,远远高于其他国家,是德国的两倍多。
D.相比美国,我国人工智能创新基础缺乏和杰出人才占比不高,需要推进人工智能教育。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前景广阔,企业数量众多,企业创新能力相对美国不足。需要促进企业的技术
创新。
B.中国人工智能的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取得一定的成绩,不仅仅有新型教育设备、APP、还有各项教
育服务都对社会有巨大的影响。
C.要发展人工智能,要重视教育改革,就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工智能人才,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D.发展人工智能教育是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这主要需要更多的企业投资基础研究。
9.根据上述材料,请简要概括人工智能时代我们教育要哪些转变?(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晁补之,字无咎,济州钜野人,太子少傅迥五世孙,宗悫之曾孙也。父端友,工于诗。补之聪
敏强记,才解事即善属文,王安国一见奇之。十七岁从父官杭州,稡 钱塘山川风物之丽,著《七述》
以谒州通判苏轼。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由是
知名。
举进士,试开封及礼部别院,皆第一。神宗阅其文曰:"是深于经术者,可革浮薄。"调澶州司
户参军,北京国子监教授。元祐初,为太学正,李清臣荐堪馆阁,召试,除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
以秘阁校理通判扬州,召还,为著作佐郎。章惇当国,出知齐州,群盗昼掠途巷。补之默得其姓名、
囊橐皆审,一日宴客,召贼曹以方略授之,酒行未竟,悉擒以来,一府为彻警。坐修《神宗实录》
失实,降通判应天府、亳州,又贬监处、信二州酒税。徽宗立,复以著作召。既至,拜吏部员外郎、
礼部郎中,兼国史编修、实录检讨官。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
民画祠其像。徙湖州、密州、果州,遂主管鸿庆宫。还家,葺归来园,自号归来子,忘情仕进,慕
陶潜为人。大观末,出党籍,起知达州,改泗州,卒,年五十八。
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章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尤精《楚词》,论集屈、宋
以来赋咏为《变离骚》等三书。安南用兵,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
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注:贼曹,汉、魏、两晋、南朝郡县均置,主盗贼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B.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C.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D.轼先欲有所赋读之/叹曰/吾可以阁笔矣/又称其文/博辩隽伟/绝人远甚/必显于世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晁补之,字无咎”,字是男子二十岁成人举行冠礼时取的,女子在十五岁行笄礼而字。
B.“举进士”,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C.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最高的教育管理机关,在明清两朝兼为最高学府。
D.“迁”与文中的“调”“除”“拜”“徙”都是古时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语,其中“迁” 指贬官。
12.下列各选项中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3 分)
A.晁补之少有才名,颇具文采。苏轼看过他的《七述》后感到自愧不如,甚至觉得自 己可以搁
笔了。[来源:学#科#网 Z#X#X#K]
B.晁补之有治世之才。宋对安南用兵时,他著述《罪言》中的大意得到大家的肯定,体现他的政
治才能。
C.晁补之仕途坎坷。晁补之犯修神宗实录失实的罪,降职通判应天府和亳州,不久又贬职监督处、
信二州的酒科。
D.晁补之执政爱民,深得民心。他在河中府修河桥方便了百姓,老百姓都画了他的像进行祭拜。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党论起,为谏官管师仁所论,出知河中府,修河桥以便民,民画祠其像。
(2)著《罪言》一篇,大意欲择仁厚勇略吏为五管郡守,及修海上诸郡武备,议者以为通达世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个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词,完成 14~15 题。
山中感兴三首(其二)①
文天祥
山中有流水,霜降石自出。骤雨东南来,消长不终日。
故人书问至,为言北风急②。山深人不知,塞马谁得失。
挑灯看古史③,感泪纵横发。幸生圣明时,渔樵以自适。
(注)①《山中感兴三首》作于 1271 年春,文天祥因为代皇帝起草诏令触怒了权贵贾似道,被罢官
回到家乡—今江西吉安,隐匿深山。②北风急,暗指 1270 年 8 月蒙古军围攻襄阳、樊城及 12 月襄、
樊粮道被蒙军切断之事。③文天祥自幼爱读忠臣传,敬佩屈死的直臣。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诗的第一、二句,写深秋时节,溪水下降,溪中的石头自然露出,刻画出秋景的特点。
B.“挑灯看古史”两句,写诗人读史书,想到忠臣的不幸遭遇,禁不住感慨万千。
C.第五六句从前面写景转为写事,朋友之信捎来时局的消息,“急”字暗喻时局的紧张。
D.“塞马谁得失”用塞翁失马的典故,说深山里的人信息闭塞,就像那塞翁一样不知祸福。
15.此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 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王羲之将世人大体分为两类:“静者”和“躁者”,其中形象地概括了躁者的生活内容的句子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描 写客人吹箫为自己伴奏,其中表现箫声作用和力量的名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比喻修辞手法,表
达思归田园的迫切心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下列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3 分)
A.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那首《赞诸葛》真是“长歌当哭.... ”,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B.每到四月中旬漫山遍野的梨花就风华正茂....地绽放开来,小村庄就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的世界里。
C.隔壁班的班主任总来我班串门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其实他想学习我们班抓卫生的方法。
D.台上走出了一位短小精悍....的人物,原来就是万众期待鲁迅先生。
1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 分)
A.武侠小说作家金庸先生的晚年,仍然精力充沛,充满了创作的激情。
B.有关部门对在万州公交车坠江事件中发表不当言论的极少数网友进行了批评教育。
C.当前,摆在语文教师面前的主要任务就是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问题了。
D.面对咄咄逼人的贸易霸凌,中国人民具有丰富的战胜各种困难的经验。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 分)
A.因为接到临时任务,我今日无法赶赴贵府的宴会,对此深表歉意,同时托舍弟带去薄礼一份,还
请笑纳。[来源:Z*xx*k.Com]
B.朋友远在大山支教,那里风景秀美,他常常给我寄当地的风景照,一年时间我已经惠存了上百张
照片。
C.中国政府历来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以和平方式加以解决,不能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儿,就动刀动
枪的。
D.父亲季尧是著名学者,儿子季舜也新晋教授,朋友真诚赞美季氏父子说:“季氏伯仲,一门双杰,
虎父无犬子!”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5 个字。(5 分)
有人说,人生就像一碗粥,需要慢火“熬”。也有人说,人生是一碗药,需要文火“炖”。无论
把人生比喻成什么,它都是一种经历,用漫长的时间去经历,这就是“熬”。在“熬”的过程中,①
_______:咸味的眼泪,甜味的幸福,酸味的记忆,苦味的失败……但是,“熬”过后你就会发现你
拥有人生中最为珍贵的历程。世上最好的羹汤,都是“熬”出来的。就像茶是泡出来的,豆腐是磨
出来的,功夫是练出来的一样,②_______。“熬”,是人生最深的滋味。
下文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推断方式,说明文中另外两处的问题。(6 分)
农村的条件艰苦,服务设施差。于是,有些人看来,生活在农村是痛苦的,生活在城市是幸福
的。他们相信只要跻身城市,就是进入了乐园。殊不知,城市的竞争比农村还残酷,竞争虽然不一
定是流血,但只要是竞争,其目的就是你死我活。生活在城市必定不如生活在农村幸福。
①跻身城市不一定就是进入了乐园。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 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人们在吃饱穿暖了之后,知道了要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借助它走出困境。每当我
轻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请你以“储蓄人生”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 8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