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加入VIP免费下载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讲声现象

ID:756288

大小:728576

页数:12页

时间:2021-07-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第一讲 声现象 知识回顾 考点梳理 考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1.声音的产生 声音是由物体的①________产生的。②________停止,发声也就停止,但声音不一定消失。 2. 发声体的判断:声带振动发声等。 3. 声音的传播 (1)形式:声音以③________的形式传播着,我们把它叫做④________。 (2)条件:声音的传播需要⑤________,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声,真空⑥______传声。 4. 声速 (1)定义:声音传播的⑦________,它的大小等于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⑧________。 (2)影响因素:声速的大小跟介质的⑨_ _______和⑩________有关,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⑪ ______,15 ℃时空气中的声速是⑫______m/s。 (3)快慢比较:一般情况下,⑬________传声最快,⑭________传声较快,⑮________传声最慢。 5. 回声 (1)定义: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⑯________回来形成回声。 (2)利用:回声测距离:s=⑰________。 考点二 声音的特性 1. 音调 (1)定义:声音的⑱________。 (2)影响因素: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发声体每秒内振动的次数,单位为⑲______,简称⑳______,符 号为㉑________)。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频率越高,音调越㉒ 。 (4)举例:吉他手弹奏吉他时不断用手指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就改变了声音的音调。 2. 响度 (1)定义:声音的㉓ 。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2)影响因素:振幅(物理学中描述物体振动的幅度) (3)响度与振幅的关系:振幅越㉔ ,响度越大 。 [注:人听到声音是否响亮,除跟发声时的响度有关,还跟人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分散程度有关 (喇叭、听诊器)] (4)举例: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听到的声音响度不同;老师站在讲台上讲课时,后排学生听到的 声音小等。 3. 音色 (1)定义:声音的㉕ ______。 (2)影响因素: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就不同。 (3)举例:声纹锁等。 考点三 声的利用 1.多数人能够听到的频率范围:大约从 20 Hz 到 20 000 Hz。 2. 超声波 (1)频率范围:高于 20 000 Hz。 (2)应用 a.传递信息:导盲仪、倒车雷达、声呐、测速、B 超等。 b.传递能量:超声波去污垢、超声波除结石等。 3. 次声波 (1)频率范围:低于 20 Hz。 (2)应用 a.传递信息:利用次声波监测地震、台风、海啸、火山喷发等自然灾害、监测核爆炸等。 b.传递能量:次声波使机器设备破裂、飞机解体、建筑物垮塌等。 【说明】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源振动发声且频率在 20~20 000Hz(人的听觉范围)、有介质传 播声音到达人耳、声音的响度达到一定的分贝数、人耳的听觉系统正常。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考点四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 1. 噪声的定义 (1)物理学角度:发声体做㉖________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2)环境保护角度:凡是防碍人们正常㉗______、㉘________和㉙________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 到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2. 噪声强弱的等级 (1)单位:分贝,符号为 dB。 (2)不同等级的噪声对生活的影响: 0 dB 是人刚能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30 dB~40 dB 是较为理想 的安静环境;70 dB 会干扰谈话,影响工作效率.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 dB。 3. 控制噪声 (1)防止噪声㉚________:在声源处减弱,如公共场合不得大声喧哗、使用乐器和家电时控制音量、 禁止鸣笛、 摩托车的消声器等。 (2)阻断噪声㉛_______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如道路两旁设置隔音墙、穿越北京动物园的“隔音蛟 龙”、在道路两旁植树等。 (3)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㉜________处减弱,如工厂用的防音耳罩、捂住耳朵、飞机场的地勤工作 人员戴耳罩等。 重点难点突破 命题点一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类型 1 声音的产生 例 1 初春时节,柳树发芽,你可以折一根柳条,把皮和芯拧松,抽出木芯,用刀把嫩皮的两端修 齐,就制成了“柳笛”。用力吹,柳笛就发出声相比较来看,细而短的柳笛吹出声音的音调较高, 该声音是由于________的振动而产生的。 【解析】柳笛中有空气,用力吹时,柳笛内部的空气柱振动,发出声音。 【答案】空气柱 考向训练 1 夜晚,我们经过装有声控开关的楼道时,往往要用力地 拍手或跺脚将灯点亮,这是利 用声音是由物体________产生的来达到控制电路的目的。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类型 2 声音的传播 例 2 六月的石门山森林公园,到处是莺歌燕舞,鸟语花香。