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3.1《农业区位的选择》word 精
品教案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单元的教材编写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在讲述了农
业的区位因素之后,又分析了五种农业地域类型,在简单介绍它们在世界的分布
和主要特点之后,选取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单元内容围绕核心原理的概念图展开,
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区位理论学习的一般方法。如澳大利亚的混合农业侧重
于分析生产的特点,商品谷物农业侧重于区位分析。此外,为了扩大学生知识面,
教材还安排了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会是什么样”,学习现代农业的基本原
理,体现新课程学以致用的理念。
二、教学目标分析
1.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
2.从个案分析中掌握混合农业的区位因素和生产特点。
3.培养分析、归纳、运用地理基础知识的能力。
4.懂得农业区位的选择须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布局农业,充分利
用农业资源,以实现最大经济效益。
三、教学重点
1.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
2.明确农业区位因素的发展变化会对农业的区位选择产生影响
3.学会利用农业区位理论分析具体案例
四、教学难点
正确运用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分析不同的农业地域类型,形成现代农
业意识。
五、教学方法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第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本节课我们将共同来学习农业的区位选择。什么是农业?人类利用
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要的产品。由于生物与自
然环境的关系密切,因而农业是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大的产业。
[展示图片]: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澳大利亚牧场。
[教师提问]:从图片上看,两地的农业生产有何不同之处?
[学生看图回答]:泰国湄南河平原是一片水田,从事水稻种植;而澳大利亚
东南是一个牧场,从事养羊业。
[教师提问]:为什么这两地会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农业景观?
[学生回答]:因为两地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不一样。
[承转]: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农业在湄南河平原和澳大利亚东南部这两地
的不同选择呢?引入农业区位的概念。
[教师讲解]:农业的区位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选定的地理位置,
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
以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为例,它的区位应该有两层含义:一是水稻分
布的位置—湄南河平原;二是湄南河平原种植水稻是与当地所处的地理环境密切
相关的,是环境中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教师提问]: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学生分组讨论,各小组相互交流得出: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
通、政策、劳动力、机械。
[教师小结]:既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如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又包括社
会环境因素,如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机械等。
以湄南河平原为例,影响其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呢?
展示中南半岛位置图,学生读图思考。
[学生讨论后回答]:中南半岛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热;平原地区地形平坦;
红色土壤肥沃;人力耕种,劳动力丰富,机械化水平低。
课件展示活动内容: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
响?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
带、亚热带季风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气候)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
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地形、土壤)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亚热带沿海地区一些耕地经历了“水稻田—甘蔗地—
鱼塘—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市场、政策)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承转]: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要用发展的眼
光来看待问题。相比之下,自然因素比较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由于地理环境整体性的特征,某个区位因素的变化也会引起其他区位因素的
变化。尤其是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很大,进而对农
业的区位选择也产生很大的影响。
(第二课时)
案例学习: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
学生自主学习并回答如下问题:
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因素发生过哪些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有哪些影
响?
2.哪些因素在农业区位选择中起的作用越来越大?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
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建议吗?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教师讲解]: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合理利用
土地不但要考虑自然条件因素,还要考虑发展变化较快的社会经济因素,从而获
得最大的效益。
[教师讲授]:在一定的地域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
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的从事农业生产的地区,我们称之为农业地
域。在同一农业地域内,农业生产的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
同的特征。农业地域的形成,是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合理利用农业土地的结果。
由于动植物的不同地域分布,以及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世界上
形成了多种农业地域类型。
展示澳大利亚的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多图
结合分析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训练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教师讲解]:混合农业是一种将耕作业和畜牧业相结合的农业地域类型。它
的形式多种多样,在经济发达国家其生产形式比较稳定,分布比较广泛,商品生
产有一定规模,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南非、澳大利亚以及新西兰等地,种植
小麦、玉米等谷物以及牧草和饲料作物,饲养的牲畜主要是牛、羊、猪等。混合
农业以澳大利亚东南部和西南部草原地区的小麦—牧羊带最为典型。
读图指导:根据澳大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图,确定小麦—牧羊带在澳大利
亚气温分布图、降水分布图、地形分布图和人口分布图上的位置,分析说明澳大
利亚小麦—牧羊带分布地区有利的气候、地形、水源等自然条件和劳动力、市场
等社会经济条件,加强对课本图 3.3 核心原理的实际应用。
学生自主阅读案例“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形成”
分析:澳大利亚东南墨累—达令盆地是农牧皆宜的地区。分析澳大利亚混合
农业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1.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在生产结构、经营方式、科技应用、农业专业化和
地域化等方面有哪些特点?
2.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地域形成的过程中,有哪些区位因素在起作用?
学生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点并作讲解。
[教师提问]:那么,澳大利亚的墨累—达令盆地的区位因素有什么不足之
处?
知识拓展:课件展示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雨影效应的形成原理及东水西调示
意图。
[教师讲解]:澳大利亚东南部受大分水岭的影响,降水集中于大分水岭的东
侧,在其西侧形成山地的雨影效应,降水丰富地区与农业生产地区分布不一致,
灌溉成为澳大利亚农牧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因此,澳大利亚对水利工程建设很
重视,东水西调促进了墨累—达令盆地农牧业的发展。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农业区位选择的基本原理。通过学习我们了
解到,农业的区位选择实质上就是对农业土地的合理利用。在进行案例分析时,
我们不但要考虑自然环境因素,还要考虑社会环境因素。农业地域的形成,是自
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这些因素是要发展变化的。对
于一些不适于农业利用的自然条件,我们还可以适当加以改造利用,促进农业生
产。
课后活动:以你的家乡为例,调查研究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以及一个因素
的变化会引起其他因素变化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