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创新设计
加入VIP免费下载

《愚公移山》创新设计

ID:75508

大小:17.06 KB

页数:8页

时间:2020-12-1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愚公移山》创新设计    发布时间:  《愚公移山》创新设计  张国生  (一) 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  今天让让同学们当一回“老师”——当老师当然首先要“备课”——要自己把课文搞懂,并且自己确定哪些字容易读错、写错,哪些词语需要解释,哪些句子需要翻译,哪些问题需要理解……其实,这是最好的预习。  那么老师干什么?——老师当“学生”,听“老师”给自己“讲课”,并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请“老师”解答。  为了让每个同学都能当当“老师”,课堂上可以安排他们一人一句,做“一句之师”。但谁讲那一句事先不能透露,以防不认真的学生只准备这一句。如果有什么重点难点“老师”没有讲到,“学生”可以有意识地提出来。  【设计意图】  这样安排?有以下几方面考虑。  新课标要求我们突出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在人教版新课标课本中,《愚公移山》一课安排在9年级下册倒数第二课,经过将近三年的学习,学生已经具有了主动自学文言文的能力,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主动学习。  《愚公移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想来学生是熟悉的,所不熟者,只是一些文言词语、文言句式而已。这样的课文,完全可以放手让他们主动自学。  我不止一次地这样师生倒置安排教学,实践证明,凡是让学生“自主”时,他们都是很兴奋的,课堂气氛也很热烈。  不过说老实话,这还只是一种很有限的“自主”,而不是真正的“自主”。学生“自主”时我也有点不放心——他们能将所有知识点掌握吗?会不会有所遗漏?所以还是印发了一张练习(包罗这课的知识要点)让他们完成。这就算教师的“主导”吧。真正的“自主”,应当是更放手地让他们主动地自学、自测、自补、自疑、自解、自结,就像魏书生老师那样。但达到这一步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  (二)比较思维训练  【教学设计】  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对愚公移山提出了异议,他们的“同”中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  ① “比较思维”是一种重要的思维能力,它对提高学生智力、增强学生才干有重要作用,甚至对他们将来事业成功也会有影响。  ②这个训练又不仅是进行比较思维的训练,训练中,其实也对课文加深了理解,甚至也还学到一些文言知识。这是一种比较灵活的教学方法。  【参考答案】  ①态度不同。其妻只是“献疑”,并不反对;智叟不但反对,而且嘲笑、制止。  ②出发点不同。其妻是关爱丈夫、儿子;智叟是显示自己的“智”,嘲笑愚公的“愚”。  ③称呼不同。其妻称“君”,是敬称;智叟称“汝”,是一种不客气的称呼,用于上对下,长对幼。  ④语气不同。  “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是疑问句,表示询问语气。     “甚矣,汝之不惠!” 是感叹句,语气本已强烈,又是“汝之不惠甚矣”倒装,倒装之后,语气更加强烈。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是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况且又用“其”字加强语气。  ⑤对愚公能力的评价不同。    其妻是“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在愚公妻子眼里,愚公不能移的是山。    智叟是“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在智叟眼里,愚公不能移的是“山之一毛”。毛:草木——智叟运用夸张的修辞方法极力贬低愚公。  (三)辩论  【教学设计】  辩论:愚公究竟愚不愚?过程:  ①确定自己的观点:愚,还是不愚。  ②查阅资料,征询有知识有思想的人的意见,寻找论据  ③写出发言要点  ④辩论  【设计说明】  这个辩论有多种作用。  ①提高口才,也提高文才。  ②加深理解课文。  ③进行思想教育,培育学生正确健康的价值观和克服困难的精神和意志。  ④扩展知识面,提高思维能力。  ⑤这种辩论比较有趣,很受学生欢迎,组织这种活动有助于提高学生对语文课和语文学习的兴趣。实际辩论效果很好,参见后面附录。  【参考答案】  老师准备的认为“愚”的理由:  困难太大:山高、路远、人老、人少。  不如搬家或修路。连美国一个幼儿园的小朋友都说:干什么要移山呢?搬到我们加利弗尼亚不就可以了吗?  从经济角度说,投入和收益不相称,经济上不合算。  破坏环境和生态,不如开发荒山,发展旅游。……  老师准备的认为不愚的理由:  愚公既有雄心大志,又有实施措施,还懂得地理——他知道“方七百里”的太行王屋以南是豫南、汉阴,知道可以把土石“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可别小看这一点,在古代交通不发达,人们眼界狭窄的情况下,他属于“知识型”农民。  