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二轮专题复习 动态几何综合题
【简要分析】
函数是中学数学的一个重要概念.加强对函数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函数思想方法的考
查是近年中考试题的一个显著特点.大量涌现的动态几何问题,即建立几何中元素的函数关系
式问题是这一特点的体现.这类题目的三乱扣帽子解法是抓住变化中的“不变”.以“不变”
应“万变”.同时,要善于利用相似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勾股定理、圆幂定理、面积关系,借
助议程为个桥梁,从而得到函数关系式,问题且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因此,对函数解析式中自
变量的取值范围必须认真考虑,一般需要有约束条件.
【典型考题例析】
例 1:如图 2-4-37,在直角坐标系中,O 是原点,A、B、C 三
点的坐标分别为 A(18,0)、B(18,6)、C(8,6),四边
形 OABC 是梯形.点 P、Q 同时从原点出发,分别作匀速运动,
其中点 P 沿 OA 向终点 A 运动,速度为每秒 1 个单位,点 Q 沿
OC、CB 向终点 B 运动,当这两点有一点到达自己的终点时,另一点也停止运动.
(1)求出直线 OC 的解析式.
(2)设从出发起运动了 t 秒,如果点 Q 的速度为每秒 2 个单位,试写出点 Q 的坐标,并
写出此时 t 的取值范围.
(3)设从出发起运动了 t 秒,当 P、Q 两点运动的路程之和恰好等于梯形 OABC 的周长
的一半时,直线 PQ 能否把梯形的面积也分成相等的两部分?如有可能,请求出 t 的值;如不
可能,请说明理由.
分析与解答 (1)设 OC 的解析式为 y kx ,将 C(8,6)代入,得 3
4k ,
∴ 3
4y x .
(2)当 Q 在 OC 上运动时,设 3( , )4Q m m ,
依题意有 2 2 23( ) (2 )4m m t ,∴ 8
5m t .
故 8 6( , )(0 5)5 5Q t t t .
当 Q 在 CB 上运动时,Q 点所走过的路程为 2t .
∵CO=10,∴ 2 10CQ t .
∴Q 点的横坐标为 2 10 8 1 2t t .
∴ (2 2,6)(5 10)Q t t .
(3)易得梯形的周长为 44.
①如图 2-4-38,当 Q 点在 OC 上时,P 运动的路程为 t ,则 Q 运动的路程为 (22 )t .
过 Q 作 QM⊥OA 于 M,则 3(22 ) 5QM t .
∴ 1 3(22 )2 5OPQS t t , 1 (18 10) 6 842S 四边形 .
假设存在 t 值,使得 P、Q 两点同时平分梯形的周长和面积,
则有 1 3 1(22 ) 842 5 2t t ,即 2 22 140 0t t .
∵ 222 4 140 0 ,∴这样的 t 不存在.
②如图 2-4-39,当 Q 点在 BC 上时,Q 走过的路程为 (22 )t ,
故 CQ 的长为: 22 10 12t t .
∴ 1 ( )2OCQPS CQ OP 梯形 . 1 1(12 ) 6 36 842 2AB t t ,
∴这样的 t 也不存在.
综上所述,不存在这样的 t 值,使得 P、Q 两点同时平分梯形的周长和面积.
例 2: 如图 2-5-40,在 Rt△PMN 中,∠P=900,PM=PN,MN=8 ㎝,矩形 ABCD 的
长和宽分别为 8 ㎝和 2 ㎝,C 点和 M 点重合,BC 和 MN 在一条直线上.令 Rt△PMN 不动,
矩形 ABCD 沿 MN 所在直线向右以每秒 1 ㎝的速度移动(图 2-4-41),直到 C 点与 N 点重
合为止.设移动 x 秒后,矩形 ABCD 与△PMN 重叠部分的面积为 y ㎝ 2.求 y 与 x 之间的函数
关系式.
分析与解答 在 Rt△PMN 中,∵PM=PN,∠P=900,∴∠PMN=∠PNM=450.
延长 AD 分别交 PM、PN 于点 G、H.
过 G 作 GF⊥MN 于 F,过 H 作 HT⊥MN 于 T(图 2-4-42).
∵DC=2 ㎝.∴MF=GF=2 ㎝,
∵MT=6 ㎝.
