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圆锥的体积
大良镇本原小学 李刚
教者简介:
李刚,男,28 岁,中共党员,大专学历,小学一级教师。镇小学数学教育会
会员,镇数学中心教研组组长。1994 年获湖南省衡阳市小学数学“青优课比武”
一等奖。1996 年被广东省小学奥林匹克竞赛委员会授予“奥林匹克小学优秀辅
导员”,撰写的论文《在几何图形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文获顺德市
小学数学论文一等奖。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第十二册“圆锥的体积”第 24-25 页例 1,练习第 26 页练习
七第 1 题。
教学目的:
1、认知目的:
(1) 让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
(2) 理解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并能灵活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
积。
2、能力目的:
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总结规律的能力。
3、情感目的:
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建立圆锥体的表象,概括圆锥体的特征,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的关系,以及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计算机软、硬件一套。
2、学生实验用圆柱、圆锥容器十套,红色溶液一桶。
3、幻灯机,圆锥体实物如:小丑帽、重锤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圆柱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已知一个圆柱的半径是 2 厘米,高是 5 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二、导出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长方体和正方体及圆柱体的体积,在实际生活中,经常
会遇到另一种物体(出示圆锥体实物如:小丑帽、重锤),这种形体叫圆锥
体。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物体吗?(请学生回答)这节课我们重点研
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三、新授:
2
1、学生通过对圆锥实物及电脑图形的观察,多角度多种实物中得到对圆
锥感性认识,在建立了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师生共同总结出圆锥的特征是:它
只有一个底面;这个底面是一个圆;它有一个顶点。
教师拿出已准备好的圆锥教具,将其一分为二,叫学生观察圆锥的高,指
出从顶点到底面圆心的距离叫圆锥的高。
2、绍各部分的名称(用电脑出示圆锥图形)
3、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
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自己发现圆柱、圆锥在等底等高时的体积关系。在实验
前教师提出实验的要求和实验要解决的问题。
问题:(1)圆锥与圆柱是否等底等高?
(2)倒了几次才能倒满空圆柱?
(3)这个实验说明等底等高的圆柱、圆锥体积有怎样的关系?
要求:(1)分五人一组,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实验。
(2)教师每组给一个中空、未封底的圆锥,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个与
它等底等高的圆柱。制作的圆柱也不封底。
(3)将圆锥装满溶液,然后倒入圆柱里,装满圆柱为止。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教师根据学生得出的结论得出
Ⅴ锥=1
3 Ⅴ柱,Ⅴ柱=3Ⅴ锥,
练一练:(1)如果一个圆柱的体积是 30 立方米,那么它等底等高的圆锥
体体积是多少?
(2)如果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 12 立方分米,那么与它等底等高
的圆柱体的体积是多少?
在实验的基础上,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圆柱体的体积公式是:Ⅴ=sh,那么与
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公式是:Ⅴ=1
3 sh。
4、运用圆锥体体积公式计算:
讲解例 1、
出示例题:
一个圆锥体零件,底面积是 19 平方厘米,高 12 厘米,这个圆锥体的体积是
多少?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来板书,其余同学自己独立完成,师生共同订正)
板书:Ⅴ=1
3 sh
=1
3 ×19×12
=76(立方厘米)
(指导学生计算时注意1
3 与其它数能约分的应该先约分)
3
追问:不乘1
3 行不行?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
1、 教材第 26 页,练习七第 1 题。
2、 指出下列圆锥的高并计算体积(单位:厘米)
6 7
5
4
3、 判断题:
1)圆锥的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
3 。 ( )
2)圆柱的体积是和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体积的 3 倍。( )
4、 应用题:
已知一个圆锥体零件的底面半径是 4 分米,高是 6 分米,这个圆锥体的
体积是多少?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的体积又是多少?
五、全课小结:
1、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
2、 圆锥体的特征是什么?
3、 计算中应该注意什么?
六、课外作业:
练习七第 4 题。
教学设想
本原小学 李刚
圆锥的体积是小学教学立体知识的最后一个内容,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
这节课主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圆锥,掌握它的特征,会运用公式进行计算,并
通过对这一知识的学习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解决学生今后在社会生活中遇
到的实际问题,也为他们今后学习立体几何打下坚实的基础。依据以上分析,
我备课时注意从以下几方面去考虑:
(1) 引导学生回忆旧知识,引出新的研究问题。
通过复习圆柱体的体积公式,为新课圆锥体的体积公式作准备,同时用电脑出
示圆锥画图和出示圆锥实物如重锤,将书本新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当学生有了兴趣,那么他们就会参与教学过程。
(2) 重视指导学生的操作实践。
4
A、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指一指,说一说,只管认识圆锥。
B、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从实践中认识圆锥体和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之间的
关系。这样做是符合儿童的认识规律的特点的,因儿童思维是以具体形象思
维为主,抽象思维能力不够强,所以通过实验,让他们动手,帮助他们建立
初步的空间观念,也使圆柱体体积迁移出圆锥体体积,变得容易理解。
(3) 在观察比较、实验中探究圆柱体和等底等高的圆锥体之间的关系。
A、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机演示实验过程。
B、实验前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明确探求目的。
(4)在练习中力求紧扣重点、难点,层次清楚,题型多样,面向全体,因材施
教。设计练习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加深对圆锥体的认识,通过出示一组图形
让学生说出高并计算。第二层,判断,选择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第三层,巩
固练习,目的是强化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