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三第五单元第15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教案

ID:770375

大小:44 KB

页数:7页

时间:2021-08-27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第 16 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识记:三民主义的具体内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三民主义的内 容; (2)理解三民主义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中的作用;《临时约法》的 进步意义和辛亥革命的成败; (3)比较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异同;三民主义与辛亥革命成 败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自查资料,了解孙中山的一生革命活动。 (2)通过对比,使学生认识新旧三民主义的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认识到三民主义是当时最进步的思想,但不能领导中国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2)引导学生学习孙中山具有适应时代潮流和与时俱进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难点: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分析与评价。 ☆教学建议: 本课教材主要从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孙中山三民主义:三民主义的提出及 影响、新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影响。本课内容一方面表明三民主义的内容在不断充 实和发展;另一方面反映出先进中国人的救国探索不断深入;同时还反映出孙中 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由于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 建议在教学时充分利用与孙中山有关的文字与影视资料比较丰富这一优势,适当 补充有关材料,增强学生对孙中山革命活动的感性了解,为深化理解孙中山三民 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奠定基础。 ★教学过程及要点: 导入新课: 1840 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 洋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 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 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 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 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 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 由此导入新课。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1)各种救国方案屡屡失败:如洋务运动破产、维新变法失败等。 (2)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19 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热潮。引导学 生理解教材 P78《时局图》的含义。 2、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 (1)上书改革:1894 年,孙中山在康有为变法思想的影响下北上天津,上 书李鸿章,提出“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的改革纲领,但 是遭到了李鸿章的冷遇。从此,孙中山放弃了改良思想和行医职业,坚定地走上 了革命道路。(参见教材引言) (2)成立团体:1894 年 兴中会 檀香山 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1894 年,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 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革命主张,这是资产阶级 革命派提出的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最早方案。(参见“历史纵横”) (3)发动起义:1895 年 (第一次)广州起义 1895 年,兴中会准备在广州发动起义,由于内部步调不一致,丧失了时机, 再加上叛徒告密,起义未发动就被镇压。清朝政府大肆捕杀革命党人,陆皓东、 朱贵全、丘四等被杀,程奎光病死狱中,孙中山、杨发、陈少白等均被悬赏通缉。 孙中山流亡海外,后经日本去欧美进行考察。通过考察,他“殊多心得,始知徒 致国家富强,民权发达,如欧美列强者,犹未能登斯民于极乐之乡也;是以欧洲 志士,犹有社会革命之运动也,予欲为一劳永逸之计,乃采取民生主义,以与民 族、民权问题同时解决”,这就形成了三民主义的雏形。 (4)组建政党:1905 年 中国同盟会 日本东京 资产阶级政党 中国同盟会于 1905 年 8 月 20 日在日本东京成立。其前身是华兴会和兴 中会,除此之外还有复兴会、科学补习所等多个组织参加。中国同盟会的根 本政治要求是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十六字纲领。其机关刊物是《民报》。孙中山为其总理,黄兴为副总理。同 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民主 革命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从此革命风潮一日千丈,其进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 矣。” 3、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及评价: (1)内容: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的纲领进一步阐发为“民 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 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面对中国人在西方列强侵略面前所表现出的浑浑噩噩、萎靡不振的 状况,孙中山将民族问题作为三民主义的首要问题提出来,开创了近代思想文化 运动的更高的奋斗目标。