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共6个专题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历史专题复习资料共6个专题

ID:755732

大小:1262592

页数:43页

时间:2021-07-2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1 2018 年中考世界史专题 1:古代世界的文明与政治经济发展(世界古 代史部分) 【重点详解】 史前时期的人类与上古人类文明 1.人类的出现 (1)目前,大多数人类学家认为,现代人类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 南方古猿 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它经过长期的进化和劳动,终于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人 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人类学家把“完全形成的人”分为早期猿人、晚期猿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四个进化阶段。 (2)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 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 2.知道古代金字塔,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和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了解人类早期文 明的自然地理环境。 (1)金字塔:尼罗河流域。古埃及法老的陵墓,胡夫金字塔是最大的金字塔。金字塔建筑的 科学性和高超的技术,表现了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2)《汉谟拉比法典》:两河流域。会元前 19 世纪,古巴比伦王是兴起,公元前 18 世纪, 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强大的中央集权制国家。 (3)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印度河和恒河流域。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 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第一等级婆罗门掌管宗教祭祀,享有崇高地位;第二等级 刹帝利充当武士,掌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吠舍是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 多数人无政治权利;第四等级首陀罗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 的职业。种姓之间界限森严。 3.古希腊文明 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雅典是古希腊最重要的城邦之一,是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雅典在伯 利克里当政期间,达到全盛,奴隶主民主政治也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主要表现在:①公 民的权利得到扩大,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②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公民大会,决 定重大问题;③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雅典的民主虽宣扬全体公民共 享政治权利和义务,但实际上,重要官职被贵族掌握,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被排斥在民主 政治之外。 2 4.古罗马文明 公元前 509 年罗马建立了共和国,它逐步征服了意大利半岛。为争夺地中海的霸权,罗马共 和国同迦太基进行了三次战争,史称布匿战争,罗马最终取胜,公元前 2 世纪成为地中海霸 主,奴隶制迅速发展。公元前 1 世纪,罗马发生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共和制再也无力统治, 奴隶主企图建立独裁统治,以稳固政权。公元前 27 年屋大维独揽国家大权,罗马共和国被 罗马帝国取代。 中古亚欧文明与文明的融合 1.了解大化改新的基本内容,讲述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 (1)大化改新:7 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仿照隋唐制度改革。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 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国家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 税。 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启示:日本民族非常善于把其他 民族的文化拿来,变成具有自己特色的文化;在古代日本向中国学习,在近代日本向西方学 习,这些都使日本不断进步、强盛;学他人之长,克已之短,这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该发扬光大,善于学习。 (2)穆罕默德的主要活动:七世纪,穆罕默德在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立伊斯兰教。622 年, 他离开麦加,在麦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把 622 年定为伊斯兰教历元年。其 教徒信仰真主“安拉”,被称为“穆斯林”,经典《古兰经》。 2.通过讲述琅城起义的故事,了解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 (1)琅城起义:城市反对封建领主的斗争的典型。 (2)意义:对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3.讲述君士坦丁堡陷落的故事,探讨拜占廷帝国衰落的原因。 (1)故事:6 世纪上半叶,皇帝查士丁尼为恢复昔日的罗马帝国而频频用兵,导致民穷财 尽,以后的几个世纪中,内忧外患接踵而至,国力日渐衰落,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 1453 年,崛起的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了延续千年的古老帝国。 (2)原因:封闭保守,固步自封,不肯吸收其他文明的先进成果,而重在对旧传统的保存。 (3)启示:封闭保守使文明衰落、创新并蓄使文明繁荣。 4.知道马可•波罗来华、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传播等史实,探讨世界各地区和平交往的历史 意义。 3 (1)马可•波罗来华: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1271 年随父新沿丝绸之路来华,在中国侨居 17 年,除在京城任职外,还受皇帝之命巡游外省和出使缅甸、南洋,足迹遍及中国许多地 方和亚洲一些国家,回到意大利后,口授了《马可•波罗游记》一书。 (2)阿拉伯数字的发明与传播:古代印度人创造发明了 0 至 9 十个数字符号,称为数码。 大约在 12 世纪,这套数码经阿拉伯传入欧洲,很快被欧洲人采用,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此后,十个数码在世界各国流行,成为通用的数字符号。 (3)意义:和平交往的方式更为开放、主动、积极,有利于文明的整合和优秀文明的传承 和发扬光大。 【典例解析】 1.有一批旅游者从杂志上看到一幅建筑物的图片(右图),激起 了他们的兴趣。如果他们想目睹该建筑物的真实面貌,应该去 的国家是( ) A.印度 B.埃及 C.希腊 D.伊拉克 答案:B 解析:此题是一道识图选择题,属于新情景创设选择题,透过题干中的新情景,概括出此题 的有效信息是图片中的建筑物,因此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寻找到有效历史信息:金字塔,这 些文明成就是古埃及劳动人民创造的,因此判断出它位于埃及。 2.下列关于西方文明发源地古代希腊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包括希腊半岛、爱琴海诸岛、小亚细亚西部海岸和意大利南部地区 B.雅典城邦在公元前 594 年进行了著名的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 C.在雅典城邦,奴隶和妇女真正享有和公民一样广泛的民主政治权利 D.在伯里克利执政时期,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逆向思维能力。解答此类型选择题必须审清题意, 注意左后的关键词“错误的是”, 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 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本题当中的关键词是关于“古代希腊 的叙述”,我们可以发现第 3 个选项中的叙述是错误的,因为奴隶和妇女都被排斥在民主政 治之外。 3.古代中国光照四邻,日本的大化改新,其实是仿照( ) A.中国秦朝制度 B.中国汉朝制度 C.中国隋唐制度 D.中国明清制度 4 答案:C 解析:本题属于直选型选择题,重点考查对大化改新的理解和分析。题干中的“大化改新” 是关键词,大化改新发生于 645 年,这一年是大化元年,故得名。这一时期正处于中国的唐 朝统治时期,可结合中国古代史上中日交往的有关史实进行记忆。 4.作为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他在中国元朝生活了 17 年,反映他的经历和见闻的著作曾 激起欧洲人对东方的憧憬和向往。这部著作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天方夜谭》 C.《奥德赛》 D.《大唐西域记》 答案:A 解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考查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解答本题的方法有两种:一是直选 法:结合《马可·波罗行纪》的影响直接选出正确答案;二是排除法:《天方夜谭》是世界 各国人民熟知的阿拉伯经典文学作品,又名《一千零一夜》,《奥德赛》是荷马的两大史诗之 一,描写的特洛伊战争,《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著述,为玄奘游历印度、西 域旅途 19 年间之游历见闻录。 2018 年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 2:世界资本主义的产生、巩固与发展 世界历史的主干线是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史,它在每一年的中考中占有举足轻重、不可替 代的地位。纵观资本主义产生、发展的五百年历史,它创造了以往任何人类社会都无可比拟 的先进的社会文明,同时,也产生了罕见的战争劫难和残酷的暴力掠夺,资本主义制度在自 我完善和自我调节中曲折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类历史的发展进程。 【重点详解】 资本主义在欧洲萌芽 掌握新文艺复兴和航路的开辟得主要内容 1、时间:14—16 世纪 2、背景: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萌芽并发展。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世界各地区之间相 互隔绝状态,世界各族彼此联系,相互影响,新航路开辟给欧洲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有利于 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加速了封建制度的衰落,同时引发了西欧国家积极扩张海外殖民地活 动,使得这些地方越来越贫穷落后。文艺复兴,这一场伟大思想运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要 求,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推动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斗争,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 5 发展。 3、表现:社会经济方面:①商业中心和城镇兴起。②手工工场出现。③商品经济取代自然 经济。精神文化方面:①人们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②“人文主义”思潮兴起,人 们尊重理性与科学。③科学技术发展以及知识不断积累和扩大。 4、意义影响:世界历史地平线上,初现近代曙光,人类面临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资本主义在欧洲兴起 深刻理解英法美三大革命的影响 1、时间:17—18 世纪 2、背景: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或殖民统治阻碍了本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直接原因(导火索):①英:苏格兰人民起义。②法:三级会议的召开。③美:波士顿倾茶 事件。 3、表现: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英法美三大革命)即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②法国大革命③美独 立战争 4、重要文献: 由英国议会(颁布机构)于 1689 年颁布的,目的:为了限制王权, 历史意义:为限制王权提供 了法律保障,使以后的国王不能为所欲为。它的颁布标志英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专 政(就是君主的权利受到法律严格制约和政治制度)。 1776 年 7 月 4 日,大陆会议(颁布机构)发表了,宣告英属北美 13 个殖民地独立。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美国的诞生。 法国制宪会议(颁布机构)通过了,意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 封建制度的思想。 5. 