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8-2019学年玉林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语文试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广西2018-2019学年玉林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评价检测语文试题

ID:749127

大小:1153673

页数:12页

时间:2021-07-09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18 年秋季期高中一年级期末质量评价检测 语文参考答案 1.D A 项,“中国长远利益”缩小原文含意;B项,“开放贸易壁垒”无中生有; C项,“主要是针对”主次不分。 2.B B 项,强加因果。据对原文的理解,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3.A A 项,“依赖感不是很强”错,于文无据。 4.C(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 5.①无私奉献、责任感强。石油工人经常是一走几千里,一别七八年;小侯为 了保护器材牺牲了自己;小侯父亲也是死在了工作岗位上。②团结友爱。为了父 子能相聚,为了家人能团聚,从油田领导到普通工人,上下一心,出钱出力。③ 善良有担当。为了小侯的家人的心愿,“他”“老孟” 约定要常往家里写信,继 续冒充父子回老家团聚。(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示例一:没有必要保留。①从情节上看,上文对小侯父亲的死没有任何暗示 和铺垫,老孟的话显得很唐突,而下文“彼此再也不知道说什么好”、“他”被认 出是冒充的也更合情理;②从人物上看,删掉这一情节,更能突出“他”善良友 爱的形象特征,照应题目;③从主题上看,通过“他”已能表达作者对石油工人 高尚可贵精神品质的赞颂之情,没有这一情节不影响主题的表达。 示例二:有必要保留。①从情节上看,小侯父亲死在工作岗位上之前一直不知道, 直到这时才说出,使情节跌宕起伏,出乎读者意料。②从人物上看,这一情节有 利于突出石油工人善良友爱的群体特征,而不仅仅是个体。③从主题上看,这一 情节深化了主旨,更深刻表现了石油工人们的家国情怀和作者深沉的赞颂之情, 更具震撼力。(任选一种。每个小点 2分,共 6分) 7. B(大力发展错) 8.BE(A“源头”没有体现;C应是“减轻课外负担问题”,而且是“两会”热点 而不是“社会热点”;D“超出了教学大纲,违背了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 不是课外培训机构开设的某些课程。) 9.①从政府层面:加大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规范和监督,如出台相关的政策和规定, 对超纲、超前教强化应试等不良办学行为进行明确的界定,同时加强办学行为的 引导和监督;②从学校层面:规范办学,老师要按照大纲足额授课,决不允许课 上不讲课下讲,引导学生参加培训班,斩断校外培训机构与中小学招生的联系; 2 ③从家长和社会层面:提高教育素养,树立正确的成才观、成功观,正确看待校 外培训机构的作用。(答出一点 1分,两点 3分,三点 5分) 10.B (解析:论俞充结王中正致宰属,并言中正任使太重。帝曰:“人才盖无 类,顾驾御之何如耳。”对曰:“虽然,臣虑渐不可长也。”) 11.D (解析:“除”指授予官职;“迁”可指升职,也可指降职。) 12.D (解析:原因错误,没能纠正相州的冤案没有贬官;中正嫁罪于转饷, 而未转嫁给黄廉。) 13.(1)抵押私人的牛要给他们钱,养活那些被抛弃在路上的男女孩子,年轻力 壮的灾民则役使他们的力量,一共使 25 万灾民活下来。(评分细则:5 分。“质”: 以财物或人作抵押;“役”:动词,驱使,役使,服劳役;“凡”:总共,所有的; “活”:使动用法,使……活。关键词各 1 分,句意 1 分。字词落实,句子通顺, 即可。) (2)后世(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够说明白的(情况),哪能说 得完呢!(“谬”:弄错,使……错,名词活用作动词;“传”:流传的文字,动词 用作名词;“名”:说出,名词活用作动词;“道”:名词用作动词,说,讲。关键 词各 1 分,句子通顺 1 分) 【参考译文】 黄廉,字夷仲。洪州分宁人。考中进士及第,历任州县官职。熙宁初年时, 有人将他举荐给王安石。王安石跟他对话,问及免役法的事情,黄廉根据旧的法 律来回答,答得很详尽。王安石说:“这个人肯定能办理新法的事情。”于是向神 宗皇帝报告,皇帝下诏询问关于新法的时事要务,黄廉回答说:“陛下的本意是 要方便百姓,新法不是不好,只是任用的官吏不得其人。朝廷立法的本意统一, 但是各地推行时各不相同,所以法令实行,却让百姓疲惫(深受其害),陛下无 法完全察觉到。所以河北地区发生水灾,河南、山东、山西发生旱灾,而淮南、 浙江发生蝗灾、江南地区发生瘟疫,陛下也无法一一知道。”于是皇帝让黄廉去 体察民衡量(灾情),赈济济东道地区,并任命他为司农丞。回来后向皇帝报告 情况,很合皇帝的心意,提拔他为利州路的转运判官,兼任司农丞。 担任监察御史里行时,评论到俞充勾结宦官王中正而担任宰相的属员,并且 说王中正担任正使一类的官职权柄太重。