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课 古代商业的发展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古代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带动了古代商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古代商业经历
了兴起、发展、繁荣的过程,对我国古代社会经济的繁荣和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本课分三小目阐述了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古代对外贸易的变迁。第一目
“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讲述了古代商业在先秦、秦汉、隋唐、元、明清时
的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阐述了作
为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市”的变迁及城市职能的变化;第三目“官府控制下的
对外贸易”,概述了丝绸之路在对外贸易中的重要作用及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教材提供了大量的图片和资料,介绍了中国古代商业的一些特征。教学时,要运
用图片和资料,概括古代商业发展的特征,理清商业活动与社会政治、经济、文
化之间的联系。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中国古代商业产生、发展和繁荣的重要表现;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古代
的对外贸易。
●教学难点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繁荣的原因。
●教学方法
本课内容专业性强,学生难以理解。教师宜结合教材“学思之窗”“历史纵
横”“资料回放”等栏目,紧扣“古代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商业发展概况”这一线
索,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式学习;并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课堂教学,贯彻谈
话、讲授、研讨交流等教学手段。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我国古代各历史时期商业发展的概况。
(2)理解我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原因及其与农业、手工业的关系。
(3)认识和理解坊与市、交子等重要概念。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课堂上分组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课外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思辨
能力、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
(2)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文及史料,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历史材料以获取
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有关问题进行说明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明确商业的产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
辩证统一、互相作用;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
经济建设的信心。
(2)了解商业活动在人类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具有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商业
的发展是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的结果;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
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
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
形态的诞生。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图片导入
图 1 战国货币 图 2 秦半两钱
图 3 汉五铢钱 图 4 唐开元通宝钱
过渡:货币的发展与变化,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商业的发展。今天我们就来学
习第 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 3 课古代商业的发展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这一目。
(板书)一、重农抑商下的古代商业
问题情境 1:“商人”的“商”最早的意思是什么?
A.商朝
B.商量
C.买卖
D.钱币
答案:A
过程叙述:古往今来,人们为什么把买卖人称作商人?原来“商人”一词的
由来与我国商业的起源与形成有着一段有趣的故事。
在原始社会后期,出现了以物易物的交换活动。到了夏代,在社会上便游离
出一部分专门从事交换的人。公元前 1000 多年,黄河下游居住着一个古老的部
落,他们的祖先叫契。
由于契在大禹治水时有功,被封为商,这便是古代的商族。契的六世孙王亥
聪明多谋,很会做生意,经常率领很多奴隶,驾着牛车到黄河北岸去做买卖。一
天,王亥在贩运货物途中,突然遭到狄族易氏的袭击,狄族易氏抢走了货物和随
从的奴隶,并杀死了王亥。王亥有个儿子叫甲微,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后,便兴
兵伐易,最后终于灭了易氏,商的势力从此扩展到易水流域。到了孙汤时,商族
的手工业已相当发达,特别是纺织业,花色品种优于其他各族。孙汤为了削弱夏
的国力,便组织妇女织布纺纱,换取夏的粮食和财富,把贸易作为政治斗争的武
器,最后灭了夏朝,建立了商朝。商朝的农业和手工业均十分发达。
周朝建立后,商族人由统治者一下变成了周朝的种族奴隶。过惯了奢侈生活
的商族贵族,每况愈下。商族人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便纷纷重操旧业,到处去
跑买卖。久而久之,便在周族人的心目中形成了一个概念,即跑买卖的人都是商
族人。后来,慢慢地“族”字也去掉了,简呼为商人了。这些称呼一直沿袭至今。
“商人”之说,在古代是分为两类的,一种是固定在一个地方经营者,如开
店坐铺则称为“贾”(读古)。“春秋”时代鲁国曾设有“贾正”这种官职,专门
管理市场贸易事务。而流动在外面进行贸易的,才叫“商”。然而,现在“贾”
“商”已经不分,凡是作买卖的,统称为“商”。至于在市场上所流通交换的物
资叫“商品”,从事这种行业活动叫“经商”,固定在一个地方用来销售物品的铺
面叫“商店”。一些带有“商”字的叫法,都源于此。
问题情境 2:请概述古代商业的发展变化。
多媒体课件展示:
历史时期 概括
商朝 “商人”出现,商业由官府控制
春秋战国 商业繁荣,官府控制局面被打破
秦汉 商业初步形发展,逐渐艰难
隋唐 商业繁荣
两宋 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元朝 商业繁荣,国内外商品汇集
明清 城镇商业繁荣,“商帮”出现
师生互动: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自主学习 1:春秋战国:商业繁荣。
合作探究:春秋战国时期,商业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是什么?