英法美三大革命的影响: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资产阶级专政,标志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法国大革命结束了法国封建君主制度,建立共和 制的资产阶级专政,沉重打击欧洲各国的封建势力,是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 争既是一次民族解放战争,也是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了比较民 主和自由的联邦制的资产阶级专政为美国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障碍,并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及 拉美独立运动发生。 资本主义在欧洲的巩固 6 1、时间:19 世纪中期。 2、背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3、表现: 1861 年俄国农奴制改革,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是俄国历史的重大转折 点。1861 年—1865 年,美国爆南北战争,是第二次资产阶段革命,既维护了祖国统一,又 废除了奴隶制度,进一步扫除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19 世纪中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 危机;从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 4、影响: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加强了殖民掠夺,给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 带来了灾难。客观上冲击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落后的制度,促进了社会进步。资本主义统治得 到了巩固与发展。 资本主义的成熟阶段 知道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1、时间:20 世纪初。 2、背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下,生产和资本制度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 3、主要国家:美、德、英、法、日、俄。 4、发展状况:美、德采用科技成果,发展快。而英法过份依赖殖民地,发展相对缓慢。日 本开始崛起,俄国有所发展。 5、影响:随着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后起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出现列 强争霸的局面。德、意、奥三国同盟和英、法、俄三国协约两大军事集团形成,世界形势紧 张。1914—1918 年“一战”在两大军事集团之间发生。给世界人民带来了沉重灾难。 一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1、1929—1933 年经济危机。 背景:1924—1929 年短暂的和平刺激了市场虚假繁荣,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生产和销售 矛盾日益突出。 首发生的国家:美国。 特点: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破坏性大。 影响:①加深了资本主义各国严重的社会危机。②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2、主要资本主义发展状况。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通过国家干预来解除危机。德国纳粹党 上台,对内镇压,对外扩张,形成欧洲战争策源地。日本军部控制内阁,建立法西斯专政, 发动“九一八”事变,加紧对外扩张,世界大战亚洲策源地形成。德、意、日结成轴心国集 7 团,1936—1945 年挑起“一战”。 二战以后的资本主义世界 美国霸权地位的确立 背景:①利用最新科技,发展新兴工业,经济得到稳定发展。②利用资本主义世界霸主地位, 占领了广阔的市场。 表现:①战后推行冷战政策,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成立北约。②在亚洲支持蒋介石内 战,发动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③在当今时代,美国仍然竭力的推行霸权主义,企图建立单 极世界。 资本主义经济的格局的演变 1、19 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①确立原因:英国最早发生工业革命,经济实力最强,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丧失原因: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资本家不愿采用新技术和新设 备,美德经济的迅速发展,超过英国。 2、二战后初期,美国确立了世界经济霸权地位,日本、西欧受控于美国。 原因:美国在向帝国主义过渡的过程中,工业总产值跃居世界第一位。两次世界大战,使美 国大发横财。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力量在战争中被削弱。 3、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以后,出现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 原因:日本、西欧经济崛起,开始冲击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美国经济实力则相对衰落。 4、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多极化格局形成 原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典例解析】 1.在新航路开辟过程中,有一支船队在太平洋上 3 个多月没有补充给养,只能吃碎成粉末、 满是蛀虫的饼干,喝又黄又臭的水,这支船队是( ) A.哥伦布船队 B.迪亚士船队 C.达伽马船队 D.麦哲伦船队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题干中的关键词在于“太平洋”,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 的识记能力、比较能力的考查。结合所学知识和可知:迪亚士到达印度洋;达·伽马到达印 度;哥伦布远航美洲;麦哲伦完成环球航行才能航行到太平洋。总体来说,这种题型还是有 8 一定难度的,平时应加以训练。 答案:D 2.英国有“近代宪法之母”的美称。确定英国国会拥有最高权力的基本原则的法律文件是 (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拿破仑法典》 D.《1787 年宪法》 解析:本题由现实生活创设情景来考查历史基础知识。解题的关键是搞清题干中所述的现象 应是君主立宪制。通过《权利法案》规定英国国会拥有最高权力,故答案为 B 项。 答案:B 3.(2016·江苏徐州)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十分敬佩林肯总统,因为林肯总统在历史上作出 了杰出的贡献。下列各项与林肯总统有关的是( ) ①领导独立战争,抗击英国殖民者并取胜 ②领导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③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④维护美国的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历史人物的评价及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难度较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华 盛顿领导美国人民实现了国家的独立,抗击英国殖民者并取胜;林肯领导北方人民取得了南 北战争的胜利,维护了国家统一和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并且颁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 宣言》。同时,这种综合型选择题也可以采用直接排除法,因为四个选项都是有 3 个数字构 成,我们如果对知识掌握熟练,直接判断①与林肯总统无关,也可以马上得到答案。 答案:B 4.(2016•重庆)美国《政治周刊》评论,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所提经济计划堪称“罗斯福 新政”当代版。下列有关对罗斯福新政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使美国经济摆脱了危机并逐渐复苏 B.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C.缓和了经济危机造成的严重社会矛盾 D.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提供了成功范例 解析:本题结合当今时事,构题新颖,体现了当今中考命题趋势,对于这种否定型选择题, 我们可以采用直接排除法,通过课本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可以知道,罗斯福新政的前提是在 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因此它也无法根除资本主义制度的矛盾,因此,无 法解决造成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也就不能彻底根除了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 9 答案:B 专题 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有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本专题 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组织几 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重点详解】 国际格局的演变 1、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 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 年 1 月召开巴黎和会,6 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 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 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 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 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 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 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 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 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 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美争霸: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 霸。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10 影响:消极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积极作用──两大集团,力量均衡, 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趋势: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 型。 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两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1914 年 6 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爆发: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 主要战役:1916 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充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结果:1918 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大战历时四年多,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2、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进攻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全面爆发。 德军进攻苏联:1941 年 6 月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二战的扩大。 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 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援助,协同作 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 11 要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 1944 年 6 月 6 日,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 二战场。 德国投降: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性质: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1、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 奥。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国际联盟(国联) 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它的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实质:英法等 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3、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轴心国集团:参与国:德、意、日。