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的体积(教学实录)
(一)引出课题
1、师:同学们,看一看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生:这是一个圆锥体.
2、师:你们能不能用以前的办法求出这个圆锥体的体积呢?
生:可以,我们可以用排水法来求出它的体积.
师:如果是一个很大的一个圆锥体还用这种办法,会怎样?
生:能求出来但会很麻烦.
师:很好.那么我们今天就共同研究求圆锥体体积的办法.(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推导公式
1、师:同学们,想求圆锥体的体积它会与哪些图形有关呢?
生:圆柱体
2、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选择能够推导出圆锥体体积公式的学具并把你
们的发现记录下来.(小组合作)
学生汇报:我们组选择一个圆锥体、一个圆柱体和一些水进行实验.我们发
现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 4 倍多一些.
师:其他组和他们一样吗?
生:不一样.
师:谁还愿意汇报.
生:我们小组选择了一个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体和一些大米进行实验我
们发现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生汇报:我们小组也选择了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圆柱体和一些细沙进行实验.我
们把细沙装满圆锥体后倒入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内,正好倒了三次没有剩余.我
们得出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2、师:为什么你们在实验的时候都用圆锥体和圆柱体,得到的是两种不同
的结论呢?
生:因为第一组用的不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所以得到的结论和我们
两组不同。
3、师小结:只有在等底等高的前提下,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存在这样的
关系。即圆锥体的体积等于圆柱体体积的三分之一。如果用字母V来表示圆锥体
的体积,S 表示它的底面积,h 表示它的高。V=
3
1 S·h。
教学反思:
1、难点分散。
针对学生对圆锥体刚刚有了初步的认识,又有了对圆柱体体积的计算的基
础,对圆锥体的体积的计算没有充分的认识。教者采用了直观的导入:出示一个
圆锥体,提问:“你认识这个物体吗?谁能用以前的学习方法,求出它的体积?”
学生回答后。教者紧接又发问:“如果是较大的物体怎么办?”一石激起千层浪,
引人入胜的问话,强烈的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进入了学习的最佳境界。
2、导入的新颖。
情境的创设使学生进入了有序的思维境地,教者将问题抛给了学生,放手让
学生用手中的学具自主地实验。在实验中发现、在发现中探索、在探索中交流,
给学生的思维发展创设了空间,学生的观点和意见得以自由的发表。教师的适时
的点拨,解决了这节课的难点,即:必须是等底等高的圆锥和圆柱体,它们的体
积关系才存在----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的三分之一。
3、教学手段和练习配套。
教者用考一考、请听题等手段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强化。一方面,使学生的
情绪围着教者的教学目标转,学生的学习兴趣极高,每个人都能进行有效的思维;
另一方面,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符合了直观——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按
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
4、学生一直处在积极的学习状态中,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参与学习的
积极性,让学生重参与公式的推导过程而不是结论,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的调动
是这节课的一个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