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1)概念原理:计费单位、资费标准、邮政资费;
(2)思想方法:“组合”、“分段”的思想;
(3)能力素养:数学化。
内容解析
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组合的知识,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本课是《整理
与复习》这一单元“综合与实践”这部分的第三课时,让学生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
计算邮政资费的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
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邮票的作用,理解、掌握计算邮政资费的方法,知道确定邮资的两个
因素。
(2)让学生经历确定邮资、支付邮资、设计邮票面值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
推理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使学生体会分段函数的思想,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
力。
目标解析
(1)通过探究如何确定邮资、如何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根据实际需要设计一定面
值的邮票等活动,让学生熟悉、了解、巩固所学的邮票组合知识。
(2)经历探究确定邮资、根据信函质量支付邮资等活动过程,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
能力,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确定邮资的方法,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树立“分段”的思想并应用于解
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确定信函邮资的方法,探究合理的邮资支付方式。运用数学思维方法
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猜谜:薄薄一片纸,四边细牙齿,两地朋友欲谈心,必须请它当差使。谜底是什么呢?
课件播放不同面值和图案的邮票并配解说:民居邮票、生肖邮票、人物邮票、熊猫邮票、
奥运邮票……
【问题 1】(1)猜一猜,谜底是什么?
(2)邮票是邮资的凭证,那么,该如何正确支付邮资呢?
设计意图:首先以谜语引入课题,了解邮票的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让学生欣
赏美丽的邮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游戏、欣赏中学习新知,感受数学的美。
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内交流讨论。
(2)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3)教师引出课题并板书:邮票中的数学问题。
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教材第 109 页表格 :
【问题 2】(1)为什么外埠资费比本埠资费贵呢?
(2)寄信时根据什么来确定应付的邮资呢?
设计意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自然地引出邮资资费表。这样学生
观察邮资资费表时目的明确,时效性强。
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独立思考。
(2)全班汇报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
小结:外埠距离较远,运输时花费较高。
信函质量和寄达目的地。
出示问题情境,尝试解决问题。
【问题 3】(1)你能帮她算一算吗?
(2)小丽的信的邮资是多少元呢?
(3)常用的邮票面值是多少?该怎么贴呢?
设计意图:理解确定邮资的方法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在出示问题情境后,放手让学生自
主探索,从而获得解决问题的初始经验。
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
(2)全班同学汇报交流,教师总结。
小结:3×1.2=3.6(元)
答:应该贴 3 枚 120 分的邮票。
出示教材第 110 页的表格:
【问题 4】(1)你能将表格填写完整吗?
(2)如果邮寄不超过 100g 的信函,最多只能贴 3 枚邮票,只用 80 分和 1.2 元的邮票
能满足需要吗?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3)如果最多只用 4 种面值的邮票,就能支付所有不超过 400g 的信函的资费,除了
80 分和 1.2 元两种面值,你认为还需要增加什么面值的邮票?
设计意图:利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观察比较、归纳总结,有效地展开智力活动,促
使每个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发现问题和探寻方法的过程中去,整个教学环节以问题驱动,衔接
紧密,极大地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预设师生活动:(1)学生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交流,展示成果。
(3)教师总结。
课后检测
李明的信重 156 g,寄给外埠的同学,需要付邮资多少元?如果只用 2 元和 4 元面值的
邮票,最多贴 4 张邮票,可以怎样贴邮票?
设计意图:检测学生对“计算邮政资费的方法”的掌握情况,并学会利用数学思维方法
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反思
本节课充分相信学生,给学生提供探究的空间。整节课,教师以“探究活动”贯穿始终,
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发挥集体优势,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体
验中领悟,培养了学生的推理能力,发展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