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 年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 6.2《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word 精品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结合实例,理解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基本途径和应采取的相
应措施。
2.理解个人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应具备的态度、责任和行为准则。
能力目标
1.结合我国国情,分析、理解我国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以及采取的措施。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实际事例来分析人地关系的发展
状况,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3.组织学生经常收集新闻、影视、图片资料,以我们常发生的新闻事件来教
育学生,使学生及时了解我国的可持续发展的最新动向。
德育目标
1.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了解我国的国情,对以后的发展,更应
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2.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对待我国现存的一些问题,协调人地关系,向
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教学重点
我国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的压力。
●教学难点
我国只能选择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和唯一性。
●教学方法
1.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我国的环境问题,了解我国的人地关系问题,
以具体的事实来说明我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
2.利用多媒体技术,图文并用,了解我国的环境状况以及环境治理好的城市
与地区,明确以后的发展方向,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
●教具准备
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一些文字、影视资料,把现实生活中的环境状况加以
对比,使学生得到更直观的感受。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况,了解了它的发展过程,从上节课内容的分析
中,也理解了作为人类的发展,可持续是唯一的选择,也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
那么,具体到我们国家、我们周围的生产、生活情况又该如何呢?本节课我们来
学习“8.4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板书)。
[新课教学]
我们知道:可持续发展是人类为了求得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世界各国的必然
选择,当然也是我国的必然选择。但是,由于世界各国的社会经济发展不平衡,
各国在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时也不应相同,要注意各国的国情和地域环境的特
殊性,走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板书)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板书)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有封山育林、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使自然资源休养生息,以保永续利用的主张和法令。如:(以下资料可制作成投
影片或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其放给学生,并解释、翻译,让学生了解早在 2000 多
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经有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萌芽和一些实践行动)
(1)为人君而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天下王。(《管子·轻
重甲》)
译文:做一国之君却不能严格管理山川、沼泽和土地,不能立他做天下的帝
王。
(2)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荀子·王制篇》)
译文:砍伐栽种不失季节,所以山林就不会没有草木,百姓也会有多余的木
材。
(3)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岂不获得,而明年无兽。
(《吕氏春秋·首时》)
译文:抽干湖水而捕鱼,哪有得不到鱼的,然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鱼了;焚烧
草木而打猎,哪有无收获的,而第二年也就没有野兽了。
(4)钓而不纲,弋不射宿。(《论语·述而》)
译文:只用一个钩而不用多钩的鱼竿钓鱼,只射飞鸟而不射巢中的鸟。
(5)山林非时不升斤斧,以成草木之长;川泽非时,不入网膢,以成鱼鳖之
长。(《逸周书·文传解》)
(6)地势有良薄,山泽有异宜。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性
反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篇》)
……
由此可见,在我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保护正在怀孕和产卵的鸟兽鱼鳖以
“永续利用”的思想和封山育林定期开禁的法令。春秋时的管仲(管子),就从发
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保护山林川泽及其生物资源,反对过度
采伐。战国时的荀子也把自然资源的保护视作治国安邦之策,特别注重遵从生态
学的季节规律,重视自然资源的持续保存和永续利用,北魏时的贾思勰(《齐民
要术》语),也明确地提出了因地制宜的思想。1975 年湖北云梦睡虎地 11 号秦
墓中发掘出 1100 多枚竹简,其中的《田律》清晰地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这是中国和世界最早的环境法律之一。“与天地相参”“天人合一”可以说是我
国古代生态意识的目标和理想,这对于当今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仍然有极大的启