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942 年,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大大增强了反 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4、联合国 成立:1945 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 年 10 月成立。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 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5、欧洲联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6、北约和华约:北约组织( 1949 年)、华约组织(1955 年),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 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7、世界贸易组织 【典例解析】 12 1.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②《凡尔赛和约》的签订③《九国公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惩罚战 败国,召开了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但由 于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为此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明白了事件的 来龙去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A 2. 1943 年 2 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 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指(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会战 D.诺曼底登陆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景材料选择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等二战中的重要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重要战役是中考的 重中之重,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包括:“1943 年 2 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盟军反侵略 战争的转折点”。然后再联系课本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使苏德战争发生了根本转折,加强 了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二战 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D 3.右图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东西柏林边界上修筑的“柏林墙”,它是东德人和西德人难以逾 越的障碍;20 世纪末,德国统一,柏林墙拆除。 柏林墙的修建,反映了哪一历史状况?( ) A.美苏冷战 B.欧洲一体化 C.世界多 极化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片型选择题,试题出现历史图片只不过是为了营造一种历史气氛,这种 手法类似与文学中人物描写,跟题的解答关系并不大。“柏林墙”是二战之后,美苏两个大 国为了推行“冷战”在分区占领柏林后,为了防止势力的渗透,修建的建筑物。在课本上有 相关内容的介绍,但并不具体。只有对课本知识全面掌握,才能答好本题。 答案:A 4.目前,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 13 A.三国同盟 B.联合国 C.欧洲同盟 D.国际联盟 解析:“经济体”即经济合作组织。根据所学:三国同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重要军 事组织;国际联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的维护国际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为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宗旨的国际政治组织,而欧洲联盟为当今世界最大 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本题可用排除法。 答案:C 专题 4: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本专题主要内容涉及早期的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其中民族解放运动涉及美国独立 战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非民族民主运动、30 年代的民族解放运 动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本专题的内容比较琐碎,但我们只要建立了体系不难掌握。 民族解放斗争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不断出现新的特点,需要和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相结 合。 【重点详解】 殖民扩张 1、早期的殖民扩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最早开展殖民活动的两个国家。葡萄牙侵占了中国 澳门和南美的巴西。西班牙主要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16 世纪两国都成为殖民帝 国。 2、17、18 世纪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17 世纪开始,英、荷、法几乎同时起步,踏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 民国家。 3、殖民罪恶手段: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在北美屠杀印第安人)、奴隶贸易(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航程 14 三 角 贸 易 路 线 出 程 从欧洲出发,用船将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运到非洲。 中 程 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 归 程 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影响: 对欧洲,积聚了巨额资本,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 发展困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4、一战后,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 5、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更加高涨,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民族解放斗争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2、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8~19 世纪,受美国和法国革命影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地区兴起了一场轰轰 烈烈的独立运动。玻利瓦尔是运动中的杰出英雄人物。1816 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 军英勇作战,横扫南美大陆的西班牙军队,被誉为“南美解放者”。葡属殖民地巴西在独立 运动影响下也宣布独立。到 19 世纪 30 年代,除了古巴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殖 民统治结束。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 3、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 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 地方,许多封建王公也参加了起义,成为起义军领袖。章西女王是其中杰出的女英雄。她率 领义军奋力抗击英军,最后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 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4、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 (1)亚洲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 重大事件:二战后,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领导人是尼赫鲁。1947 年,英国被 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后来, 印、分别成立了共和国。 15 (2)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 二战后,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一步步走向瓦解。独立 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 开始阶段: 1952 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 赢得了真正的独立。 全面展开: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 1960 年一年 就出现了 17 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深入发展:1990 年 3 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 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①1959 年古巴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了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海关、司法等权利。 【复习指导】 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可以进行一下思考: 1.本专题时间跨度大,知识覆盖面广,应注意归纳、概括、比较等学科能力的运用。 2.关于殖民扩张我们要按时间和扩张的方式变化来归纳和总结殖民扩张的历史。 3.我们通过历次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可从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本地的局势、自 身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概括得出。 4.可把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概括为:斗争--失败--再斗争直到最终胜利的曲折历程;由一 国独立革命,到一个地区掀起独立运动,在到全球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这样一种 发展趋势。 5.充分认识殖民扩张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关系,以及二者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典例解析】 1.读右图,这是 16~19 世纪 300 多年间,资本主义发家史上的 “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一个环节的贸易活动被马克思称为 “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这个环节应是图中所 示的哪个环节?( )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角贸易的路线图。三角贸易大多采取在欧 洲、非洲、美洲三地巡回的方式,而三角贸易当中,是在从非洲到美洲的“中程中装满奴隶 16 的,也最显示了三角贸易的罪恶。 答案:B “南美解放者杯”是南美足球俱乐部间的重要赛事。这项赛事冠名的原因是为了纪念下列 人物中的( ) A. B. C. D. 解析:此题属图片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结合图片特点判断是哪一人物 是解答的关键。图A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图B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华盛顿,图C是 是 领导古巴独立的卡斯特罗,图D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玻利瓦尔,“南美解放者杯” 的冠 名正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人物。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下列国家在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反对的对象都是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有 ( ) ①美国②巴西③古巴④埃及⑤印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型选择题,通过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美国、埃及、印度都曾是英 国的殖民地,所以他们反抗的都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者。而巴西则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古巴则 长期受美国的控制。 答案:C 4. 