皇帝回答说:“人才是不分种类的,就 看上位者使用人才的能力如何。”黄廉回答道:“虽然道理如此,臣忧虑的是这样 助长了不好的风气。” 3 黄河在曹村这个地方决口了,黄廉接受诏命安抚京东地区的灾情,打开粮仓 赈济灾民,距离粮仓太远,无法到来的灾民,分别派遣官吏送去。又选择地势高 亢的地方给灾民居住,灾民经过关卡不征税,外地转运商人征收粮食冲抵赋税, 抵押私人的牛要给他们钱,养活那些被抛弃在路上的男女孩子,年轻力壮的灾民 则役使他们的力量,一共使 25 万灾民活下来。 相州的冤案发生时,邓温伯、上官均都上书陈述冤情,以致因此贬官,皇帝 让黄廉审理这个案件,却最终没能纠正这个冤案。没过多久,案件判决,才开始 后悔。后来加官集质校理,并负责提举检点河东地区的司法刑狱。 辽国人要求得到雁门关附近的代北地区,黄连说道:“按分水岭划分边界, 让中国失去了险要的地形,反而让契丹人起了狼子野心。”后来契丹人果然吞并 了两国边界的缓冲地带,一直到了雁门关下,地方百姓对此深以为憾。王中正征 发西军,往往征调两倍的人数,负责后勤的转运使又在这个人数上,征调更多的 人,黄廉说道:“对百姓的盘剥都剥削到骨了,斟情酌理不乏军兴就足够了!(乏 军兴:古代违反军律的一种罪名,主要指耽误军事行动或军用物资的征集调拨), 难道就不怕使自己的根本枯竭吗?”黄廉随即上奏说:“军队一定不会有战功, 怎么用什么方法来妥善处理后事呢?”不久,大军溃败回来,王中正将失败的罪 名转嫁给负责后勤转运粮饷的人。黄廉被派到上党负责共同审理此事。最终因此 获罪贬官。 元祐元年,将他召回担任户部郎中。第二年,又升任尚书省左司郎中,又调 任起居郎、集贤殿修撰官、枢密都承旨。上官均评定他过往附会蔡确制造冤狱的 罪行,贬官陕西都转运使,并担任给事中,在任上过世,终年五十九岁。 14.BE (B 项非“浪漫的场面”而是凄清沉重的。E项尾联为“直抒胸臆”。) 15.①动静结合。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帆来鸟去为动,但帆重犹不能进,鸟迟 似不振翅,这又显出相对的静来。表现出离别之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②运用叠词。“漠漠”、“冥冥”生动地展现了细雨朦胧的景象,渲染出浓浓的离 愁别绪。更为诗歌增添音韵美,是感情更加缠绵浓重。 ③运用寓情于景(或“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那冥冥暮色,霏霏烟雨, 渲染出自己沉重的心境,帆的形象寄托作者的遥念,羽湿行迟的去鸟,也是远去 行人写照。(每点 3 分,答出两点给满分) 16.(1)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2)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4 (3)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17.B “各执己见”,各自坚持自己的意见、见解。“见仁见智”,指对于同 一个问题各人有各人的见解。根据语境“两种观点都有可取之处”,应填“见仁 见智”。“不合情理”,指不符合事情所约定俗成的发展规律,不符合众人所认 同的处事法则。“不合时宜”,不符合当时的情势或需要。根据“‘两耳不闻窗 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观念该改变了,不能让考生缺席于这个时代的进程” 判断,应为“不合时宜”。“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 “坐而空谈”,没有实际行动。由“更应该身体力行地融入时代征程之中”判断, 此处强调的是实践,所以应填“坐而论道”。“日新月异”,每天每月都有新的 变化,形容进步、发展很快。“推陈出新”,指去掉旧事物的槽粕,取其精华, 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多指继承文化遗产。修饰“新时代”的应用“日新月 异”。故选 B。 18. C 根据前后语境,此处应选择表充分条件关系的“只要……就……”,可 排除 A、B两项;再从语言逻辑的角度,由小到大的顺序,先“实现人生价值”, 后“为时代进步贡献应有的公民责任”,可排除 D项。故选 C。 19.D 选项“呼唤考生的身份意识”搭配不当,排除 A、B两项;“这是因高考 作文的‘附加’功能所决定的”句式杂糅,排除 C项。故选 D。 20.答案:品明月叙情怀吟诗作赋; 沐清风讲人生谈古论今。 (答对上联或下联给 2 分,答对上下联给 4 分) 21.答案:借阅系统首先要识别学生姓名,未识别需请求再测;若识别通过,可 进入学生证件照识别,若识别未通过,需请求再测;若学生姓名、证件照识别都 通过,则验证通过,借阅成功。 22.【解析】“我们总是在品味人生滋味中懂得了人生,不断成长。”可见写作的 “滋味”并不是饭菜的滋味,而是成长体验。题目要求是写记叙文。这样学生应 该在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典型的事件进行记叙,以突出在这次事件中自己品味到的 或甜或酸的滋味,自己的成长经历,成长感悟。具体学生可以写读书的滋味、亲 情的滋味、苦难的滋味等。

资料: 1.1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