发意义。
2.目前我国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板书)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占世界约 7%的耕地养活着约占世界 21%的人口,取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我国现在也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和发展压力,人口众多,
资源短缺,环境问题严重。
对于这些问题或生存压力,我们要组织学生及时收集相关新闻影视资料,通
过多媒体制作,以直观的方式展示给学生,并组织学生进行分析讨论。
承转:针对以上影响我们生存和发展的问题,我们要组织学生及时讨论,了
解我国目前面临的巨大压力,下面我们从几方面重点学习。
(1)庞大的人口压力(板书)
人口增长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根源。据统
计,1997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只占全世界的 3.4%,这意味着我国必须用 1 份
世界平均财富去养活相应 6 倍的人口。尽管我国自 1978 年以来加强了计划生育
工作,但由于人口总量的基数过高,每年新增人口的绝对数仍然较高,约为 1300
万,这样,我国每年有高达 1/4 的新增产值被每年新增人口所消耗。我国目前控
制人口增长的任务十分艰巨。有资料表明,从 1994 年到 2000 年,每年处于生育
旺盛期的妇女人数仍然保持在 1 亿多人,边远地区育龄妇女人数还在增多,部分
推迟生育的妇女今后还将生育,再加上流动人口增加,使计划生育管理工作难度
加大。在我国,面临人口数量过多的压力的同时,还有待于提高人口素质。我国
目前没有稳定解决温饱问题的人口估计有 7000 万,他们势必乱垦荒地、湿地,
乱采滥伐林木,对环境产生不利的影响,另外,我国 15 岁及 15 岁以上半文盲、
文盲人数约占总人口的 15%左右,其中 80%分布在农村、贫困地区,这又构成了
当地经济发展的严峻挑战。此外,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应引起我们的
足够重视。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已经进入了老龄化
社会。总之,人口这一沉重的负担已成为我国发展的一大障碍。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板书)
我国的自然资源虽然种类多、总量大、类型齐全,但由于庞大的人口压力和
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加上生产技术和工艺水平的落后、人口数量过多,使得我
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很低,资源利用率低,长期存在着资源的相对短缺。例如,水
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我国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4。
全国耕地和草场共有 400 多万平方千米的面积缺水,约占全国国土面积的一半。
全国缺水城市达 300 多个,而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 20%~30%,单位产值
用水量是发达国家的5~10倍!再看黄河,则是另一番让人心碎的景象:断流。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黄河每年平均断流达 102 天,1997 年断流时间竟达 226
天,一年中的 2/3 时间,黄河下游是无水的、干涸的,成了一条季节河。由于缺
水,我国每年影响工业产值 2300 多亿元,全国干旱受灾面积 3 亿亩,农业减产
粮食 250 多亿公斤,耕地资源短缺矛盾也十分突出。由于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
非农业用地迅速增加,耕地逐年减少。现在,我国人均耕地不到 0.1 公顷,约为
世界人均数的 1/3。森林资源更不容乐观。我国人均森林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
的 1/5,我国在林业方面的工作重采伐、轻抚育,使林木生长率低,另一方面滥
伐林木、毁林开荒的现象仍未杜绝,森林火灾和病虫害也不时发生,使我国的森
林资源遭受了严重的破坏。此外,我国能源供需结构矛盾加大,油气短缺问题严
重,大宗矿产储量的耗损速度远大于年增长速度,现有矿山生产能力将有较大消
失;浪费资源严重,矿业开发秩序混乱的状况仍没有得到根本治理。
(3)深刻的环境危机(板书)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少,自然环境面临着极大的危机。主要表现为两方
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一方面,以城市为中心,以大气、水体、固体废弃物、
噪声等为重点的环境污染仍在发展,随着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并迅速向农村蔓
延;另一方面,以水土流失、荒漠化、森林和草地资源减少、生物多样性减少为
特征的生态破坏的范围仍在扩大,程度在加剧。例如:二氧化硫排放量增加,酸
雨危害加重。如今我国 2/3 的地区已遭受酸雨的威胁,并且还在扩大。大城市中
汽车尾气污染日趋明显,个别城市出现了光化学烟雾现象。城市生活污水处理远
不能适应城市扩大、发展的需要,污水排放量大幅度增加,各大江大河均受到不
同程度的污染,并呈发展趋势,工业发达城市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全国各
主要城市地下水普遍超采,近海城市海水入侵现象严重。此外,由于生态破坏,
风沙侵袭事件频发。2001 年春季,甘肃中东部、内蒙古西部、宁夏、陕西及山
西西部的黄土高原,受来自蒙古的冷空气影响,刮起了六级以上大风,上述地区
正是中国三北风沙线所在地域,生态环境恶劣,土地沙化严重,沙随风起一直刮
到几千米的高空,形成沙暴,向东南方向移动,经过一夜漂浮,在北京、天津地
区及长江中下游附近地区沉降,形成大面积浮尘天气。北京、济南的浮尘与降雨
相遇相合形成“泥雨”。
总之,通过以上的事例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我国面临着严峻的人口、资
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总结国内外的历史经验教训,我国要想步入良性循环的发
展轨道,我们唯一的选择是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板书)
1994 年 3 月,国务院发布了《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国 21 世纪人口、环
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对策以及行动方案。
这是全球第一部国家级的《21 世纪议程》。该书战略框架如课本图 8.19。书中
