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2018-2019年蚌埠铁路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三物理
加入VIP免费下载

安徽2018-2019年蚌埠铁路中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复习三物理

ID:756716

大小:245248

页数:4页

时间:2021-07-21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蚌埠铁中 2018-2019 高一第一学期 期末复习二 12008 年 9 月 25 日晚 21 点 10 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州 7 号” 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 90 分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1 点 10 分”和“90 分钟”前者表示“时间”后者表示“时刻” B.宇宙飞船在加速上升过程中航天员处于超重状态,在即将落地前用制动火箭使返回舱减 速到某一安全值,在这段时间内飞船处于失重状态。 C.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 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 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 2 某汽车在启用 ABS 刹车系统和不启用该刹车系统紧急刹 车时,其车速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分别如下图中的①、②图线 所示.由图可知,启用 ABS 后 A.t1 时刻车速更小 B.0~t1 的时间内加速度更小 C.加速度总比不启用 ABS 时大 D.刹车后前行的距离比不启用 ABS 更短 3 如图所示的直线和曲线分别是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a 和 b 的位移﹣时间(x﹣t)图线.由图可知( ) A.在 0 到 t1 这段时间内,a 车的速度大于 b 车的速度 B.在 0 到 t1 这段时间内,a 车的位移等于 b 车的位移 C.在 t1 到 t2 这段时间内,a 车的平均速度大于 b 车的平均速度 D.在 t1 到 t2 这段时间内,a 车的平均速度等于 b 车的平均速度 4 我国某地交警部门开展的“车让人”活动深入人心,不遵守“车让人” 的驾驶员将受到罚款、扣分的严厉处罚。如图所示,以 8m/s 匀速行驶的汽车即将通过路口, 有一老人正在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车头距离停车线 8m。该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为 5m/s2。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如果驾驶员立即刹车制动,则 t=2s 时,汽车离停车线的距离为 2m B.如果在距停车线 6m 处开始刹车制动,汽车能在停车线处刹住停车让人 C.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0.4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刹住停车让人 D.如果驾驶员的反应时间为 0.2s,汽车刚好能在停车线处刹住停车让人 5 如图所示是骨折病人的牵引装置示意图,细绳的一端固定,另一 端绕过定滑轮和动滑轮后挂着一个重物,与动滑轮相连的帆布带 拉着病人的脚,整个装置在同一竖直平面内.若要使脚所受的拉 力减轻一点,可采取的方法是 A.只减小重物的质量 B.只增加细绳的长度 v t 0 t1 t2 t3 ② ① 未启用 ABS 启用 ABS ② C.只将两定滑轮的间距增大 D.只将病人的脚向左移动 6 图所示,绳与杆均不计重力,承受力的最大值一定.A 端用绞链固定, 滑轮 O 在 A 点正上方(滑轮大小及摩擦均可忽略),B 端吊一重物 P,现 施加拉力 FT 将 B 缓慢上拉(均未断),在杆达到竖直前( ) A.绳子越来越容易断 B.绳子越来越不容易断 C.杆越来越容易断 D.杆越来越不容易断 7 如图所示,人重 600 N,平板重 400 N,如果人要拉住平板,他 必须 用力( )牛。 A、250N B、500 N C、600 N D750 N 8 如图所示,一夹子夹住木块,在力 F 作用下向上提升. 夹子和木块的质量分 别为 m、M,夹子与木块两侧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均为 f. 若木块不滑动,力 F 的 最大值是 (A)  2f m M M  (B)  2f m M m  (C)    2f m M m M g M    (D)    2f m M m M g m    9 如图 2 所示是一种汽车安全带控制装置的示意图.当汽车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 动时,摆锤竖直悬挂,锁棒水平,棘轮可以自由转动,安全带能被拉动.当汽车突然刹车时, 摆锤由于惯性绕轴摆动,使得锁棒锁定棘轮的转动,安全带不能被拉动.若摆锤从图中实线 位置摆到虚线位置,汽车的可能运动方向和运动状态是 A.向右行驶、突然刹车 B.向左行驶、突然刹车 C.向左行驶、突然加速 D.向右行驶、突然加速 102008 年 8 月 17 日,在北京奥运会 3 米跳水比赛中,我国跳水 运动员郭晶晶成功卫冕冠军.如图所示为她跳水前的起跳动作.下列说法正 确的是 A.郭晶晶受到弹力的直接原因是跳板发生了形变 B.郭晶晶对跳板的压力就是她的重力 C.