我们能听到小鸟的叫声,说明声音可 以在________中传播。 【解析】声音的传播靠介质,我们听到的各种声音大多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答案】空气 考向训练 2 (2016 无锡)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 B. 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C. 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快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命题点二 声音的特性 类型 1 声音特性的影响因素 例 3 如图所示,用一个纸糊的箱子盖在音响的喇叭上, 然后把一个玩具小矮人放在纸箱上,当用这个喇叭播放音 乐时,小矮人便会翩翩起舞,如果调大音量,会发现小矮人舞蹈时跳得更________(选填“高”或“快”)。 【解析】由题意知,调节音响使音量增大,即音响的响度增大,响度与振幅有关,则纸箱的振幅随 着响度的增大而增大,此时小矮人也跳得更高。 【答案】高 考向训练 3 如图所示,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划得快时, 发出的声音的音调________,这说明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____有关。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考向训练 4 以下操作中,不能改变音调的是 ( ) 类型 2 声音特性的辨识 例 4 人们生活中听到的声音是多种多样的.“女高音”的“高”和“男低音”的“低”指的是声 音特性中的________高低;“引吭高歌”的“高”和“低声细语”的“低”指的是声音特性中的______ 大小. 【解析】声音音调的高低是由物体振动频率决定的,由于男女声带振动的快慢不同,所以音调也会 不同,即会有女高音与男低音;“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响度不 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 【答案】音调 响度 训练考向 5 (2016 安徽第四次十校联考)如图所示是 楼 梯 中的一部分,从 A 到 B 是长短不同的铁护栏.一个同学 用 一 根小木棒迅速从B 到A逐一划过铁护栏栏杆,此过程中, 一 定 发生改变的是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 度”或 “音色”) 考向训练 6 手机是现代最常用的通信工具,人们在不 同 场 合需要选择不同的音量,改变的是手机声音的________ .接听电话时能辨别不同的人,是因为不同 人说话声音的________不同.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针 对 训 练 一、填空题 1. 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尝试了水下发声实验:把小提琴、长笛等乐器浸没在水中,分别演奏 它们。结果发现,长笛无法在水中发声,原因是长笛是靠吹入管中的 振动发声的,但在水 中,人吹出的空气被水阻隔,无法进人管内,所以长笛不能在水下发声。 2. 2016 年 2 月 6 日凌晨,台湾高雄发生里氏 6.7 级地震,地震时,会产生 声波,这种声波 在常温下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可听声的传播速度。 3. 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这里“轻声”是指声音的 ;“闻其声而知其 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 来分辨。 4. 我们在打电话时能听出是妈妈的声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 来判断的;如果把正在发 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里,我们就听不到闹钟的声音了,这是因为 。 5. 在校运动会上,同学们敲出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 而产生的,是通过传入 人耳的, 越用力击鼓,鼓声的 越大。 6. 二胡(如图所示)是我国的传统民族乐器。演奏家在演奏前,总是要调节琴轴以调整弦线的松紧程 度,他这样做的目的是改变二胡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 第 6 题 第 7 题 7.如图所示,用手拨动塑料尺,发出的声音是由塑料尺 产生的。塑料尺振幅越大,声音的 越大。若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会使声音的 发生改变。 8. 如图,用话筒 M 接收音叉发出的声音,送到示波器 S 显示。保持示波器的工作状态不变,示波器 显示 B 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比 A 发出的密,则 B 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 第 8 题 9. 向保温瓶注水时,听到的声音是通过 传播到人耳的.随着注水增多,听到声音的音调会 (选填“变高”、“变低”或“不变”)。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二、选择题 10. 我们能分辨女高音、女中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有不同的( )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振幅 11. 鼓在受到击打时会发声,用不同力量击打,发生变化的主要是声音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12. 下列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声音产生条件的是( ) 13. 上课时,老师听不清楚后排一位同学的发言 ,走近这位同学后就听清楚了。这主要是因为老师 走近这位同学后接收到该同学声音的( ) A. 音调变高 B. 音调变低 C. 响度变大 D. 响度变小 14.用手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握住后,发声立即停止,这是因为( ) A. 音叉的振动停止了 B. 声音的速度变小了 C. 声音的响度变大了 D. 