他有很强的语言能力,对智叟先斥后驳,语言很有气势,而且逻辑严密,富有哲理,结果使智叟“无以应”。能把“智”者驳倒的人,怎么能愚呢?  他吓怕了山神,感动了天帝,有“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大的决心和毅力。这样的人怎么会愚呢?  若像智叟那样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话,将永远“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作者也认为愚公不愚。他给他们这样命名,并让智叟在辩论中败北,就含有“愚公不愚”、“智叟不智”的意思。  大智往往若愚,而愚者往往小智。晋代张湛评《愚公移山》说:“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  河南人以愚公为自豪,有人说他们愚。湖北人可不愚——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而武汉的东湖公园就有一个大型雕塑——愚公移山(图)。张老师游览这里时,十分感慨建这个大型雕塑的决策者的智。  大画家徐悲鸿也不可能愚,他有一幅名画叫做《愚公移山图》(图)  华罗庚作为着名数学家一恶不可能愚,他有诗赞愚公:巧算偏从拙中来,愚公智叟两分开。日久方显愚公智,发白才知智叟呆。埋头苦干是第一,熟能生出百巧来。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由此可见愚公不愚.  毛泽东肯定是一位大智的人。他曾写《愚公移山》一文,号召全党、全国人民“移山”——搬掉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两座大山。还说:“我们也会感动上帝的,这个上帝不是别人,就是全国的人民大众。全国人民大众一齐起来和我们一道挖这两座山,有什么挖不平呢?”  历史上无数的“山”都被“愚公”们搬走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历朝的改朝换代……  用“归谬法”:若认为“愚”的话,这样才算“智”:不但山不用移了,家也不要搬了,路也不要修了,“一穷二白”的面貌也不要改变了,“三座大山”也不要推翻了,日本鬼子也不要赶走了,国家富裕、民族振兴的伟大理想也不要实现了,永远受穷、受气、受欺负去吧,永远做“东亚病夫”、“劣等民族”去吧……  【后记】“愚公究竟愚不愚”学生辩论摘要  认为愚  张翰  愚公精神可嘉,但做法有以下不足:  ①费时。要将方七百里,高万仞的大山移到几百公里以外的渤海边,如同精卫填海一样,可能要经历数百年。  ②费力。仅仅靠4个人,而且其中还有一位年且九十,要想移出两座大山,其辛苦程度远远高于修造万里长城,建埃及金字塔。  ③费财。搬山、运输,都需要工具,、牲畜,愚公又处在穷乡僻壤,哪里有万贯家财来支持这项长期投资?  ④其中风险亦不可小觑。山自然是陡的,一失足成千古恨。从“万仞”处摔下来,必死无疑。况且不为自己想想,也该为家人盘算,万一出事,家人该多么悲痛!即使幸而不死,长途跋涉,加上水土不服,风吹日晒,能不出一点差错吗?  由此可见,愚公并不善于思考。他的精神,我只有敬佩;但他的行为,却是盲目之举。  张云娟  愚公干吗一定要搬山呢,难道不能搬家吗?他可以搬到任何发达地区,自己安逸一点,也可以让老妻和孩子们享福,免得在这穷山沟里受罪。  即使不搬家,也可以把搬山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用于建设,使这里绿树成荫,山清水秀。还可发展旅游——正因为这里交通闭塞,所以空气一定清新,又无人打扰,宁静得让人羡慕,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啊!现在多少富人都想搬出喧嚣的城市,到山里去建别墅,愚公家乡不正是它们向往的世外桃源吗?  再不行,还可以开发这里的矿产资源。这大山里一定有煤矿、铁矿,起码也有花岗岩、石灰石什么的。开发出来,说不定愚公还可以成为企业家和大富豪呢。  许娜  愚公移山,会让几代人不消停。如果他们用这个功夫来读书,早就一举成名了,有享不尽的荣华富贵,还用在这山里受穷吗?  况且,愚公移山,有违法律。根据环境保护法,愚公移山是破坏生态。根据民法通则,这是肆意扰乱公共秩序,影响人们生活。  张聪  根据义务教育法,学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根据未成年人保护法,未成年人不得从事重体力劳动。愚公同意京城氏的遗男和他们一起叩石垦壤,不去上学,是违法行为。  张歌  这样做破坏自然。山里有许多珍贵树木,山一移,树木不就遭到破坏了吗?树木被破坏,动物们也就遭了殃,不但失去家园,还可能导致动物灭绝。  李立冉  我们不妨算一笔帐:太行、王屋两座大山,体积至少几亿立方米,子孙荷担者三夫,至少要几亿年才可挖平。到那时候,人类还存在吗?  在那个时代,愚公们能随心所欲地去挖山吗?他们是上古时代的人,之后就是夏商周奴隶社会,然后是春秋战国,无数人被征去当兵,战死沙场,能让他们这样的精壮劳力去挖山吗?再加上天灾人祸、瘟疫饥荒,都能使愚公家族绝后,他哪来的“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愚公那里交通闭塞,其实就像民风淳朴的桃花源一样,桃花源以外是黑暗的封建社会,天灾人祸,战乱频仍,民不聊生。愚公移山是放弃安逸幸福的桃园生活,放弃老天创造的乐土,弃明投暗!  