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教案-第六单元第 18 课新时期的
理论探索
项目 内容
课题 第 18 课新时期的理论探索
修
改
与
创
新
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学
重、
难点
重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难点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邓小平理论的地位。
教学
准备
多媒体等常用教学设备
教学
过程
教材分析与建议
本课教材从两个方面介绍了邓小平理论:围绕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讲述了伟大转折
的宣言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并高度评价邓小平理论
历史地位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由于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的文字与影视资料非常丰富,建议在教学时进行适当补充,以
增强学生对这一时期所诞生的伟大理论的感性了解,为深入掌握邓小平理论的地位奠定
基础。
本课的引言是由 20 世纪末广为传唱的《春天的故事》歌词和简略的文字介绍组成
的。歌词中选择了 1979 年和 1992 年这两个不一般的年份,点明一位老人在改革开放中
具有特殊的作用。文字内容则指出,这位非同一般的老人就是邓小平,是他以过人的智
慧与胆略揭开伟大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1992 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
要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问题,似春风般解放
了人们的思想,指明了中国改革开放继续前进的方向。这两部分内容意在说明:邓小平
不只是确立了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成功的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模式,更提供了现代化建设
和改革开放所必须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保证,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建议教师以歌词和文
字为素材,通过多媒体方式让学生感受歌词的春天的意境。问题一:通过欣赏《春天的
故事》,你能从中获得哪些历史信息?问题二:通过阅读引言文字内容,你认为 1992
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的一系列谈话,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起了什么样的作
用?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伟大转折的宣言书”,教材以 20 世纪 70 年代为历史坐标,以《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核心,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重点内容,阐述了邓小
平对中国实现伟大转折、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起的巨大作用。邓小平理论,
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教材首先介绍了粉碎“四人帮”后的思
想现状,随后重点叙述了邓小平在真理标准的讨论前后所作出的努力,特别是《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的“宣言书”的作用,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
上实现伟大转折。
(1)“两个凡是”与“文化大革命”后的两年徘徊
由于“两个凡是”是本课的难点概念,建议教师在本目教学时首先回顾建国后到十
一届三中全会前、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与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有关的“左”倾
错误,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邓小平为实现伟大转折进行的不懈努力。
1976 年 10 月“四人帮”被粉碎,十年“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全国各族人民以
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各项建设中去,但出现了两年徘徊的局面。这一方面是由于“文化大
革命”长达十年,所造成的政治上、思想上的混乱不容易在短期内消除。但更重要的是
由于当时党中央的主要领导人在指导思想上继续坚持“左”倾错误所造成的,集中体现
在“两个凡是”上。这使“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
展。全国人民都在思考:中国向何处去?
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围绕“两个凡是”错在何处展开讨论。期间若有其他同学要求
发言,应尽可能给以鼓励。
教师总结:“两个凡是”的错误在于利用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思想的淳朴感
情,打着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析,神化领袖,
坚持文革的错误,是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的表现,违反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说明“左”
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
(2)邓小平为实现伟大转折进行的不懈努力
1977 年 4 月 10 日,尚未恢复领导职务的邓小平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指出:“我们
必须世世代代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把党和社
会主义事业,把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事业,胜利地推向前进。”显然,准确的、完整的
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是针对“两个凡是”这个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错误方针而提出
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原则。
在这之后,开始出现一些在理论上和政策上拨乱反正的好文章。特别是 1978 年 5
月 10 日《光明日报》发表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文章,在理论上根本否
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文章发表后,引起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响,掀起了一场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同时也是一场关于党的思想路线的原则分歧的争论展开了。
邓小平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对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是有力
的推动,使这场讨论得以在全党、全军、全国公开深入地进行。这一讨论肯定了“实践
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使亿万人民从盲目的对毛
泽东的个人崇拜中惊醒,从而拿起实事求是这个思想武器去评判是非,特别是敢碰“文
化大革命”这个当时的禁区,成为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1978 年 11 月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他指出:“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首先是解放思想。”这是因为,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在我们的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中
间,解放思想这个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不少同志的思想还很不解放,脑筋还没有开动
起来,也就是说,还处在僵化或半僵化的状态。”而且从正面讲,“不打破思想僵化,
不大大解放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从反面讲,“一个党,一个