自主学习 2:原因: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各地出现许多商品市场和
大商人。
自主学习 3:表现:春秋时期著名的大商人有弦高、范蠡和孔子的弟子子贡;
战国时期著名的商人有魏国的白圭、吕不韦。战国时期各国铸造流通的货币种类
增多,形状各异,有的模仿农具,也有的模仿贝的形状。货币的数量大,种类多,
反映了商业较过去发达。商品交换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的繁荣。
过渡: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秦汉时期的情况。
自主学习 4:秦汉:商业初步发展,逐渐艰难。
合作探究:秦汉时期既然商业初步发展了,为什么会逐渐艰难呢?请大家来
分析一下原因。
自主学习 5:秦朝: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了改变战国时期货币种类繁多的
现状,决定统一货币,把原来秦国流通的圆形方孔钱作为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
这就是通称的“秦半两”。他还统一度量衡,修建驰道。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商业
的发展和国家的统一,特别是统一货币对后世影响深远。以后各封建王朝大都掌
握铸币权,钱的形制也保持着类似“秦半两”的圆形方孔模式。
自主学习 6:两汉:伴随着统一局面的形成、巩固和农业、畜牧业、手工业
的发展,特别是两汉政府实行“开关梁,弛山泽之禁”的政策,商业出现了初步
的发展。当时的都城长安和洛阳,以及邯郸、临淄、宛(南阳)、成都等大城市
都发展成为著名的商业中心。
自主学习 7:两汉又开通了陆上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也逐渐发展
起来。张骞通西域之后,陆上丝绸之路开通,路线是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
出玉门关或阳关,再经过今天的新疆进入中亚和西亚。汉武帝之后,还开辟了与
南海诸国及印度半岛等地交往的水上交通线,从事经常性的贸易往来,这就是海
上丝绸之路。两条丝绸之路的开通,有利于中外贸易的发展。
自主学习 8:主要是统治者多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经商受到的限制太多。
过程评价:同学们对秦汉时期商业初步发展及逐渐艰难的原因分析得很好。
下面我们来分析隋唐时期的情况。
自主学习 9:隋唐时期:商业繁荣。
合作探究:为什么隋唐时期商业会繁荣?
自主学习 10:由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手工业的进步,特别是隋朝时开凿的
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促进了商品流通范围的扩大。
自主学习 11:隋唐时期对外贸易不断发展。唐朝前期陆上丝绸之路畅通无
阻,出现商旅不绝的繁忙景象。安史之乱后,对外商业交通的重点,由西北陆路
转移到东南海道。
过程引导:还有一个重要原因,请同学们一起看“学思之窗”。
自主学习 12:唐代还出现了柜坊和飞钱。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是
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飞钱类似于后世的汇票。柜坊和飞钱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
展的结果,它们的出现又促进了商业的便利与发展。
过程评价: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时期,商业发展可以理解。那么
到了两宋时期,商业又呈现出什么样的情况?
自主学习 13:两宋时期:商业空前繁荣。
合作探究:为什么两宋时期商业会出现空前繁荣的景象?
自主学习 14:北宋建立以后,消除了晚唐、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社
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的兴盛提供了坚实的物
质基础。
自主学习 15: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商业环境相对宽松。
自主学习 16:宋代市场上虽然仍然使用金属货币,但在北宋时,四川益州
的富商开始发行纸币“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后来,官府在益州设立
“交子务”,印制和发行“交子”。南宋时,纸币使用的地区广,发行量也大大增
加。
自主学习 17:两宋时水陆交通便利,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对
外贸易的发展。
自主学习 18:元朝:商业繁荣,国内外商品汇集。
合作探究:为什么元朝会出现国内外商品汇集的景象?
自主学习 19:元朝实现了国家的空前统一,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
础;重新疏浚了大运河,疏浚后的大运河从杭州直达大都;开辟了海运,海运从
长江口的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抵达直沽(天津);元政府还在各地遍设驿
站,横跨欧亚的陆上丝绸之路也重新繁荣起来,这些都促使元朝商业继续繁荣。
自主学习 20:元代的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国际商业大都会。
东欧、中亚、非洲海岸、日本、朝鲜、南洋各地,都有商队来到大都。城内各种
集市三十多处,居民不下十万户,国内外各种商品川流不息地汇聚于此。
多媒体课件展示资料(见“参考资料”之“原始资料”)
合作探究: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此阶段商业的发展状况如何?