民族主义将推翻清王朝,同建立统一民族国家及共和制 度相结合,因而被赋予了新时代的挽救民族危亡的新内容和新含义。但是,民族 主义没有正面提出明确的反帝主张。在革命派看来,帝国主义侵略中国是由于中 国的积弱,只要推翻清政府使中国振作起来,帝国主义各国就会与中国平等相待, 并且可能会赞助中国革命,甚至幻想以承认帝国主义各国在中国的既得利益和特 权,来换取帝国主义的支持和承认,这不能不说是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的表 现。 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 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民权主义从理 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民权主义反 映了中国人民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愿望,对促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起了推 动作用。但是,民权主义的矛头主要指向皇帝和封建贵族,并没有把地主阶级作 为整个封建统治阶级来反对,反而对汉族地主阶级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就为 汉族的旧官僚、地主、军阀混入革命阵营以可乘之机。 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 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纲领。孙中山认为,在民族、民权革命成功之后,实 行民生主义,就可以“思患预防”西方社会的弊端。通过平均地权实现土地国有, 是孙中山设计的解决土地问题的方案,这一方案具有明显的资本主义性质,但它 不能彻底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彻底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 的革命斗争自然也就缺乏坚实的群众基础。 【引申思考】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 孙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 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生 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2)评价: 进步性:①它是孙中山受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涉 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 ②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具 有明显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完成反帝反 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二、三民主义的实践 三民主义是孙中山进行革命的政治纲领,他力图通过民族、政治、社会三大 革命打通中国走向近代化的道路,挽救沉沦在即的民族和国家。具体表现为: 1、领导辛亥革命,推翻帝制: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1912 年 2 月 12 日, 清朝统治寿终正寝,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这是孙中山 三民主义实践取得的最大成果。 2、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1912 年 3 月 11 日,孙中山在南京以 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是中华民国当时的最高法律, 它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主权在民”的政治原则,它还按照资产阶级三权分立原 则,规定了中央制度。为防止袁世凯今后擅自篡改《临时约法》,特地在附则中 规定,修改约法,必须“参议院议员三分之二以上或临时大总统之提议,经参议 员五分之四以上之出席,出席员四分之三以上之可决”。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它对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具有进步意 义,大大推动了中国民主化的进程。 3、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由于三民主义自身具有局限性,在它指导下的资 产阶级一系列的斗争都无法取得彻底的胜利,三民主义不能指导中国革命完成反 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两次护法战争的结局都 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 【备课资料】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 二次革命,又称“癸丑之役”、“赣宁之役”。南京临时政府结束后,产生 了全国统一的中华民国,袁世凯取代孙中山出任临时大总统。1913 年初,由同 盟会改组而成的国民党在正式国会的选举中赢得胜利,国民党代理理事长宋教仁 准备组织内阁,但他很快被暗杀。袁世凯积极准备镇压南方革命力量。在孙中山 的动员下,李烈钧于 7 月 8 日回到江西湖口,成立讨袁军,宣布江西独立,于 12 日向进驻九江的北洋第六师发动进攻,拉开了二次革命的战幕。7 月 15 日, 黄兴在南京宣布江苏独立。随后安徽、上海、广东、福建、湖南,以及重庆等地 也相继宣布独立,加入讨袁行列。以江西、江苏为主要战场的二次革命全面爆发。 但是,讨袁军仓促上阵,孤立无援,9 月 1 日南京失守,二次革命宣告失败。孙 中山、黄兴、李烈钧等逃亡日本。二次革命是一场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战斗,孙 中山等革命党人继承了武装斗争的光荣传统,不畏强权,英勇奋战。它的失败也 充分暴露了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的软弱性。 护国运动:袁世凯倒行逆施,加紧推行帝制复辟活动,激起了全国人民的坚 决反对。一场反帝制、反复辟、反卖国的运动席卷全国。