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米
教学内容:
教材第 52 页例题,试一试,第 53 页“想想做做”第 1~5 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建立 1 厘米、 1 米的长度观念,知道 1 米 =100 厘米,初步学会用
刻度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准备:
米尺, 1 米和 3 米长的绳子各一根。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
1. 量比较短的物品,通常用( )作单位。
2. 量一量,我们的课本大约长( )厘米,宽( )厘米。
二、新授。
量比较短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厘米作单位,但要量教室、操场这些较大的物体,还用厘米作单
位,这就麻烦了,这时就要用不厘米大的长度单位一米(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它。
1. 认识长度单位“米” 。
( 1)出示米尺。
介绍:这就是米尺,它的长度正好是 1 米。
( 2)请学生将 1 米长的绳子拉直,试着用两只手比划一下 1 米大约有多长。再用 1 米长的绳子
量一量课桌的长、自己的身高、以及铅笔的长度,进一步加深 1 米的实际长度。
( 3)出示米尺,观察刻度。
数一数米尺中厘米的刻度,看一看 1 米是多少厘米。
提问: 1 米是多少厘米?(板书: 1 米 =100 厘米)
说明: 1 米是 100 厘米,也就是 100 厘米等于 1 米。
2. 教学试一试。
(1)出示第 1 题量一量。
(2)请学生用米尺量一量黑板的长,注意在量的时候:应从物体的端点开始,一直量到另一
个端点,尺子要摆平,这样才能量出长度。
(3)量一量教室的长度。
(4)出示第 2 题,先估计,再测量。
三、巩固练习。
1. 完成“想想做做” 1。学生张开双臂,比划一下。
2. 完成“想想做做” 2。学生自己填写。
3. 完成“想想做做” 3。学生填写,教师提醒看清单位名称。
4. 完成“想想做做” 4。
(1)分小组完成下面的活动。
(2)提醒注意测量的方法。
5. 完成“想想做做” 5。
( 1)口答,并说明原因。
( 2)提问“如果这辆车高 5 米,能通过吗?为什么?如果一座桥高 3 米,而一艘轮船高 4 米,
能顺利通过吗?为什么?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什么长度单位?它有多长?用手比划一下,在通常量哪些物体的长度时用米做
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