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锥体积》
在《圆柱与圆锥体积》的教学中,我通过采取讲故事、小组活动、头脑风暴等方
式尝试了探究式学习。下面节选其中的一个环节进行反思。
师:本节课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体积的计算,都可以用
公式底面积×高来表示;那么圆锥的体积是不是也和它的底面积、高有关呢,是
不是也能用底面积乘高来计算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内容而利用圆锥
体积计算公式进行计算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内容,
师:先比较手中圆柱形容器和圆锥形容器的底面和高,看看两个容器有什么关
系?
生 1:通过比较发现组内的容器等底等高;
生 2:发现组内的容器等底不等高;
生 3:发现组内的容器等高不等底;
生 4:发现组内的容器既不等高也不等底,
生 5:而且还发现即使同样是等底等高的学具,组与组之间的学具大小也不同
师:.给圆锥形容器装满沙子,然后再把沙子 倒入圆柱形的容器内,同学们观
察倒几次圆柱形的容器正好装满?(也可以反过来做)
实 验 报 告
一、实验目的:研究圆锥的体积公式
二、实验步骤
(1)比较圆锥、圆柱的底和高;(2)在圆锥里装满沙,再倒入圆柱内,倒几次
才能正好把圆柱倒满;(3)将实验结果填入下表。
圆锥、圆柱的特性
次数
等底等高
等底不等高
等高不等底
不等高不等底
三、问题讨论
通过实验,你发现圆柱的体积与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关系?
师:能过这个实验,你发现了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生 1:我们用圆锥盛满沙子往与它等底等高圆锥里倒了三次才倒完,这说
明圆锥的体积等于等底等高圆柱的三分之一。
生 2:我们用圆锥盛沙子往与它等底不等高圆柱里倒 5 次才倒完。
生 3:我们用圆锥盛沙子往与它等高不等底圆柱里倒 7 次倒完。
……
师:1、实验说明什么问题?
2、圆锥的体积怎么求?用字母怎么表示?要想求圆锥的体积应知道那几
个条件?还要注意什么?
生:等底等高圆柱与圆锥体积的关系是圆锥是与他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 1/3。
【角色扮演】:如果你是小白兔会不会答应和狐狸交换雪糕哪?(导入时有一个
狐狸要和小白兔交换雪糕的故事)
生:不会!。
师:“仅此而已吗?”
(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问题蕴藏在情境之中,把学生带入一种学习、探索问
题的情景中,为探索活动提供动力,明确方向,并通过提示矛盾,设置悬念等手
段,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促使他们保持继续探
索的愿望和兴致。)
【头脑风暴】:
师:“狐狸至少用几根雪糕我才会和它交换。”
生:“用一根也可以交换不过等底时圆锥高应是圆柱高的 3 倍”
生:“还可以……”
(回答时脸上流露出得意而又自信的表情,好像自己的“点子”已被实施,
并有了成效。这个活动不仅使学生发散思维,树立自信心,而且活跃了课堂气氛,
使教学过程达到了高潮。)
反思:
这节课设计中有以下三个环节自我感觉设计合理巧妙:
1、故事导入新课: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利用生活中的故事导入主
题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创造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望。
2、小组活动:通过小组活动,学生一方面可以学习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
观点,以使他人采纳自己的主张;另一方面,他们也可以学习如何倾听他人的见
解,借鉴他人的观点提高自己的认识;此外,他们还可以尝试以宽容的态度,与
同伴求同存异,携手合作以实现小组的行动目标。
3、头脑风暴: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每个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
点,以巩固本节课所学。
亮点:
一、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独立探究,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鼓励
学生大胆猜想,发表不同意见,当学生的见解出现错误或偏颇时,要引导学生自
己发现问题,自我矫正,将机会留给学生。
二、是通过合作探究在个体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或班级集体
范围内进行合作交流,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方法及过程,相互讨论分析,揭示知
识规律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在教学中教师应给学生讨论、分析的机会,使
学生在知识方面相互补充,在学习方法上相互借鉴,同时要求小组成员之间相互
尊重,畅所欲言,既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想法,相互
交流,取长补短,学会与同学合作,正确评价他人与自己。对那些不善于动脑筋
或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让他们通过认真听并体验同学们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
分享合作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他们受到启发,得到提高。
不足:活动中发现有的孩子在把沙子从圆锥倒到圆柱形容器中使劲拍打沙子
致使实验结果不准,说明活动之前教师没有详细介绍实验的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