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际中的语言运用》 教学设计
编者: 王珍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通过不同途径掌握称谓语、禁忌语、委婉语等交际语言;
2、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语境条件运用不同的交际语言,达到交际目的。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1、根据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要求,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条件恰当地表情达意。
2、教学通过课内探索延伸至课外,积累关于交际中的语言运用的一些知识。
教学方法:
课前预习法 自主探究法 合作交流法 练习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学生看或听故事,谈感受
课件展示故事或老师讲故事,学生思考:看了这两个故事之后你的感受是什么?用
一两句话概括即可。
A、请客故事
某人请了四个客人来吃饭,到了约定的时间有一个客人没有到。主人说:“该来的怎么
还没有来?”旁边的那个一听,不开心的走了。他又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呢?”另外一
个听到此话,极为不爽,拂袖而去。这时他着急了,于是道:“我又没说他们俩!”这下好
了,最后一个客人坐不住了,起身就走。主人傻在那里,不知如何是好。
B、杨澜故事
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杨澜,在一次重要的节目主持活动中,走向观众时,不慎踩空
最后一级台阶,当众摔了一跤。虽然不是很重,但场面极为尴尬,观众们也顿时目瞪口呆。这
时杨澜站起后,轻捋秀发,微微一笑:“ 谢谢大家!是你们的热情,让我为之倾倒 ”观众们
顿时掌声四起。
2、学生自由发言
3、老师小结: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说话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儿。设想如果人不会说话,社会将变成一个无法沟通的
世界;正因为有了语言,世界才变得生气勃勃。简单地讲,说话既是一件容易得不能再容
易的事,又是一件比登天还难得的活儿。说容易,是因为除哑巴外大家都会说;说难,是
因为在说话的过程中有许多的讲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交际中的语言运用》,即交际中
说话时要注意的称谓语、禁忌语和委婉语。
二、称谓语
1、了解称谓语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在预习里进行,课堂合作交流)
。1
。
首先了解称谓语,有请 X组同学展示下预习成果。请先陈述你们组的任务,然后逐个作答。
什么是称谓语?你知道日常生活中的哪些称谓语?从中你明白称谓语可以分哪几类?请
为每一类举 3至 5个例子。
(1)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更正。
(2)师据生交流的内容总结:课件展示。学生自由大声读。
A、什么是称谓语?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称谓”是指“人们由于亲属和别的方面的相互关系 ,
以及由于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称谓语既是语言现象,也是社会、文化现象。在任
何语言中,称谓语都担当着重要的社交礼仪作用。
B、称谓语分类
(1)亲属称谓
亲属称谓指的是以本人为中心确定亲族成员和本人关系的名称,是基于血亲姻亲基础上
的亲属之间相互称呼的名称、叫法。它是以本人为轴心的确定亲属与本人关系的标志。
在现代汉语中,亲属称谓大都能把其身份表明一览无余,如辈份(父辈:伯、舅;同辈:哥、
妹、堂弟),父系或母系(姑、姨),直系或傍系(孙、侄孙),年龄的大小(叔、伯、哥、弟)及血
亲或姻亲(哥、姐、嫂子、姐夫)。
汉语亲属称谓系统繁复多样,且直系与旁系、血亲与姻亲、长辈与晚辈、年长与年幼、
男性与女性、近亲与远亲等都严加规范,一一区分,其语义功能之细密、描述之精确,令人叹
为观止。
(2)社交称谓
社交称谓是指除去亲属称谓以外的,反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关系的称谓习俗。社交
称谓又分为非亲属称谓和语境称谓。非亲属称谓是以社会生活中在“人”这个本位上,除去
表示亲属关系的称谓而外的那些表示人际关系的称呼。
汉语中的社会称谓,只要有衔头的,基本上都可用作称谓。如石班长、张助理、吴科长、
陈会计等。
所有的职务:部长、省长、司长、厅长、校长、院长、厂长、经理等;
所有的军衔:上将、中将、中校、少尉等;
所有的职称:工程师、高工、教授、讲师、编审等;
所有的学位:博士;职业:医生、护士、老师、会计、律师、教练
等等都可以加上姓称呼别人。
C、在生活中,二者是孤立的么?请看屏幕,并读文字。
说什么?张医生是我大表哥?李教授是我三姑?我滴神呀!
