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玄武区 2020-2021 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监测九年级语文试卷
(满分 120 分;时间 120 分钟)
友情提醒:此卷为试题卷,答案写在此卷上无效。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24 分)
1.用诗文原句填空,其中第(2)题需填入作者姓名。(10 分)
(1)秦时明月汉时关, ▲ 。 (王昌龄《出塞》)
(2) ▲ ,西北望,射天狼。 ( ▲ 《江城子·密州出猎》)
(3)杏花疏影里, ▲ 。 (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4)为篱下黄花开遍, ▲ 。 (秋瑾《满江红》)
(5) ▲ ,舍生而取义者也。 (孟子《鱼我所欲也》)
(6)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 ▲ , ▲ ”表达思乡报国之情;
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直接抒发了建功立业之志的是“ ▲ ,
▲ 。”
班级开展了“南京人话南京”综合性学习活动,大家围绕专题设计了以下
学习任务。
小玄以“南京当代名人”为专题,搜集了一些资料,进行分享。
【名人演讲】
文学与生活是 qì(▲)合的,我们永远不要把它和日常生活隔离开来,文学是用语言
表现出来的生活。( ▲ )说我们在阅读文学,( ▲ )说我们在阅读生活,在阅读自己,
包括外部的世界和内部的世界。阅读的关键在于你的需要和才能,不要拘泥.(▲)于文字,
要超越文字。抓住了刹那,你就获得了刹那;抓住了永恒,你就获得了永恒。
(根据毕飞宇的跨年
演讲视频改写)
2.请用正楷或行楷将下面的短语抄写在方格中。(3 分)
文学与生活 文学与生活
3. 看拼音写汉字:qì ▲ 合(1 分)
4. 给加点字注音:拘泥. ▲ (1 分)
5.填入上文横线处最恰当的关联词是( ▲ )(3 分)
A. 虽然 但是 B. 不是 而是 C. 与其 不如 D.不仅 而且
6.参照示例,结合《简·爱》中人物的经历,说说你对语段中划线句的理解。(3 分)
示例:从《骆驼祥子》中,我们读到祥子三起三落的经历,认识到:面对生活的挑战,唯
有坚守希望,才不会迷失自我。
▲
【名人设计】
7.南京师范大学书文化研究中心朱赢椿认为,书就像人,不同的书有不同的“表情”与“性
格”。图一是他设计的《虫子书》封面,图二是他人设计的《简·爱》封面。参照示例,解
说图二的设计。(3 分)
▲ ▲ ▲ ▲ ▲
图一 《虫子书》封面 图二 《简·爱》封面
示例:图一的“表情”是虫子的爬行痕迹,用“虫言虫语”代替文字,传达出万物有灵的
“性格”,让封面看起来自然有趣,设计有情。
▲
二(46 分)
小武研究的是“南京历史名人”,他推荐了两篇作品,供大家研读。
金陵杂感
【清】余怀①
六朝佳丽晚烟浮,擘阮②弹筝上酒楼。
小扇画鸾③乘雾去,轻帆带雨入江流。
山中梦冷依弘景④,湖畔歌残倚莫愁⑤。
吴殿金钗梁院鼓,杨花燕子共悠悠。
[注]①余怀,明末清初文学家,曾居南京。清军占领南京后,诗人多次参加反清复明活动。②擘(bò)阮,
弹琴。③画鸾,一种羽扇。④弘景,即陶弘景。⑤莫愁,金陵莫愁女。
游燕子矶记
【明】宗臣①
今年丁巳,余出参闽省。道金陵,与太医沈君,并舆②而北,盖二十里,登清江道院,
少憩。院人启汉寿亭侯③祠,由右扉入,至水云亭。又北,登祠谒侯,徘徊叹曰:“此地非
此君谁当哉!”
稍北,则所谓燕子矶者在焉。矶上有亭,更上又有亭,揭.曰“俯江”。与沈君解衣坐矶
上,是日西风稍稍微矣,白云扫空,万里一碧。西眺荆楚,东望海门,苍茫哉!把酒临流,
相顾太息。时有破履黄冠④者,突过矶下,因呼讯焉,对数语,稍解,命坐酒之,因言为仙
之法,余大怪其语。又酒之,遗.以笞核⑤,投之囊,长揖而去。沈君曰:“天下岂有仙人哉?
唯啬气⑥蓄精逍遥林壑洒翰⑦赋诗斯翩翩至乐已。公见夫驾云乘龙者何人哉!”余因仰天叹曰:
“仙乎,仙乎! 吾将舍汝,且即汝乎?”