因此矩形 ABCD 以每秒 1 ㎝的速度由开始向右移动到停止,和 Rt△PMN 重叠部分的形
状可分为下列三种情况:
(1)当 C 点由 M 点运动到 F 点的过程中(0
≤ x ≤2).如图 2-4-42 所示,设 CD 与 PM 交于点
E,则重叠部分图形是 Rt△MCE,且 MC=EC= x .
∴ 21 1 (0 2)2 2y MC EC x x .
(2)当 C 点由 F 点运动到 T 点的过程中 (2 6)x ,
如图 2-4-43 所示,重叠部分图形是直角梯形 MCDG.
∵ , 2MC x MF ,∴FC=DG= x -2,且 DC=2.
∴ 1 ( ) 2 2(0 6)2y MC GD DC x x
(3)当 C 点由 T 点运动到 N 点的过程中 (6 8)x ,
如图 2-4-44 所示,设 CD 与 PN 交于点 Q,
则重叠部分图形是五边形 MCQHG.
∵ MC x ,∴CN=CQ=8- x ,且 DC=2.
∴ 21 1 1( ) ( 8) 12(6 8)2 2 2y MN GH DC CN CQ x x .
说明:此题是一个图形运动问题,解答方法是将各个时刻的图形分别画出,将图形 则“动”
这“静”,再设法分别求解.这种分类画图的方法在解动态几何题中非常有效,它可帮我们理
清思路,各个击破.
【提高训练】
1.如图 2-4-45,在 ABCD 中,∠DAB=600,AB=5,BC=3,鼎足之势 P 从起点 D 出发,
沿 DC、CB 向终点 B 匀速运动.设点 P 所走过的路程为 x ,点 P 所以过的线段与绝无仅有
AD、AP 所围成图形的面积为 y , y 随 x 的函数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在图 2-4-46 中,能正确
反映 y 与 x 的函数关系的是( )
2.如图 2-4-47,四边形 AOBC 为直角梯形,OC= 5 ,OB=%AC,OC 所在直线方程为 2y x ,
平行于 OC 的直线 l 为: 2y x t ,l 是由 A 点平移到 B 点时,l 与直角梯形 AOBC 两边所
转成的三角形的面积记为 S.(1)求点 C 的坐标.(2)求 t 的取值范围.(3)求出 S 与 t
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3.如图 2-4-48,在△ABC 中,∠B=900,点 P 从点 A 开始沿 AB 边向点 B 以 1 ㎝/秒的速度
移动,点 Q 从点 B 开始沿 BC 边向点 C 以 2 ㎝/秒的速度移动.(1)如果 P、Q 分别从 A、
B 同时出发,几秒后△PBQ 的面积等于 8 ㎝ 2?(2)如果 P、Q 分别从 A、B 同时出发,点
P 到达点 B 后又继续沿 BC 边向点 C 移动,点 Q 到达点 C 后又继续沿 CA 边向点 A 移动,
在这一整个移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点 P、Q,使△PBQ 的面积等于 9 ㎝ 2?若存在,试确定 P、
Q 的位置;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4.如图 2-4-49,在梯形 ABCD 中,AB=BC=10 ㎝,CD=6 ㎝,∠C=∠D=900.
(1)如图 2-4-50,动点 P、Q 同时以每秒 1 ㎝的速度从点 B 出发,点 P 沿 BA、AD、DC
运动到点 C 停止.设 P、Q 同时从点 B 出发 t 秒时,△PBQ 的面积为 1y (㎝ 2),求 1y (㎝ 2)
关于 t (秒)的函数关系式.
(2)如图 2-4-51,动点 P 以每秒 1 ㎝的速度从点 B 出发沿 BA 运动,点 E 在线段 CD 上随
之运动,且 PC=PE.设点 P 从点 B 出发 t 秒时,四边形 PADE 的面积为 2y (㎝ 2).求 2y (㎝
2)关于 t (秒)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
【答案】
1.A
2.(1)C(1,2)
(2)-10≤ t ≤2
(3)S 与 t 的函数关系式为 21 5( 10 0)20S t t t 或 21 1(0 2)4S t t t
3.(1)2 秒或 4 秒
(2)存在点 P、Q,使得△PBQ 的面积等于 9 ㎝ 2,有两种情况:
①点 P 在 AB 边上距离 A 为 3 ㎝,点 Q 在 BC 边上距离点 B 为 6 ㎝;
②点 P 在 BC 边上,距 B 点 3 ㎝时,此时 Q 点就是 A 点
4.(1)当点 P 在 BA 上运动时, 2
1
3
10y t ;
当点 P 在 AD 上运动时, 1 30y ;
当点 P 在 DC 上运动时, 1 90y t
(2) 2
2
12 9 9025BPC PECABCDy S S S t t 梯形 ,自变量 t 的取值范围是 0≤ t ≤5.
