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估算
教 师:姚 旭 蓉
时 间:2012 年 9 月
加减法的估算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上册 P31 例 4
二.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
三.教学目标与教学设想
估算是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对
学生的思维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
“数与代数”部分,要强化估算的作用。并提出了明确目标:第一学
段要让学生“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在一年
级教材中,已经对学生进行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在本册教材中第一
次正式出现估算的内容。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部分学生有相关的生
活经验。结合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特将本节课的教
学目标定位如下: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初步学会加、减法的估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交流等方式体验到“两位数加、减法估
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和合作意识。
3.让学生用学到的估算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感受数学源于
生活,在交流评价中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整堂课从低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以“感受生活化的数学”
为教学理念,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出发,充分发挥出学
生的主体作用。在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时力求体现以下的特点:
(1)注重知识迁移,从“估数”到“估算”。在一年级的教学中,
我们已经对学生进了估计和估算的渗透,本课一开始就由猜价游戏(估
数)这一情境引入新课,找到学生“最近发展区”,激活学生的学习内
驱力,为轻松学习“估算”作铺垫。
(2)体现估算方法多样化。估算中的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
多样化的重要体现。课中,我们应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给学生足
够的时间和空间,鼓励他们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学生只有
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发现不同的问题,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
(3)情境贯穿课堂始终。小学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容
易分散。因此,安排了学生熟悉的教学片段,让学生不知不觉中进入
新知的学习中来,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认识和理解数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竞赛引入
1.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第一组 第二组
37+34= 80+10=
29+55= 30+20=
56-37= 50-10=
38-19= 70-50=
师:刚才第一组的同学计算明显慢些,第二组的同学却很快,为什
么呢?
生:第二组的题目全部是整十数的加减法,非常简单。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人们为了简单、方便,也非常喜欢整十数、
整百数,常常把一些数看成和自己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我们一起
来看看!
2.生活中的估计
大概 100 米就到了。
小明班大约有 50 名同学。
妈妈买了差不多 30 个鸡蛋。
这些数都有一个特点是什么?生:大概的数。
小结:刚才这些数都是估计出的和精确数很接近的整十数、整百数。
它们不是精确数,但离精确数很近。同学们,你们能试着估一估吗?
板:估
3.下面的这些数分别接近哪个整十数?
59 最接近( ) 46 最接近( ) 82 最接近( ) 68
最接近( )
94 最接近( ) 73 最接近( ) 17 最接近( )
25 最接近多少呢?
学生讨论交流,发现 25 既接近 30,又接近 20。
小结:其实,在生活中当不需要准确结果时,我们往往会用到这
种估计的方法。今天,一起来研究加减法的估算。
(二)探索新知
瞧,妈妈到商店买购物时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
这是什么? 生:热水瓶 28 元
28 和哪个整十数接近? 生:30
那两个热水瓶大约多少钱?
30+30=60(元)
刚才我们用到了估算的方法,下面我们进一步来研究估算的方法。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说说你看到的数学信息是什么?
汇报:热水瓶:28 元 茶壶:43 元 水杯:24 元 问题:妈妈
带 100 元钱 够吗?
师:能用估算的方法解决吗?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结果,鼓励不同的
方法,如:
生 1:我是这样想的,三样加起来是 95 元,比 100 元小,所以 100
元够了。(先加后估)
生 2:我把热水瓶的价格看作是 30 元,茶壶的价格看作是 40 元,
水杯的价格看作是 20 元,这三样加起来大约是 90 元,所以 100 元买
这三样用品够了。(先估后加)
生 3:用 100 元先买 30 元的热水瓶后大约剩 70 元,买茶壶后大约
还剩 30 元,还能买水杯。(先估后减)
生……
师:同学们有各自的估算方法,这样估算合理吗?我们一起来看
看营业员的收款单吧!
(出示收款单:95 元)
(其实生 1 用先加后估的方法,已经算出精确数了,出示收款单
只是进一步检验估算结果的合理性。)
板:
28+43+24 大约等于 90
↓ ↓ ↓
30+40+20
100-28-43-24=10
↓ ↓ ↓
100-30-40-20
师:在生活中有时候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要计算出大致的结
果就可以了。刚同学们掌握估算的方法了吗?我们再来解决几个问题
吧!
(三)应用估算
1.秋天到了,阳光小学二年级 1 班和 2 班的小朋友要组织秋游活动,
瞧,瞧,他们已经排着整齐的队伍准备出发了!
课件出示:二(1)班 39 人 二(2)班 42 人 图上还有一辆限乘
30 人的汽车。
(1)通过看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2)估算这两班大约一共有多少人?
(3)学生估算
(4)反馈。得出这两个班大约一共有 80 人。
2.练习六第一题:估算一下,下面哪些算式的得数比 80 大。
学生独立完成后说明自己的想法.
3.第 32 页的第二题。
小明原有 20 多枝水彩笔,妈妈又给他买了 12 枝,他现在的彩笔数
量是一个不确定数,培养了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练习六第三题。
学生独立思考后完成。
5.上面的长方形表示 48,下面的长方形大约表示多少?
学生仔细观察,培养学生的分析、估计能力。
(四)拓展估算:生活中的数学
五、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以后同学们就可以用估算来解决我们生活中
遇到的一些问题了。
教学反思
在别的班试教之后,我有点抱怨:“学生怎么只喜欢算精确数,估
算都不会!”甚至有教师在教学时说:“以后,你们只要看到‘大约’
两个字,就应该知道要估算……”一时间,感觉好像走进了一个误区,
为了估算而估算。
其实,所谓估算是在一定的范围内对计算结果进行大致的预算,
它的本质就是在不要求精确值的情况下,在允许的范围内,迅速找出
近似值。为什么学生的估算意识这么薄弱呢?经过分析,我觉得跟以
下两个原因有关:其一,估算这个教学内容是我们小学阶段第一次正
式出现;另外,本单元主要学习有关笔算(精确计算)的内容,学生
容易形成思维定势。怎样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呢?这就要求我
们教师必须用全新的教学理念审视估算教学。反思本次教学活动的整
个过程,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1、创设情境需生活化
估算是一种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方法,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估算,怎
样估算,这与问题的情境有关。如果把估算仅仅作为一种单一的技能
来训练,缺乏生活气息的估算,尤如无根之本、无源之水。本课教学
时,将估算内容融入到购物、游玩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不知不觉中
进入新知学习,这样学生不但体会到估算在实际生活的作用,同时又
培养了学生的估算兴趣。
2、鼓励估算方法多样化、个性化
他们刚刚迈进二年级,哪会有那么多种估算方法?我在开始设计
课时,很怀疑。通过上课,学生给我十分深刻的感受:他们有很强的
创新意识。在购物情境片段中,学生想出很多估算方法,从我们教师
的角度看,可能这些方法很平常甚至稚嫩,但如果从学生的角度想,
这些方案就很有创意了。教学中,我不断鼓励学生估算方法多样化,
通过两个题目自主操练之后,学生渐入佳境,想出的方法更有个性了。
充分体现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不同的人用不同的学法理解数学、运
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