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word教案
加入VIP免费下载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4.1《世界的物质性》word教案

ID:771091

大小:58.3 KB

页数:6页

时间:2021-08-28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教学设计】 2019-2020 年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 4.1《世界的物质性》word 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世界的物质性》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第 4 课第 1 框的教学内容,主要学习物质的含义 和世界的物质性原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自然界的物质性(2)物质的含义(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理解:(1)世界的物质性(2)自然界是物质的,不是上帝和神创造的 (3)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区别和联系(4)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5)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分析:(1)联系当前自然界中万事万物的发展变化,说明自然界的物质性 (2)联系我国当前的社会改革以及社会发展的状况,说明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用课本知识分析,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2.能力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如何去理解一个哲学观点,初步了解学习哲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学习、体会、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收集和分析材料,培养收集材料和整理材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能从世界本质问题上指出有神论的荒谬性,从根本上消除有神论的影响, 初步树立唯物主义的自然界、世界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难点: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 四、学情分析 本框题的内容是唯物论的第一框题,所以讲解时需要详细。 五、教学方法 1.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2.学案导学:见后面的学案。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展示目标→合作探究、精讲点 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全班分为四组,教室内教学。 七、课时安排:1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教师播放《女娲补天》动画 问题: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世界真的是由盘古开天辟地而来吗? 人类真的是由女娲制造出来的吗?自然界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多媒体展示学习目标,强调重难点,明确学习目标。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探究一:自然界的物质性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28 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分组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太阳系是在约 50 亿年前由气体尘云形成的。地球在约 47 亿年前生,它是由原始 的太阳星云分馏、坍缩、凝聚而形成的。 地球的起源及演变过程表明,宗教的“创世说”是站不住脚的。不仅是地球,宇宙间各 个天体的形成与发展都是客观的。(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 自然界的物质性: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 和发展史,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探究二:什么是物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第 29 页探究框题内容,并思考所提问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1)它们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2)这些事物虽看不见、摸不着,但却真实地存在着,从哲学上说,那就是它们 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 根据以上探究,我们体会到哲学上所讲的物质不同于我们所看到的高山、河流、森林、 原野等具体事物,要从哲学上揭示世界的本质,我们就必须超越日常生活的经验层次,撇开 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生动的具体特性,把握它们共同的属性和本质特性。 教材引用恩格斯名言揭示出哲学上的物质,是万事万物共同特性的高度抽象和概括,它 与具体事物之间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那么,什么是哲学上讲的物质呢?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所谓“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就是说,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人们是否感受劭或是 否承认它的存在,它都客观地存在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 所谓“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就是说物质具有可知性,能被人们所反映、所认识。 教材引用列宁名言高度概括了哲学上所讲的物质的本质含义:第一,客观实在性是物质 的唯一特性;第二,物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第三,物质具有可知性。 综上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概括了宇宙间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 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只有牢牢掌握了这一点,我们才能进一步领悟: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它们在本质上都是物质的。 ◇思维拓展: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二者的联系:第一,二者是紧密联系的。物质是从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中概括抽 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如果离开万事万物,即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 物质。可见,物质只存在于具体的物质形态中,而万事万物即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是物质的具 体表现。第二,二者又是有区别的。物质所概括和抽象的仅仅是具体物质形态的共同特性, 而具体的物质形态除了这一共同的唯一特性即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正 因为如此,我们就绝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丰富多彩;同样, 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物质是不生不灭、永恒存 在的,而具体的物质形态则有生有灭。第三,物质和具体的物质形态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 一般和个别、抽象和具体的关系,而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探究三: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 30 页“相关链接”内容,并思考所反映的问题。 学生活动:自主阅读,积极思考讨论。 教师点评:(多媒体展示知识要点)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 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 产方式。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总之,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因此,世 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关于世界的物质性,有以下几种说法:①世界的本质是物质。②世界的本原是物质。③世 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④世界统一于物质。⑤世界是物质的。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教师组织学生反思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并进行当堂检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并对所学内容进行简单的反馈纠正。(课堂实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是物质,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那么,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什么?物质运动有无规律性?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这节课 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并完成本节的课后练习及课后延伸拓展作业。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教师课后及时批阅本节的延伸拓 展训练。 九、板书设计 1、 自然界的物质性 2、什么是物质?哲学上的物质概念与具体的物质形态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3、人类社会的物质性: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 观的物质体系。 十、教学反思 本课的设计采用了课前下发预习学案,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课堂上师 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考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最后进 行当堂检测,课后进行延伸拓展,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 本节课的知识是理解唯物论基础,所以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学生分组讨论 合作探究,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教学重点内容。 