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选
- 1 - / 9
行星的运动(2)
教学目标 核
心素养
物理观念:了解人类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历程
科学思维:理解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会分析一些简单的行星运动问题
科学思维:了解行星运动模型的建立、修正与发展
教学重点
1.开普勒三大定律的内容及应用
2.
3.
教学难点
1. 开普勒定律的应用
2.
高考考点
课 型 新授 教 具
教 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优选
- 2 - / 9
阅读课本 P43 内容,引入本章学习内容。
思考课前问题,引入人类对行星运动的认识经历了艰难的历程。
一、古代对行星运动规律的认识
1.两种学说
①地心说:
内容: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且是静止不动的,太阳、月球以
及其他行星都围绕地球运动。(符合人们的认知)
代表人物:托勒密
思考宇航员的话:
“我想现在是牛顿
在驾驶”的含义。
学生阅读课本 P44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优选
- 3 - / 9
代表人物:哥白尼
2.两者的碰撞
地心说占据统治地位时间较长,但最终日心说战胜了地心说。
原因:很多现象地心说不能解释。如:昼夜交替、四季交替等。
17 世纪初,伽利略发明了望远镜,在 1609 年,观测发现了围
绕木星转动的“月球”,进一步表明地球不是所有天体运动的中心。
注意强调:日心说虽然能解释当时很多地心说不能解释的现象,
但也是不完全正确的,只是比地心说先进些。但都有历史局限性)
无论是地心说还是日心说,为什么都是其他天体围绕中心
天体运动呢?
课本 P44 第一段最后内容:古人把天体运动看得很神圣,认为天
体的运动是最完美、最和谐的匀速圆周运动。
二、开普勒定律
1.哥白尼去世后三年,第谷在丹麦出生。
他对行星运动位置的观测由原来的 10’减小到 2’,观测结果
为哥白尼的学说提供了关键性的支持,被后人誉为“星学之王”。
2.1600 年出生于德国的开普勒开始与第谷一起工作(师徒关
系),他善于从理论上思考问题。为了完成自己构建理论宇宙
学的最求,开普勒需要第谷的观测数据。第谷为了他的数据组
织成有用的形式,需要开普勒的数学天才。第谷去世后,开普
勒开始整理第谷的观测数据。
科学的探索是无
止境的,是枯燥
的,要有孜孜以求
的探索精神和顽
强的韧性,不服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优选
- 4 - / 9
学能力,经过多年的尝试,发现天体运动并非做匀速圆周运动,
而是做椭圆运动,是人们对天体运动的研究向前大大迈进了一
步。并分别于 1609 年和 1619 年发表了行星运动的三定律,被
后人誉为“天空立法者”。
4.定律内容
⑴第一定律,又称轨道(焦点)定律:
所有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都是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
个焦点。
理解:①不同行星运行轨道不同
②太阳是所有行星的椭圆轨道的一个共同焦点
⑵第二定律,又称速度(面积)定律:
对任意一个行星来说,它与太阳的连线在相等的时间内扫
过的面积相等。
理解:①同一行星靠近太阳(中心天体)时速度增大,远
离太阳(中心天体)时速度减小。
②故近日点速率大,远日点速率小
⑶第三定律,又称周期定律:
所有行星的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的二次
方的比值都相等。若用 a 表示半长轴,T 表周期,可得:
3
2
a kT
理解:①表达反映了行星公转周期与半长轴之间的依赖关
学 生 阅 读 课 本
P45 内容,找出三
定 律 表 达 的 含
义。动手画椭圆,
观察影响椭圆形
状的因素。
优选
- 5 - / 9
系,半长轴越长的行星,公转周期越长。
②其比值 k 与行星质量无关,只由太阳(中心天体)质量
决定,对围绕同一中心天体运动的行星比值是相同的。
5.开普勒三定律的近似处理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椭圆轨道十分接近圆,在中学阶段一般按圆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优选
- 6 - / 9
轨道处理,可得:
例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CD )
A. 大多数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都是椭圆,地球处在这些椭圆
的焦点上
B.人造地球卫星在椭圆轨道上运动时速度是不断变化的;在近
日点附近速率大,远地点附近速率小;卫星与地心的连线,在
相等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
C.大多数人造地球卫星的轨道,跟月亮绕地球运动的轨道都可
以近似看做为圆,这些圆的圆心在地心处
D.月亮和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动,跟行星绕太阳运动,遵循
相同的规律
例 2.关于开普勒定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 )
A.开普勒定律是根据长时间连续不断的、对行星位置观测记录
定律 近似处理
开普勒
第一定律
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十分接近圆,太阳处在
圆心。
开普勒
第二定律
对任意行星来说,它绕太阳做圆周运动的角速
度(或线速度)相等,即行星做匀速圆周运动。
开普勒
第三定律
所有行星轨道半径 r的三次方跟它的公转周期
T 的二次方的比值都相等,表达式为
3
2
R kT
优选
- 7 - / 9
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后获得的结论
B.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行星在椭圆轨道上绕太阳运动的过程
中,其速度随行星与太阳之间距离的变化而变化,距离小时速
度大,距离大时速度小
C.行星绕太阳运动的轨道,可以近似看做圆,即可以认为行星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优选
- 8 - / 9
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D.开普勒定律只适用于太阳系,对其它恒星系不适用;行星的
卫星(包括人造卫星)绕行星的运动,是不遵循开普勒定律的。
例 3.地球绕太阳的运行轨道是椭圆,因而地球与太阳之间的
距离随季节变化。冬至这天地球离太阳最近,夏至最远。下列
关于地球在这两天绕太阳公转速度大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地球公转速度是不变的 B.冬至这天地球公转速度大
C.夏至这天地球公转速度大 D.无法确定
例 4.关于行星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B D )
A.行星半长轴越长,自转周期越大
B.行星半长轴越长,公转周期越大
C.水星半长轴最短,共转周期最大
D.冥王星半长轴最长,公转周期最大
例 5.如图所示,为地球绕太阳运动的示意图及春分、夏至、秋
分、冬至时地球所在的位置。
⑴太阳是否在轨道平面的中心?
夏至、冬至时地球到太阳的距
离是否相同?
不是位于中心,位于其中的
一个焦点上;不相同,夏至时的距离远。
⑵一年之内秋冬两季比春秋两季为什么要少几天?
秋冬两季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地球运行快,所以时间短,春
春分3月20日
冬至
12月21日
近日点
1月3日
远日点
7月3日
夏至
6月21日
秋分9月22日
太阳
优选
- 9 - / 9
夏两季地球位于远日点附近,运行慢,故时间长。
小结:
课后作业:课后阅读课本 P46 科学漫步,了解人们对行星运动
规律的认识过程。
解决本节课前问
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