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少年,他和我们年
级相仿,不仅健康、天真、活泼,
而且勇敢、聪明、见识广。大家很
想认识他吧,他是谁呢? 他就是鲁
迅笔下的“少年闰土”,我们一起
来认识他吧!
鲁迅
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
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
话小说《狂人日记》。他一生创作和翻译了很多作品,如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诗集《野
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坟》《热风》《华
盖集》。课文节选自他的小说《故乡》。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
文化革命的主将。
1919年12月,鲁迅从北京回到故乡绍兴。这
次回到乡间,幼年的伙伴——农民章闰水特地从
海边农村进城来探望鲁迅。章闰水的悲惨处境引
起了鲁迅的同情。后来,鲁迅将这次经历艺术地
再现于小说《故乡》之中,并以章闰水为原型,
成功塑造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本文是小说《故
乡》中的一段插叙。
文章背景
胯下 拜访 厨师
捕食 撒种 绑缚
刺猬 伶俐 逃窜
kuà bài chú
bǔ sǎ fù
wèi líng lì cuàn
正
zhēng
zhèng
正月
正式
撒
sā 撒谎
sǎ 撒种
老师说,过了正(zhēng)月,我们就正(zhèng)式开名著
导读课了。
他撒(sā)谎说,昨天下午去地里帮忙翻地、撒(sǎ)种
去了。
郑重—— 讲究—— 盼望——
熟识—— 无端—— 凶猛——
伶俐—— 一望无际——
慎重 重视
熟悉 无故 厉害
希望
机灵 无边无际
他(郑重 慎重)宣誓:为了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盼望 希望)。
√
√
郑重—— 讲究—— 允许——
熟识—— 凶猛—— 伶俐——
新鲜—— 危险——
轻率 随便 禁止
生疏 温顺 笨拙
陈旧 安全
家庭的经济状况。【家景】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值年】 同族的人家,在祭祀祖先时,每户轮流负责准备,轮到
谁准备的那一年,就叫值年。
【祭祀】旧俗备供品向神佛或祖先行礼,表示尊敬并求保佑。
【弶】 一种捕捉鸟兽的工具。
即许愿。迷信的人对神佛有所祈求,许下某种酬谢。【许下愿心】
【秕谷】不饱满的稻谷或谷子。
造句:唉!今年大旱,收成不好,秕谷太多了。
【无端】 没有来由地;无缘无故地。
造句:你这样无端地发脾气,会伤害别人的。
【潮汛】一年中定期的大潮。
【明晃晃】光亮闪烁。
同学们朗读课文,了解课文
的主要内容,思考可以把文章分为
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
整体感知
第二部分(4-18):
第三部分(19):
第一部分(1-3): 写“我”盼望见到闰土。
写闰土给“我”讲了雪地捕
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和看跳
鱼儿四件有趣的事。
写“我”与闰土分别的情景和相
互间的友谊。。
1.自由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主要写了哪些事?
初识闰土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
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
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
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
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
下逃走了。
从句子中的动词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捏”“刺”→闰土刺猹时的有力和迅速。
“扭”“逃”→写出猹的狡猾,反衬出闰土的机敏与勇敢。
动作描写
“我”初识闰土
读第4自然段,了解闰土的外貌特点。
“紫色的圆脸”“小毡帽”→纯朴
、健康、勤劳→江南一带的农村孩子
“明晃晃的银项圈”→他的父亲非常疼爱他
闰土是一个健康、勤劳、深受父亲喜爱的
海边农村少年。
听闰土讲海边趣事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
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
如许五色的贝壳;西瓜
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
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
里出卖罢了。
与闰土分别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
回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
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但终于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
来还托他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
壳和几支很好看的鸟毛,我也
曾送他一两次东西,但从此没
有再见面。
“我”与闰土离别
可惜正月过去了,闰土须回
家里去,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
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但终于
被他父亲带走了。他后来还托他
的父亲带给我一包贝壳和几支很
好看的鸟毛,我也曾送他一两次
东西,但从此没有再见面。 深厚友谊
依依不舍
倒叙的记叙方法。
开头描绘了闰土月夜刺猹,再按照事情发
展的顺序:初识闰土——听闰土讲海边趣事—
—与闰土分别,刻画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
能干、勇敢、见识广的农村健康少年。
你还有哪些不理解的句子或
不明白的问题?先在小组内交流,
解决不了的提出来。
1.我那时并不知道这所谓猹的是怎么一件东西──便是
现在也没有知道──只是无端地觉得状如小狗而很凶猛。
句子从两个方面述说这些新鲜事: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
罢了。
“新鲜事”是指闰土对“我”
讲的那许多关于农村、海边的事,
这些事“我”从来都不知道,所以
感到新鲜。
一是海边有如此多的五色的贝壳。
二是讲关于西瓜被猹等动物咬食破坏的危险。“我”向来不知道这许
多新鲜事,因为“我”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从未接触过
这些事。这句话表达了“我”对少年闰土的羡慕和钦佩。
这是“我”抒发感想的句子。“他们”指“我”
往常的朋友。“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指“我”
和“往常的朋友”生活的天地非常狭窄,由于整天关
在高墙深院里,与生活在海边的闰土相比,形成了鲜
明的对比。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这句话的意思:“我”和“往常的朋友”是些
“少爷”,整天生活在大院里,不能广泛地接触大自
然,像井底之蛙,眼界狭窄。这句话表达了“我”对
自己所处环境的不满,流露了对农村丰富多彩生活的
向往。
闰土——海边的
农村少年
心里有无穷无尽
希奇的事
他们——高墙里
的富家少年
所不知道的、单
知道、素不知道
对比
问题探讨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
2.“我”和闰土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
3.闰土给“我”讲了好多“希奇的事”。
他给“我”讲了哪些希奇的事呢?