1947 年 8 月,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 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这里“厄运的时代”指的是( )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 17 C.德国的法西斯侵略 D.苏联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印度长期以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 后初期,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47 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但决定实行印 巴分治。之后,印、巴分别成立了共和国。因此正确答案是 A。 答案:A 5. 500 多年前,非洲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500 多年后“黑暗大陆”初显曙光,殖 民统治纷纷瓦解,其标志性的事件是( ) A.埃及获得独立 B.出现“非洲独立年” C.纳米比亚独立 D.曼德拉当选南非总统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洲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标志性事件,需 要我们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在 1990 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 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所以选择 C。 答案:C 6.以下人物与国家和地区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 A.纳赛尔一一埃及 B.卡斯特罗——古巴 C.阿拉法特——巴勒斯坦 D.尼赫鲁一一巴基斯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人物的再现能力,而且题目设置上体现了学科特点。根据所学,分 析判断得出结论 A、B、C 三项是正确的,D 项是错误的。二战后,印度独立并实行印度和巴 勒斯坦分治,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统。 答案:D 专题 5: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进程 本专题由包括早期的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及工人运动、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东欧剧变、 苏联解体等史实,共同构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重点详解】 19 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工人运动的兴起 18 19 世纪 30-40 年代,英国工人争取普宪权的宪章运动工人运动虽遭到镇压,但标志着无产 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 个新阶段。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历史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随着斗争的深入, 迫切需要理论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将 工人斗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诞生标志: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影响: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3、巴黎公社 成立:1871 年 3 月 28 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失败及意义:1871 年 5 月底,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之中。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 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战士们英勇不屈、同敌战斗到底的精神,永载史册。 一战期间~战后三十年代 1、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俄国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 制统治,建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1月6日列宁到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到7日彼得格勒 起义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列宁任主席。并且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颁布了《土地法令》;到1918年3 月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这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2、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纪元,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十月 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胜 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3、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积极作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苏联从农业国变成了工 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消极影响:但在建设中,由于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着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过分索取农民、发展粗放经济以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等严重弊端,苏联社会 19 主义建设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 二战期间~90 年代末 1、赫鲁晓夫改革: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 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的解体 3、苏联解体的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 家权力分散 历史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 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4、匈牙利的改革 发生原因:匈牙利人民要求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当时的政府发生暴力冲突。后来新成立的 政府邀请苏军来平息暴乱,史称“匈牙利事件”。 改革的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下来。但是,从 70 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 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 5、东欧剧变 剧变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 的经济困难;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 制 剧变情况:原来的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的国 家分裂了,有的国家则走向统一。其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 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6、中国经历多次挫折之后,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改革开放,取得 辉煌成就。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我们的启示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 国; 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20 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1956 年,卡斯特罗等革命青年展开革命斗争反对美国支持的 独裁政权。斗争受挫后,他们潜入山区,与农民运动结合,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1959 年 1 月,游击队进入首都哈瓦那,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府,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古 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 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 【典例解析】 1. 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 )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综观近几年各 地区的中考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 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辨析能力,本题的难度并不大,属于中考选择题 中难度较易的题型,只要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应该没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 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B 2. 1952 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 35 周年纪念”邮票,但此 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A.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 B.邮票发行的时间 C.邮票的发行者 D.周年纪念的时间 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型选择题,错误的地方是隐藏在题干当中,因此难度也在于此,只 有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才能找的出来,十月革命发生时苏联还未成立,应是称为苏俄。 所以题干中叙述错误的地方在于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 答案:A 3.从苏联解体这个事件中,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得到的正确启示是( ) A.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B.只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D.不能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及对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苏 21 NO.3 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 胜利时间:1999 年 斗争对象:美国 成果: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意义: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联解体的原因中打开突破口,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恰好就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 应高度注意的问题,这也就是留给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启示。结合课本知识可知,苏联 解体的原因有共产党放弃执政党地位、长期与美国争霸而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所以 正确答案为 A 项。 答案:A 4.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暂时挫折。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东欧各国仿效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权的经 济政治体制。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 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继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正确答案应 是 C。 答案:C 5.右边是小飞围绕“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 不符,此处是( ) A.胜利时间 B.斗争对象 C.成果 D.意义 解析:本题设题新颖,采用的是探究型学习的形式来命题,除了考查基础知识外,也重点考 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卡片的叙述当中不正确的地方在于意义的叙述:标志着帝国主义在 非洲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答案:D 22 专题 6:世界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本主题在复习时,可以按照时间段,分成古代、近代、现在三部分,进行对文化进行分类整 理。