声音的音调变低了 15. 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大。次声 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从而为渔业、航海等服务。下列说法 正确的是( ) A. 次声波不能传递信息 B. 次声波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 次声波在海水中比空气中传播慢 D. 次声波的频率太高,人耳听不见 16.下列有关声音的情境说法错误..的是( ) A. 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C. 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 D. 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 中 考 演 练 1. 一人敲击长长的空铁管一端,另一人在铁管的另一端听到两次响声,第一次听到的响声是由 传来的,第二次是 传来的。 2. 音乐会上,演员在吹笛子的过程中,不断调整手指在笛子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 的 。 3. 小夏在研究口琴的发声原理时, 拆掉了口琴外壳, 发现在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 排铜片(如图所示)。吹口琴时,在气流的冲击下,铜片振动,发出声音.对不同气孔吹气,改变了 声音的 ;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改变了声音的 。 第 3 题 第 5 题 第 7 题 4. 一群小朋友玩捉迷藏时,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 的 不同,同时,还可以根据声音的 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远近(均选填“响度”、 “音色”或“音调”)。 5.如图所示,把一个装有少量水的高脚酒杯放在桌面上,将一只手的手指润湿后沿着杯口边缘摩擦 使其发出声音.当注入杯中的水量增加时,能够听出声音的 发生变化(选填“音调”、“响度” 或“音色”)。 6. 你留意过吗?刮风时,若窗子关的不严,留一缝隙,便会听见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发出声音 的音调就越 (选填“高”或“低”)。若将窗子打开,反而发现外面的风不大。根据此现象提 出一个值得探究的课题 。 7. 图示为我国民族吹管乐器——唢呐,用它吹奏名曲《百鸟朝凤》时,模仿的多种鸟儿叫声悦耳动 听,让人仿佛置身于百鸟争鸣的森林之中。关于唢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不同的力度吹奏,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调 B. 吹奏时按压不同位置的气孔,主要改变声音的响度 C. 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改变声音的音色 D.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是乐音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8. 福州许多路口安装有盲人过街提示器,盲人可以根据提示器发出声音的高低辨别方向。其中声音 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 A. 音色 B. 音调 C. 振幅 D. 响度 9. 如图所示是敲击音叉时示波器在相同时间内截取的二列声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第 9 题 A.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低 B.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小 C. 甲的音调比乙的音调高 D. 甲的音量比乙的音量大 参考答案 知识回顾 考点梳理 ①振动 ②振动 ③波 ④声波 ⑤介质 ⑥不能 ⑦快慢 ⑧距离 ⑨种类 ⑩温度 ⑪不同 ⑫340 ⑬固体 ⑭液体 ⑮气体 ⑯反射 ⑰ 2 vt ⑱高低 ⑲赫兹 ⑳赫 ㉑ Hz ㉒高 ㉓大 小 ㉔大 ㉕品质 ㉖无规则 ㉗休息 ㉘学习 ㉙工作 ㉚产生 ㉛传播 ㉜人耳 考向训练 1.振动 2.A 3.高 振动频率 4.B 5.音调 6.响度 音色 针对训练 1. 空气柱 【解析】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长笛是靠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的,将长笛放入水中,人吹出 的空气被水阻隔,无法进入管内,所以长笛不能在水下发声。 2. 次 等于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解析】地震、火山、海啸等大型自然灾害发生时,往住会产生次声波;相同温度下,在空气中超 声波和次声波的传播速度与可听声的速度是相同的。 3. 响度 音色 【解析】在公共场所“轻声”说话是指声音的响度要小;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 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讲话人的音色来分辨。 4. 音色 真空不能传声 【解析】不同人声带的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所以我们在打电话时能听出是妈妈的 声音,这是根据乐音三要素中的音色来判断的;如果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真空罩里,我们就听不 到闹钟的声音了,这是因为真空罩内几乎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 5. 振动 空气 响度 【解析】鼓声是由鼓面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靠空气传入人耳的;越用力击鼓,鼓面的振动幅度越 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6. 音调 【解析】调整琴弦的松紧程度,可以改变琴弦振动的快慢,这样可以改变音调的高低。 7. 