郭晶晶能跳得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板对她的作用力远大于她的重力 D.郭晶晶能跳得高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她对板的作用力远大于板对她的作用力 11 如图所示,弹簧左端固定,右端自由伸长到 O 点并系住物体 m,现将弹簧压缩到 A 点,然后释放,物体一直可以运动到 B 点然后返回,如果物体受到的阻力恒定,则 A.物体从 A 到 O 点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运动到 O 点时所受合力为零,速度最大 C.物体从 A 到 O 做加速运动,从 O 到 B 做减速运动 图 2 D.物体从 A 到 O 的过程加速度逐渐减小 12 利用传感器和计算机可以研究力的大小变化情况,实验时让某同学从桌子上跳下,自由 下落 H 后双脚触地,他顺势弯曲双腿,其重心又下降了 h,计算机显示该同学受到地面支持 力 F 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根据图象提供的信息,以下判断 错误的是( ) A.从 0 至 t2 时间内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B.在 t2 至 t3 时间内该同学处于超重状态 C.t3 时刻该同学加速度为零 D.在 t3 到 t4 时间内该同学的加速度在逐渐减小 13 在做“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的实验时,图中所示的是某次实验的纸带,舍去前面比较密 的点,从 0 点开始往后数 5 个点记为计数点 1,从 1 点往后数 5 个点记为计数点 2,类似得 计数点 3,那么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s,各计数点与 0 计数点之间的 距离依次为 x1=3.00cm、x2=7.50cm、x3=13.50cm,则物体通过 1 计数点的速度 v1=________ m/s,通过 2 计数点的速度 v2=________m/s,运动的 加速度 a=________m/s2。 1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 形定则”的实验中 (1)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 (2)下列是某同学在做该实验的一些看法,其中正 确的是 (填相应的字母). A.拉橡皮筋的绳线要细长,实验中弹簧秤、橡皮筋、 细绳应贴近木板且与木板平面平行 B.拉橡皮筋结点到某一位置 O 时,拉力要适当大些, 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弹簧秤刻度 C.拉橡皮筋结点到某一位置 O 时,两个弹簧秤之间 夹角应取 90°以便于算出合力大小 D.实验中,橡皮筋应该与两个弹簧秤之间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E.实验中,先将其中一个弹簧秤沿某一方向拉到最大量程,然后只需调节另一个弹簧秤拉 力的大小和方向,把橡皮筋另一端拉到 O 点 (3)实验中的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 A 为固定橡皮筋的图钉,OB 和 OC 为绳线.O 为橡 皮筋与绳线的结点,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乙中的 F 与 F′两力中,方 向一定沿 AO 方向的是 (填 F 或 F′) 15 有些航空母舰上装有帮助飞机起飞的弹射系统,已知某型号的战斗机在跑道上加速时可 能产生的最大加速度为 5m/s2,当飞机的速度达到 50m/s 时才能离开航空母舰起飞,设航空 母舰处于静止状态。问:(1)若要求该飞机滑行 160m 后起飞,弹射系统必须使飞机具有多 大的初速度?(2)若某舰上不装弹射系统,要求该种飞机仍能此舰上正常起飞,问该舰身 长至少应为多长? 16 质量为 m=2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面上,它们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现对物体施 F=20N 的作用力,方向与水平成θ=370(sin370=0.6)角斜向上,如图所示(g=10m/s2)。 求:(1)物体运动的加速度;(2)若物体运动 4s 后撤去 力 F,物体运动的总路程是多少? 17 如图所示,一小滑块静止在倾角为 370 的斜面底端,滑块 受到外力冲击后,获得一个沿斜面向上的速度 v0=4m/s,斜面足够长,滑块与斜面之间 的动摩擦因数为μ=0.25,已知 sin370=0.60,cos370=0.80,g 取 10m/s2,求: (1)滑块沿斜面上滑过程中的加速度的大小; (2)滑块沿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 18 民用航空客机的机舱一般都设有紧急出口,飞机发生意外情况着陆后,打开紧急出口的 舱门,会自动生成一个气囊(由斜面 AC 部分和水平面 CD 部分构成的)。如图所示为某气 囊斜面,机舱离底端的竖直高度 AB=3.0m,斜面长 AC=5.0m,斜面与水平面 CD 段间有一 段小圆弧平滑连接。一个质量 m=60kg 的旅客从气囊上由静止开始滑下,最后滑上水平面上 的某点静止。已知旅客与气囊斜面部分及水平面部分的动摩擦因数均为  =0.5。(不计空气 阻力,g=10m/s2 ,sin37°=0.6 和 cos37°=0.8)。(计算结果可保留根号)求:(1) 人在斜面 上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2)人滑到斜面底端 C 时的速度大小; (3)人滑过 C 点后还要多久才能停下。

资料: 1.1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