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一练三》教材分析
本练习着重训练解两步应用问题。
第 1 题,引导学生综合图表信息,完整地叙述应用问题——白兔 15 只,灰兔 17 只,平均分住到 4 间
兔舍,每间兔舍住几只兔子?让学生想一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列出综合算式并解答。再结合情境说一
说为什么要加小括号。
第 2 题,同样要先让学生综合图文信息,清晰完整地陈述应用问题——65 名游客去游玩,租了 l 辆大
客车和 3 辆面包车。1 辆大客车可以坐 41 人,余下的坐面包车,平均每辆面包车坐多少人?列出综合算式
并解答,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学生可以直接用算术方法求解:(65-41)÷3=8(人),也可以用●表示每
辆面包车载客人数,根据 1 辆大客车和 3 辆面包车共载客 65 人,列出图形算式:41+●×3=65,进一步
推算出●=(65-41)÷3=8。两种思路都值得鼓励,要重视学生对数量关系、问题结构进行分析和表述
的能力。
第 3 题,学生可以借鉴第 2 题的解决方案,直接计算或者通过图形推算,求得坐大客车的人数。问题
解决以后,可以引导学生比较第 2 题与第 3 题有什么异同,并思考:能把第 2 题改编成像第 3 题那样的问
题吗?如果要把第 3 题改编成像第 2 题那样的问题呢?视班级基础,还可以进一步与教材第 16 页第 3 题的
(1)、(2)两题比较,找找对应关系,帮助学生充分感知这类问题的“和”结构。
第 4 题,第(1)题,让学生先看图,再说说知道了什么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学生可能会提出一
步计算的问题,如:擦桌子的有多少人?也可能会提出两步计算的问题,如:扫地和擦桌子的共有几人?
让学生说说这两个问题之间的联系。第(2)题,先请学生说说图意,然后追问:要求擦玻璃的人数还要知
道什么条件?根据学生的回答,先在“擦桌子”的线段上标写“16 人”,提问:怎样求擦玻璃的人数?再把
“16 人”擦去,将第(1)题的图合并过来,提问:现在你能求吗?说说是怎样想的?让学生体会擦桌子人
数的“桥梁”作用。
第 5 题,三个数量的比较,求其中一个数量,本题在第 4 题的基础上稍作变化。请学生读题,说说已
经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一边说一边用线段图来表征。若有必要,看图说说图中各条线段表示什么。然
后讨论怎样求桂花树的数量,先求什么,怎样列综合算式,算式中为什么要加小括号。还可以与第 4 题比
较有什么异同。
第 6 题,引导学生根据线段图和下面的文字,完整地叙述两步计算应用问题,然后列出综合算式解答。
说说算式各部分的意思,结合情境意义说明加小括号的必要性。同样的,学生可以分析数量关系直接列式
(180-60)÷3,求平均每次运的袋数,也可以从“和”结构入手,用□表示平均每次运的袋数,列出图
形等式 60+□×3=180,然后推算□的值。算术解法和代数解法并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选择,并
在交流中相互比照,促进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