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就不能前进,它的生
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
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
是;现在我们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为此,他号召全党,从中央到地
方、到每一个基层单位,“都要实事求是,都要解放思想。”(《邓小平文选》第 2
卷,第 141~143 页)邓小平的重大贡献在于,他不仅仅重新确立了我们党实事求是的
思想路线,而且率先提出要解放思想,把实事求是和解放思想联系起来,深刻阐述了解
放思想对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这篇讲话,是在“文化大革命”宣告结束
以后,中国向何处去的重要历史关头,冲破“两个凡是”的禁锢,开辟新道路、开创建
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这一讲话,为全会确定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认识
和新决策奠定了重要基础,实际上成了随后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成为实
现伟大转折的思想条件。
(3)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邓小平理论的酝酿、准备时期
在邓小平的领导下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支持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冲破长期
“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批评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明确指出必须完整、准确
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重新确立马克
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果断地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从“以
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十一届三
中全会标志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
教学建议:借助音像资料为学生再现当时的历史,加深学生的印象。特别注意突出
邓小平在其中的作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邓小平为实现伟大转折进行的不懈努力。对十
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可从解放思想条件下的“破旧”和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立新”两
个方面来进行归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可引导学生从党在思想、政治、组
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以便于深
刻领会。注意让学生为下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
第二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从 1982 年党的十二大到 1991 年底,全
面改革、迎接挑战时期,更是邓小平理论提出到逐步形成的阶段。教材以 20 世纪 80
年代初到 90 年代初为历史坐标,以中共十二大、十三大为载体,展示了邓小平理论从
提出到逐步形成的历史过程。
(1)中共十二大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欣赏有关中共十二大的音像资料,掌握十二大的时间及其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在十二大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二大开幕词中首次提出“我们的现代化建
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
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
结论。”
党的十二大,是在拨乱反正任务已经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展开的情
况下召开的。在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经验进行总结,以及对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的
思考过程中,诞生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
邓小平阐明的“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是十二大的
指导思想,成为新时期把各族人民凝聚在一起、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旗帜,指
明了新时期的前进方向,全面开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
教师简单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是怎样诞生的,注意强调所遵循的是
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点明这一理论的提出有什么样的作用。
(2)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三大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欣赏有关中共十三大的音像资料,结合课本文字介绍掌握十三
大的时间及其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
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保证党和国家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中国共产党在 1987 年
召开了十三大。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这次大会在认识国情和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
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
系统概括。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作必要分析,便于
学生把握该难点。教师讲述时要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提出的,十三大使这一理论在认识上前
进了一大步。
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
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
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第三目“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从 1992 年 1 月到 1997 年 9 月,不仅是建设有中国
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继往开来时期,更是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完善阶段,并确立为全党
指导思想阶段。1992 年初邓小平视察南方时的重要谈话,精辟地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国
内形势,科学地总结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基本实践和基本经验,明确地回答
了这些年来经常困扰和束缚我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以新的论述和新的论断丰富
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南方谈话”是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重大标志。党的十
四大对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这次
大会高度评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并指出邓小平
为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1997 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
