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考前突破练习 8
选择题专练
1、花生仁在空气中燃烧,会①消耗氧气②放出二氧化碳③释放能量( )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酒精挥发 C、干冰升华 D、矿石粉碎
3、分别在装有镁、铝、铁、铜的试管中加入稀盐酸,不能产生氢气 的是( )
A、镁 B、铝 C、铁 D、铜
4、右图为某元素的原子能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是( )
A、该原子核内有 16 个质子 B、该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
C、该原子核外最外电子层上有 6 个电子
D、该元素很可能是金属元素
5、实验室有如下图所示的仪器。某同学准备利用仪器及相关试剂制取氧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要加二氧化锰
B、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用Ⅱ作催化剂
C、可选用Ⅳ收集氧气
D、用Ⅴ收集氧气时,应从导管 a 通入氧气
6、下列有关反映 2X+3Cu(NO3)2===2Y+3Cu 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参加反应的 X 质量等于生成的 Y 的质量 B、Y 中一定含氮、氧元素
C、X 可能是锌或镁 D、该反应一定属于复分解反应
7. 将金属 M 置于硫酸锌溶液中,无明显现象发生;而将其置于硫酸铜溶液中,表面有红色固体物质析出。由
此可判断 M、Zn、Cu 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M、Zn、Cu B. Zn、M、Cu C. Zn、Cu、M D. Cu、 M、Zn
8.“低碳经济,低碳生活”已成为社会发展和家庭生活的主流。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近距离出行时,用自行车替代机动车 B.发展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
C.大量实用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和塑料袋 D.推广使用氢氧燃料电池提供动力的客车
9.碳家族中,C60 的分子结构形似足球(如下图所示)。关于 C60 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它是一种单质
B.每个 C60 分子由 60 个碳原子构成
C.它与金刚石是同一种物质
D.它完全燃烧后的产物是 CO2
10.二氧化氯是新一代饮用水的消毒剂。下图是生产二氧化氯的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 表示氧原子, 表
示钠原子, 表示氯原子)依据上述信息可知,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D.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11.下列所示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研碎木炭 B.硫粉燃烧 C.称量粗盐 D.过滤
1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向某溶液中滴加 AgNO3 溶液和稀 HNO3,产生白色沉淀。该溶液一定是稀盐酸
B.可用适量的硝酸钡溶液,除去氯化钠溶液中混有的碳酸钠,得到纯净的氯化钠
C.要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炭粉,可采用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混合物的方法
D.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中合反应
13.下图中,施工人员正在为紧邻居民区的轻轨轨道安装封闭的隔音屏,尽量将列车产生的噪声降低到最低限
度。这种控制噪声的方式是( )。
A.防止噪声产生
B.阻断噪声的传播
C.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D.采用了上述三种方式
14.(09 孝感)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明,考古工作者在发掘一座距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古城遗址时,发现的
下列古代文化遗迹与化学变化有密切关系的是( )
A.在甲骨上刻字 B.用泥土筑城墙 C.磨制玉石饰品 D.铸造青铜器皿
15.化学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质量,以下分析不科学的是( )
A.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过量使用化肥、农药会造成环境污染 D.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可用燃烧法区别
16.下列叙述不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
A.将 CO2 气体通入 CaCl2 溶液中,没有白色沉淀产生
B.向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加入 Fe(OH)3,溶液显红色
C.在 Na2CO3、K2SO4、AgNO3 溶液中分别滴加 BaCl2 溶液,都有白色沉淀生成
D.久置于空气中的熟石灰,加入稀盐酸会有气体放出
17.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酸能使紫色石蕊试剂变红,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 CO2 后变红,故 CO2 是酸
B.酸性溶液的 pH 小于 7,食醋呈酸性,故食醋的 pH 小于 7
C.在同一化合物中,金属元素显正价,故非金属元素一定显负价
D.改变条件,使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溶质质量减少,故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18.右图为甲、乙、丙、丁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温度为 t℃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分别
加到 100g 水中,充分溶解后只得到一种饱和溶液,则该饱和溶液中的溶质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19.下表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发生反应,“ → ”表示这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