启示:在生活中二者并不是完全割裂开来的,它们存在交融现象。在生活中我们就应依
据具体的语境确定该使用什么称谓语。当二者撞车时,我个人建议在私人场合,用亲属称谓,
在公众场合用社交称谓,在家里用亲属称谓,在单位用社交称谓。
三、敬谦语的正确运用
过渡语: 在称谓语这一领域,是不是掌握了以上知识在交际中就不会出现问题呢?下
面请大家看一情境展示,从中定能得以启示。
1、 情境引导
A、情境展示,学生思考:打横线称谓语在此语境中的使用是否恰当?为什么?
(小明在青少年画展上获得一等奖,小明带他的父亲前去拜访他的老师。见面后,小明向
老师介绍他的父亲。)
小明:这是令尊。
。2
。
老师:哦,原来是家父。你好。
父亲:您好。小明啊,还不快拜见老师。
小明:这次我在画展上获了奖,多亏家师教导有方。
父亲:令郎这次在画展上获奖,多亏您悉心指导,我们全家都很感谢你。
老师:哪里,哪里,还是您家小儿自己努力的结果啊。
B、学生前后左右相互探讨
C、学生自由发言
D、共同明确:家父----你的父亲 家师-----我的老师(恩师)
令郎-----我儿子(犬子) 小儿-----儿子
称自己的父亲:家父、家严、家尊、家君
称自己的儿女:犬子、小女
E、教师小结:中华民族文化传统要求人们在交往中对他人应使用敬称和谦称 ,应该尽量贬
低自己、抬高他人以示谦虚、尊敬及客气等。因此汉语里拥有大量的敬称、谦称的词和词
组。
2、生活积累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自主探究在预习里进行,课堂合作交流)
你还知道日常生活中哪些敬称或谦称?请据此总结规律。
(1)小组派代表交流,其他人补充更正。
(2)师生共同归纳,课件展示,学生自由齐读。
A、“家大舍小令外人”
a.对人称自己的长辈和年长的平辈时冠以“家”,如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家叔、家兄等;
b.对人称比自己小的家人时冠以“舍”,如舍弟、舍妹、舍侄等;(舍,舍间,含有
家里的意思。)
c.称别人家中的人,冠以“令”表示敬重,如令堂、令尊、令郎、令爱等。
B。另外还可用“犬子”、“小女”“足下”等表示谦逊。
3、牛刀小试
请选出以下各项中交际语言运用得体的一项。( C)
A、今日亲聆诸位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
B、这是令尊拙作,请赐教。
C、舍弟好使性子,还望多包涵。
D、我家家教很严,令尊常告诫我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
三、禁忌语
1、了解禁忌语
自主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在预习里进行,课堂合作交流)
什么是禁忌语?日常交谈中需要避讳的内容一般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小组派代表交流,其他人补充更正。
(2)师生共同归纳,课件展示,学生自由齐读。
A、在语言交际中,有一些词语是不能随便说的,说出来就可能引起听话人的不快和反
感,这就是语言学上所说的“禁忌语”。
B、日常交谈中需要避讳的内容一般有:
a、生理上的缺陷。
诸如耳聋,眼瞎,脸麻,背驼,腿短,五官违常,肥瘦失宜。如果彼此不是那么亲密无
间,或对方不够开朗大度,说话时对上述种种都应当避开,不得已时只好采取间接表达方式。
。3
。
b、家庭不幸。
像亲属死亡,父母离异,婆媳不和,父子关系紧张,子女品德不端,晚年膝下茺凉,身
有难言这隐,患上不治之症,不是当事人主动提及,则不宜贸然询问。
c、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的短处,学业能力上的不足,种种不够体面的经历和现状,这
些也都是不希望他人碰撞的敏感神经。
d、特定的风俗习惯。
回族人忌食猪肉,当然也不不喜欢人家说猪。西方人的一般不高兴别人打听自己的年龄、
工资收入。不少农村忌讳逢年过节时有人上门讨债,遇有喜庆怕人家说不吉利的话。不知道
这些,就会在无意中惹人不高兴。
2、避讳方法
讲话要注意避讳,早已成为人们的注意问题了。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下避讳的具体方
法。
小题试做,方法归纳
A、李老师(女的)长得很肥,邓老师(男的)长得很瘦。如果让你用忌讳的语言描述下他
们的外在形象,该怎么说?一句话即可。
明确:李老师你有杨玉环的韵味!(李老师你真丰满!)
邓老师你很精干!邓老师你很干练!
小结:改换说法,寻找替代。
B、在聚餐时或大众场合,你要上厕所,怎么跟人家说?有外人在场时,你的亲人做错了事,
你怎么处理?为什么?