从整理的基础知识来看好像是彼此孤立的,但是实质上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们之间 彼此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因此在复习中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详解】 世界古代文化 1、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象形文字: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 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楔形文字:公元前 3000 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 2、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公元前 6 世纪,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教义: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宣扬世间万物都有因果缘由;人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 望,刻苦修行。 基督教:1 世纪,巴勒斯坦一带,耶稣。宣扬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12 月 25 日 为“圣诞节”。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 是公元元年。 伊斯兰教:七世纪,阿拉伯半岛的麦加,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信徒为“穆斯林”,意为“信 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三大宗教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三大宗教的教义迎合了身处苦难中的下层人民 的精神需要;统治者的利用和扶持。 3、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古代希腊的科学家阿基米德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 4、文学成就:《荷马史诗》: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俄底浦 斯王》: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 名《一千零一夜》。 5、著名建筑: 麦加大清真寺:座落在现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 法国巴黎圣母院:屹立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个岛上,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 堂。 世界近代文化 23 1、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启蒙思想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 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2、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其成就: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数学 上创建了微积分,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 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达尔文:1859 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提出了“进化论”思 想。 爱因斯坦:20 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20 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相 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 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3、文学、艺术家: 著名音乐家:德国的贝多芬,代表作有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文学巨匠: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等,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美术名家:荷兰的梵·高,代表作有《向日葵》。 世界现代文化 2、现代文学、美术、音乐和电影: 文学名著: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法 国罗曼·罗兰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 美术珍品: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 20 世纪艺术中的珍品。 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不久风行美国,并且 流传到世界各地。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 好莱坞:美国电影代名词。 三次科技革命 1、三次科技革命概况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开始 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24 主要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 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主要 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动力 水力、蒸汽 电力 交通 工具 汽船、火车机车 汽车、飞机 通讯 工具 有线电报、有线电 话、无线电报 移动电话、网络、人造卫星、可视 电话 其它 发明 珍妮纺纱机、水力 纺纱机、蒸汽机 发电机、电灯泡、留 声机、电影放映机、 内燃机 见《世界历史》第二册 P97 图片、 P98 图片及末段内容。 进入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电子时代、太空时代 2、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 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 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城市化、工业化开始;世界联系 日益加强。 第二次科技革命:①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 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②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③外交(国 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 的爆发。 第三次科技革命:①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 识经济的初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②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产生,第 三产业迅速发展。③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④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 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⑤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 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25 3、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生产力方面 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 “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 第一次:(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 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社 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 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第二次:(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 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第三次:(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人们生活也发生变革。 【典例解析】 1.有人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他敢如此狂妄是因为他引用了哪位物 理学家的话?( ) A.阿基米德 B.爱迪生 C.牛顿 D.爱因斯坦 解析:本题采用名言设题来考查了世界科学家,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如 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是古代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答案:A 2.洋务运动中,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乘坐一种叫“明轮”的海上交通工具。为这种“明轮” 提供动力的应该是( ) A.人力、风力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力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境性材料题,解答的关键是要知道题干中提到的“明轮”即早期的轮船, 当时它所采用的动力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蒸汽机。 答案:B 3.下列美术作品中,让我们感受到恐怖、痛苦,并了解了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人民犯下的滔 26 天罪行的作品是( ) A.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B.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C.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D.梵高的《向日葵》 解析:本题给出的限定条件是现代、绘画作品。据此分析备选项,达利的《记忆的永恒》是 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达·芬奇及其《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凡·高及 其《向日葵》是近代绘画艺术作品,毕加索及其《格尔尼卡》是现代绘画艺术作品,反映的 是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答案:B 2018 年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 3:世界近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 国际关系的主要表现方式有战争、和平。和平时期主要进行国际会议、经济合作。本专题 的主要内容有:世界近现代以来的三次世界格局的变动、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国际组织几 个方面的主要内容,从整体上、世界范围内了解国家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重点详解】 国际格局的演变 1、第一世界大战后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世界作出安排,先后召 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 建立:1919 年 1 月召开巴黎和会,6 月协约国与德国签署了《凡尔赛和约》。构成了凡尔赛 体系。在美国的倡议下,1921~1922 年美、英、法、日、意、荷、比、葡和中国九国代表 签订包括《九国公约》在内一系列条约。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通过巴黎和会和华 盛顿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实质:它是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 界的体系。 作用:因为它只是暂时调整和缓解了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 间的矛盾,所以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 瓦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两极格局 冷战政策: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居于世界第一位,它称霸世界的 27 野心日益膨胀,但美国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之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这 种政策被称为冷战政策。具体表现:政治上推行杜鲁门主义,经济上实施马歇尔计划,军事 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苏美争霸:从 20 世纪 50 年代赫鲁晓夫担任苏联领导人后,美苏展开了长达三十多年的争 霸。1991 年苏联解体,标志着长达半个世纪的美苏两极格局结束。 影响:消极影响──美苏争霞,世界局势长期不安宁。