1914 年 7 月,孙中山 在日本东京组织中华革命党,自任总理,号召革命党人“协力同心,共图三次革 命”,决心推翻袁世凯的专制统治,完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12 月 25 日,唐继 尧、蔡锷、李烈钧等通电全国,宣布云南独立。同时,发布讨袁檄文,历数袁世 凯 19 条罪状,并宣布成立护国军政府和护国军。分兵三路向四川、贵州、广西 进军。这推动了全国讨袁形势的迅猛发展。全国各省相继独立和爆发反袁的武装 起义。随着形势的发展,帝国主义列强也不再支持袁世凯。袁世凯见大势已去, 被迫于 3 月 22 日宣布取消帝制,却还想当总统。孙中山发表《讨袁宣言》,号 召“除恶务尽”。并命令各地中华革命军务必与讨袁各派协同作战。在护国军和 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斗争下,袁世凯集团内部分崩离析。浙江、陕西、四川、湖 南等省纷纷宣布独立。袁世凯真正成了孤家寡人,1916 年 6 月 6 日,他忧愤交 加,一命呜呼,结束了可耻的一生。6 月 29 日,继任大总统黎元洪宣布恢复“临 时约法”和国会。 护法运动(两次):1917 年 7 月张勋复辟失败后,段祺瑞重新掌握北京政府 实权。段祺瑞一上台就把毁灭约法和武力统一作为施政重点,公开宣布“一不要 约法,二不要国会,三不要旧总统”,主张武力统一。孙中山提出要打倒假共和, 建立真共和,号召拥护《临时约法》,恢复国会。1917 年 7 月 17 日,孙中山南 下广州,举起了护法的旗帜。海军总长程璧光拥护孙中山的主张,率第一舰队南 下参加护法。同时,原国民党议员也纷纷到达广州。段祺瑞的武力统一政策,除 了对付革命派以外,也直接危及到西南军阀的地盘,因此他们想借助孙中山的声 望,以对抗段祺瑞的武力,所以得到了西南军阀某种程度的支持。8 月 25 日, 非常国会在广州开幕,决定组织护法军政府。9 月 1 日,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 军政府大元帅,护法军政府成立。9 月 10 日,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布段祺瑞等 为叛逆,并出师北伐。护法战争正式开始。9 月 18 日,湖南宣告自主。不久, 组成护法军湘军指挥部,推举程潜为总司令,湖南护法军同北洋军在湘潭西倪铺 迎战,护法战争正式爆发。各地纷纷响应。在湖南,护法军连战连捷,迫使北洋 军多次易帅。其他如四川、福建、湖北等战场,也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在短短的 三四个月内,护法运动就遍及十几个省份。11 月,段祺瑞被迫辞职。护法军内 部也发生分裂,没有继续进攻。第二年 3 月段祺瑞重新上台后,组织北洋军大举 南攻,护法军在湖南占领的地盘很快大部丢失。4 月 10 日,非常国会秉承西南 军阀的意旨,通过《中华民国军政府组织大纲修正案》,决定改组军政府,将大 元帅制改为总裁合议制。孙中山愤而辞职。5 月 21 日,孙中山在绝望之余,离 开广州,前往上海。护法运动失败。 1920 年底,孙中山指挥陈炯明驱逐了盘踞广东的桂系军阀,再回广东,掀 起第二次护法运动。1921 年 4 月,非常国会推孙中山为非常大总统,并通过了 《中华民国政府组织大纲》,成立民国政府,并作北伐的准备。1921 年底,孙 中山在桂林成立北伐大本营,陈炯明掌握了实权。北伐战争打响后,陈炯明于 1922 年 6 月乘北伐军平定江西之际,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悬赏 20 万元捉拿孙 中山,并且炮轰总统府。8 月孙中山被迫下野,再次离粤回沪。第二次护法战争 又以失败告终。 三、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1、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 (1)资产阶级革命活动的历史教训: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 两次护法运动的失败等,说明两点:一是同盟会和国民党组织涣散,需要重组; 二是建立革命联盟。 (2)苏俄和中共对孙中山的帮助:1922 年 9 月 4 日,孙中山在上海召集各 省国民党负责人 53 人,讨论改组国民党问题,陈独秀、马林、张太雷均应邀参 加。孙中山解释了联俄、联共政策,马林讲了话。与会者一致同意改组国民党。 9 月 6 日,陈独秀被孙中山指定参加由丁惟汾、张秋白等 9 人组成的国民党党务 改进起草委员会,起草国民党改组方案并草拟国民党党纲和党章草案。 9 月 18 日,孙中山在上海发表了“致国民党员书”的党内通信,信中沉痛 地回顾了同陈炯明的分歧、陈炯明叛变的始末及严重后果。他说,民国奋斗三十 年来,虽屡经失败,然“失败之惨酷、未有甚于此役者”。他在信中提出了今后 的对策方针,并作了自我批评,“任用非人,变生肘腋,致北伐大计,功败垂成, 当引咎辞职”,并决定联俄联共,彻底改组国民党,以重新振兴国民党的威望, 实现国家的统一。 1922 年 6 月,中国共产党发表对时局的主张,明确指出:中国现在的各政 党,只有国民党是革命的民主派,并提出共产党同国民党共同建立民主主义的联 合战线的主张。7 月,中共二大正式提出同国民党及其它民主派合作,组成民主 联合战线,主张国共两党实行党外的平行合作。同年 8 月对日,中共中央在杭州 西湖召开会议。马林传达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 民党,以实现民主联合战线的建议。会议决定只要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共产党员 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会后,陈独秀等在上海会晤孙中山,向孙中山正式提 出中国共产党关于实行国共合作的主张和具体途径。孙中山不顾国民党顽固分子 的反对,对此表示同意,并赞同依照民主原则改组国民党。随后,陈独秀、李大 钊、蔡和森、张国表、张太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相继加入国民党,并开始帮助孙 中山改组国民党。 (3)孙中山本身具有的与时俱进的精神。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影响及评价: (1)中国国民党一大的召开:1924 年 1 月 广州 新三民主义 1924 年 1 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孙中山、廖仲 恺、蒋介石等一批国民党高层和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一批共产党高层 共一百五十六人参加了会议。孙中山以总理的身份任大会主席。 