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学案学习目标: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 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学习难点: 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学习时数 二课时学习过程:一、 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屈原和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离骚》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辞作在历史的长河中焕发着不灭的光辉。20世纪,屈原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从而受到广泛纪念。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是战国时期楚国重要政治家。他的一生是在激烈复杂的政治斗争中度过的。屈原起初很受楚怀王信任重用,主持国家政令的起草、宣布等事项。当时楚国朝廷中奸臣充斥,与屈原同列的有上官大夫。他心怀嫉妒,与屈原争宠,便在楚怀面前说屈原的坏话。怀王庸懦昏聩,不加辨明,就怒疏屈原。之后,怀王轻率出兵伐秦,大败。屈原被逐出朝廷,流放到汉北、江南地区。他远离故园,又无职位,对于国家、宗族之事只有悲叹而已。最后,在无可奈何之际,他自沉于汩罗江中,以明其忠贞爱国之怀。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和一些重要的历史传说,都很熟悉,在作品中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的感情和深刻的政治见解。他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远游》、《卜居》、《渔父》等25篇。《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之一。诗人用了很多比喻,无情地揭露了统治集团的丑恶,抨击了他们的奸邪、纵欲、贪婪和强暴,同时也塑造了坚持正义、追求真理、不避艰难、不怕迫害、热爱乡土和人民的主人公形象。《离骚》的形式来源于楚国人民的口头创作,诗人又将之加以改造,构成长篇。它的语言精练,吸收了不少方言,造句颇有特色。屈原的作品色泽艳丽,情思馥郁,气势奔放,对于后世影响很大。二、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回答下列问题。 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 三、思路结构 屈原《离骚》一诗博大精深,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52句,通过比喻、象征和比较、对照的手法及夹叙夹议的运用表现了屈原志洁行高,执着追求的精神。先从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政治遭遇写起,然后再否决自己退隐独善的闪念,表明自己决不变心的爱国热情。结构图: 前 政治理想:哀民生、遵规矩、施美政 七 政治遭遇:灵修不察、众女嫉余、时俗工巧 节 心 志:屈心抑志、九死未悔
后 退隐的闪念:回车复路、退修初服 六 节 爱 国 决 心:好修为常、体解未变四、写作训练运用联想想像,跨时空与屈原对话,就屈原的为人处世,发表自己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