积极作用──两大集团,力量均衡, 防止新的大战的爆发。 3、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趋势: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 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但是一个新的相对稳定的世界格局还没有定 型。 世界主要力量中心:“一超”美国。“多强”:俄国、欧盟、日本、中国。 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地区冲突和民族冲突。 两次世界大战 1、第一次世界大战 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加剧,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以英德为首的两大侵略集团扩军备战;1914 年 6 月,萨拉热窝事件引燃一战战火。 爆发:1914 年 7 月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德、俄、法、英也很快卷入战争。 交战双方:同盟国、协约国。 主要战役:1916 年的凡尔登战役,造成双方共七十多万人的伤亡,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这充分说明了战争的残酷性。 结果:1918 年奥匈帝国瓦解,德国投降。 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一场帝国主义战争。 影响:大战历时四年多,规模空前,战场由最初的欧洲扩大到非洲、亚洲和太平洋地区, 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卷入;大战给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也给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造成了严重的破坏;产生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 2、第二次世界大战 德国进攻波兰:1939 年 9 月 1 日,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全面爆发。 德军进攻苏联:1941 年 6 月德军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二战的扩大。 28 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1942 年 1 月 1 日,美、英、苏、中等 26 国在华盛顿举行会议。 会议期间各国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 立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成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援助,协同作 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形势。 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 年 7 月──1943 年 2 月,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重 要转折点。 诺曼底登陆: 1944 年 6 月 6 日,英美等反法西斯盟军在法国的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 二战场。 德国投降: 1945 年 5 月 8 日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 日本投降: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 月 2 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 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性质:它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胜利的根本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世界重要的国际组织 1、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 性质:帝国主义政治军事集团。参与国家:三国协约──英、法、俄;三国同盟──德、意、 奥。影响: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导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国际联盟(国联) 成立:美国倡议,但没有参加,英法主宰。它的宗旨:制裁侵略,维护和平。实质:英法等 帝国主义国家维护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秩序(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工具。 3、轴心国集团与反法西斯联盟 轴心国集团:参与国:德、意、日。是帝国主义军事侵略集团。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 预示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来临。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942 年,美英苏中等 26 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大大增强了反 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反法西斯的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 4、联合国 成立:1945 年雅尔塔会议决定建立联合国。1945 年 10 月成立。宗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 全,促进国际友好合作。 5、欧洲联盟: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经济体。加速了欧洲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 29 标志着欧洲走向一体化、区域化、集团化。促进了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6、北约和华约:北约组织( 1949 年)、华约组织(1955 年),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 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 7、世界贸易组织 【典例解析】 1.下列历史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②《凡尔赛和约》的签订③《九国公约》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②①③ D.③②① 解析:本题考查对重大历史事件前因后果的分析能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为了惩罚战 败国,召开了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列强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统治新秩序,但由 于他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尤其是日本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 为此又召开了华盛顿会议,确立帝国主义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明白了事件的 来龙去脉,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答案:A 2. 1943 年 2 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的一封贺信中写到:“是你们制止了侵略浪潮,成为盟 军反侵略战争的转折点。”这一“转折点”是指( ) A.日本偷袭珍珠港 B.莫斯科保卫战 C.斯大林格勒会战 D.诺曼底登陆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景材料选择题,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考查的知识点是斯大林格勒战役、 诺曼底登陆和攻克柏林战役等二战中的重要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之中的重要战役是中考的 重中之重,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包括:“1943 年 2 月”、“罗斯福在致斯大林“、“盟军反侵略 战争的转折点”。然后再联系课本知识,斯大林格勒战役使苏德战争发生了根本转折,加强 了国际反法西斯国家的合作与团结,对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是二战 的重要转折点。 答案:D 3.右图是 20 世纪 60 年代在东西柏林边界上修筑的“柏林墙”,它是东德人和西德人难以逾 越的障碍;20 世纪末,德国统一,柏林墙拆除。 柏林墙的修建,反映了哪一历史状况?( ) A.美苏冷战 B.欧洲一体化 C.世界多 极化 30 解析:本题是一道图片型选择题,试题出现历史图片只不过是为了营造一种历史气氛,这种 手法类似与文学中人物描写,跟题的解答关系并不大。“柏林墙”是二战之后,美苏两个大 国为了推行“冷战”在分区占领柏林后,为了防止势力的渗透,修建的建筑物。在课本上有 相关内容的介绍,但并不具体。只有对课本知识全面掌握,才能答好本题。 答案:A 4.目前,对外尽量“用一个声音讲话”的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 ) A.三国同盟 B.联合国 C.欧洲同盟 D.国际联盟 解析:“经济体”即经济合作组织。根据所学:三国同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形成的重要军 事组织;国际联盟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形成的维护国际和平的国际政治组织;联合国为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形成的维护世界和平为主要宗旨的国际政治组织,而欧洲联盟为当今世界最大 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本题可用排除法。 答案:C 2018 年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 4:殖民扩张与民族解放运动 本专题主要内容涉及早期的殖民扩张、民族解放运动。其中民族解放运动涉及美国独立 战争、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亚非民族民主运动、30 年代的民族解放运 动战后帝国主义殖民体系的瓦解。本专题的内容比较琐碎,但我们只要建立了体系不难掌握。 民族解放斗争随着资本主义发展不断出现新的特点,需要和当时的资本主义发展情况相结 合。 【重点详解】 殖民扩张 1、早期的殖民扩张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和西班牙成为最早开展殖民活动的两个国家。葡萄牙侵占了中国 澳门和南美的巴西。西班牙主要占领了除巴西以外的拉丁美洲。16 世纪两国都成为殖民帝 国。 2、17、18 世纪西欧国家的殖民扩张 31 17 世纪开始,英、荷、法几乎同时起步,踏上殖民扩张的道路,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 民国家。 3、殖民罪恶手段:殖民掠夺、种族灭绝(在北美屠杀印第安人)、奴隶贸易(三角贸易) “三角贸易”航程 三 角 贸 易 路 线 出 程 从欧洲出发,用船将廉价商品和枪支弹药运到非洲。 中 程 在非洲通过各种卑鄙的方式掳获黑人后运往美洲,把黑奴卖给美洲的种植园主。 归 程 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 影响: 对欧洲,积聚了巨额资本,推动了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对非洲,丧失了近亿精壮劳力, 发展困难,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4、一战后,战胜国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战败国的海外殖民地。 5、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更加高涨,殖民体系逐步瓦解。 民族解放斗争 1、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 年美国独立战争,推翻了英国殖民统治,赢得了民族独立, 在美洲建立了第一个独立的国家--美利坚合众国。 2、拉丁美洲的独立运动 18~19 世纪,受美国和法国革命影响,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拉美地区兴起了一场轰轰 烈烈的独立运动。玻利瓦尔是运动中的杰出英雄人物。1816 年以后的十年间,玻利瓦尔率 军英勇作战,横扫南美大陆的西班牙军队,被誉为“南美解放者”。葡属殖民地巴西在独立 运动影响下也宣布独立。到 19 世纪 30 年代,除了古巴外,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丁美洲的殖 民统治结束。拉美独立运动取得胜利。 3、印度民族大起义 1857~1859 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民族大起义。起义席卷了印度中心地区的许多 地方,许多封建王公也参加了起义,成为起义军领袖。章西女王是其中杰出的女英雄。她率 领义军奋力抗击英军,最后壮烈牺牲、印度民族大起义,表现了殖民地人民不畏强暴,反抗 侵略的决心和勇气,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 4、二战后民族解放运动 32 (1)亚洲民族独立国家的兴起 重大事件:二战后,印度再次出现民族独立运动高潮。领导人是尼赫鲁。1947 年,英国被 迫同意印度独立,但决定把原来的印度分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实行印巴分治。后来, 印、分别成立了共和国。 (2)非洲的民族独立浪潮 二战后,非洲大陆掀起了民族独立浪潮,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一步步走向瓦解。独立 运动最先在北非展开。 开始阶段: 1952 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 赢得了真正的独立。 