2010 年中考数学二轮复习专题水平测试 动态问题
一、选择题
1.(2009 年长春)如图,动点 P 从点 A 出发,沿线段 AB 运动至点 B 后,立即按原路返回,
点 P 在运动过程中速度大小不变,则以点 A 为圆心,线段 AP 长为半径的圆的面积 S 与点
P 的运动时间 t 之间的函数图象大致为( )
2.(2009 年江苏省)如图,在 5 5 方格纸中,将图①中的三角形甲平移到图②中所示的位
置,与三角形乙拼成一个矩形,那么,下面的平移方法中,正确的是( )
A.先向下平移 3 格,再向右平移 1 格 B.先向下平移 2 格,再向右平移 1 格
C.先向下平移 2 格,再向右平移 2 格 D.先向下平移 3 格,再向右平移 2 格
3.(2009 年新疆)下列各组图中,图形甲变成图形乙,既能用平移,又能用旋转的是( )
甲 乙 甲 乙
A B. C. D
甲
乙
甲 乙
O
S
t O
S
t O
S
t O
S
t
A P B
A. B. C. D.
4 . ( 2009 年 天 津 市 ) 在 平 面 直 角 坐 标 系 中 , 已 知 线 段 AB 的 两 个 端 点 分 别 是
4 1A B , , 1,1 ,将线段 AB 平移后得到线段 A B ,若点 A的坐标为 2 2 , ,则
点 B的坐标为( )
A. 4 3, B. 3 4, C. 1 2 , D. 2 1 ,
5.(2009 年牡丹江市) ABC△ 在如图所示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将 ABC△ 向右平移 3 个
单位长度后得 1 1 1A B C△ ,再将 1 1 1A B C△ 绕点O 旋转180°后得到 2 2 2A B C△ ,则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
A. 1A 的坐标为 31, B.
1 1
3ABB AS 四边形
C. 2 2 2B C D. 2 45AC O °
6.(2009 年莆田)如图 1,在矩形 MNPQ 中,动点 R 从点 N 出发,沿 N → P →Q → M 方
向运动至点 M 处停止.设点 R 运动的路程为 x , MNR△ 的面积为 y ,如果 y 关于 x 的函
数图象如图 2 所示,则当 9x 时,点 R 应运动到( )
A. N 处 B. P 处 C.Q 处 D. M 处
Q P
R
M N
(图 1) (图 2)4 9
y
xO
4
3
2
1
0 3213 x
y
A
B C
2 1
1
2
3
7.(2009 年茂名市)如图,把抛物线 2y x 与直线 1y 围成的图形OABC 绕原点 O 顺时
针旋转 90°后,再沿 x 轴向右平移 1 个单位得到图形 1 1 1 1O A B C ,则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
A.点 1O 的坐标是 (1 0), B.点 1C 的坐标是 (2 1),
C.四边形 1 1 1O BA B 是矩形 D.若连接OC,则梯形 1 1OCA B 的面积是 3
8.(2009 年湖北十堰市)如图,已知 RtΔABC 中,∠ACB=90°,AC= 4,BC=3,以 AB 边
所在的直线为轴,将ΔABC 旋转一周,则所得几何体的表面积是( ).
A.
5
168 B. 24 C.
5
84 D. 12
9.(2009 年佛山市)将两枚同样大小的硬币放在桌上,固定其中一枚,而另一枚则沿着其
边缘滚动一周,这时滚动的硬币滚动了( )
A.1 圈 B.1.5 圈 C.2 圈 D.2.5 圈
二、填空题
10.(2009 年新疆)如图, 60ACB °,半径为 1cm 的
O⊙ 切 BC 于点C ,若将 O⊙ 在CB 上向右滚动,则当
滚动到 O⊙ 与 CA 也相切时,圆心O 移动的水平距离是
O
y
x1O
B
1B
1C
1A11A ( ,) 11C(,)
A
C B
O
__________cm.
11.(2009 年包头)如图,已知 ACB△ 与 DFE△ 是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量得它们的
斜边长为 10cm,较小锐角为 30°,将这两个三角形摆成如图(1)所示的形状,使点
B C F D、 、 、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C 与点 F 重合,将图(1)中的 ACB△ 绕点C 顺
时针方向旋转到图(2)的位置,点 E 在 AB 边上, AC 交 DE 于点G ,则线段 FG 的长
为 cm(保留根号).