另一种物质。则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不符合对应“转化关系”的是( )
选项 A B C D
转化关系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甲 乙
丙 丁
物
质
甲 Ca(OH)2 C Fe Na2CO3
乙 HCl O2 HCl Ca(OH)2
丙 Na2CO3 Fe2O3 CuCl2 BaCl2
丁 Ba(OH)2 CO NaOH H2SO4
20.(09 黄冈)下列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雪消融 B.西瓜榨汁 C.石蜡熔化 D.白磷自燃
21.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 )
A.吸取液体 B.称取一定质量的 NaOH C.铁在氧气中燃烧 D.检查装置气密性
22.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环境人人有责。下列做法能达到相应目的的是( )
A.及时焚烧废弃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B.工厂用高烟囱排放废气防止“酸雨”
C.使用车用乙醇汽油防止“温室效应” D.推广使用无氟冰箱防止“臭氧空洞”
23.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粒子是氧原子 B.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
C.氯化钠是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 D.分子间有一定间隔,原子间没有间隔
2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生活中,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B.用聚氯乙烯塑料包装食品
C.用燃烧法区分黄铜和黄金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25.人体中的钙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形式存在于牙齿和骨骼中,使牙齿和骨骼具有坚硬的结构
支架。下列关于羟基磷酸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羟基磷酸钙是一种碱 B.羟基磷酸钙是一种有机高分子化合物
C.羟基磷酸钙由 5 种元素组成 D.羟基磷酸钙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5 价
26.右图为晶体 M(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a、b 两点分别表示 M 物质的溶液。下列
有关说法或 a、b 间的转化方法错误的是( )
A.t2℃时,a 是饱和溶液,b 是不饱和溶液
B.将两份溶液温度降到 t1℃时,a、b 中都有晶体析出
C.从 a→b:先将 a 降温到 t1℃,过滤后将滤液升温到 t2℃
D.从 b→a:在 b 中加入 M 至刚好饱和
27.下列各组物质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NaCl HCl MgSO4 Cu(NO3)2 B.AgNO3 NaCl Mg(NO3)2 NaOH
C.Ca(OH)2 NaNO3 Na2CO3 NH4Cl D.HCl K2SO4 NaOH NaNO3
28.将等质量的镁、铁、锌,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中,反应生成的 H2
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根据图中的信息,作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图线 x 表示镁的反应情况 B.铁消耗的稀盐酸质量最大
C.镁、锌一定过量,铁可能反应完 D.镁一定过量,锌、铁可能反应完
29.在一密闭容器内有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 W,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
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 质 氧 气 二氧化碳 水蒸气 W
反应前质量/g 50 1 1 23
反应后质量/g 2 45 28 x
A.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 的值应为 0 B.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物质 W 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D.物质 W 一定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30.由 C、H、O、Fe 四种元素组成的初中常见物质间有如图所示的关系,其中
甲、乙、丙是单质,X、Y 是化合物。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两两之间可
以发生反应,“→”表示由某一物质可制得另一物质。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 )
A.甲、乙是非金属单质 B.物质 X 一定是 H2O C.物质 Y 一定是氧化物 D.甲与丙反应能生成 X
31.探究中和反应是否发生的方法有多种。小华同学进行了以下四个实验,并用图像分别描述了实验过程中的
现象。其中,依据图示现象不能判断中和反应一定发生的是( )
Fe
Zn
0 反应时间/s
氢
气
质
量
/g
0 加入水的质量/g
溶
液
pH
7
0 盐酸的质量/g
气
体
质
量
/g
0 蒸发水的质量/g
溶
质
质
量
分
数
%
100mL
9.0mL
进气
浓硫酸
镊子
pH 试纸
A.干燥氧气 B.测定溶液 pH C.量取 9.0mL 液体 D.向试管中滴加液体
A.在稀盐酸中加入氯化铜,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 NaOH 溶液
B.在 NaOH 溶液中加入 CaCO3,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在 NaOH 溶液中加入 CuO,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D.在 NaOH 溶液中加入 Ba(NO3)2,然后向其中逐滴加入稀硫酸
32.(10 黄冈)下列变化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用燃烧法区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B.气球充气过多爆炸
