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乘、连除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高新区第一小学 杨作瑞
教学目标:
1、 能比较正确地判断哪两个数学信息有关系,且有怎样的关系,
会口述解题思路,并能正确解答。
2、 通过对连乘、连除实际问题的比较分析,明辨两者之间的区别
和联系,并利用他们之间的互逆关系进行检查和验证。
3、能根据现实情境和信息提出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设想出不同
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探索意识。
4、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难点
分析数量关系,理解解题思路,,明辨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1、 口算
4 ×8 ×10 = 23× 2× 4 = 12× 3× 5=
960÷ 8÷ 2= 270 ÷9÷ 3= 36÷ 3÷ 4=
指名学生口答,然后观察这些题的特点。
2、 引入: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用连乘、连除来解决两步计算的问
题。
二、 探究新知
出示例 1:三年级(2)班有 2 个小组的同学参加植树,每个小组 4
人,每人植树 3 棵。一共植树多少棵?
(1)学生认真读题,你能发现哪些数学信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
什么?你会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2)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学生说算式,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2×4×3=24(棵)
方法二:4×3×2=24(棵)
同学们真棒,能利用信息间的不同联系,找出隐含的信息,使一道题
目有多种解法,真会思考。
我想考考大家,把信息和问题对调变成另外一点题,你会解决吗?
出示例 2:三年级(2)班 2 个小组的同学共植树 24 棵,每个小组 4
人。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1)读题,找出信息和问题。
(2)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学生汇报,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24÷2÷4 =3(棵)
方法二:24÷(2×4)=3(棵)
学生观察发现(1)一个信息不一样,问题也不一样。信息和问题对
调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同,一个连乘,一个连除。连乘变连除,
连除变连乘,就像乘除法的验算一样,我们也可以用它来检验所求结
果是否正确。
(2)在解决连乘、连除问题时应注意什么?
三、巩固练习
1、有 3 个书架,每个书架有 6 层,平均每层放 7 本,一共可以放几
本书?
2、6 只大猩猩一周吃了 168 千克水果,每只猩猩每天吃多少千克水
果?
3、解决学生收集的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指名学生说题,其他学生把算式写出来,不计算。
同桌互相解决收集的问题,并互相订正。
四、 拓展练习
从第一题的口算中,选一道自己喜欢的算式,编一道应用题。
先思考,然后在练习本上写下来。
五、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