明确:我想上洗手间(我想去茅山,我想上茅厕)
不在外人面前批评他们,因为人都是要面子的,否则就会让他们反感
小结:注意语言环境,以防产生反感。
C、一个谙熟外文人的人,在几个不通外文人面前,大谈掌握外文的重要性,甚至说什么当
今时代,不掌握一门外语,简直是新型文盲。这样会产生怎么的结果?为什么?
明确:不通外文的人对谙熟外文之人产生厌恶之感。因为觉得对方在显摆、逞能。
小结:注意语言对象,以免出现误会
D、南京一朋友结婚,你如果送一把昂贵的伞给他,他会很生气,为什么?一个上海朋友住
院,你带一筐苹果去看他,他也会很生气,这又是为什么呢?
明确:“伞”谐音“散”,“苹果”谐音“病故”。
小结: 入境问俗,入乡随俗。
3、生活积累
日常生活中或文学作品中常见的禁忌语你知道多少?并请把他们归类。
(1)小组讨论,派代表发言。
(2)大家归纳,课件展示,学生齐读。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禁忌语
A、生老病死的禁忌语
(避讳说“死”,西方人忌讳称别人“老”,连“养老院”都叫疗养院)
B、节庆日的禁忌语
(婚庆不说“分离”,喜庆不说“死”“病”)
C、职业的禁忌语
。4
。
(渔民忌“翻”、戏班子忌“散”、商人忌“干”“蚀”、和尚忌“秃”、秃子忌“光”,
“电” 、“灯”、“亮”、“寸草不生”、“一毛不拔”等等)
D、隐私的禁忌语
(家庭情况、年龄、收入、情感生活)管好自己的舌头。
4、牛刀小试
以下这段文字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起到了什么效果?
3 月 14 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
两分钟,等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明确:用了禁忌语,庄重而严肃,委婉而含蓄,既概述了马克思的逝世,又表达了作
者的痛悼之情。
四、委婉语
过渡语:交际语中有禁忌,就会有变通的说法,这就是“委婉语”,例如《捕蛇者说》
中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把“民风”改为“人风”,鲁迅小说《祝福》中短工为了避
过年讳,把“祥林嫂死了”说成“老了”,就都使用了委婉语。这样一说来委婉语就是为
了避讳,对么?
1、情景再现
分角色朗读,要求:通过你的声音还原情景。其他学生边听边思考:哪些人说的哪些话
如果换种方式表达,也许小强就不会死?为什么?
今年上大三的小强暗恋系里某位女生,但那位女生却无情地拒绝了他,在回给小强的信里,
那位女生说:
“你去死吧,也不看看自己那副德性,我是不可能接受你的!你死了这条心吧!”
小强看了这封信之后,大受打击,精神有些恍惚,神志不清,于是他来到了某医科大学
附属医院神经科,向护士询问有关他的病情。
小强:小姐,神经科治的都是些什病?
护士:(随口答道)多啦,都是些难治的病。
小强:像我这样的病多久能治好?
护士:(不耐烦)你只管好好养病,问这么多干啥。没听说么,神经科神经科,活得少
死的多,剩下一个傻呵呵。
这几句话对病人无疑是晴天霹雳,小强感到求生无望,当晚就跳楼自杀了。
(2)学生交流
(3)师小结;同一种意思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收到的效果绝然不同。由以上文段我们还可
以看出委婉法并不都是出于避免犯忌讳的考虑,有时发出请求或批评别人、拒绝别人,为
了避免伤害彼此的感情,也需要把话说得婉转些。
2、了解委婉语
自主合作交流
什么是委婉语?通常在哪些情况下使用婉言语,应该怎么使用呢?
(1)小组派代表发言,其他人补充更正。
(2)师据生交流的内容总结:
A、 委婉语是交际中一种与直接语或禁忌语相对应而存在的普遍语言现象.事实上,委
婉语是在语境的制约和作用下、体现交际主体心理需要而产生的 ,表达者不直说本意,而选
。5
。
用具有与直接语所指或含义相同的说法来替换表达的一种语言现象.
