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千米》教学反思
和梅翠
《认识千米》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认识千米这一度量单位,建 立
千米的概念,难点是将千米这一概念与已有的知识经验相联系, 形成正
确的认知观。
100
米
100
米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数 学教
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他们体 会到数学
就在身边,也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增强学生的数学 应用意识。课
前我布置学生走一走:哪里到哪里大约是,走要多少 时间,大约几步,
和爸爸或妈妈一起测一测家到学校的路程有多长。 课堂上,我先让学生
复习以前所学的长度单位,说说它们之间的进 率,并让学生比划出这些
单位所表示的实际长度。然后从测量铅笔 的长度到测量教室的长度再到
测量从杭州到上海的路程等情境的创 设,使学生明
Cb
计量路程等的长
度需要用到更大的长度单位,从 而比较自然地引入“千米”。
1
千米
1
千米
1
千米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这一观念的建立难 度较
大,因为平时学生不太关注两个地方之间的路程是多少。当 然,学生也
并非是一张白纸,他们在马路边、公路交*口、高速公路 等地见过“千
米”(也叫“公里”),对千米己有所认识。所以,我让 学生联系生活
实际说说以前看到过“千米”这个单位吗?在哪里看 到过?你知道还
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米”?然后让学生估计:“从 学校到什么地方大
约是?”让他们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象,用他
们自己的眼光去认识千米,建立的观念。
1
千米
1
千米
700
米
1
千米
1
千米
1
千米
1
千米
1
千米
1
千米
1
米
100
米
1
千米
200
米
1
千米
400
米
1
千米为了使学生能建立正 确的
长度观念,在课前我选了几个学生比较熟悉的地方进行测量, 利用摩托
车的里程数记录下
Y
每个地方到学校的路程,做到心中有 数。然后先让
学生估计从学校出发到哪里大约是。考虑到学生对步 行街、电影院、红
绿灯十字路口等地方比较熟悉,所以我向学生出 示这几个地方的图片,
让学生先猜一猜:哪个地方到学校大约是? 有一个小朋友说:“电影院
差不多吧,我及时引导:“从学校到电影 院大约是。”……通过学生的
猜测、比较,得到:“从学校到红绿灯 十字路
UI
大约是。”然后让学生
闭眼想一想有多长。因为课前布置同 学们和爸爸妈妈一起测量出学校到
家的路程,所以课堂上请几位同 学说说家在哪里,再让其他小朋友猜猜
他家离学校有多远。先猜一 猜比多还是少或差不多,再进一步猜出大约
是多少米。再请已经测 量好的这位小朋友当小老师进行评判,比一比谁猜
得最准。小朋友对 这样的活动很感兴趣。但是全班同学一起猜,被请到
的同学人数右 限,学生的参与面不够,无法满足大家,所以我再让小朋
友分小小 组活动,让每个小朋友有猜和被猜的机会。通过猜一猜、说一
说、评一评、比一比等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悟到有多长。然后结合学 生
的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大约相隔?对于 和之间
的进率,估计学生能说出来,就直接让学生说一说。然后通 过讨论、汇
报,使学生了解:测量路程,除了用尺子测量,还可以
步测、看摩托车上的里程数等等。再出示三个实例:小明走需要
2
10
步,那他需要走多少步大约是?我们学校的跑道一圈有多长?() 几
圈才是?体育馆的环形跑道长,跑几圈是?你是怎么想的?通过 这三个
实例,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然后是千米 和米的简单
化聚,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 最后是课堂小
结。
1
千米
1
千米
1
千米这堂课的关键是让学生参与对或几千米的 体验
和感悟,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并将生活经验转化为认知结构。 课前布
置学生走一走、量一量是非常重要的活动。如果没有这些活 动,而只让
*学生想象有多长是无法建立的观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