全面展开:20 世纪五六十年代,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 1960 年一年 就出现了 17 个独立国家,被称为“非洲独立年”。 深入发展:1990 年 3 月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 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3)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①1959 年古巴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了革命政府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②六七十年代,巴拿马人民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区的海关、司法等权利。 【复习指导】 复习本部分内容时可以进行一下思考: 1.本专题时间跨度大,知识覆盖面广,应注意归纳、概括、比较等学科能力的运用。 2.关于殖民扩张我们要按时间和扩张的方式变化来归纳和总结殖民扩张的历史。 3.我们通过历次民族解放运动的影响和意义可从对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本地的局势、自 身历史发展所起的作用概括得出。 4.可把民族解放运动的历史概括为:斗争--失败--再斗争直到最终胜利的曲折历程;由一 国独立革命,到一个地区掀起独立运动,在到全球范围内民族解放运动的持续高涨这样一种 发展趋势。 5.充分认识殖民扩张和民族解放斗争的关系,以及二者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 【典例解析】 1.读右图,这是 16~19 世纪 300 多年间,资本主义发家史上的 “三角贸易”示意图。其中一个环节的贸易活动被马克思称为 33 “丢掉了最后一点羞耻心和良心的罪恶。”这个环节应是图中所示的哪个环节?( ) 解析:本题考查了三角贸易的路线图。三角贸易大多采取在欧洲、非洲、美洲三地巡回的方 式,而三角贸易当中,是在从非洲到美洲的“中程中装满奴隶的,也最显示了三角贸易的罪 恶。 答案:B “南美解放者杯”是南美足球俱乐部间的重要赛事。这项赛事冠名的原因是为了纪念下列 人物中的( ) A. B. C. D. 解析:此题属图片型选择题,旨在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结合图片特点判断是哪一人物 是解答的关键。图A是发现美洲新大陆的哥伦布,图B是领导美国独立战争的华盛顿,图C是 是 领导古巴独立的卡斯特罗,图D是拉美独立运动的领导人玻利瓦尔,“南美解放者杯” 的冠 名正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人物。故D项符合题意。 答案:D 3.下列国家在反抗殖民压迫,争取民族独立斗争中,反对的对象都是英国殖民统治者的有 ( ) ①美国②巴西③古巴④埃及⑤印度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 C.①④⑤ D.③④⑤ 解析:本题是一道综合型选择题,通过以前学过的知识可以知道美国、埃及、印度都曾是英 国的殖民地,所以他们反抗的都是英国的殖民统治者。而巴西则是葡萄牙的殖民地,古巴则 长期受美国的控制。 答案:C 34 4. 1947 年 8 月,印度领导人尼赫鲁在庆祝印度独立时说:“今天我们结束了一个厄运的时 代,印度再次发现了自己。”这里“厄运的时代”指的是( ) A.英国的殖民统治 B.法国的殖民统治 C.德国的法西斯侵略 D.苏联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记忆和掌握,印度长期以来沦为英国的殖民地。二战 后初期,印度出现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潮,1947 年,英国被迫承认印度独立,但决定实行印 巴分治。之后,印、巴分别成立了共和国。因此正确答案是 A。 答案:A 5. 500 多年前,非洲沦为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500 多年后“黑暗大陆”初显曙光,殖 民统治纷纷瓦解,其标志性的事件是( ) A.埃及获得独立 B.出现“非洲独立年” C.纳米比亚独立 D.曼德拉当选南非总统 解析:本题是一道材料型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非洲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的标志性事件,需 要我们具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在 1990 年纳米比亚的独立,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 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所以选择 C。 答案:C 6.以下人物与国家和地区的对应关系中,错误的是 ( ) A.纳赛尔一一埃及 B.卡斯特罗——古巴 C.阿拉法特——巴勒斯坦 D.尼赫鲁一一巴基斯坦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历史人物的再现能力,而且题目设置上体现了学科特点。根据所学,分 析判断得出结论 A、B、C 三项是正确的,D 项是错误的。二战后,印度独立并实行印度和巴 勒斯坦分治,尼赫鲁是印度独立后的第一位总统。 答案:D 2018 年中考专题复习 专题 5:社会主义运动的曲折进程 本专题由包括早期的工人运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 主义革命和建设、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及工人运动、人民民主力量的壮大、东欧剧变、 35 苏联解体等史实,共同构成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重点详解】 19 世纪上半期~第一次世界大战前 1、工人运动的兴起 19 世纪 30-40 年代,英国工人争取普宪权的宪章运动工人运动虽遭到镇压,但标志着无产 阶级作为一支独立政治力量,已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入了一 个新阶段。 2、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历史条件:欧洲三大工人运动兴起,为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随着斗争的深入, 迫切需要理论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奠基人马克思、恩格斯把理论研究同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将 工人斗争经验,上升为理论,在吸收人类优秀文化遗产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诞生标志:1848 年 2 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诞生。 影响:无产阶级有了自己强大的思想武器,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了新阶段。 3、巴黎公社 成立:1871 年 3 月 28 日,巴黎公社宣告成立。它是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失败及意义:1871 年 5 月底,巴黎公社被扼杀在血泊之中。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 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战士们英勇不屈、同敌战斗到底的精神,永载史册。 一战期间~战后三十年代 1、俄国无产阶级夺取政权 俄国1917年爆发了“二月革命”,首都彼得格勒的工人和士兵发动武装起义,推翻了沙皇专 制统治,建立了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 11月6日列宁到斯莫尔尼宫领导起义,到7日彼得格勒 起义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了,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 人民委员会,列宁任主席。并且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颁布了《土地法令》;到1918年3 月把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这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过程。 2、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 俄国发生的十月革命标志着人类历史进入了新纪元,开始探索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十月 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十月革命的胜 利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革命斗争。 3、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探索 36 积极作用: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就,苏联从农业国变成了工 业国,基本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消极影响:但在建设中,由于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着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 过分索取农民、发展粗放经济以及权力高度集中、忽视民主法制建设等严重弊端,苏联社会 主义建设出现了重大曲折和失误。 二战期间~90 年代末 1、赫鲁晓夫改革:错误地全盘否定斯大林,仅仅把弊端的根源归结为斯大林的个人品质, 而没有从经济政治体制上去寻找原因。不但没有改变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反而因为改 革激化了各种矛盾,赫鲁晓夫被迫下台。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经济改革没有取得成果,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苏联的解体 3、苏联解体的原因: 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所实行的错误改革路线、方针和政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 家权力分散 历史原因:僵化的政治经济体制;严重的经济危机所引发的社会危机;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 的激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等。 4、匈牙利的改革 发生原因:匈牙利人民要求实行政治经济改革,与当时的政府发生暴力冲突。后来新成立的 政府邀请苏军来平息暴乱,史称“匈牙利事件”。 改革的影响: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下来。但是,从 70 年代中期起改革遇到了挫折。随着 改革陷入困境和经济形势的日益恶化,国内政治上的不稳定因素也随之增长。 5、东欧剧变 剧变原因:①长期实行的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导致国家出现了严重 的经济困难;②日益严重的经济困难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③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各国的控 制 剧变情况:原来的东欧各国执政党纷纷丧失了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有的国 家分裂了,有的国家则走向统一。其中,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 德国与联邦德国合并,实现了统一。 6、中国经历多次挫折之后,积极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进行改革开放,取得 辉煌成就。 37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对我们的启示 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内外政策; 大力发展生产力,提 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实行以法治 国; 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等等。 拉丁美洲捍卫民族主权的斗争 古巴长期处于美国控制之下。1956 年,卡斯特罗等革命青年展开革命斗争反对美国支持的 独裁政权。斗争受挫后,他们潜入山区,与农民运动结合,建立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1959 年 1 月,游击队进入首都哈瓦那,推翻了亲美的独裁政府,建立了独立、民主的新古巴。古 巴革命政权建立后实行国有化改革和土地改革,1961 年宣布为社会主义国家。 【典例解析】 1. 1848 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 ) 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C.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综观近几年各 地区的中考题,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是本部分考查的重点,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 现历史知识的能力,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辨析能力,本题的难度并不大,属于中考选择题 中难度较易的题型,只要课本基础知识掌握牢固应该没有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共产 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答案:B 2. 1952 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伟大的苏联十月革命 35 周年纪念”邮票,但此 套邮票却是错体票,其错误在于( ) A.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 B.邮票发行的时间 C.邮票的发行者 D.周年纪念的时间 解析:本题是一道否定型选择题,错误的地方是隐藏在题干当中,因此难度也在于此,只 有对基础知识掌握的熟练才能找的出来,十月革命发生时苏联还未成立,应是称为苏俄。 所以题干中叙述错误的地方在于邮票名称中的国家称谓。 答案:A 3.