自主学习 21:城镇商业繁荣,“商帮”出现。
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出许多地域性的商入团体商帮,其中,徽商和晋
商实力最强。
多媒体课件展示:
列表比较徽商、晋商
第一阶段 第二阶段 第三阶段
徽商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茶叶、木材、粮食 典当、走出国门
晋商 经营盐业致富 经营丝绸、铁器、茶叶、棉花、木材 票号,走出国门
过渡: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商业发展的过程,随着商业的发展,
作为商业活动的场所“市”以及城市的职能也在发生变化,城市的发展从一个角
度反映着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概貌。下面我们就来学习第二目“市的变迁和城市
的发展”。
(板书)二、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市的变迁和城市的发展”这一目。
在我国古代,“城”与“市”是彼此分开、相互独立的两个不同概念。城就
是城,是统治阶级居住的地方;市则是人们交易的场所,开始并不在城内。
问题情境 3:请概述“市”的变迁。
历史时期 概括 特点
西汉 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定时、定点、管理严格
唐朝 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 定时、定点、管理严格
宋朝
市分散在城中,“草市”更加普遍,出现
四大商业名镇
突破时间、地点限制;管
理松散
明清 出现单一的商业城市
师生互动: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自主学习 1:西汉:长安城东、西有“市”九处。
多媒体课件展示:
唐长安城平面图
自主学习 2:唐朝:长安城设东西二市,各占两坊之地,仅东市就有 220 行,
西市有西域、波斯、大食的商人。
过程叙述:唐朝长安的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情况:长安内城内有“市”有“坊”,
“市”为商业区,“坊”为住宅区;“市”和“坊”是分开的,它们之间有着严格
的界限:“市”只能从事商业活动,不能住人,而且时间规定得很死,只允许每
天下午进行商业活动,暮鼓一响,所有的人必须回到住宅区——“坊”里面;而
“坊”只能住人,不准从事商业活动。
合作探究:这样的城市布局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自主学习 3:这样的城市布局不利于商业活动的进行,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
展。
多媒体课件展示:
北宋东京平面图
宋朝: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
合作探究:北宋的东京城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与唐都长安有何异同?
自主学习 4:虽然商业区仍然叫做“市”,但东京城布局图上找不到“坊”
的痕迹,也就是说,“东京城的布局打破了‘市’,和‘坊’,的界限,商业活
动不再限制在特定的区域”。
自主学习 5:商业活动打破了唐都长安只准每天下午进行的时间界限,出现
了“夜市”和“早市”。
自主学习 6:东京出现娱乐场所“瓦肆”,而长安没有。
自主学习 7:“草市”更加普遍,出现四大商业名镇。
过程评价:自唐中后期以来逐步出现商铺侵街现象,至北宋则完全打破“坊”
“市”界限的情况。
合作探究:这种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情况的改变,说明了什么问题?发生这
种变化的根源又是什么?
过程评价: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而商品经济的发展,又是农业、
手工业发展的结果;而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原因,归根到底是由于政府的重视,
并采取了相应的措施。
也就是说由于政府的重视,促使农业、手工业的发展,而农业和手工业的兴
盛又促使城市的繁荣。
自主学习 8:明清出现单一的商业城市,如丝织业的中心——苏州、杭州。
合作小结:城市是社会的中心,商业繁荣与城市发展联系在一起。由于商业
贸易发展水平的不同,古代城市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总之,城市是考察古代中
国商业发展状况的一个窗口。
问题情境 4:请同学们结合前面所学的内容,分析古代城市职能是如何变化
的。
(1)我国古代城市在战国时为政治中心、手工业中心、商业中心合一型城
市,如临淄、邯郸、大梁、郢等。
(2)唐朝开始,分为手工行业中心城市地区,如丝织业的定州、益州、扬
州,陶瓷业的邢州、越州,造纸业的宣州、益州,还有都市商业区如长安城中的
东市、西市和外贸中心城市广州。
(3)两宋时期出现手工技术中心地区,如定窑、汝窑、景德镇,城市中商
业区界限消失,外贸城市增多,有泉州、广州、明州。
(4)明朝时期手工业、商业、外贸各有中心城市,如苏州、杭州、松江、
景德镇为手工业中心,成都、武昌、扬州为商业中心,广州、宁波、泉州、福州
为对外贸易港口。
问题情境 5:中国古代发展城市的特点是什么?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明朝中后期,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某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萌芽。
(4)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逐渐发生变化。
问题情境 6:城市商品经济发展的历史影响。
(1)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城市发展,表明商品经济日趋活跃。
(2)农村人口不断走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多,城市规模扩大。
(3)商品经济一方面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一方面又对自然
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4)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明朝中后期的江南一些城市,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