4.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你能回答这些问题吗?
他和我仿佛年纪,闰月生的,
五行(五行指水、金、火、木、土。)
缺土,所以他的父亲叫他闰土。
1.闰土这个名字是怎样来的?
2.“我”与闰土初次见面是怎样的情景?
在这里闰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他 正 在 厨 房 里 , 紫 色 的
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
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
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
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心愿,
用圈子将他套住了。
健康、可爱
3.闰土给“我”讲了好多“希奇的事”。他给有
哪些希奇的事呢?
雪地捕鸟 夏日拾贝
潮汛看鱼 月夜刺猹
“我”与闰土相处
闰土给“我”讲了哪些“希奇的事”呢?
雪地捕鸟
(详)
海边拾贝
(略)
瓜田刺猹
(详)
沙地看鱼
(略)
在文中找出相关语段,说一说什么情况下才可以捕鸟。
天气:须大雪下了才好
方法: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
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
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
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了。
收获: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
背……”
鹁鸪
角鸡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
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
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只一拉,那鸟雀就罩在
竹匾下了。
找出描写人物动作的词语,并说说你从这些词语中
感受到了什么?
“扫出、支起、撒下、拉、罩”等一系列的
动词,生动形象地写了捕鸟的过程,表现了闰土
聪明,有能耐。
雪地捕鸟
扫出、支起、撒下、一拉
动作精准而有序
我们感受到闰土的聪明、能干和
富有灵气,是个捕鸟能手。
瓜田刺猹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我们
这里是不算偷的。
月亮地下,你听,啦啦的响了,猹在咬瓜了。
你便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善良懂事
机智、见多识广
勇敢
海边拾贝 沙地观鱼
从这两个故事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闰土?
见多识广 活泼可爱
你觉得闰土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
丰富多彩 无忧无虑
海螺
海虹
鬼见怕
观音手
獾猪
刺
猬
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海边有如许五色的贝壳;
西瓜有这样危险的经历,我先前单知道他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
反衬出少年闰土知识的丰富,表达
了“我”对闰土的羡慕与钦佩。
“我”与闰土有哪些不同之处?
①生活环境不同:
闰土生活在海边农
村,“我”生活在
高墙大院里。
虽然生活环境不同、阶层不同,但“我们”却建立了深厚的
友谊,这是多么难得啊!
②阶层不同:闰土
是一个忙月的儿子,
“我”是一个少爷。
③见闻不同:
闰土见多识广,
“我”却孤陋
寡闻。
●健康可爱
●热情友好
●见识丰富
●机智勇敢
●聪明能干
●……
4.你觉得闰土是个怎样的孩子?