C.以大米、高粱、小麦等粮食为原料酿酒 D.铜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变成铜绿
33.下列各组物质中,带点的同种元素的化合价相同的是( )
A.C.l2、NaC.l B.N.H4Cl、HN.O3 C. M.nO2 、K2M.nO4 D. P.2O5、Ca3(P.O4)2
34. 下列有关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粒子
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粒子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 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D. 在化学反应中,任何离子都不能再分
35.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36.某合作学习小组讨论辨析以下说法:①纯净水和矿泉水都是纯净物;②用活性炭可将硬水进行软化;③太
阳能、风能和天然气都是可再生能源;④霉变的大米(含有黄曲霉毒素)只要洗干净就可放心食用;⑤合
金比组成合金的纯金属强度和硬度更高、抗腐蚀性能更好;⑥回收利用废旧金属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
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其中正确的是( )
A. ⑤⑥ B. ③⑤⑥ C. ② ④⑤ D. ①②③④
37. 下列图①~④分别与相应的操作过程相对应,其中正确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①在恒温的条件下,将足量的氯化钠饱和溶液蒸发适量的水分
B.②向露置在空气中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C.③向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稀释
D. ④相同质量的且过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与质量和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盐酸反应
38.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 )
物质 a b c d
反应前质量(g) 10 10 10 2
反应后质量(g) 待测 2 21 2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d 可能是催化剂 B.a、b 两种物质中元素种类一定与 c 物质中元素种类相同
C.b 物质可能是单质 D.反应后 a 物质的质量为 3g
39.下列除去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40. (08 武汉)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下列现象,其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灯泡通电发光 C.铁生锈 D.自行车爆胎
41.在常温下,铝与空气中的氧气起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薄膜。其成分为 Al2O3。Al2O3 中铝的化合
价是( )
A.-3;B.+1;C.+2;D.+3
42.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所有溶液中的溶剂都是水;
C.所有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D.20℃时,136g 饱和食盐水中含 36gNaCl,则 20℃时 NaCl 的溶解度为 36g
43.下列做法中,正确的是( )
A.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酒精灯;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托盘天平左盘的滤纸上称量;
C.给试管中的固体药品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上倾斜;
D.蒸发过程中,当蒸发皿中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
44.盐的水溶液不一定都呈中性,如 NaHCO3 溶液呈碱性。下列有关实验中,能够证明 NaHCO3 溶液呈碱性的
实验事实是( )
A.观察 NaHCO3 溶液的颜色,呈无色;
B.向 NaHCO3 溶液中滴 1-2 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
C.向 NaHCO3 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D.20℃时,向饱和 NaHCO3 溶液中加入 NaHCO3 固体,固体不再继续溶解
45.下 列 有 关 热 现 象 的 解 释 错 误 的 是 ( )
A.炒菜时冒出的“白气”是汽化后的水蒸气;
B.高压锅是利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增大而升高的原理工作的;
C.高空中的冰晶下落变成雨滴时内能增加了;
D.雪灾时在马路上撒盐是为了降低积雪的熔点
46.(10 北京)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约占 21%的是( )
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稀有气体
4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
A.氧 B.硅 C.铝 D.铁
48.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
A.石灰水 B.空气 C.生铁 D.干冰
49.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的是( )
A.木炭 B.铁丝 C.酒精 D.红磷
选项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CO2(CO) 通过 NaOH 溶液
B 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l2(CaCO3) 加水、过滤、蒸发
D HNO3 溶液(HCl) 加适量 AgNO3 溶液、过滤
50.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 )
A.牛奶 B.面粉 C.蔗糖 D.花生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