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设计
2016 年上学期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 38 页及相关练习。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容积的意义,体会容积和体积的关系。
2、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建立升和毫升的容积观念。
3、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经历探索容积的意义,掌握容积的计算方法及容积单位的过程。培养
学生观察、操作、抽象、概括的能力,以及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运用所学
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建立容积的观念,掌握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理解容积与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教学用具:净含量为 1 升的统一冰红茶、500 毫升量杯、1 立方分米容器各一个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1、什么是体积?
2、常用的体积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二、 认识容积,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1、认识容积和容积单位。
2、积和体积有什么不同?
3、结合生活中具体的物体说说它的容积是什么吗?
三、在实验与操作中。认识并感受容积单位“升”、“毫升”
1、通过观察实物,认识容积单位。
升和毫升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容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常用容积单位
升的毫升。
2、通过实验,感受 1 升有多少。
⑴实验一:
1 估一估 1 升水能倒几个纸杯?
2 小组合作,看 1 升水能倒到几个纸杯里?
⑵实验二:
①1 升水倒到这个容器里,能得出什么结论?(1 升=1 立方分米)
②1 水大概这么多,下面的容器如果装满液体,是比 1 升多还是比 1 升少?
3、通过实验,感受 1 毫升有多少。
实验三:
①用容器倒出 1 毫升的水,观察 1 毫升有多少。
②喝一口手里的水或饮料,要求大约喝一毫升。喝完再说说感受。进行节约
2
用水的教育。
③将 1 毫升液体倒入 1 立方厘米的容器里,你能发现什么?(1 毫升=1 立
方厘米)
四、 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1、多少个 1 毫升水才是 1 升水呢?
实验四:
介绍量杯,观察量杯的刻度。把一升水倒入 1000 毫升的量杯里,看看是多
少。小结:1 升=1000 毫升。
推导 1 升=1000 立方厘米,1 立方分米=1000 毫升。
2、练习:①教材 40 页第 1 题。
②判断题。
五、容积的计算
1、出示例 5,一种小汽车上的长方体油箱,里面长 5dm、宽 4dm、高 2dm。
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 (指名学生读题)
2、分析理解题意:求“这个油箱可以装汽油多少升?”就是求这个油箱的
什么?必须知道什么条件?是否具备?怎样算?结果是什么?(为什么要改单
位?求容积)
3、学生答题,集体订正。
4、小结:长方体或正方体容器容积的计算方法,与体积的计算方法相同,
但要从容器里面量长宽高。
5、练习:教材 40 页第 4 题。一种微波炉,产品说明书上标明:炉腔内部尺
寸 400×225×300(单位:mm)。这个微波炉的容积是多少升?
6、容积与体积计算的相同与不同
六、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1、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拓展:怎么求一个不规则的容器的容积?
潘伟珍
2016 年 3 月 30 日
3
《容积和容积单位》教学反思
2016 年上学期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
基础上教学的,是比较抽象的概念。我尽量让学生能够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理解
它们的意义,因此,课上我借助大量实验操作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
针对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
我有目的地对教材内容进行改编和加工,使之更加贴近学生实际,我选用了学生
颇为熟悉的“箱子、油桶、仓库”作为教学的素材,接着再让学生说说生活中例
子,从而知道“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就是容器的容积”,使学生初步形成
容积概念的“雏形”。
我用量杯和量筒进行演示,学生观察并推出“升”与“毫升”之间的进率(1
升=1000 毫升),以及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 升=1 立方分米、1 毫升
=1 立方厘米)。通过质疑和实物演示,让学生感知“容积”和“体积”这两个概
念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小组活动,进一步感知升和毫升的大小。我设计了几道填
空、判断和计算题,其目的是强化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概念,提高学生判别能力.培
养学生自主学习和运用所学知识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迁移类推等学习活动,整
个过程学生兴趣盎然,较好地掌握了“容积”这一新概念,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
标,体现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精神。
潘伟珍
2016 年 3 月 30 日
4
《容积和容积单位》说课稿
2016 年上学期
一、指导思想
新课标中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
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
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
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教学背景分析:
教材分析:《容积和容积单位》属于第二学段“空间和几何”这一领域里的
内容。依据课程标准,本课的具体目标是:“通过实例,了解容积的意义及度量
单位,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 1 升和 1 毫升的实际意义。
《容积和容积单位》是这一单元第 4 个内容,它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
方体的特征、表面积、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是一节数学概念课。教材把这一内
容安排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后面,意图就是让学生运用体积的知识来学习容
积的知识。
学情分析:在容积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对于容积和体积容易混淆,甚至认为
容积就是体积。在“升和毫升”的教学中,学生容易出现这两个问题:一是机械
记忆升和毫升的进率,对升和毫升的体验比较肤浅,认识也模糊;二是认为升和
毫升只有在计量容积时才会使用,其实不然。
我的思考:这是学生们第一次接触容积和容积单位,对学生来说理解容积
的概念尤为重要,也是下一步学习容积单位和计算方法的基础。因此,我从学生
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采用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容积的概念。同时
为学生多次提供实验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 1 升、1 毫升的大小,探
究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目标:
根据上述分析,我将容积和容积单位的教学,设计成为动态的教学,通过教
学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与体验容积和容积单位,所以制定以下的目标。
1.理解容积的概念,认识常用的容积单位,感知 1 升和 1 毫升的实际大小,并掌
握容积单位、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2.通过观察、实验的方法,使学生经历探究容积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
关系的过程。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容积的概念,感知 1 升和 1 毫升的大小。
教学难点:建立容积单位、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联系旧知,引发思考——创设情境,感知容积概念——联系生活,认识容积
单位——实验操作,感知容积单位大小——回归生活,运用知识——课堂小结,
总结拓展。
5
(一)复习准备
孔子曾说过:温故而知新。新知识的构建是以已有的旧知识为载体的。因此,
在课的开始我设计了复习体积、体积单位以及长方体体积的计算,能够较好的为
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同时,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流动的液体、气体能像长
方体那样通过计算长、宽、高求体积吗?
