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绿色出行
编写意图
(1)教材通过“绿色出行”
这一“综合与实践”活动,
使学生通过了解资料信
息、从数学的角度审视我
们的生活方式等活动,认
识到“绿色出行”的好处,
并提出可行的建议,真正
体现了数学的应用。
(2)教材呈现了全国机动
车保有量的变化及北京市
民出行方式的变化等数据
资料,使学生认识到不断
增长的机动车数量是影响
空气质量的重要因素,应
该尽量采用“绿色出行”
的方式。这些资料为解决
第 1 题的实际问题提供了
数据信息。
(3)教材呈现了小明一家
三口采用不同方式上班、
上学的数据资料,为后面
解决第 2、3 题的实际问题提供数据信息。
(4)第 1 题,使学生通过具体的计算,从量化的角度刻画了汽车尾气污染的严重性。其中,很多数据
都是以平均数的形式出现的,体现了平均数的应用价值。先求出平均一辆汽车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
再利用前面提供的信息,把这一平均值推广到全国。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也进一步提高了运算能力。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体会统计数据中蕴涵的信息。
2
教材呈现的关于绿色出行的统计资料信息很丰富。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信息解读能力。教学时,教师
应引导学生认真阅读、分析和处理信息,充分挖掘数据中蕴涵的信息,体会到北京市民“绿色出行”
的意识在不断增强。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图片,分析两种出行方式的利弊,感受“绿色出行”的
好处。教材还提供了小明一家的出行信息,可让学生说一说知道了哪些信息,可以提出什么问题,怎
样解答,为后面解决第 2、3 个问题作好铺垫。
(2)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感受“绿色出行”的重要性。
汽车排放二氧化碳这一事实,大家都知道。但到底一辆汽车一年能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却很少有人计
算过。教材通过让学生解决第 1 个问题,从量化的角度认识汽车尾气对环境的破坏之大。要求一辆汽
车一年排放多少二氧化碳,可直接利用教材中提供的调查数据,也可根据自己在当地调查到的数据。
由于这些数据都是平均数,因此,也没有必要一定要求精确计算。例如,可把 2011 年底全国轿车保有
量看成 5000 万辆,大致估算就可以了。
编写意图
(1)第 2 题,根据前面的
信息先计算出小明的爸爸
从 家 到 单 位 的 路 程 为 15
km,他一年仅上下班行驶的
路程为 15×2×245=7350
(km),小车排放二氧化碳
的质量 7350×0.16=1176
(kg)。通过解答,说明小
车每年排放的二氧化碳很
多,会造成环境污染。
(2)第 3 题,先计算出小
明的妈妈从家到单位的路
程也为 15 km。
通过比较三种出行方式,可
以看出小明爸爸开车上班
既费时又不环保,妈妈乘地
铁上班既省时又环保。而小
明每天步行上下学,节约能
3
源,还可锻炼身体,是最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
(3)第 3 题,把调查、统计、计算和解决问题结合起来,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综合与实践”活动。
要求学生自行设计调查表,以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4)通过“你知道吗”,向学生介绍绿色出行的好处,增强环保观念。同时,还介绍了同比和环比的
概念,帮助学生理解这些百分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含义。
教学建议
(1)引导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在比较中感受“绿色出行”方式的好处。
第 2 题可让学生利用相关的信息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评价三种出行方式各有什么利弊。例如,
爸爸和妈妈到单位距离相同,但爸爸用时更长,还排放了很多二氧化碳;而坐地铁等公共交通虽然舒
适度或许不如自己开车,但又省时又环保。对于小明到校的距离 750m,步行显然又环保又锻炼身体,
一举两得。通过计算,提出具体的建议,如尽量步行,如果感觉步行 15km 太远,也可以骑自行车等。
(2)精心组织调查活动,培养实践能力。
第 4 题,应突出实践性。教学时,要组织学生调查自己及爸爸、妈妈每天出行使用的交通方式(也可
以加上相应的时间)。可先设计一张调查表,再组织学生参加实际的调查活动。在每个人填完调查表的
基础上,可引导全班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再把数据汇总,看看全班的家庭采用的出行方式是否够环
保,并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真正把“绿色出行”的理念落实到行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