本节课时间 45 分钟,其中情景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 5 分钟,合作探究 10 分钟, 教师归纳讲解 10 分钟,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5 分钟左右,其余环节 10 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 容。 十一、学案设计(见下页) 【导学案】 第四课第一框.世界的物质性 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预习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预习内容 1.自然界的物质性 (1)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 和 , 它们都是 的组成部分。 (2)物质是指 。物质的唯 一特性是 。物质概念概括了 ,而不是 指 。无论是天地自然,还是从大自然中孕育而来的人类社会, 它们在本质上都是 。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1)人类社会是 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而是由 发展而来 的一个特殊的生物种群。在从猿到人的演化过程中, 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因此, 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没有 就没有人,就没有人类社会。 (2)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 ,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 是 、 和 。这三者都是 的要素。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 中体现了 。 (3)自然界是 的,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 有 。人的意识一开始就是 ,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 一起产生 的。因此,世界是 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 。 3.预习思考: (1)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 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报告还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党 的十七大报告首次提出生态文明,这是我们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理念的一次升华。 三、提出疑惑 同学们,通过你的自主学习,你还有哪些疑惑?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识记并理解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学习重难点:物质的含义,自然界的物质性,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天地万物是上帝创造的吗?联系你所知道的有关地球起源的知识,明为什么上帝创 世说是背离客观实际的。 探究二:(1)哲学家所说的作为世界本原的“水”“火”“原子”等,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 说的具体事物是什么关系? (2)在自然界中,既有姿态万千的山川湖海,也有许多看不见、摸不着却又真实地存在 着的事物和现象,如磁场、超声波、紫外线等。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些事物有什么共性呢? 探究三:(1)人类社会的形成需要哪些物质条件? (2)是什么原因促成了由古猿的生存环境到人类的社会环境、由古猿的群体结构到人类的社 会结构的转变? 三、反思总结 四、当堂检测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据此回答 1~2 题。 1.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A.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总和 B.自然界中客观事物的共同属性 C.所有有形的物体 D.万事万物共同的属性 2.下列选项属于物质范畴的是( ) ①人脑②基本路线③生产关系④思想观念⑤国家⑥辩证唯物主义 A.①③⑤ R②④⑥ C.③⑤⑥ D.②③⑤ 3.有人断言:“更大的神只要一想就能把人创造出来。”这种观点( ) ①认为生物的产生和进化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②属于神创论的观点,是极其荒谬的 ③否认了人类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 ④否认了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属 于唯心主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4.我国农村实行的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并不是由人随意规 定的,而是由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这说明( ) A、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 C、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是由社会生产力水平决定的 D、生产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 5.我国农村的生产力水平决定了必须实行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 体制。这一事实说明( ) A、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 B、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 C、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 D、生产力的发展是客观的 6. 具体的物质形态与哲学上的物质是什么关系? 课后练习与提高 1.据报道,山东民营科技企业目前已经成功克隆出克隆牛 48 头,其中转基因克隆牛 24 头, 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克隆牛群和转基因克隆牛。但是,科学家本不能凭空制造出克隆牛,必须 运用业已存在的牛的基因,利用生物基因技术进行。这说明 ( ) A.人具有超自然的力量,人类可以制造一切 B.人已经能够主宰世界 C.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随着人的意识而转移 D.人并不能改变自然物的客观实在性 继 xx 年 8 月科学家发现宇宙暗物质的直接证据之后,欧洲和美国科学家又利用相同的技术, 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他们为宇宙暗物质绘出的三维图。这是科学家首次为暗物 质绘出的三维图。据此回答 2—4 题: 2.从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看,暗物质 ( ) A.不属于物质的范畴 B.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形式 C.属于意识的范畴 D.是意识的具体表现形式 3.下列选项中,正确说明暗物质的是 ( ) A.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也不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B.是与正常物质形态相对应的特殊物质形态,其惟一特性仍然是客观实在性 C.是一种根本不存在的特殊物质 D.是一种观念上的特殊物质 4.从哲学上看,宇宙暗物质的存在表明 ( ) A.世界的本质并非是物质 B.人类可以有意识地改造自然 C.新事物总是层出不穷 D.世界是物质的世界 5.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里的“客观实在”是 ( ) A.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 B.物质的具体形态和结构 C.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D.抽象的、虚幻的 6.xx 年 1 月中下旬,我国南方 10 多个省区持续降雪,出现低温冰冻的极端天气现象,造 成严重灾害,给人民生活、生产带来极大困难和损失。有专家指出,极端天气如果发生在远 古或者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地区,就不会构成如此严重的灾难。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极端天 气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这表明 ( ) ①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也随之深化和发展 ②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实践不断发展使人与自然的矛盾越来越激化和失控 ③人类社会的发展使人类与自然界的联系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 ④人类社会的发展越来越使人类超越自然而逐渐成为自然界的主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7.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因地制宜,区分不同地域、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情况,实施 分类指导,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群众的承受能力科学制 定规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推进。上述观点的哲学依据是 ( ) A.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B.农村的生产力比较落后 C.人类不是从来就有的 D.劳动使人结成了社会联系并形成了社会关系 8.有人说:“自然界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是主观的。”请分析这一观点。 参考答案 【当堂检测】 1.D 2.A 3.B 4.C 5.B 6.①哲学上物质概括了万事万物的共同本质.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是永恒的.具体的物质形 态除了具有哲学上物质共性(客观实在性)之外,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它可以被改造,有生有 灭,是暂时的. ②哲学上物质概念是从具体物质形态中概括抽象出来的,是万事万物的本质属性,只能存在于具 体的物质形态中,并通过具体的物质形态表现出来. ③两者是个性与共性、个别和一般、具体和抽象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我们可以说具体的物质形态是物质,但不能说具体的物体形态是物质. 【课后练习与提高】 1. D 2.B 3.B 4. D 5. C 6. C 7. A 8. (1)题中观点认为自然界是客观的是正确的.因为,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 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 (2)题中观点认为人类社会是主观的是错误的.因为,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 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3)无论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的客观实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 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