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模块 二轮专题突破篇
知识专题一 中国古代的政治与经济 15 分钟
1.(2020·山西节选)心系民生福祉,凝聚民族力量,胸怀家国天下。根据下面
图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心系民生】人民幸福是国家发展的目标。概括下面两位政治家共同的
治国理念、并分别列举一例具体举措。
(2)【走向世界】开放包容是国家崛起的途径。观察下图,简述宋代海外贸
易发达的表现及我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的意义。
答案:(1)关注民生;以民为本。唐太宗:轻徭薄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减省刑罚等。邓小平: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发展乡镇企业等。
(2)表现: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
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
司加以管理;海外贸易范围广泛,连接亚洲和非洲等。意义:“一带一路”以和
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指引,赢得了国际社会的
广泛参与;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往来,文化交流;加强了亚非欧各洲的联
系;为沿线合作各国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等。
2.(2020·安丘三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事。阅读
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 1 战国农具 图 2
(1)读图 1 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据图 2,概括“商君”为发展本国经济而采取的措施。
材料二:(贞观年间)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
终岁断死刑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
粮,取给于道路焉。
—— 摘编自《资治通鉴》
(2)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
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稔”?
材料三:宋朝历史情况简表
朝代或作品 历史情况或内容
陆游《杂赋》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陈知柔《次海上长亭村》 “风雨晚潮急,鱼虾晓市腥。”
宋朝初期 北方人口 100 多万户,南方人口 230 多万户
宋朝时期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苏湖熟,天下足”
(3)上述材料能够反映宋朝经济怎样的发展变化趋势?指出其中一种变化趋
势并说明形成的历史原因。
材料四:
年代 耕地面积(顷)
顺治十八年(1661 年) 5 493 576
康熙二十四年(1685 年) 6 078 430
雍正二年(1724 年) 6 837 914
乾隆三十一年(1766 年) 7 414 495
据记载,乾隆时期的苏州,已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
有的地段“地值寸金”。到康熙时,全国人口总数已达到 1.5 亿。乾隆末年,全
国人口发展到 3 亿,占当时世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
(4)上表中,从 1661—1766 年,耕地面积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
出这一变化出现的原因。据材料四,概括清朝前期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
(5)根据以上材料和问题,归纳概括促进我国古代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解析:该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考查了战国时期
生产力发展、商鞅变法、贞观之治、宋代经济的发展、明清经济的发展等相关史
实,解答该题需要用全面的观点,善于从多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
答案:
(1)标志: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措施: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奖励耕织。
(2)唐太宗;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3)答案提示:趋势 1:(城市)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发展。原因:农业、手工业
的发展;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发展;商业活动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城市中店
铺不断增加、经商时间不再有严格限制)。
趋势 2:经济重心南移。原因:南方相对安定;北方民众大批南迁;北方民
众带来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劳动力。
(4)变化:耕地面积大幅度增加。原因:清朝前期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
步巩固和发展;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垦荒政策;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
等。状况:兴盛。
(5)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耕作技术等的提高;国家政策的促进;统治者
的重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