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认识除法
本单元第一次教学除法,要使学生初步理解除法的意 义,
能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教 学内容大致
分成两部分,第 30〜35 页教学平均分,第 36〜 41 页教学有关除
法运算的知识。教材在编写上有三个方面 的特点。
第一,过去的数学教材,把除法人为地分成两类,即 平均
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和包含 分(求一个
数里有几个另一个数),强调这两类之间的不同, 却无法把它们
沟通,实质上削弱了除法的意义,造成了机 械记忆的学习状况。
新课程认为,这两类问题都是每份分 得同样多的问题,在本质上
是一致的,没有必要把它们机 械地割裂开来。
第二,除法意义是分阶段逐渐理解的,首次教学除法, 把理
解其意义定位在它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运算。因 此,认识除
法需要先建立平均分的概念,这是教材分两部 分编写的原因。
第三,把除法知识的教学与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有机 结合
起来。例题教学除法的知识,都在现实的问题情境里 进行,练习
题几乎都是生活中常见的实际问题。这样编排,
1.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认识平均分。
增强了计算教学的现实意义, 也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效率。
在教学本单元前,每一个学生都有过分东西的经历,但没有
研究分东西活动里的数学内容。教材认为这种经历 是可以利用的
教学资源,只要从中提取数学内容,理解其 本质属性,就能建立
平均分的概念。
(1) 体会平均分的含义,初步认识平均分。
第 30 页上面的一道例题是一个非常开放的问题,创设 的活
动情境是分 6 个桃,至于分成几堆、每堆分几个以及 怎样分都没
有规定,让学生自主选择确定。按自己的兴趣 与思考分这 6 个桃,
会出现许多种结果。交流各人分的结 果,会出现两类情况:一类
是把 6 个桃分成若干份,每份 的个数有多有少;另一类是不管分
成几份,每份分得的个 数同样多。指向后一种情况引进平均分的
概念,突出无论 分的过程怎样和结果分成几份,只要 Id quo;每
份分得同样 多 rdquo;就是平均分。显然,ldquo;每份分得同样多
rdquo ;是平均分概念的内涵。
ldquo;试一试 rdquo;巩固初步认识的平均分。让学生 分 8
个桃,也是开放的问题,与例题的不同是按照 Id quo; 每份分得
同样多 rdquo;的要求去分,至于分成几份、每份 几个不要求全班
一致。在动手分桃前,先想一想什么是平 均分以及自己打算怎样
分,有助于操作和交流。
(2) 联系平均分的操作,体会平均分。
第 30 页下面的一道例题和第 32 页的例题都提出了分的 要求,
由学生开展分的活动,通过分的过程与结果进一步 体会平均
分的意义。
前一道例题中,树上有 8 个桃,每只小猴分 2 个桃, 问题是
可以分给几只小猴。解决这个问题首选的方法是实 物操作,联系
分桃的活动看教材里的图画,体会每只小猴 分得桃的个数同样多,
这道题是把 8 个桃平均分。ldquo; 试一试 r dquo;通过分小棒,
体会无论是每 2 根一份、第 3 根一份或每 4 根一份,都是每份分
的根数同样多,都是平 均分。ldq uo;想想做做 rdqu o;第 2 题指
导学生在图画上用 ldquo;圈一圈 rdquo;的方式进行 ldquo;每几
块一份 rdquo; 的平均分,一方面能提高分的活动效率,另一方面
能更清 楚地感受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在解答第 3 题时,学生可以
自主选择分的活动方式,用学具代替气球或者在图画上做 记号开
展分的活动都可以。
后一道例题把 8 个桃平均分给 2 只小猴,教材里呈现 的三种
分的过程是比较典型的情况。一种是按部就班地每 次分给每只小
猴 1 个桃,像这样重复操作直到全部分完。 一种是直接分给每只
小猴 4 个桃,一下子就全部分完了。 还有一种界于前两种分法之
间。无论哪种分法,都是以 Id quo;平均分 rdqu o;的概念为基础:
2 只小猴分得的桃要同 样多。至于分的过程有的快些、有的慢些,
与学生的数感、经验以及性格特点有关,不存在谁优谁劣的区别。
在被平 均分的物体总数比较多或者平均分成的份数比较多的时候,
可以适当慢些分,不要追求一次就全部分完。而慢慢地分 几步更
能体会平均分的含义 mdash;mdas h;每份分得同样多。
1 dquo;想想做做 rd quo;第 1 题在图画上用画箭头的方式平 均分,
就体现了这样的意图。
(3) 整合认识,进一步理解平均分。