(选自《游燕子矶记》,有删改)
[注]①宗臣,明代文学家,因触怒奸臣严嵩,被贬福建。此文是作者被贬后路过南京所作。 ②舆,泛
指车。③汉寿亭侯,即关羽。关羽在官渡大战中,刺杀颜良,曹操为其请功,朝廷赐爵为“汉寿亭侯”。
④黄冠,指道士。⑤笞核,一种食物。 ⑥啬气,保养元气。⑦洒翰,挥笔书写。
8.阅读诗文后,大家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诗歌借“雨”“雾”“烟”等意象营造出清冷、幽渺的氛围。
B.余怀追述六朝的世态,与眼前景物形成对照,增厚诗歌意蕴。
C.宗臣叙写拜谒汉寿亭侯祠,旨在表达对关羽不幸遭遇的悲叹。
D.宗臣描述所见所感,刻画奇人异事,二者巧融合,意味深长。
小武介绍了两种理解词义的方法,以便大家快速读懂文章。
9.根据小武介绍的方法,你写出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2 分)
(1)揭.曰“俯江” ( ▲ ) (2)遗.以笞核 ( ▲ )
10.大家在朗读划波浪线语句时,断句发生分歧。你试图做出正确判断( ▲ )(3 分)
A.唯啬气/蓄精逍遥/林壑洒翰/赋诗斯翩翩至乐已
B.唯啬气蓄精/逍遥林壑/洒翰赋诗/斯翩翩至乐已
C.唯啬气蓄精/逍遥林壑/洒翰赋诗斯/翩翩至乐已
D.唯啬气蓄精逍遥/林壑洒翰赋诗/斯翩翩至/乐已
11.用现代汉语翻译小武划直线的语句。(3 分)
是日西风稍稍微矣,白云扫空,万里一碧。
▲
12. 两篇作品都蕴含悲切之气,但原因各不同,请结合写作背景加以概述。(4 分)
▲
小楠负责“南京的外乡人”专题,找到一篇文章,设计了学习任务,邀请大家共同完
成。
爱住金陵为六朝
叶兆言
在历史上,南京是一个适合居住的城市。
浙江钱塘人袁枚在南京居住下来,他的理由很简单,“爱住金陵为六朝”。袁枚是大才
子,进士出身,做过几任县太爷。33 岁时,突然厌倦了官场,急流勇退,在南京小仓山买
了一大块地方,修了随园,从此过着“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的名士生活。他亲自设
方法一:借助词典
揭:①举起。②显露。③分开。④打开。⑤标识。——《古代汉语词典》
方法二:联想旧知
遗.以笞核——父母岁有裘葛之遗(《送东阳马生序》)
计了随园,并写了一首小诗:
买得青山号小仓,一丘一壑自平章。
梅花绕屋香成海,修竹排云绿过墙。
嵌壁玻璃添世界,张灯星斗落池塘。
上公误听园林好,来画庐鸿旧草堂。
袁枚自称:“不作公卿,非无福命只缘懒;难成仙佛,又爱文章又恋花。”《白下琐言》
中对随园做了这样的描述:“门外竹径柴篱,引人入胜,山环水抱,楼阁参差,处处有画图
之妙。城中名园,无出其右。”当时南京有许多漂亮的私家花园,随园是其中的佼佼者。
袁枚不是六朝人物,却向往着过一种六朝人物的生活。“六朝人物晚唐诗”,这是中国
许多文人的精神寄托。袁枚处在清朝的盛世,却享受着没落时代的闲情逸致。他少年得志,
中年辞官,潜心著作。写诗,成为当时的诗坛盟主;写散文骈文,有《小仓山房集》《随园
诗话》《子不语》等文集。
南京历史上,像袁枚这样的名士,绝非个别现象。作为一个有山有水适合居住的城市,
南京的优势在于它能够拥有、并能欣赏这样的名士。才子们喜欢把南京当作他们的活动场
所。中国人讲究叶落归根,可是事实上,不少来自外地的文人,都选择在南京养老。
江西临川人王安石,选择了南京作为终老之地,为自己的隐居地取名为“半山园”;清
朝昆山人龚贤流寓金陵,则将自己的住所以“半亩园”命名。六朝在国运上并不强盛,但
是对于文化人来说,六朝人物却始终是大家乐意效法的。清末四大公子之一的陈三立,也
就是著名学者陈寅恪的父亲,因参与戊戌变法,被革职永不录用,他老人家晚年从江西移
居南京,在中正街建散原精舍来颐养天年。陈三立的诗严谨奇崛,为风流一时的同光体诗
坛盟主,著有《散原精舍诗》。他定居南京的时候,门人后辈以诗文请益者,络绎不绝。
六朝人物并不意味着一种籍贯,而是代表了一种精神,代表了一种文化上的认同。为
人旷达超然,处世风雅浪漫,六朝人物究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贵族。
大家都知道南京有一位现代著名的书法家林散之,但知道林散之有一位好朋友邵子退
的人一定很少。邵子退是安徽和县乌江镇人,如果看一下地图,就会发现和县虽然属于安
徽,其实紧挨着南京,其民风以及语音与南京很接近。邵子退生于清末民初,既未应举,