关系的萌芽。
(5)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和观念逐渐发生变化。
过程小结:通过以上叙述,我们知道了商业发展与城市的变化是密切联系在
一起的。
(板书)三、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这一目。
问题情境 7:概述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发展。
多媒体课件展示:
历史时期 概括
西汉 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
唐朝 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两宋 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及非洲的几十个国家进行贸易
元朝 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
明清 中国对外贸易萎缩
师生互动:学生讲述,老师完成对应表格。
自主学习 1:西汉:开通了陆地和海上两条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
来。
自主学习 2:唐朝时,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政府在这里设有市舶使,
专管对外贸易。
概念讲解:丝绸之路有“沙漠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和“草原丝绸之
路”三个概念。
人们通常所指的丝绸之路是穿越中亚、翻过帕米尔高原、抵达西亚的线路。
若再往北走,则是北路,往南走是南海路。历史上丝绸之路并没有严格的界定,
三条线路皆由众多干线与支线所组成。北路是指北纬 500 横跨东西穿蒙古高原、
越喀喇昆仑山(Karak。ram)的草原之路。这条路主要是中亚牧民西去的线路,
历史上称为北路。从北纬 40 度向西至北纬 35 度偏南的这一带沙漠中,曾经有数
条线路,但以北纬 40 度贯穿东西的最长一条线路作为丝绸之路的中路。人们通
常所指丝绸之路从狭义上讲就是该线路,即史书记载的商队(西域以骆驼为交通
运输工具的商队)所经路线,史书上记载最多的也是这条丝路。南路基本上是指
经印度、东南亚至红海、波斯湾的南海路。古代相当多的东南亚人、波斯人、阿
拉伯人都利用此道。
自主学习 3:两宋时,中国同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以至非洲的几十个
国家进行贸易,海外贸易税收甚至成为南宋国库的重要财源。
自主学习 4:元朝时,泉州是重要的对外贸易港口,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
港。
自主学习 5:明清时,由于实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中国对外贸易萎
缩。
问题情境 8: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什么?
(1)传播中国文化,宣扬中国声威,扩大在海外的影响,树立大国形象。
(2)发展贸易,丰富自己的经济生活,经济互补互利。
(3)学习外国文化,丰富自己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进步。
作为封建王朝,开展对外交往的最根本目的当然是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但
我国古代开展对外关系是与近代西方殖民者以商业为目的、抢占殖民地、抢占商
品市场有根本区别的。
问题情境 9:中国古代对外贸易的特点是什么?
先陆路贸易,后海路贸易。我国古代的对外交通,可以唐朝为界分为两个阶
段。汉朝至唐朝,主要通过陆上丝绸之路同西亚、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和地区进
行贸易与交流;唐朝至明朝,海路对外交往日益占据了主导地位,这是因为北方
战乱不止 j 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和造船技术的长足进步所致。
以友好为主流。例如两汉同朝鲜、日本有频繁的经济文化交往。唐代对外关
系发达,同亚洲国家交往频繁,对彼此经济文化产生了影响。南宋的对外贸易范
围扩大到非洲一些国家。元朝时亚、非、欧一些国家和地区不断有使团、商队来
大都,泉州港异常繁忙。明朝郑和下西洋密切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
由对外开放走向闭关锁国。汉朝至明朝的一些封建统治者实行对外友好政
策,促进了我国和亚、非、欧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丰富了各国人民的物质和精
神生活,加强了我国同世界各国的联系,提高了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和地位。清
前期统治者为了巩固封建专制统治,对外实行闭关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阻
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我国日益落后于世界潮流。历史告诉我
们,“开放国兴,闭关国衰”。
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探讨了古代商业的发展,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商品经济在封建社会
的不同时期所起的作用。
(1)封建社会初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统治的加强,战国时期,
新兴地主阶级中很大一部分就来自于拥有雄厚资产的商人。一些商业繁荣的城
市,成为封建政权的中心。
(2)封建社会中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封建政权的巩固,有利于增加
政府的财政收入。
(3)封建社会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封建制度起了瓦解作用。明朝中后
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工场手工业,资
本主义萌芽的产生与缓慢发展,经济上瓦解着封建制度;政治上动摇着封建统治
秩序;思想上冲击着封建统治的思想基础。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