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辨认方向》教学反思
课后教学反思: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教材不过是师生对
话的一个“话题”,在教学屮要针对学生情况,用活教材,使教材史 有
利于学生的发展。本课是在学生学会辨认东、南、西、北 基础上,进一
步学习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向。活动内容与 学生的生活密切
联系。不仅耍求学生能在平面图上认方向,还耍求能 运用到实际生活屮
去。本课的活动主题图是一幅学生很熟悉的生活主 题图,当中以学校为
中心,先让学生说说学校的东面、南面、西面、 北面都有些什么主要的
建筑物,学生一看都是我们生活当中找得到 的,都很有兴趣,立刻说出
了东面有邮局、南面是商场、西面是医院、 北面是体育馆。在此基础
上,我让学生想一想:动物园在什么方向, 然后紧紧抓住学生这份好奇
心,设疑引思,女口:图书馆在学校的哪一 面?少年宫在学校的哪一
面?电影院在学校的哪一面?用这些学生 所熟悉的生活环境作为实例,
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 生活经验來探索新知识,掌握新本
领。所有教学环节都是从学生熟悉 的生活环境出发,使他们有机会从周
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 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
学的趣味和作用。
二、体现生活亲历性
低年级的学生尽管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周遭的 各
种事物、现象有着很强的好奇心。我就紧紧抓住孩子们这份好奇心, 结合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情境。设疑求新,用学生所熟悉的生活 环境作
为实例,引导学生利用已经学过的旧知识并结合生活经验来探 索新知
识,掌握新本领。通过让学生说一说、找一-找、认一认等活动, 并亲手
制作方向板来辨认方向。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 中理解和
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获得数学经验。
三、体现数学活动趣味性
“兴趣是求知的向导,兴趣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
核心,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学生对所学内容产生兴趣时,一定是注意 力
高度集中,记忆力增强,思维敏捷,信息传输系统处于最佳期状态 的”
为此我设计了我來说你来填的数学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
整节课,我采用了分散难点、循序渐进、强化表达的方法进行 教
学,孩子们惊喜的发现,原来数学也是这么有趣的,生活中处处有 数
学,学好数学是容易的呀!
课后思考的问题:
本节课中,用八个方位词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如“谁在谁的
什么方向”),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许多学生表达时都因为屮心
点确定不准确而刚好说反,例如:本节课中认识方向这一环节,动 物
园在学校的什么方向?许多学生就说动物园在学校的西南方向, 实际
应该是东北方向。在课堂中出现这种情况时,我立刻意识到找 准中心
点至关重要,那么怎么样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找准这个屮心点 呢?我采
取了让学生多利用方向板,尝试多种表达方式,反复练习 的形式,课
后, 我一直在思考除了以上方法,还能不能探索出更
好的方法让学生易于掌握。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回收废品》教学反思
课后反思:一是尊重教材,从学生身边的情境进入主题,把学 生
带入情境屮;二是巧用教材的德育渗透点,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 教
育。与以前教学设计情境相比,过去总是把情境设计得过于复杂, 用很多
的语言用很多的文字来表述,学生听的时间太长,有的学生的 注意力就
升始分散了,本来想的是像讲故事一样更能让学生进入情 境,但常常是
得到相反的效果,反而不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第三点 是从课堂教学的
有效性考虑,创设情境尽可能简单一些,使学生尽快 进入知识点的学
习,利用好学生有限的集中注意力的时间。)接下来, 我让孩子们找数学
信息,并通过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孩子们很积 极,提出了不少的问
题,我抓住了这堂课教学内容的重点问题要孩子 们试着解决。这两个问
题是: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2•小青收 集了多少个塑料瓶?到这
里整个教学流程很顺利。接下来的教学就打 乱了我的预设方案:在解决
“1.小红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这个问 题吋,本來设计的是让学生用学
具摆一摆小红收集饮料瓶的个数,先 摆小林收集的 13 个,再摆小红比小
林多收集的 3 个,就是再增加 3 个。 这样使学生直观地看到:“小林收
集 13 个饮料瓶,小红比小林多收集 3 个,求小红收集多少个饮料瓶,用
加法算”。但是,在我要求学生“应 该如何解决这两个问题时”,有的
孩子•下子就说出了算式和答案。
孩子们就这样稀里糊涂地跟着我的指挥棒转了一 ,他们多数人虽然
我问他为什么你耍列这样的算式时,他就有点说不清楚了。不过能看
出,这个孩子能利用加减法的意义来思考,但他认为是多了就用加法, 少
了就用减法。接下来我再请儿个孩子来说也都没能说清楚。我意识 到,
这正是本节课的知识增长点,于是,我出示了用计数器进行操作
“算理”。本来教材的意图是耍设计用学具来帮助理解加减法的意义,
并能从实际问题里能理解为什么要用加法,为什么要用减法。我继而 乂
用小方块,让一个孩子到前面在实物展台上來演示这个过程。虽然 让孩
子边摆边说,但是没有抓住问题需耍的几个数字是从哪里来的, 没有
“敲打”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耍加起来,而且,这时学 生的注
意力不够很好,可惜,我让孩子们要前面来演示只流于形式了,
能列出正确的算式,但是其中的缘由还不清楚。
我用同样的教法,弓【导学生解决“2•小青收集了多少个塑料瓶? ” 我
下而的教学是:引导学生归“纳出”:“比多比少的问题”,先想 两个关
系量“谁多谁少,求多的数(大数)用加法算;求少的数(小 数)用减
法算”。可是这样生硬的“规律”,又有几个小孩子能真正地 一下子懂
得?看着不少可爱又茫然的小脸,心里真是着急,只有再补 课强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