大会通过了《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 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把“旧 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并讨论了国民党改组问题,同意共产 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国民党“一大”标志着国共一次合作的实现, 标志着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2)新三民主义的内容: ①新民族主义强调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一是中国民族 自求解放.这种民族主义不同于过去那种单纯反清排满的民族主义,而是一种新 的反对帝国主义的民族主义; ②新民权主义主张两个方面,一是主张国家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 人所得而私也”; 二是剥夺“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的政治权 利,实行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专政。可见新民权主义不同于旧民权主义只是 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主张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的空洞 口号,而是主张民权不为资产阶级所专有,而为人民所共有; ③新民生主义也强调两条原则,一是平均地权,二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旧 三民主义早已提出,但内容空泛。新民生主义指出,将私人所有土地,由地主估价 呈报政府,政府照价征税,或收买,征收;对“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 给以土地,资其耕作”,这就给平均地权注入了新的内容。不久,孙中山又提出“耕 者有其田”的口号。节制资本是指: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 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由国家经营,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计 民生。对于工人,则由国家制定劳工法,以改良其生活,把民生主义和扶助农工政 策结合起来。 【小结】新旧三民主义比较表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 贵族的统治 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废除君主专制政体,建立 国民政府,国民一律平等 民权为一般平民共有,凡真正反对帝国主 义及个人及团体,捃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 利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 的政策 (3)对新三民主义的认识和评价: 进步性: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 国共两党的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范 畴。且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原则的区别。与中共革命纲领相比,新三民主义 缺少的内容:八小时工作制、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利、社会主义。 教学小结:(以问题代小结) (1)本课内容涉及孙中山先生一生两次重要的转变。你知道是哪两次吗?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孙中山先生一生有两次重要的转变,第一 次是放弃改良而走向革命道路;第二次是在他领导的一系列资产阶级革命活动失 败后,接受苏俄和中共的帮助,把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实行“联俄、 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实现了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2)孙中山先生的这两次转变说明了什么? 这一问题可以让学生各抒己见,但教师总结时一定要紧扣孙中山先生与时俱 进,为民族革命贡献毕生精力的高贵品质。 (3)通过本课内容的学习,我们应向孙中山先生学习什么? 坚持民主革命锲而不舍的精神、与时俱进的精神等。这一问题在讨论时,师 生都可发表自己的见解,只要言之有理即可。通过讨论这一问题,既深化了本课 内容,又升华了思想情感。 ★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这三种 革命和三民主义是什么关系? 答案提示:孙中山已经意识到满清专制统治是中国处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根源,通过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首先是为了结束满清专制统 治。这三种革命与三民主义是一种因果关系,或者说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为 了完成三种革命,提出与之对应的三民主义。 ⊙本课测评 三民主义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提出来的?对中国民主革命起了什么作 用? 答案提示: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了不 同的改良方法,但都没有取得成功。19 世纪末,中华民族被瓜分的危险加剧, 为了实现民族振兴,摆脱民族危亡,孙中山在学习西方政治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 三民主义理论。三民主义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它指导民族资产 阶级推翻了中国存在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学习延伸 三民主义为什么能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与新三 民主义有哪些不同? 答案要点提示:新三民主义明确提出了反帝纲领,反对封建军阀统治,这与 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有相同之处,故此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但是,它仍然财 产私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纲领中明确提出的铲除 私有制度有着本质不同。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