“邓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并把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进《中
国共产党章程》。
(1)“南方谈话”: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的标志。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欣赏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的音像资料,结合课本文字介绍
掌握“南方谈话”的时间及其内容。
学生回答。
(2)邓小平理论的其它内容
邓小平理论内容十分丰富,除了上面所提到的问题外,还包括很多方面。如在社会
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邓小平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必须坚持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扩大对外开放,为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在祖国
统一问题上,他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推动了香港、澳门的回
归,促进了海峡两岸的交流。
(3)“邓小平理论”最终形成并写入党章
1992 年秋召开的中共十四大,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新的
科学概括,使之成为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1997 年,中共十五大明确提出和使用“邓
小平理论”这个更加鲜明简洁的科学概念。进一步阐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
线和基本纲领。
中共十四大高度评价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并
指出邓小平为这一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1997 年,中共十五大进一
步阐述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把“邓小平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郑重写
进《中国共产党章程》,强调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明确回答了国际国内普遍关注
的邓小平同志逝世后中国怎样继续前进这个重大问题。
(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列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系统提出初级阶
段理论和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系统概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
容,邓小平理论的概念已经提出,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形成。
第四目“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教材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指导作用和历
史地位已得到实践证明等方面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具有本课小结的作
用。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结合
回答其中的问题,加深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得到升华。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历史雄辩地证明,实行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
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没有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的进行,就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没有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
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进行就是难以想象的。新社会实践需要
新的理论,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他在领导全党和全国人民不断解放思想的进程中,形成
了伟大的邓小平理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以一系
列新的思想理论观点,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
主义”这一带有时代特征的重大课题,具有普遍意义。在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
一的国度里,社会主义红旗不仅不倒,而且更高地举了起来,这个事实本身就雄辩地证
明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邓小平理论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
路,是世界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之路。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关于第一目“伟大转折的宣言书”的教学,把握 20 世纪 70 年代这个特殊年代,以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为本目教学的重点内容。建议教师在
本目教学时首先回顾粉碎“四人帮”后的思想现状,点明“文化大革命”期间与林彪、
江青反革命集团有关的“左”倾错误。由于“两个凡是”是本课的难点概念,可引导学
生围绕 “两个凡是”错在何处、有何主要的影响展开课堂讨论活动。说明“左”倾错
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集中体现在“两个凡是”上。这使“文化大革命”的错
误得不到纠正,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发展。随后重点叙述邓小平在真理标准的讨论前
后所作出的努力,大力支持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特别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
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所起的“宣言书”的作用,促成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伟大转折。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可从解放思想条件下的“破旧”和实事求是基础上的“立新”
两个方面来进行归纳。对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深远意义,可引导学生从党在思想、政治、
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社会主义事业发展、邓小平理论这三个角度分析,以便于
深刻领会。特别注意突出分析邓小平对中国实现伟大转折、走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道路所起的巨大作用。邓小平理论,是在这次全会前后开始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帮
助学生深入理解伟大转折的实现,与邓小平进行的不懈努力是密不可分的,让学生为下
面内容的学习作好思想准备。
第二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教师可以剪辑十二大、十三大的音像资
料,使学生感受当时庄严隆重的气氛和聆听大会报告中与教材有关的结论,从而更加明
确,从 1982 年 9 月党的十二大到 1987 年十三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及系统
概括的重要阶段。
第三目“邓小平理论的形成”。从 1992 年 1 月到 1997 年 9 月,是邓小平理论的发
展、完善阶段,并确立为全党指导思想阶段。教师可让学生欣赏有关邓小平“南方谈话”
的音像资料,结合课本文字介绍掌握“南方谈话”的时间及其内容。设计下列系列问题:
“南方谈话”是在什么样背景下发表的?其重要理论内容有哪些?“南方谈话”对中国
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起了什么作用?“南方谈话”为什么是又一个解
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宣言书?“南方谈话”为什么标志着邓小平理论成熟并形成体系?
