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其散文“小叙事”的语言的特点;
2、通过把握课文内容,让学生了解端午节的风俗,感受文中包含的作者的故乡情结。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检查预习,让学生积累掌握字词和理清行文思路;
2、通过品读精彩语句,让学生品味作者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了解作者闲适自由的风格;
3、学生能搜集资料,归纳并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意见。
(三)情感目标:
1、通过学习作者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
2、通过作者笔下这小小的鸭蛋,激发学生对自己童年生活的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
3、通过了解端午的风俗,让学生感受我国传统节日的民俗文化,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解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
1、通过学习作者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引导学生调动自身体验,感受日常生活中的无穷趣味。
2、通过学习作者笔下这小小的鸭蛋,激起学生对儿时生活怀想和对故乡的热爱的感情。
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诗句导入,创设情景
出示关于端午诗句的(谜语)
师:同学们,端午节是农历的?
生交流。
端午节有哪些习俗呢?
图片课件
引入课题 板书课题
课题课件
二、预习检查
1、生互查预习本,并互读字词。
2、师出示
字词课件
生齐读,积累字词包括多音字。
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问题课件:
1、 你认为课文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请概括出来。
2、 作者家乡的端午节有哪些风俗?
(师板书:端午风俗------家乡鸭蛋------端午鸭蛋)
生全班交流,师适时板书课文结构。
师生小结作者家乡的端午风俗。
师适时根据学生的回答“咸鸭蛋”,或者师设问:“端午的鸭蛋”这个题目是什么短语呢?中心词是什么?
引入课文第二部分二、三自然段的学习。
三、品读二、三自然段
生齐读课文二、三自然段
问题课件:
家乡的鸭蛋到底好在哪里?有什么特点?
请以“这是------------的鸭蛋,因为-----------------(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为句式说一段话。
如:名声远播、与众不同、令人惊喜、历史悠久、质细而油多、吃法多样的等。
师归纳板书:家乡鸭蛋:名声 高邮标志 袁枚文证
特色 质细油多 蛋黄通红
师:作者是带着怎样的感情向我们介绍自己家乡的特产——高邮咸蛋呢?
生:(赞美,自豪)
师:板书 这些都源于作者的故乡情结吧。板书:热爱家乡。
那么,他是怎样的一位作家呢?
作者课件
请女生朗读作者文常
师:作家用自己的语言诉说着自己关于人生的体验,让我们以他作品的语言为突破口,走进他的心灵。
四、品味语言
(一)句子课件
1、平淡有味的例子:“吱”;
2、文白夹杂,语言幽默的例子: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生自读,同桌交流,全班讨论。
师归纳,小结。
(二)师:你能从文中找到类似的例子吗?速读课文,在书上做好批注。
生自读并思考。
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多次朗读自己提出的句子,注意朗读的知道,读出“味”。
师总结本文中体现的汪曾祺语言特色
语言特色课件
生齐读。
五、合作探究
师:宋朝文学家苏轼有诗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么当我们想真正了解作者的为文特色的时候,让我们再换个角度,如何?
刚才大家说课题“端午的鸭蛋”的中心词是鸭蛋,那么为了读者能快速了解家乡端午的鸭蛋,如果我是作者,我把课文的第一和第六自然段去掉,效果怎么样呢?(根据学生的课前预习提问涉及到了这一问题,所以用学生的提问进行了这一环节)
前后桌讨论。
生讨论,全班交流。
师根据生的讨论,小结第一和第六自然段的作用。
回顾:文常课件
出示:作者语言特色总结课件
六、总结反思
反思课件
七、作业布置:练习册
八: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