从苏联解体这个事件中,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得到的正确启示是( ) A.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38 NO.3 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 胜利时间:1999 年 斗争对象:美国 成果:收回巴拿马运河全部主权 意义:标志着帝国主义在非洲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B.只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不能进行政治体制改革 C.中国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D.不能向西方发达国家开放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及对知识的再认再现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从苏 联解体的原因中打开突破口,造成苏联解体的原因恰好就是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中 应高度注意的问题,这也就是留给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启示。结合课本知识可知,苏联 解体的原因有共产党放弃执政党地位、长期与美国争霸而没有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等。所以 正确答案为 A 项。 答案:A 4.东欧剧变是社会主义运动遭遇的暂时挫折。东欧剧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下降 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C.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 D.苏联放松了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东欧各国仿效苏联模式,建立了高度集权的经 济政治体制。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高度集权的经济管理体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导 致人民生活水平下降,出现严重的经济困难,继而引发了严重的社会危机。因此正确答案应 是 C。 答案:C 5.右边是小飞围绕“巴拿马人民斗争的最后胜利”制作的学习卡片,其中有一处与史实明显 不符,此处是( ) A.胜利时间 B.斗争对象 C.成果 D.意义 解析:本题设题新颖,采用的是探究型学习的形式来命题,除了考查基础知识外,也重点考 查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在卡片的叙述当中不正确的地方在于意义的叙述:标志着帝国主义在 非洲和殖民体系最终崩溃。 答案:D 39 2018 年中考专题复习专题 6:世界科技思想文化的发展 本主题在复习时,可以按照时间段,分成古代、近代、现在三部分,进行对文化进行分类整 理。从整理的基础知识来看好像是彼此孤立的,但是实质上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它们之间 彼此联系和相互制约的,因此在复习中注意把握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重点详解】 世界古代文化 1、古老而神秘的文字 象形文字:公元前 3000 年左右,古代埃及人最早使用的文字。它用图形表示事物,所以叫 象形文字。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楔形文字:公元前 3000 年左右,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 2、世界三大宗教 佛教:公元前 6 世纪,古代印度,乔达摩·悉达多(释迦牟尼)。教义:宣扬“众生平等”, 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宣扬世间万物都有因果缘由;人生老病死都是苦的,人必须消灭欲 望,刻苦修行。 基督教:1 世纪,巴勒斯坦一带,耶稣。宣扬人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12 月 25 日 为“圣诞节”。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 是公元元年。 伊斯兰教:七世纪,阿拉伯半岛的麦加,穆罕默德。伊斯兰教的信徒为“穆斯林”,意为“信 仰‘真主’安拉的人”。伊斯兰教的经典是《古兰经》。 三大宗教广泛传播,成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三大宗教的教义迎合了身处苦难中的下层人民 的精神需要;统治者的利用和扶持。 3、阿基米德的主要成就:古代希腊的科学家阿基米德以发现杠杆定律和浮力定律而闻名, 4、文学成就:《荷马史诗》:古希腊盲诗人荷马创作,包括《伊利亚特》《奥德赛》。《俄底浦 斯王》: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之一。《天方夜谭》:阿拉伯民间故事集,又 名《一千零一夜》。 5、著名建筑: 麦加大清真寺:座落在现今沙特阿拉伯麦加城中心,是伊斯兰教的第一大圣寺。 法国巴黎圣母院:屹立在巴黎市中心塞纳河中的一个岛上,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 40 堂。 世界近代文化 1、启蒙思想家伏尔泰 启蒙思想家的著名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政,强调 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 2、牛顿、达尔文和爱因斯坦的主要成就 牛顿:英国科学家,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其成就:天文学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数学 上创建了微积分,力学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其中,力学三定律,也称“牛顿三定 律”,对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影响最大。 达尔文:1859 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的科学巨著《物种起源》出版,他提出了“进化论”思 想。 爱因斯坦:20 世纪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一生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20 世纪初提出的相对论。相 对论的创立推动了整个物理学理论的革命,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 础,由此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3、文学、艺术家: 著名音乐家:德国的贝多芬,代表作有第三交响曲《英雄交响曲》。 文学巨匠:俄国的列夫?托尔斯泰,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 等,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美术名家:荷兰的梵·高,代表作有《向日葵》。 世界现代文化 2、现代文学、美术、音乐和电影: 文学名著:美国作家德莱塞的长篇小说《美国的悲剧》,揭露和批判了美国的生活方式;法 国罗曼·罗兰长篇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贝克特的剧本《等待戈多》。 美术珍品: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 20 世纪艺术中的珍品。 爵士乐:起源于非洲音乐,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在美国南部发展起来,不久风行美国,并且 流传到世界各地。爵士乐不仅影响了其他流行音乐的形式,也影响了古典音乐的创作。 好莱坞:美国电影代名词。 三次科技革命 1、三次科技革命概况 第一次科技革命 第二次科技革命 第三次科技革命 41 开始 时间 18 世纪 60 年代 19 世纪 70 年代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 主要 标志 蒸汽机的广泛应 用 电力的广泛应用 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微电子技术、 航天技术、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 等领域的重大突破。 主要 国家 英国 美国、德国 美国 动力 水力、蒸汽 电力 交通 工具 汽船、火车机车 汽车、飞机 通讯 工具 有线电报、有线电 话、无线电报 移动电话、网络、人造卫星、可视 电话 其它 发明 珍妮纺纱机、水力 纺纱机、蒸汽机 发电机、电灯泡、留 声机、电影放映机、 内燃机 见《世界历史》第二册 P97 图片、 P98 图片及末段内容。 进入 时代 蒸汽时代 电气时代 信息时代、、电子时代、太空时代 2、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第一次科技革命:①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②资本主义对世界的统治逐 渐确立,形成了东方从属于西方的局面。③社会面貌发生了变化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直接对 立阶级,即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斗争日益尖锐;城市化、工业化开始;世界联系 日益加强。 第二次科技革命:①经济上,科学技术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突飞 猛进,但各国发展不平衡。②政治上,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③外交(国 际关系)上,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 的爆发。 第三次科技革命:①极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生产迅速发展,促进了经济全球化和知 识经济的初现,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②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新型工业产生,第 三产业迅速发展。③推动了社会生活的现代化。④电子计算机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导致 42 信息技术产业的出现。⑤引起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距拉大,对发 展中国家既是机遇,又是挑战;世界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快。 3、三次科技革命对生产力、社会关系和国际关系的影响 生产力方面 第一次:大机器生产出现,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第二次:电力的广泛应用,带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第三次:以原子能的利用、电子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的发展为主要标志,人类进入“电子时代”、 “信息时代”、“太空时代”和“知识经济时代”。 社会关系方面 第一次:(社会阶级结构)近代两大对立阶级——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形成,资本主义 制度在更多国家确立;(社会经济结构)英国工业经济中心的扩散和城市化浪潮的出现;(社 会生活结构)交通工具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生产关系调整)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 自由改革运动的高涨,自由资本主义发展起来,工厂制发展起来。 第二次:(生产关系调整)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垄断组织,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 段;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也发生变化。 第三次:(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第三产业比重上升,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强化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人们生活也发生变革。 【典例解析】 1.有人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他敢如此狂妄是因为他引用了哪位物 理学家的话?( ) A.阿基米德 B.爱迪生 C.牛顿 D.爱因斯坦 解析:本题采用名言设题来考查了世界科学家,重点考查基础知识的识记、运用能力,“如 果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整个地球!”是古代著名的物理学家阿基米德的名言。 答案:A 2.洋务运动中,第一批赴美留学的幼童乘坐一种叫“明轮”的海上交通工具。为这种“明轮” 提供动力的应该是( ) A.人力、风力 B.蒸汽机 C.内燃机 D.电力 解析:本题是一道情境性材料题,解答的关键是要知道题干中提到的“明轮”即早期的轮船, 当时它所采用的动力应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蒸汽机。 43 答案:B 3.下列美术作品中,让我们感受到恐怖、痛苦,并了解了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人民犯下的滔 天罪行的作品是( ) A.达利的《记忆的永恒》 B.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C.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 D.梵高的《向日葵》 解析:本题给出的限定条件是现代、绘画作品。据此分析备选项,达利的《记忆的永恒》是 超现实主义绘画作品,达·芬奇及其《最后的晚餐》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作品,凡·高及 其《向日葵》是近代绘画艺术作品,毕加索及其《格尔尼卡》是现代绘画艺术作品,反映的 是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 答案:B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