振动 响度 音调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拨动塑料尺,塑料尺发生振动,产生声音;塑料尺振幅越 大,其发声的响度就越大;改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度拨动塑料尺,塑料尺伸出桌 面长度不同,塑料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频率不同,因此塑料尺的音调发生了改变。 8. 高 【解析】由题意可知,示波器显示 B 音叉发出的声音波形比 A 发出的密,则 B 音叉振动的频率高, 所以发出声音的音调高。 9. 空气 变高 【解析】人们能听到向保温瓶注水的声音,是保温瓶内空气柱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播到 人耳;随着瓶内注水的增多,瓶内空气柱的高度不断减小,振动频率越来越快,即音调越来越高, 听声音人们就能判断瓶内的水是否快注满了。 10. B 【解析】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女高音和女中音不同的主要是音调,它是由声带振动的频率决定的, 故选 B。 11. B 【解析】轻敲鼓时振动幅度小,响度小,重敲鼓时振动幅度大,响度大,故用不同的力敲鼓时,声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音发生的主要变化是声音的响度。故选 B。 12. C 【解析】改变作用在尺子上力的大小,听到声音的大小不同,说明响度大小的影响因素是振幅,A 不符合题意;对着装有水的试管吹气,声音是由于试管内空气的振动发出的;当试管内的水越来越 多,则空气柱长度越来越短,其振动越快。音调越高;说明声音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B 不符合 题意;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感知发声体在振动,探究声音产生条件,C 符合题意;铃声减小是 因为抽去了瓶内的空气,当瓶内为真空时,则听不见铃声,说明真空不能传声,D 不符合题意。故 选 C。 13. C 【解析】声音的特性有三个: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响度是 指声音的大小,与距离声源远近和振幅有关;音色又叫音品,是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 的材料和结构有关。该题中是听不清楚后一排同学的发言,主要是距离发声体远,声音的响度小, 向这位同学靠近后能听清楚了,主要是距离发声体变近,声音的响度变大。故选 C。 14. A 【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用手握住音叉,音叉不再发声,是因为用手握住音叉时,音叉 不再振动,A 正确;声音不论是速度、响度还是音调发生变化,都仍能够听到音叉的声音,B、C、D 错误。故选 A。 15. B 【解析】一切声波都能传递信息, A 选项错误;一切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 选项正确;次 声波在海水中的速度比空气中快,C 选项错误;次声波的频率低于 20 Hz,D 选项错误。故选 B。 16. A 【解析】诗句中的“高”是指的声音的响度大,故 A 错误,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 不能传声;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 B 正确,不符合 题意;声波具有能量,在医院里医生通常利用超声波震动打碎人体内的结石;故 C 正确,不符合题 意;区别不同的人及乐器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故 D 正确,不符合题意。故 选 A。 中考演练 1. 铁管 空气 2. 音调 3. 音调 响度 我带领班子成员及全体职工,积极参加县委、政府和农牧局组织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认真学习业务知识,全面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职工工作积极性,杜绝了纪律松散 经过专家组及技术指导员的共同努力,科技入户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促进了小麦产量的大幅提升,农民种粮收益明显提高,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赞许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解析】对不同气孔吹气,声音的音调不同,在同一气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气,力度决定声音的振 动幅度,即振幅,振幅不同,响度不同。 4. 音色 响度 【解析】蒙住双眼的小王能辨别周围同学的声音,这是因为不同人声音的音色不同;响度是指声音 的大小,与声音的振幅以及距离声源的远近有关,可以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大致判断周围同学离他的 远近。 5. 音调 【解析】当杯中的水量增加时,杯子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音调发生变化。 6. 高 流过窗户缝隙间的空气柱的振动快慢是否和空气柱的粗细有关 【解析】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缝隙越细,振动频率越高,发出声音的音调就越高;根据题 干描述的现象“刮风时,窗子关的不严,留一缝隙,会听见风的呼啸声,缝隙越细,呼啸声就越高”, 可以探究的科学问题有:流过窗户缝隙间的空气柱的振动快慢是否和空气柱的粗细有关。 7. D 【解析】用不同的力度吹奏,唢呐振动的振幅不同,所以声音的响度不同,A 错误;吹奏时按压不 同位置的气孔,改变了发声体内空气柱的长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所以产生声音的音调不同, B 错误;唢呐前端的喇叭主要是为了防止声音的发散,从而增大人能够听到的声音的响度,C 错误; 唢呐模仿的鸟儿叫声令人愉悦,属于乐音,D 正确。故选 D。 8. B 【解析】物理学中把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强弱称为响度,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色反应了声 音的品质与特色,人们能够区别不同的发声体,是根据发声体的音色来区分的。故选 B。 9. D 【解析】由图可知,两幅图中音叉振动的快慢相同,因此音调相同;偏离原位置程度不相同,因此 响度不相同,甲偏离程度大,所以甲的响度大,即音量大。故选 D。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