又没有进新式学堂,因为其家境比较富裕,一肚子的学问全靠家教和自学。他钻研古文诗
词,尤爱书法艺术,并因此和林散之成为密友。
邵子退逝世以后,林散之当即作《哀子退》一首:“从今不作诗,诗写无人看。风雨故
人归,掩卷发长叹。”林散之以书法闻名,但是对诗自视甚高,也像齐白石老人一样,觉得
自己的诗比字还好。老朋友逝世,林散之竟以不再写诗为誓,而且整整一个冬天和书法绝
缘。一次他甚至对求书者说:“你如能把邵子退救活,我就写!”由此可见两人之交情。
邵子退曾一度执教乌江小学,学校要填报履历表,他慨然叹曰:“余乃布衣之士,无可
报填!”其实邵子退结交的,皆是高明之辈。以他的经历,无论从商,还是从政,都会有一
番作为,但他却成了当代陶渊明,小学老师当不了就不当,秉祖宗之遗训,以耕读为家风,
自得其乐。 与老友闲话,为老妪作诗,不以文人自居,也不屑与俗吏交往,终生布衣,
不改其乐。
我初次接触到关于邵子退的文字时,就好像读到了一些神话故事。邵子退 1984 年去世,
当我看到他写的诗,画的画,还有那些书法作品以及他对林散之老人书法的评论,大吃一
惊。在我看来,六朝人物早成为无法模仿的历史。但是邵子退的故事,似乎正在说明,即
使到了今天,只要我们修身养性,古迹仍然可以追寻,时光仍然可以倒流。如果我们细心
去找,六朝人物到处可寻觅。
(节选自《叶兆言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3.参照示例,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位,写一则 50 字左右的人物简介,镌刻在人物故居的
入口处。(4 分)
示例:林散之,江苏南京人。现代著名书法家,也是杰出的诗人和画家。林散之有六朝人
物风骨,潜心艺术,淡泊名利,林、邵之交,堪比伯牙子期。
备选人物:袁枚 陈三立 邵子退
▲ 人物, ▲
14.下列大家对文中划线句的品读理解,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多次言“不”,是因为邵子退从未进新式学堂学习,也未应举。
B.多次言“不”,突出了邵子退不随世俗、淡泊名利的高洁志趣。
C.多次言“不”,表达了作者对邵子退具有六朝人物风骨的赞叹。
D.多次言“不”,也可以使文章笔调诙谐、生动活泼、余韵十足。
15.文中所写人物多为外乡人,作者为何花了较多笔墨写林散之?你尝试作了解释。(3 分)
▲
16.结合本文,说说你对“爱住金陵为六朝”含义的理解。(4 分)
▲
小景负责的是“南京媒体人”专题,他组织大家阅读文章,参加辩论。
老字号“倚老”也要“卖新”
刘大山
①近期,第四批“南京老字号”认定出炉,包括大家熟知的李记、金同记、蓝老大、
杨公井人民浴室等。这些老字号无一不是城市变迁的记录者,一块牌匾、一个烙印,陪伴
着几代南京人的成长。新的历史条件下,这些老字号如何传承发扬、再次焕发生机,也牵
动着所有南京人的心。
②老字号沿袭和继承了老南京优秀的文化传统,具有鲜明的历史痕迹、地域特征和独
特技艺,获得了良好的口碑商誉和社会认同。因此,老字号永续发展的基础就是“倚老”,
包括一切有形资产,也包括无形的文化底蕴、百年来凝聚的经营智慧。很多时候,后者甚
至比前者更为重要,老字号之所以成为老字号,靠的不是方法论的“术”,而是价值观的“道”。
③中华老字号东来顺有一段代代相传的堂训:“能到咱们店里站一站的是有缘分的人,
能跟咱们店里坐一坐的是看得起咱们的人,能在咱这里吃饭点菜的那是照顾咱的人。对支
持咱的人都招待不好,这个字号早晚都得倒。”这段话代表了老一辈商家的待客之道,即众
客无欺、顾客至上。众多老字号凋零消亡,原因不仅是在技艺上丢了匠心,更是在经营上
丢了初心。不久前,有视频博主到北京王府井狗不理店试吃后给出差评,没想到店家居然
报警处理,称对方“恶意中伤”。这场风波反映出的,就是百年老字号口味与口碑双双断档,
没有做到“倚老卖老”。
④当然,面对新市场、新需求,老字号光是“倚老”可不行,还要与时俱进地“卖新”。
一方面,要注重产品与技术创新,加强品牌重塑;另一方面要抓住数字化机遇,推动线上
线下融合发展,积极探索新渠道、新场景、新模式。例如今年疫情期间,绿柳居、马祥兴
等老字号主动创新求变,迅速进驻社区,组织线上团购,开展线下外卖业务,不仅成功化
解经营困局,而且化危为机,加快企业转型升级,让老字号变成消费新宠,有了更加广阔