困难如碉堡,我们绕过碉堡,照样可以取得胜利。相比之下,修路是更好的选择——四川人不就在蜀道上修了许多栈道吗?愚公是不能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一心要撞南墙的人,他除了撞得头破血流之外,什么也得不到。因为他愚,所以他不能吸取血的教训。  但为什么愚公移山的故事让人们津津乐道呢?就在于它蕴含的内在精神——一种传承了几千年,激励了中华民族无数代的精神,也就是坚持不懈、迎难而上的精神。  靳晓洁  无论什么人,都不能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办事。在自然规律面前,我们只能利用自然,而不能随心所欲地征服自然,改变自然。盲目地改造,只能是水土流失,气候变化,生态失衡、灾害增多。  我们学过的《敬畏自然》一课告诉我们:我们再也不应该征服自然,而应该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  认为不愚  苏妙珅  愚公有雄心大志,有远大抱负。“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而且不顾年老力衰,这本身就是一种大智。  任珍珍  愚者在困难面前一蹶不振,而智者在困难面前寻找崛起的途径。愚公遇到困难勇于探索,而且大胆地提出“直通豫南,达于汉阴”的宏伟计划,这不正是智者的作风吗?愚公面对自己的平凡与平庸,却毫不自卑,毫不气馁,充满信心,这种自信,不正是一种大智吗?  马蕾  这是一篇寓言,而寓言都有它的灵魂。《愚公移山》的灵魂决不是反映他的愚,而是反映我国古代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我国古代像这样的寓言还有很多,例如精卫填海、夸父追日……难道这些寓言都是“愚言”吗?  麻丽  如果搬家,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怎么有脸面见列祖列宗呢?记住: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草窝!  张歌  搬家?这里有俺老祖宗的根,为什么要搬家呢?况且搬到别处,肯定找不到这么清静的地方。还有思乡之苦,那会苦不堪言啊?  苏龙斌  愚公移山和夸父逐日、精卫填海一样,都是不满自然而与之搏斗,我们赞扬这种精神,但不赞扬这种行动。我认为愚公是“行愚志不愚”。  郑明亮  愚公移山是为了改变这里的落后面貌,让当地百姓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只有把山移了,交通才能畅通,才能方便出行,孩子们才能到外面接受好的教育,才能促进这里的经济发展。  愚公有很好的口才,他三言两语就把聪明的智叟说得哑口无言。怎么能说他愚呢?  张晴晴  我认为搬家就是逃避困难。我们现在也有许多困难,难道一遇到困难我们就都要逃避吗?  鲁晓亮  智叟反对移山,是从静止的观点出发,认为自然条件无法改变,而且只看到了一代人的力量,就断定人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而愚公是从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他懂得人的力量是“无穷匮”的,尽管移山的事业不可能在几代人手里完成,但只要世世代代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办到。  安慧  愚公是大智,他懂得人可战胜自然;智叟是大愚,他那样得永远做自然的奴隶。  我们现在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极其伟大的事业,这项事业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有无数的太行王屋挡在我们前进的路上。如果认为愚公太愚,也就是缺乏克服困难的精神,我们的伟大事业就是纸上谈兵,将一事无成!  有一些同学在辩论中运用了新奇的、富有创造性的方法  严硕  我是一只鸟,愚公移山前,我们一家人快乐地生活在太行山上,山里植被茂密,鸟语花香,我们每天都快活地穿梭于花草树木间。那天,我们正在山腰嬉戏,忽闻山下叽叽喳喳飞来一群鸟:不好啦!山下有位叫愚公的老头要移山,把树木都砍了……于是我们惊慌失措地飞离了我们的家,飞离了太行山。这时候,望着移山的愚公及其子孙,我们哭了——他让我们丧失的家园,我们恨死了他!  陈思玮  智商检测报告  姓名:愚公  性别:男  年龄:  智商:  依据:愚公苦于大山阻隔,出入绕远,问题必须解决。愚公知道,若是搬家,只解决他一家的问题,如果全村都搬,则带来一系列问题。例如城镇人口剧增,无处安排;搬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许多老人都舍不得离开家乡;到了城镇能否适应那里的生活……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移山是最好的选择。愚公在这个问题上表现出他超人的大智大勇,最后吓怕了山神,感动了天帝。  霍立国    主持人:大家好,欢迎收看本期“穿越时空”节目。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太行山中一座3000多年前的小山村。本期的主人公是年近九十的愚公……(然后分别采访愚公、智叟、京城氏之孀妻)

资料: 29.3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