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认识》设计思路
圆锥是学生在小学系统学习的最后一个立体图形,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可以
说是一次思维的提升。但在查阅了不少的教案、资料之后,我发现几乎所有的设
计都是在一节课中,同时完成圆锥的认识和体积的计算,我很困惑为什么没有人
在一节课上只安排认识圆锥呢?
通过理论学习和课标研读,我认为认识圆锥,是帮助小学生从二维空间向三
维空间过度的又一次好机会,教师可以把认识圆锥作为知识载体,培养学生的空
间观念。
一、细化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度,突出在立体几何知识学习中空间观念
的培养。
根据几何学的发展史,课标教材的编排顺序,以及学生几何思维的发展,使
我感到学生对立体几何的学习远比平面几何的学习要困难许多,学生存在的普遍
问题是:不会正确进行下面(如图)两两之间的六种转化。即文字表述与立体实
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化;平面示意图与文字
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以不会正确进行立体实物与平面示意图之间的相互转
化由为突出。
我认为在立体几何知识的学习过程中,细化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的过度,
是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手段:
直观形象的 半抽象的 相对抽象的
(立体实物) 平面示意图 (文字表述)
通过案例研究,我认为不同的学生对于“半抽象”的要求是不同的,在此有
必要将“半抽象”做进一步的解释:(1)能够看懂或识别学过的立体实物的平面
示意图;(2)能够根据立体实物的名称或文字的描述,展示出相应的平面示意图。
平面示意图对于空间观念较差的学生来说,不是一看就会的,需要安排教学时间,
立体实物 平面示意图
文字表述
空 间 观
念
选择教学的时机,使平面示意图起到帮助由具体到抽象的过度。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设计了教师示范画圆锥的平面示意图、从不
同角度观察圆锥、从圆锥实物上剥下侧面、为一个圆锥侧面配底面等丰富多样的
活动,不断关注圆锥实物、平面示意图与文字表述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思维的
外化,帮助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的逐渐提升。
二、设计不同层面的各种活动,突出学生从感悟体验逐步到建立表象的过程。
麦金认为,在教育领域,读、写、算长年累月使受教育者在言语的或逻辑的
思维能力方面不断得到加强,相应地视觉思维能力则日益受到削弱乃至衰退。学
生不能由认识主体去直接地感受到那种鲜活的视觉意象,而视觉思维完全可以对
视觉意象进行“自由地再生和组合”,可以帮助学生把自己头脑里长期积累的经
验知识,在短时间得到升华而产生某种顿悟。针对立体几何课堂教学,体验视觉
思维的最好方法就是画图,平面示意图是学生理解文字表述与表象立体实物的桥
梁。
在《圆锥的认识》这节课上,我通过引导学生观看实物、欣赏图片、触摸圆
锥学具、在实物上指出圆锥的高、在示意图上标出圆锥的高、用语言描述圆锥的
高以及用不同的扇形围圆锥侧面比较高等环节上,努力帮助学生建立圆锥的表象,
逐步深化对圆锥的认识。
1、在认识圆锥的基本特征时,我设计了以下几个层次:
(1)拿出学具,看一看、摸一摸;
(2)根据你以往学习圆柱的经验,试着说说圆锥都有哪些部分?
(3)看一看圆锥的底面是什么形状?摸一摸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
(4)利用你发现的圆锥的特征,说一说盒装方便面(圆台)、瓶装醋(棱锥)的
外形为什么不是圆锥?
2、在教学圆锥高的环节上,我通过提供“等高”的一组柱锥,巧妙的点拨了“遇
到不会的,想会的”数学思想,针对圆锥高的处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老师出示等高的一个圆柱与几个圆锥(圆锥的底面半径不同),观察他们有
什么不同之处?有什么相同之处?
(2)分别指出他们的高;
(3)先想一想什么叫圆柱的高?再议一议什么叫圆锥的高?
(4)在黑板上画出圆锥的高。说一说圆锥有几条高,为什么?
(5)你有办法测量圆锥的高吗?
通过以上环节的设计,学生不仅认识了圆锥的高,更重要的是学习了一种易
于运用的数学思想。
3、在学生了解圆锥侧面展开是扇形后,我针对圆锥的高与母线这一教学难点,设
计了猜一猜的数学游戏,先出示同一个圆中的 3 个大小不同的扇形,在分别用这 3
个扇形围圆锥的侧面,猜一猜围成的 3 个圆锥的高会一样吗?如果不一样,哪个
会高一些?可贵之处在于徐老师抓住此环节展开了分层教学:
(1)建议你们先想一想围成以后的样子,结合课件选择结论,然后用围一围进行
验证;
(2)可以先选择 3 个扇形当中的 1 个围一围,再想一想;
(3)小组合作,把 3 个圆锥都围出来,然后观察结论。
《圆锥的认识》一课力求在教学设计中,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在轻松愉悦
的氛围中认识圆锥,了解圆锥的基本特征,掌握圆柱与圆锥在特征方面的异同点;
通过动眼、动手、动嘴、动脑经历圆锥特征的探究过程,培养了学生分析对比、
综合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借助猜测、游戏等学生喜爱的学习形式,引导
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激发兴趣,鼓励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