提出了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及主要对策: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目标(板书)
可持续发展对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同样是必要的战略选择,但是对于像
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发展,为满足全体人民的基本需求
和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保护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并逐步改善发展的
质量。只有当经济增长率达到或保持一定的水平,才有可能不断消除贫困,人民
的生活水平才会逐步提高,并且提供必要的能力和条件,支持可持续发展。在经
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必须做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持和环境保护相协
调,即逐步走到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在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增进效益的基
础上,保持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 8%~9%的速度增长。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目标(板书)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注重谋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将努力实行控制人
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和改善人口结构;建立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引导适度
消费;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改善居住环境;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致
力于文化的革新,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提高
全民族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促进公众积极参与可持续发展的建设。
(3)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目标(板书)
中国可持续发展建立在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基础上。保护生
态系统的完整性,保护生物多样性;解决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保持资源的可
持续供给能力,避免侵害脆弱的生态系统;发展森林和改善城乡生态环境;积极
治理和恢复已遭破坏和污染的环境,力争使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剧的趋势得到
基本控制;加强对话和交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保护行动。
保证上述目标实现的主要对策有: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加快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的建立;②规范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行为的政策体系、法律法规体系
等,提高全社会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实施能力的建设;③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
素质,改善人口结构;④因地制宜,推广可持续农业技术;⑤大力发展可再生能
源和清洁能源;⑥调整产业结构,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⑦节约资源,提高资源
利用率;⑧改善城乡居民的居住条件;⑨加强环境污染控制技术与装备;⑩保护、
扩大植被资源,提高土地生产力,减少自然灾害。
承转:我们从上面的分析中了解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以及中
国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和采取哪
些措施呢?下面我们以生态农业为例,简要分析我国在发展可持续农业方面的尝
试。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板书)
1.生态农业(板书)
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我国科学家提出“生态工程”“生态农场”的概念,
紧接着,在探索我国农业持续发展战略中又提出了“生态农业”,从此,我国生
态农业试点蓬勃发展起来。据农业部对部分试点的统计分析,试点 3 年以上的村、
乡,人均收入超过当地农民平均收入的 112%,粮食单产增加 12%以上,人均产粮
增加 21%,光能利用率提高 10%~30%,投入产出比提高 2%,农业劳动生产率普
遍提高。
生态农业之所以蓬勃兴起,主要是它符合农业发展的规律。生态农业是一种
社会、经济与生态效益密切结合的现代农业模式。它既不同于那种目标单一、生
产技术落后、投入少产出低的自然经济型传统农业,也不同于那种通过大量投入
化肥、农药和动力,不顾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而一味追求高产出、高经济效益的
商品化现代常规农业。生态农业要求,发展农业应主要依靠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可
再生资源,充分利用生态系统内物质与能量的循环与转换、各生物以及生物与环
境之间的共生、相养规律,并通过在一定限度内合理利用化肥、农药,投入机械、
劳动力以及改良生物品种、合理灌溉等,促进系统的不断开放,从而建立起一个
综合发展、多极转化、良性循环的高效农业体系。
生态农业又称有机农业,指主要或完全依靠生物的有机物来提高作物产量的
耕作制度。这种制度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用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
产出,以保持持续的最大生产效率。生态农业避免了“石油农业”施入大量的矿
物燃料转化而来的化肥、农药、除草剂等造成的破坏土壤结构,有机质含量降低,
高毒残留农药污染生态环境,使有益的昆虫、青蛙、鸟类数量急剧下降,影响自
然生态平衡的弊端,通过适量施用化肥和低毒高效农药,既突破传统农业的局限
性,又保持其施用有机肥、精耕细作、间作套作等优良传统。
从这里可以看出,生态农业有如下特点:
(1)农业资源得以再生,生态农业利用生态理论调整了农业结构,保护了
农业资源,使资源再生,永续利用。
(2)综合效益突出,生态农业科学地增加物质、技术投入,提高农业生态
系统物质能量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3)实现良性循环,生态农业可优化农业结构,使农、林、牧、副、渔合
理发展,并可调节气候,减少灾害。
我国是一个农业人口众多、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我国农
业是资源约束型农业,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我国能否走上可持续发展道路至
关重要。目前,人均耕地和人均水资源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3 和 1/4,为了
发挥有限投入的更高效益和有限资源的更高生产率,经过多年实践与探索,形成
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把生态科学和农业科学相结合的、生态、经济、社会三
种效益统一的生态农业路子。
下面我们以“中国生态农业第一村”——北京留民营村为例,具体分析生态
农业的结构模式及主要采取的措施。
2.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模式(板书)
投影:(见课本图 8.21)结合图形,进行分析。
组织学生讨论:留民营村采取了哪些措施,实现了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最后,我们给学生概括总结如下:
留民营位于北京市东南部大兴县境内。1982 年以前,这里生产结构单一,
农村劳动力过剩,田地过量施用化肥,土壤肥力下降,影响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和经济的发展。近十几年来,该村按照持续发展的观点,把保护生态环境和发展
农村经济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且还维护了农业生态平衡。
留民营村建设生态农业所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1)调整产业结构(板书)
他们以生态学理论为指导,因地制宜地调整产业结构,如课本图 8.20。全
村首先按照生态学能量流动原理,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为了充分利用
秸秆,重点发展了饲养业,先后建立起奶牛场、肉鸡场、蛋鸡场、鸭场、瘦肉型
猪场和养鱼场。与此同时,为农业生产服务的的饲料加工厂、面粉加工厂、食品
加工厂、农机修配厂也相应建立起来。通过几年的调整和建设,逐步形成了一个
农林牧副业全面发展、种养加多种经营的生产结构,各业之间相互补充、相互促
进,既保持平衡,又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2)开展综合利用(板书)
改变农田施肥结构,保护土地资源。留民营村以农业秸秆和粮食加工产生的
米糠、麸皮作为饲料,送至饲料场,牲畜粪便和部分秸秆进入沼气池,产生的沼
气供农民作生活燃料。沼气渣和水,一部分送至鱼塘,一部分送至农田,一部分
沼气渣加工后又是好饲料。鱼塘的塘泥又是农田、果园的好肥料。豆制品厂的下
脚料用于喂奶牛和猪。鸡粪既用作肥料,发酵除臭后又是猪的好饲料。通过这样
的综合利用,不仅促进了系统内粮食、牲畜生产的发展,增加了经济效益,降低
了污染,净化了环境,有利于农民健康,还改变了农田施肥结构,有效地保护了
土地资源。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板书)
留民营村注意利用太阳能和生物能,形成了一个不同时空分布、多层次、多
形式的新能源利用网络,地下沼气池、地面太阳灶和太阳能采暖房、空中太阳能
热水器,再加上节柴灶,使留民营村的生活用能基本得到了解决,这不仅节省了
煤炭和薪柴资源,还净化了环境。
通过生态农业建设,留民营村已经步入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清洁化生
产的良性发展轨道。蔬菜已全部实行标准化日光温室大棚栽培,养殖业已经实现
了工厂化生产,农民生活水平提前达到了小康水平。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情况,了解了我国现存的生存和发展的
巨大压力,明确了中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的必然性;同时也通过留民营村的生
态建设,提醒我们应加强环保措施,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前
景是光辉的。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我国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措施有
( )
A.坡度大于 25°的耕地退耕还林还草
B.大规模改良现有草原,发展林木生产
C.在青藏高原和塔里木盆地大面积植树造林
D.把用材林的采伐量控制在生长量之下
答案:AD
2.下列举措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有
( )
A.营造上海外环线绿化带
B.实行垃圾分类收集
C.消除苏州河黑臭现象
D.建立现代农业园区
答案:ABCD
3.倡导“免赠贺卡”“免用一次性木筷”的出发点是
( )
A.减少个人经济支出
B.节约木材,保护森林
C.减少固体垃圾
D.移风易俗
答案:B
4.目前,影响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 )
A.长期存在的资源短缺
B.严重的环境问题
C.庞大的人口数量
D.不利的外部环境
答案:C
5.“竭泽而渔,岂不得鱼,而明年无鱼”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
A.共同性原则
B.持续性原则
C.公平性原则
D.共同性和公平性原则
答案:B
●板书设计
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一、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
1.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中国源远流长
2.我国目前面临的生存和发展压力
(1)庞大的人口压力
(2)资源短缺令人担忧
(3)深刻的环境危机
3.中国的可持续发展
(1)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目标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及其目标
(3)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利用及其目标
二、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模式——生态农业
1.生态农业
2.留民营村的生态农业模式
(1)调整产业结构
(2)开展综合利用
(3)广开源流,开发利用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