闰土的形象
为后文闰土的出现设定了一个
美 丽 的 环 境 , 表 现 了 作 者 对 少 年 闰
土的喜爱之情。
环境描写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
海边的沙滩,都种着一望无际的西瓜。
为后文闰土的出现设定了一个美丽的环境,
表现了作者对少奶奶闰土的喜爱之情。
外貌描写
●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
●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
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紫色”“圆脸”“小毡帽”“银项圈”写
出了闰土的外貌特点,寥寥几笔,形象地勾画出
了闰土的形象特点,说明他是一个健康又很受父
母疼爱的孩子。
动作描写
l 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
l 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
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l 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
从小生于深宫大院的鲁迅一直缺少一个朋友,
以及需要一个能给他带来外界新奇事物的机会。
所以即使“我”是少爷,闰土是农村少年,我们
仍然不到半天就相熟了。
●闰土又对我说:“现在太冷,你夏天到
我们这里来。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
红的绿的都有,鬼见怕也有,观音手也
有。晚上我和爹管西瓜去,你也去。”
●“不是。走路的人口渴了摘一个瓜吃,
我们这里是不算偷的。要管的是獾猪,
刺猬,猹。月亮地下,你听,啦啦地响
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叉,轻轻
地走去……”
语言描写
我的无知和闰土的丰富学士作比较烘托少
年闰土见识广、质朴的形象。
“我”盼望
紫色的圆脸
头戴小毡帽
颈套银项圈
健康
可爱
喜欢
雪天捕鸟
夏日拾贝
月夜刺猹
潮汛看鱼
聪明
见识
广
勇敢
羡慕 佩服 向往 难舍难分
少年闰土
写法总结
写作方法——仿写
仿写就是在理解范文的写作方法、表达方法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生活经
验和对事物的认识,写出在形式上与范文相似而又具有个性的作文或片段。
环境描写—优美的环境为人物创设了美丽而又广阔的背景,烘托出人物的美好形象。
典型片段—看瓜刺猹的画面,充分表现人物特征,给人深刻印象。
人物描写—抓住外貌和动作,寥寥几笔就传神地勾画出人物英气十足的特点。
陪衬事物—猹的狡猾难刺更反衬出闰土的机敏与勇敢。
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一张,仿照
第1自然段写一写。
典例分析 第1自然段的结构:环境描写+典型片段+人物描写+陪衬事物
照片凝固了我们生活中的一个个瞬间。从你的照片中选一
张,仿照第1自然段写一写。
蔚蓝的天空中飘着几朵洁白的云彩,下面是
宽阔平坦的碧绿的操场,和风习习地吹拂着。其
间有一个八九岁的少年,身穿校服,脚下滚着一
个足球, 势如破竹地向球门射去。守门员见此自
乱阵脚,根本招架不住这一记劲踢,球应声入门。
示例
拓展空间 鲁迅的诗歌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诗意:我的心无法逃避爱神射来的神箭,我炽爱着仍遭
受侵略和封建压迫的家园。这份情感寄托给天上的星星却
没有人明了,我誓将我的一腔热血报效我的祖国。
故乡(节选)
拓展阅读
一日是天气很冷的午后,我吃过午饭,坐着喝
茶,觉得外面有人进来了,便回头去看。我看时,不
由的非常出惊,慌忙站起身,迎着走去。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
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
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
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
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
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
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
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
裂,像是松树皮了。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我接着便有许
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
猹,……但又总觉得被什么挡着似的,单在脑里面
回旋,吐不出口外去。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
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
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
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
他回过头去说,“水生,给老爷磕头。”便拖
出躲在背后的孩子来,这正是一个廿年前的闰土,
只是黄瘦些,颈子上没有银圈罢了。“这是第五个
孩子,没有见过世面,躲躲闪闪……”
母亲和宏儿下楼来了,他们大约也听到了声音。
“老太太。信是早收到了。我实在喜欢的不得
了,知道老爷回来……”闰土说。
“阿,你怎的这样客气起来。你们先前不是哥
弟称呼么?还是照旧:迅哥儿。”母亲高兴地说。
“阿呀,老太太真是……这成什么规矩。那时
是孩子,不懂事……”闰土说着,又叫水生上来打
拱,那孩子却害羞,紧紧的只贴在他背后。
“他就是水生?第五个?都是生人,怕生也难
怪的;还是宏儿和他去走走。”母亲说。
宏儿听得这话,便来招水生,水生却松松爽爽同他一路
出去了。母亲叫闰土坐,他迟疑了一回,终于就了坐,将长
烟管靠在桌旁,递过纸包来,说:“冬天没有什么东西了。
这一点干青豆倒是自家晒在那里的,请老爷……”
我问问他的景况。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
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规定……收成又坏。种
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
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
佛石像一般。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默了片
时,便拿起烟管来默默的吸烟了……
课文最后说他们从此没有
再见面,其实三十年后,他们俩又
见面了,不过三十年后的闰土改变
太大了,究竟是什么原因使他发生
改变的呢?有兴趣知道的同学,请
去找找鲁迅的小说——《故乡》来
读读吧!
阅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