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教案
整体设计
本课概述
本课既是上一课《罗斯福新政》的延续,又是对全单元核心内容的总结。课
文内容围绕“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展开,包括“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建立‘福利国家’”和“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三目内容。第
一目分析了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有利于学生对这项制度的全
面认识。第二目则介绍了二战后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演变,反映了西方主要资本
主义国家为缓和阶级矛盾而对政策所进行的一系列调整。最后一目则反映了当今
资本主义经济新的增长模式。本课教材结构编排清晰明朗,有利于学生整体上把
握知识,教师可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并联系现实,帮助学生更深层次地理解相关
内容。
思路设计
●教学重点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难点
认识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教学方法
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教学中应结合多媒体课件,主要以“引导—分析式”
教学法为主,适当补充相关材料,并联系现实,同时配合提问、合作探究等方法,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通
过学习能对所学内容进行概括、比较和阐释,从而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福利国
家”;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
(2)通过分析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新变化,探究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原
因及其实质。
过程与方法
(1)利用相关历史资料,创设历史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历史问题,提高学
生分析、比较、概括历史事实的能力。
(2)引导学生学会前后知识的联系、归纳和总结,使学生从整体上全面认
识和把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新变化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
多样性,努力学习,吸收其他民族和国家发展经济的经验,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趋
势。
教学设计
导入设计
情境导入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对于一个正常的德国公民来说,他失业后的 18 个月内,每月可从政府那里
领取 1000 马克的救济金。这笔钱虽然不多,但足够他支付房费、水电开支、食
物和外出度假的汽油费,还能去观看拜仁队的比赛,生病的费用另算。于是很多
德国人在下岗后不愿立刻找工作,宁愿在家享受政府的救济。连德国总统都不得
不感慨万千地说,德国人的生活有些优越过头了。
提问:这段材料向大家展现了当代西方国家的什么制度?
回答:社会福利制度。
过渡:很多同学看完上段材料很是羡慕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那么,西方国
家的福利制度有没有缺陷呢?二战后的西方国家,除了建立起较完备的“福利国
家”,还有哪些新变化?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第 19 课《战后资本
主义的新变化》。
多媒体课件打出课题:
第 19 课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推进新课
合作学习
问题情境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罗斯福新政,请大家回忆一下,罗斯福新政
最深远的影响是什么?
回答: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师生互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组织与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的资本
主义,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19 世纪末向帝国主义过渡的时候,国
家垄断资本主义就已经产生,经罗斯福新政,到二战后有了进一步发展。为什么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发达国家会从单纯依靠“看不见的
手”转为兼用“看得见的手”?
合作探究:第一,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惨痛教训,经济危机呼唤国家
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第二,二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和第三次科
技革命需要巨额的资金和对各部门有效的管理超出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承受能力;
第三,二战的特殊作用。二战中国家对工业部门实行集中管理以应对战争,这为
战后的国有化政策及建立国营经济奠定了物质基础;第四,私人垄断发展的必然
结果,资本主义经济的矛盾加剧,产生了一系列私人垄断资本难以克服的矛盾,
私人垄断资本不得不接受国家的干预和调节。
过程评价: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使得战后 20 年,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普遍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也反映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种生产关
系的局部调整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
的迅速发展。但是它会推动资本主义经济一直迅速发展下去吗?
合作探究:不会。20 世纪 70 年代初,美国和西欧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滞
胀”现象,经济增长停滞或下降,物价则持续猛涨,通货膨胀严重。
过程评价:20 世纪 70 年代“滞胀”局面的出现,表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依
然有其局限性,它同样不能解决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及其制约的其他一系列矛
盾。而且在其发展过程中,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会使这些矛盾进一步加剧。面
对“滞胀”局面,各国都立即进行调整,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美英等
国逐渐发展出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
济”。
(板书)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发展:二战后到 20 世纪 70 年代初,普遍奉行。
2.调整: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总结: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关于国家干预的争论虽然持续不断,但如今这些
争论主要是集中在干预程度的问题上。总之,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节,已经成为
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问题情境 2:西方“福利国家”在二战后发展起来,也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
个新变化。西方“福利国家”是怎样形成的?其实质是什么?
回答: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
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使“福利国家”发展起来。“福利国家”的实质
是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服务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的最低收入,保障
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板书)二、建立“福利国家”
1.原因
2.实质
师生互动:西方的“福利国家”包含哪些政策?我们中国在这方面目前状况
又如何?
合作探究:随着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逐步建立起包
括医疗保健服务、养老、住房、失业保险、教育等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形成一
个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中国的社会福利制度现在也在不断地发展,包括养老保
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城市最低生活保障、福利院、收容所等。
过程评价: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福利制度还有待完善。那么,是不
是西方“福利国家”就完美无缺呢?请大家看下面两段材料。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 二次大战后,西欧各国在民主社会主义思潮影响下,纷纷建立起“福
利国家”。各国实行的社会保障大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社会保障,对年老、
患病、失业者提供补助,这是社会保障的最基本内容。二是社会救济,对贫困者
提供各方面的援助。三是社会工作,对教育等社会事业提供支持。居民得到这三
方面的保障,或如一些人所说,得到“从摇篮到坟墓”的保障,基本上解除了对
温饱问题的担忧,这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材料二 英国扩大了以社会保险和福利补助为内容的福利制度;法国按家庭
津贴原则,国家为有子女的工人和雇员提供补助,还制定了广泛的社会保险立法,
使半数以上的人口生活有了保障,使福利开支占了国民生活总值的 16%;联邦德
国和意大利也是如此。但是,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随着政府财政赤字的加剧,
英、法、美等国不得不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
师生互动:根据以上材料,你怎样认识和评价发达国家的福利制度?