B、以下几种情况下使用婉言语:
a、有些事物或现象,人们从来不愿直说,必须用婉言。如人们避讳说“死”,可以用
其他词来说,“逝世”、“见马克思”、“没了”……
b、对于某些疾病,生理缺陷等,往往要使用婉言。
c、交际中说到自己,常用表示谦虚的说法。如把自己的意见说成“不成熟的意见”,
把自己突出的成绩说成“我做得还很不够”等。
d、交际中要求别人做什么事,常用祈使表示商量的语气。如向别人借笔,可以说:“请
把笔借给我用一下,行吗?”
e、当别人要你干你所不愿意干的事时,你可以用别的理由婉言推辞。如别人请你去看
电影,你不想去,可以说:“对不起,我今天很忙,改天去吧。”
f、批评别人时要尽量用婉言,缓和语气,以免对方产生抵触情绪。
g、公益广告类,这些广告通过委婉的语言表达给人一种友善、和谐、温馨的感觉。
3、牛刀小试:
林黛玉回邢夫人的一番话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邢夫人苦留吃过晚饭去,黛玉笑回道:“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
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邢夫人听说,笑道:“这
倒是了。”
明确:用语委婉得体,不失礼节。不正面拒绝邢夫人的建议,而是先表感激之情,再
说原因,使邢夫人自行取消提出的建议。
五、课堂小结
无论是称谓语还是禁忌语亦或是委婉语学习与训练,最终是为了让我们在日常交
际中做到用语得体。要想做到用语得体,就必须谨记以下几点: (齐读)
对象———看清对象———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场合———分清场合——— 到什么山砍什么柴
礼貌———注意谦敬———摆正位置
语体———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目的———言随旨遣———有的放矢
总之在交际中,如果我们学会了准确的称呼,注意避讳,能娴熟地运用婉言语,世间
必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友情,人事交往中自然也就多了一分和谐,多了一分文明。
六、练习拓展
1、练习巩固
(1)依照示例,改写下面两条提示语,使之亲切友善、生动而不失原意。
(公园里)禁止攀折花木,不乱扔垃圾。
改写为:除了记忆什么也不带走,除了脚印什么也别留下。
(教学楼内)禁止喧哗,不许打闹
改写为:文明你的语言,优雅你的举止
(阅览室里)图书不得带出,违者罚款。
改写为:带走满腹知识,留下一架好书。
银行警示语:发现假币,一律没收。
改写为:一旦发现假币,我们留作纪念。
(2)80年代以来,汉语称谓词的使用相当混乱,报章杂志和一些出版物,都有不少错用称
谓词的事例发生,尤其是一些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几乎无一种无错误。看看到底错在哪了?
。6
。
A、那汉子又呵呵笑道:“小姐能否告知家父何人?贵乡何处?”(《传奇文学选刊》1986
年第 5期)
B、“晚生河北深州人氏,在尊师郭云深膝下学形意拳。”(同上)
C、校工说:“校长,你家兄来了!”(电视剧《松滋风云》)
D、电视剧《西游记》唐僧对悟空等说:“既然他家师不在……”
明确:以上四例,是因为不了解汉语称谓中有谦称和敬称之分,才出了这种错误。“家父”
“家兄”“家师”是对人称自己的父兄和老师。“尊师”一词,中古时期曾用以称自己的老
师,但宋元以来称自己的老师多用“师尊”,罕用“尊师”,“尊师”用来敬称他人的老师
了。语言是约定俗成,不能自行其是的。不然就如例句一样,用的不伦不类的。
(3)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语境在横线上补写恰当的语句。要求:语意连贯,表达得体,不超
过 30字。(4分)
一位诗人在某学校给学生作有关诗歌创作的学术报告,准备朗诵一首诗时,发现诗
作放在了学生的课桌上,于是走下讲台去拿。他在上阶梯教室的台阶时,不小心摔倒了,学
生们顿时愣住了,目光一下子都集中到了他身上。诗人站起来稳住身体,指着台阶对学生们
说:“ 。”这一机智而又富于哲理的话语,不仅为诗人
解除了尴尬,而且赢得了热烈的掌声。
明确:你们看,上升一个台阶多么不易,生活是这样,作诗也如此。
(4)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的三处(3分)
XX学兄:
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你的诗构思巧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
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顺祝
夏安!
弟 XX
2013年 6月 6日
明确: ①称谓“学兄”(没有顶格) ②祝语“夏安”(没有顶格)
③“寄呈”(不得全) ④“雅正”(不得体)
2、课外延伸
在交际中我们还要注意客套话的使用,也即所谓“寒暄语”、“致谢语”、“称颂语”、
“抚慰语”、“吉祥话”等,请大家课后分小组自由选择其一设计课题,搜集资料,进行探
究。
温馨提示:自己设计课题如《吉祥话趣谈》《我们家乡的禁忌语》等
。7
。
欢迎您的下载,
资料仅供参考!
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资料等等
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