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安排] 本小节 2 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w w w .x k b 1.c o m 知识与技能:[来源:学,科,网 Z,X,X,K]x k b 1 . c o m
城市化是人类进入工业社会时代,社会经济的
发展,农业生产比重下降,非农业生产的比重逐步
上升,伴随着这种经济结构的变动,农业人口比重
逐渐降低,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高。城市化最显著
的特点是城市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城市数量的增
加。因此,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特别是第二、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紧密相联系的。通过案例的分析,
学生应该能归纳出城市化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的变
化过程。
工业化通常被定义为工业(特别是其中的制造
业)或第二产业产值(或收入)在国民生产总值(或
国民收入)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以及工业就业
人数在总就业人数中比重不断上升的过程。工业化
是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工业发展是工业化的显著特
征之一。 通过案例的分析,学生能归纳出珠江三角
洲的工业化总产值增长、结构调整过程。X kB1.cOM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学会运用文字、地图等资料,归纳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工业
化总产值增长、结构调整过程和城市化的数量增长
和规模扩大过程,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归纳能
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案例的分析过程中,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
的兴趣和动机,用联系的观点、综合的观点分析实
际问题
[教学重点] 依据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总产值增长、结
构调整过程;依据资料分析珠江三角洲的城市化的
数量增长和规模扩大过程
[教学难点] 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影响因素。
[教学器材] 多媒体课件
[教法学法] 先学后教,自学检测,小组讨论,合作学习
[教学过程] 备注
【导学案】
一、工业化与城市化
1.影响: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①________。
2.相互关系: 工业化
带来
促进
城市化
二、对外开放的前沿
1.国际背景:发达国家和地区的②____________调整。
(1)产业结构:第二产业比重不断③________,第三产业比重不断④________。
(2)工业内部: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⑥________________产业所占比重不 断上升。
2.国内背景:国家的⑦____________政策。
3.有利的地理条件
(1)区位条件:位于我国南部沿海,毗邻⑧________,靠近⑨______________。
(2)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广大华侨和港澳台同胞通过⑩__________________,为
推动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①动力 ②产业结构 ③下降 ④上升 ⑤劳动力和资源密集型 ⑥技术、知识
密集型 ⑦对外开放 ⑧港澳 ⑨东南亚 ⑩投资、引商、引资
我的疑惑
1. 。
2. 。
【自学检测】
1.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良好的区位条件的是( )
A.位于我国的南部沿海地区,交通便利
B.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
C.能源矿产资源丰富
D.劳动力丰富,地价低廉
答案 C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靠近东南亚,水陆交通便利;
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地价低廉。但本区缺乏能源矿产,这也是其经济发展的不利
条件之一。
2.珠江三角洲地区在 20 世纪 90 年代,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关键条件
是( )
A.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
B.珠江三角洲长期积累的结果
C.珠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D.发达的工农业基础条件
答案 A
解析 20 世纪 90 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进程较快的主要原因
是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另外,珠江三角洲地区利用国家优惠政策
和当地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引进外资和技术,使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3.20 世纪 80 年代,深圳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其主要原因是( )
A.政治因素 B.气候因素 C.经济因素 D.资源的开发
答案 C X k B 1 . c o m
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依靠政策、劳动力、侨乡等优势,经
济得到快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从而吸引了大量的人口迁入。
4 珠江三角洲利用其紧邻港澳的位置、国家特殊的政策,成为我国最早发展
何种经济的地区之一( )
A.外向型 B.内销型 C.辅助型 D.内向型
答案 A
解析 珠江三角洲所采取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大量引进技术、设备、资金,利用
本地区的劳动力优势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最后出口产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
式。
5.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位置上相邻,而且与港澳地区形成了什么形
式的地域分工与合作模式( )
A.前厂后店 B.前店后厂 C.前后皆厂 D.前后皆店
答案 B
解析 港澳地区第三产业发达,地价高、劳动力价格高,他们利用珠江三角洲
地区廉价的劳动力进行加工,然后在港澳出售,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加工贸易模
式。
6.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初期外贸工厂生产的一般模式中,不属于外商提
供的是( )
A.资金 B.劳动力 C.生产设备 D.技术指导
答案 B
解析 珠江三角洲地区初期的外资工厂提供资金、生产设备、技术指导和原料、
配件、图样,当地提供优惠政策、土地、劳动力、服务设施。
【课堂巩固】
读“珠江三角洲产值增长图”,回答 1~2 题。
1.在阶段Ⅰ中,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导产业是( )
A.资金密集型产业 B.技术密集型产业
C.劳动密集型产业 D.资源密集型产业
答案 C
解析 在图中阶段Ⅰ,产值较低的原因是珠江三角洲经济处于起步期,靠自身
丰富而廉价的劳动力优势发展经济,主导产业为劳动密集型产业。
2.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国内腹地范围较小的自然因素主要是(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气温偏高 D.河流航运里程较短
答案 A
解析 广东省北部为山区,与周边地域联系不够密切。
3.下图表示一个地理事物由 T1 至 T4 的历史发展过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变化的特征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在这个过程中,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过程被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城市的数目由少到多②城市的范围由小到大③由孤立的城市发展
为城市群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逐渐增加
(3)城市化过程
解析 读图的关键在于观察图像组成要素以及它们的变化特点,依据图例得知
黑点为城区,斜线为郊区,由此推理得出“空白”区域为乡村,该图幅空间范围内
有三种地理事物。四幅示意图的内容变化,反映了某地城乡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过
程。图中 T1 至 T4 表示随时间变化黑点数目增多,黑点面积增大,黑点周围斜线部
分随黑点的扩大,最后连成一片。与此同时,“空白”区域逐渐缩小。这些“图像
语言”最直接的说明了:城市数目增多,面积扩大,城市群出现。城市数目增多,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必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大。
从图中可看出,城乡空间分布动态变化的实质就是城市化。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