合作探究:社会福利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有效地缓和
了社会矛盾,对稳定资本主义制度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助长了惰性,增加了财政
支出,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过程评价:正是因为如此,西方的“福利国家”制度经历了这样一个发展过
程:20 世纪六七十年代日渐完备,1973 年经济危机后仍在继续发展,20 世纪 80
年后西方国家不同程度地减少政府的公共开支,缩小“福利国家”的规模。由此
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一个认识:社会福利应该根据国情量力而行,既要最大限度
地实现人文关怀,建立起可靠优越的社会保障,也不能操之过急,造成财政赤字,
阻碍经济发展。
(板书)3.发展
4.评价
问题情境 3:
多媒体课件展示材料:
材料一 1970~1975 年,美国农业人口从占人口总数的 5%下降到 3%;同期,
从事制造业的人口从 30%下降到 13%,而从事服务和信息行业的人口,从占人口
总数的 15%上升到 72%。
材料二 1987 年英、法、日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比重
英国 法国 日本
第一产业 2% 2% 3%
第二产业 38% 38% 40%
第三产业 60% 60% 57%
师生互动:上面两段材料反映了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发生了怎样
的变化?
合作探究: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第一、二产业比重大大下降,第三
产业比重迅速上升。
(板书)三、第三产业的兴起和“新经济”的出现
1.第三产业的兴起
师生互动: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 P90《历史纵横》,理解第三产业的含义。
提问: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产业结构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调整?
回答:二战后,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公众生活水平的
提高及消费需求的多样化,美国等主要经济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迅速发展。
过程评价:归纳得很对。由于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其产值在国民经济中所
占比重、就业人数在总劳动力中所占比重都在迅速上升,已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
最快的部门。
(板书)(1)原因
(2)表现
师生互动:面对世界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的趋势,中国应该作何选择?为什
么?
合作探究:中国也应当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因为二战后,科学技术在生产领
域所占比重不断加大,成为劳动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源泉。人们的需求结构
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提供服务的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必将大幅度上
升。同时,第三产业自身也在发生变化,其范围在不断扩大,增加了与信息工业
相关的部门。因此,中国也应该顺应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过程评价:大家的认识很深刻,的确如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可以促进经济
竞争力提高,有利于拓展经济活动领域,增加就业,扩大市场,改善资源配置,
并在一定程度上缓和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使经济发展产生质的变化,所以我国也
应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当然,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也不能忽视,应该全面发展,
共同繁荣。
(板书)(3)作用
问题情境 4: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出现了“新经济”,成为整个世界关注的
焦点。那么“新经济”的特点是什么?
合作探究:美国出现的“新经济”,是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
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过程评价:确实如此。有人曾举例说,“新经济”就是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
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新经济”就是
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
自主权;“新经济”是华盛顿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
单。美国的“新经济”包含了一系列促进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技术创新、制度创新
和管理创新。
师生互动:美国“新经济”的概念由何得来?“新经济”的出现是不是预示
着美国经济将一直繁荣下去?
合作探究:从 20 世纪 90 年代初开始,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
下,美国经济实现了长达 10 年的持续增长,当时,美国的一家杂志称这一现象
为“新经济的胜利”。“新经济”的概念由此而来。
“新经济”并不预示着美国经济将一直繁荣下去。因为资本主义制度存在,
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就存在,资本主义国家就迟早会再发生经济危机,所以不可能
一直繁荣下去。
过程评价:大家逆向思考问题的方式很好。的确,美国的“新经济”没有背
离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循环的规律,依然受到经济周期性波动等规律及其他影响
经济发展因素的制约。从 2001 年起,美国经济又进入新一轮经济衰退期。
(板书)2.“新经济”的出现
(1)表现
(2)特点: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
课堂小结
马克思在 1859 年《〈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说: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当代资本主义出
现的新变化是资本主义主动地寻求自我调节的结果。资本主义之所以要主动地变
化,既是利润最大化的需要,同时,也是在与社会主义制度较量的过程中,不得
不采取一些改善措施。变化的原因一是科技革命推动的结果,二是资产阶级吸取
经验教训的结果。这种变化是资本主义的自我扬弃,但是,这些变化没有解决资
本主义固有的矛盾和问题,资本主义终究会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板书设计
生产力发展——
资本主义新变化
经济政策的新变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的发展
社会政策新变化——福利国家制度
经济运行机制新变化——美国的“新经济”
实质:资本主义
生产关系的局部
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