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高》学案学习目标一、了解作者及作品,掌握诗歌的思想感情二、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及杜甫的诗风学习重难点情景交融的特点和沉郁顿挫的诗风学习时数 一课时学习过程一、解题1、王昌龄王昌龄:(约690— 约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早年贫贱,困于农耕,年近不惑,始中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又中博学宏辞,授汜水尉,因事贬岭南。开元末返长安,改授江宁丞。被谤谪龙标尉。安史乱起,为刺史闾丘所杀。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2、杜甫与《登高》杜甫(721-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今湖北襄樊市),寄居巩县(今河南巩县),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出生于“奉儒首官”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处在唐朝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代,他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失意,遭遇坎坷,又历经祸乱,身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诗抒写个人情怀,往往紧密结合时事,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唐代的社会生活,后世称为“诗史”。在诗歌艺术上,他能够吸取和总结前人的成就,融合众长,兼备诸体,并形成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登高》一诗写于大历二年(767)秋,当时诗人住在夔州。夔州位于长江之滨,瞿塘峡口,以水急、风大、多猿著称。诗中写登高所见的秋江景色,抒发常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杨论称赞此诗未“杜集七言律诗第一”二、学习鉴赏诗歌内容1、诗歌的内容与结构
2、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3、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
4、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诗在写景上有何特点?它可能引发诗人怎样的情思?三、学习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分析鉴赏诗歌情景交融的手法
四、写作训练(1)写一段表现杜甫写作《登高》时心情的文字(2)扩写《登高》,重点是情景交融的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