设计意图:复习体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意识到今天学习的内容与体积有关
系,在学生认识的体积基础上抛出问题,学生的思维和以前的知识产生碰撞,质
疑像以前那样计算体积为什么不行了呢?同时引发学生思考:液体的体积怎么
求。
(二)认识容积,了解体积与容积的区别。
1.初步体会容积的概念
出示:茶叶筒、药盒、烧杯、墨水瓶,问同学们看到的这些物品都有什么用
途呢?当学生说出来用来装东西时,教师指出能装东西的这些物体叫做容器,并
把学生所说的“装东西”规范成“容纳物体”,并板书:容纳物体。通过观察一
个杯子装水的情况,再次感知水的体积就是杯子的容积,从而体会杯子外部所占
空间的大小是体积,杯子内部的大小是容积。
设计意图:这个细节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把这一感性认识规范成数学
语言“容纳物体”,为容积概念的揭示提供帮助。通过让学生举生活中容器的例
子,体会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2.在实验与操作中。认识并感受容积单位“升”、“毫升”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盒子中沙子的体积是否是盒子的容积的这组图片,让学
生在具体实例中,体会容积的概念,没装满还能再装和装得太满了已经超过了的
这两种情况沙子的体积都不是盒子的容积,只有装得不多不少,正好装满时才能
体现容器的容积。
设计意图:在学生感知容积的含义时给出规范的概念,引导学生从口语上升
到数学语言的层面。
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有两次感知:第一次是感知 1 升和 1 毫升的大小,从
而得出升和毫升之间的关系;第二次是感知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的互化,再次感
知 1 升和 1 毫升的大小。
设计意图:课标指出,在课堂上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
生亲身经历 1 升、1 毫升的大小,构建升和毫升的概念。
(三)通过观察、操作推导出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认识毫升和升,并且从实验中学生能切实感受 1 升和 1
毫升的实际意义和进率。第二次实验操作:借助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容器、体积
是 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和 1 升的量杯的学具,让学生自己探索并得出容积单位和
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1 立方分米=1 升。学生自己就能推导出:1 立方厘米=1
毫升。
设计意图:一是给学生提供多种学具,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运用
不同的方式解决问题,突破难点,同时逐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这两种
学具的选择,1 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学生熟悉,它是有形的实物;而水是无形,通
过有形和无形的实物都能得到 1 升=1 立方分米的关系。
6
(四)容积的计算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白学数学知识,就是为了要解决生活中出现的问题,数
学源于生活,又为生活而服务。进一步让学生明确学好本课知识的重要性。
针对教学中易混淆的难点,帮助学生区分容积与体积,同时找到它们的联系,
计算容积的方法和计算体积的方法相同,纳入学生已有认知。加深学生对容积的
理解。
(五)回归生活,运用知识
变换练习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课堂小结,总结提炼
指导学生把本课学习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并且进行检查对本课学习内容
理解、掌握的情况,以利于在巩固练习阶段进行补漏。同时进一步巩固对本课知
识的理解和掌握
五、教学设计特点
1.关注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体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
爱。课堂开始,就让学生思考能通过测量一些水的长、宽、高来求体积吗这个问
题,激发学生学习容积的兴趣,通过学习,知道可以通过测量盛水容器的容积得
出水的体积,体会数学知识的实用性。
2.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展开教学。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许多容器已经是
司空见惯的,对容器中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也积累了一定的感性经验,所以让
学生自己举例子说说生活中物体的容积和举例说物体容积的大小很容易,学生能
够信手拈来。
3.大量的实验操作,建构知识的形成过程。通过让学生操作 1 升、1 毫升水
有多少的实验,亲身感知容积单位的大小,以后练习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在
探讨容积单位与体积单位之间关系时,把容积与体积构建起联系。通过这样的实
验操作,学生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调动多种感官,优化课堂教学。
潘伟珍
2016 年 3 月 30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