的市场空间,焕发出新的生命活力。
⑤老字号“倚老”和“卖新”是辩证统一的。“倚老”是根本,但一味躺在老祖宗的功
劳簿上,不对产品和服务创新升级,必然后继乏力,跟不上时代发展。“卖新”是为了赢得
未来,但创新必须围绕根本、回归本质,否则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老字号经营的道
与术,就是让传统传承与创新变革并行不悖,在诚信为本、顾客至上、严控品质的基础上,
努力培养新匠人,制造新国货,玩出新花样,吸引新顾客,打开新市场。我们期待南京所
有老字号都能焕发生机,陪伴南京人走过下一个十年、百年,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留下
新的城市记忆。
(选自 2020 年 10 月 15 日《南京日报》评论)
17. 通读选文,梳理文章的论证结构,完成下列表格。(4 分)
文章结构 段落 具体内容
提出问题 ① 引出论题:老字号传承发扬、焕发生机。
分析问题
▲ 论述分论点一: ▲
▲ 论述分论点二: ▲
解决问题 ⑤ 总结全文,提出号召。
18.结合选文,说说“倚老”与“卖新”的含义。(2 分)
▲
19.下列论据中最适合论证本文观点的是( ▲ )(3 分)
A.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朱熹《观书有感》
B. 我是你簇新的理想,刚从神话的蛛网里挣脱。 ——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
祖国》
C.不学古人,法无一可;竟似古人,何处著我? ——袁枚《续诗品》
D. 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行知《创造宣言》
20. 第三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 分)
▲
21. 班级围绕“南京老字号要不要‘卖新’”展开辩论。你是正方一辩,从下列材料中提炼
两个分论点,并简要引述事实作为论据,撰写 150 字左右的开篇陈词。(5 分)
材料一:
近几年,上海冠生园相继推出“大白兔”润唇膏、“大白兔”香水等跨界产品,这些产
品一经推出,就牢牢吸引住 90、00 后消费者。“大白兔”产品把这代人童年或青春的美好
回忆符号化,投射在产品上,积极回应着年轻消费者的怀旧情怀,满足了消费者的文化需
求。
材料二:
近些年,故宫深耕自己核心文化价值,打造软萌的历史文化人物“朕是这样的汉子”,
设计出古风神兽雪糕产品,拍摄了《我在故宫修文物》等与中华文化相关的纪录片,开发
VR 游故宫项目,承担起传播故宫文化的使命。“年轻态”的故宫,少了紫禁城的威严,拉近
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距离。
各位评委,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观点是“ ▲ ”,一方面,
▲ ,
例 如 : ▲ ; 另 一 方 面 ,
▲ ,
例如: ▲ 。谢谢各位!
三(50 分)
22. 根据要求写作文。(50 分)
以下作文,任选其一。
作文一:以“南京街头”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二:最近一段时间,南京接连遭受寒潮侵袭,室外冰冻处处可见;新冠疫情在局
部地区再次肆虐,防控形势依旧严峻。零下 8 度的南京,许多户外工作者,依旧坚守岗位,
为城市注入温度。某公馆和某媒体联手发起“全民抗疫,暖心守护”行动,与热心的南京
人一道为城市守护者送去暖暖的糖芋苗、八宝粥、暖宝宝、口罩、酒精棉片……暖意在南
京城慢慢发酵。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联想和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作文要求:
⑴表达真情实感。⑵文体不限,诗歌除外。⑶认真书写,力求工整,美观。⑷文章不
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⑸不少于 600 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