第 34 页例题是平均分的第四道例题。在前面的三道例 题中,
学生体会了平均分的含义,开展了平均分的活动, 这道例题把前
面的教学内容综合起来,构建对平均分的整 体认识。
例题创设的问题情境是 Id quo;把 12 枝铅笔平均分 rdquo;,
联系前面教学的知识,可以先确定每几枝为一份, 得出分成这样
的几份。也可以先确定分的份数,得出每份 分得的枝数。所以,
这道题平均分的活动是很开放的。学 生之间分的过程会不同,分
的结果也会不同,在交流中能 进一步体会不管怎样分,只要分的
结果是每份同样多,就 是平均分。
教材里呈现了每份 3 枝,分成 4 份和平均分成 4 份, 每份 3
枝两种分法,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两种分法的区别 和联系,感受
数量间的因果关系。ldquo;想想做做 rdquo; 里的每道题都设计了
把总数平均分的两种情况,能加强对 平均分的理解。第 1 题的得
数在摆圆片时知道,其他题的 得数能在图画中看到。另外,第 2~5
题帮助学生从平均分 的视角观察现象,把获得的数据填入括号,
逐渐学会用数 学语言表达平均分的现象。这样的表达有助于清晰
地认识 平均分的概念,对下面的认识除法也十分有益。
2.联系平均分的活动,教学除法知识。
除法知识包括除法的意义,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 除法算
式各部分的名称等内容,除法意义是重点。教材编 排两道例题教
学除法的知识,在突出重点的前提下,合理 地安排其他知识的教
学。注意遵循儿童的特点,先帮助学 生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再在练习中形成初步的除法概 念。
(1)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知识。
第 36 页例题用除法计算 ldq uo;按每份几个,一份一 份地
分 rdquo;的问题,第 37 页例题用除法计算 ldquo;平 均分成几份,
求一份多少 r dquo;的问题,两道例题都是计 算平均分的问题。
由于学生已经建立了平均分的概念,掌 握了平均分的两种情况,
因此具有有意义地接受除法的基 础。前一道例题是首次教学除法,
在讲除法意义的同时, 讲了除法算式的写法与读法。后一道例题
在教学除法意义 的同时,教学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两道例题的编写都设计成两个层次,首先让学生应用 已有的经验
解决问题,可以进行学具操作,也可以开展推
理活动。在这个层次里体会例题的问题是平均分的问题, 为接受
除法搭建平台,同时获得问题的答案,它是除法算 式的得数。然
后讲述除法的知识,指岀Id quo;这个问题可 以用除法计算rdquo;,
使学生明白除法是解决平均分问题 的一种运算。例题后的 ldquo;
试一试 rdquo;是列除法算式 解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从中感受除
法算式的写
法,体会算式各部分的实际含义,起消化新知识的作 用。除
法算式的被除数已经写出,除数与商留给学生填写, 有助于把平
均分和除法联系起来思考,从而理解除法的意 义。(2)通过练
习,形成初步的除法概念。
学生在例题里接受了除法,需要通过练习形成除法的 概念。
练习四里的实际问题,大致分两个层次编排。第一 层次是第 1〜5
题,每道题里都有两小题,分别是平均分的 两种情况。在理解题
意,操作学具或者从图画里获得问题
分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是解决平均分的问题的一
种运算。第 2〜4 题配合图画的三句话,描述了图中的数量 关系,
揭示了平均分的实质。第 5 题只有图画,让学生应
次是第 7〜1 0 题,分别从三个角度分析图画里的数量关系, 灵活
应用 ldquo;认识乘法 rdquo;和 Id quo;认识除法 rdq U0;这两个
的答案之后, 写出除法算式。 这些题让学生反复体会平均
用前几题的方式理解并讲述图意, 再写除法算式。 第二层
单元里的知识,初步体会乘法与除法是有联系的, 从而进一步理
解除法。同时,也为用乘法口诀求商作些铺 垫。第 7~9 题各设计
了三小题,配合图画的文字叙述引导 学生多角度地理解图意。教
学可以分两步进行:先是边读 文字边看图画,逐一列出算式;然
后是只看图画,不读文 字,反思刚才是怎样理解图意的,根据图
画里的哪些条件, 提出了什么问题,是怎样解答的。这样,教学
第 10 题时, 就有了看图提出问题的能力。根据图意,这道题可
以列出 许多算式,教材用 ldquo;你能说出哪几道算式 rd quo:
鼓励 学生发散思维。在独立列算式和相互交流后,可以适当进 行
整理。如看了图画里的黄瓜能说哪些算式?辣椒呢?培 养有条理
地思考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