12.(2009 年达州)在边长为 2 ㎝的正方形 ABCD 中,点 Q 为 BC 边的中点,点 P 为对角
线 AC 上一动点,连接 PB、PQ,则△PBQ 周长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_㎝(结果不取近
似值).
13.(2009 年河南)如图,在 Rt△ABC 中,∠ACB=90°, ∠B =60°,BC=2.点 0 是 AC 的中
点,过点 0 的直线 l 从与 AC 重合的位置开始,绕点 0 作逆时针旋转,交 AB 边于点 D.
过点 C 作 CE∥AB 交直线 l 于点 E,设直线 l 的旋转角为α.
(1)①当α=________度时,四边形 EDBC 是等腰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_________;
②当α=________度时,四边形 EDBC 是直角梯形,此时 AD 的长为_________;
(2)当α=90°时,判断四边形 EDBC 是否为菱形,并说明理由.
A
E
C (F)
DB
图(1)
E A
G
B
C (F) D
图(2)
三、解答题
14.(2009 年牡丹江市)已知 Rt ABC△ 中, 90AC BC C D ,∠ , 为 AB 边的中点,
90EDF °, EDF 绕 D 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 AC 、CB(或它们的延长线)于 E 、
F.当 EDF 绕 D 点旋转到 DE AC 于 E 时(如图 1),易证 1
2DEF CEF ABCS S S △ △ △ .
当 EDF 绕 D 点旋转到 DE AC和 不垂直时,在图 2 和图 3 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
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 DEFS△ 、 CEFS△ 、 ABCS△ 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
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
A
E
C F
B
D
图 1 图 3
A
D
F
E
C B
A
D
BC
E
图 2
F
15.(2009 年株洲市)已知 ABC 为直角三角形, 90ACB , AC BC ,点 A 、C 在 x
轴上,点 B 坐标为(3 , m )( 0m ),线段 AB 与 y 轴相交于点 D ,以 P (1,0)
为顶点的抛物线过点 B 、 D .
(1)求点 A 的坐标(用 m 表示);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设点 Q 为抛物线上点 P 至点 B 之间的一动点,连结 PQ 并延长交 BC 于点 E ,连结
BQ 并延长交 AC 于点 F ,试证明: ( )FC AC EC 为定值.
16.(2009 年崇左)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现将一块等腰直角三角板 ABC 放在第二象限,
斜靠在两坐标轴上,且点 (0 2)A , ,点 ( 1 0)C , ,如图所示:抛物线 2 2y ax ax 经过
点 B .
(1)求点 B 的坐标;
(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在抛物线上是否还存在点 P (点 B 除外),使 ACP△ 仍然是以 AC 为直角边的等
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所有点 P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17.(2009 年郴州市) 如图,已知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图像都经过点 M(-2, 1- ),
且 P( 1- ,-2)为双曲线上的一点,Q 为坐标平面上一动点,PA 垂直于 x 轴,QB 垂
直于 y 轴,垂足分别是 A、B.
(1)写出正比例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
(2)当点 Q 在直线 MO 上运动时,直线 MO 上是否存在这样的点 Q,使得△OBQ 与△OAP
面积相等?如果存在,请求出点的坐标,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 12,当点 Q 在第一象限中的双曲线上运动时,作以 OP、OQ 为邻边的平行四
边形 OPCQ,求平行四边形 OPCQ 周长的最小值.
B
A
D C O M
N
x
y
P1
P2
B
A
C x
y
(0,2)
(-1,0)
18.(2009 年 常 德 市 )如图 1,若△ABC 和△ADE 为等边三角形,M,N 分别 EB,CD 的
中点,易证:CD=BE,△AMN 是等边三角形.
(1)当把△ADE 绕 A 点旋转到图 2 的位置时,CD=BE 是否仍然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
不成立请说明理由;
(2)当△ADE 绕 A 点旋转到图 3 的位置时,△AMN 是否还是等边三角形?若是,请给出
证明,并求出当 AB=2AD 时,△ADE 与△ABC 及△AMN 的面积之比;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图 1
图 2
图 1 图 2 图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