对学生比较熟悉的十四大、十五大的内容可依据教材,让学生自学掌握。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设计以下稍有深度的问题:邓小平理论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有
区别?邓小平理论与邓小平思想是否有区别?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什么?为什么说邓
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否没有
“解放思想”?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解答,最终得出:“邓小平理论是与马克思列宁
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的结论。
关于第四目“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教材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历史地位、
指导作用和历史地位已得到实践证明四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具有
本课小结的作用。建议教师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
的内容,结合回答其中的问题,加深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
认识得到升华。
新课讲完后,教师可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怎样
形成的?”这一问题为中心进行本课小结,既要突出重点,又要揭示各自内容之间的内
在联系,以便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本课内容。为拓宽学生的思路,教师可以启发学生联系
国际形势理解邓小平理论指导下中国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是伟大的抉择。
在我们这个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国度里,社会主义红旗不仅不倒,而且更高地举了
起来,这个事实本身就雄辩地证明社会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和无比优越性。邓小平理论和
中国人民所进行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标志着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
一个新时代的开始。邓小平理论开辟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世界社会主义
复兴的希望之路。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中共十三大:中共十三大是本课重点,也是本课难点。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欣赏有关中共十三大的音像资料,结合课本文字介绍掌握十三
大的时间及其内容。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十二大以后改革开放全面展开,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
革到各方面体制的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为保证党和国家沿着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继续前进,中共在 87 年召开了十
三大。一九八七年党的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根据邓小平同志的思想,在认识国情和
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系统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概括和阐发了党在社
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并第一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确立了我国经济建设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到下个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作必要分析,便于
学生把握该难点。教师讲述时要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
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决议》中提出的,十三大使这一理论在认识上前
进了一大步。
案例二 在介绍“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时,教材从“邓小平理论”是怎么样形
成的、“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和“邓小平理论”的历
史地位已得到实践证明四个方面高度评价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具有本课小结的作
用。建议在进行这部分内容的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阅读【学思之窗】的内容,结合回答
其中的问题,加深对本课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使学生对邓小平理论的认识得到升华。
(1)“邓小平理论”是怎么样形成的?
在新的历史时期,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
的经验,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的历史经验,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的实际
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集中全党全国人民的智慧,创立了邓小
平理论。
(2)“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
邓小平理论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把对社会主义
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
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对科学社会主
义理论的又一重大贡献。
(3)“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作用
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
的强大精神支柱。
(4)“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已得到实践证明。
实践证明,作为毛泽东思想继承和发展的邓小平理论,是指导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
中胜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旗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
飞跃的理论成果。同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第一次飞跃产生的理论成果──毛泽
东思想一样,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1.想想看,邓小平那时为什么要这样讲?
解题关键:认识到有些同志忘记、抛弃毛泽东思想
思路引导:怎样才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答案提示:当时的主要领导人提出“两个凡是”,利用人民热爱领袖、拥护毛泽东
思想的淳朴感情,打出维护毛泽东思想的旗号,对毛泽东生前的决策和指示不作任何分
析,神化领袖,坚持文革的错误,“左”倾错误指导思想并未从根本上改变。针对“两
个凡是”,邓小平同志以鲜明的态度,积极支持真理标准的大讨论,提出应当准确的、
完整的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
2.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现实,谈谈你是怎样理解这段话的?
解题关键:题中的两个“如果没有……,就……”。
思路引导:革命和建设时期正确的道路及成就
答案提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
建立了新中国。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实行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推动
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使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正如《走进新时代》所唱的“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富起来”。邓小平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1.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解题关键:主要内容
思路引导:略
答案提示:发展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根本任务:解放发展生产力;改革外部条件:和平与发展;政治保证:坚持四项基本原
则;战略步骤:三步走战略;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依靠力量:必须
依靠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
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的统一战线;祖国统一:
一国两制。
2.简述邓小平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作用。
解题关键:指导作用
思路引导:理论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答案提示:邓小平理论是开创和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的旗帜,是当
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二、学习延伸
阅读与思考
请回答:“三个有利于”标准对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有什么重要意义?
解题关键:社会主义市场体制
思路引导: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需要克服什么阻碍?“三个有利于”标准与解
决这些阻碍有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长期以来,我们一直认为,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之一,
实行的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忽视甚至排斥商品经济和市场的作用。因而把整个
经济搞死,束缚了生产力的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解放生产力,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如邓小平所说:“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掌握
三个有利于标准,对于消除一些人在姓“资”姓“社”问题上的困惑,进一步解放思想,
排除“左”的干扰,推进改革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板书
设计
一伟大的转折
二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教学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