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题(含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
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
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
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 I 卷(选择题)
评
卷人
得
分 一、
单选题
1.关于中央机构的改革,早在大国争霸时就已经开始。中央主要长官称相、压相、相邦、令
尹,为“百官之长”。军事长官有国尉、司马、将军、柱国等。在七大国中,虽都选贤任能,但关
东六国,以用本国贵族为主,秦则不论出身、用人唯才。据此可知( )
A.官僚机构的调整加强了中央集权
B.各国依据宗法用人的原则逐步被取代
C.关东六国的社会发展滞后于秦国
D.秦国率先消除世卿世禄制走向新体制
2.西汉出现了祸犁耕作法,“用祸犁,二牛,三人”,即两犁并耕,前面两人牵两牛,后面
一人掌犁,掘土可宽过一尺。这种新技术,有助于垦辟大片土地,且对于拥有较大面积耕地、较多
畜力与人力的农家,是极有利的。据此可以推知,西汉( )
A.粮食的总产量大幅度增加
B.农业耕作方式发生重大改变
C.农耕区域与耕地面积扩大
D.豪强地主势力获得迅猛发展
3.谏官是中国古代专门谏净和讽议皇帝言行的官员。唐代的谏官属于门下省,他们随从宰相
身旁,称“谏议大夫”“拾遗”“补阀”等。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议机构一谏垣,且谏官不准由宰
相荐举任用,谏垣逐渐形成与政府对立之形势。这一变化说明( )
A.谏官是对宰相负责的行政官员
B.谏议机构与政府分权制衡
C.谏官有利于提高了宰相的权威
D.宋代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4.以郑和船队的远航实践为依据而绘制的《郑和航海图》,是世界现存最早的航海图集。此
图突出了山脉、海岸、岛屿、城市、桥梁等航行的标志,并在航线旁标注有针位(航向、方位)更
数(航程、距离)等导航定位数据。该图最后附的“过洋牵星图”,便于利用天文导航。《郑和航
海图》( )
A.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
B.折射出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宏大
C.反映出天朝上国实力雄厚
D.借鉴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
5.
上表为《南京条约》有关“关税问题”的记载。后来英国人把“秉公议定”曲解成“须同英
国商定”,并强迫清政府接受。据此可知( )
A.“协定关税”破坏了中国的贸易主权
B.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开始走向瓦解
C.英国侵略者的强权政治和狡诈手段
D.英国用中国文化对条约加以解读
6.梁启超在 1896 年编成《西学书目表》,收录了 300 多种讲求西学的书,并将其分为西学、
西政和西教三类。西学之书,有算学、电学、化学等;西政诸书,有官制、法律、工政、商政等。
其中有些书直称为《西学启蒙》《格致启蒙》。据此可知,维新派( )
A.率先将西学西政介绍到中国
B.欲为戊戌变法做舆论准备
C.以西学作为开启民智的手段
D.全面否定了封建传统文化
7.1932 年宋裴卿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有限公司”,并以“双羊抵角”为标志,将毛线产
品的商标取名为“抵羊”,既反映以羊毛做原料的纺织品的特点,又是“抵洋”的谐音。“抵羊”
牌毛线成为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畅全国的名牌产品。据此可以推知( )
A.“抵羊”毛线实现了对市场的垄断
B.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曲折发展
C.抗日救亡运动助推民族工业发展
D.群众性抵制洋货运动开始兴起
8.邓小平盛赞《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
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解释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有些是我们老祖宗没有说过的话,新
话。”这表明,《决定》( )
A.促成了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B.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C.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
D.为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石
9.美国法学家指出:“尽管罗马帝国的人口或许 5 千万,但现在有 8 亿 7 千万人生活在由罗
马法所造就体系之下”。对此的最正确理解应是,罗马法( )
A.蕴含了超越时空和民族的法律观念
B.对近现代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C.为近现代国家确立了基本行为规范
D.所维护的民主制度具有普遍的适用性
10.在黑格尔和马克思看来,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进化的状态。关于社会变革的原因,黑
格尔强调把思想的因素放在首位,例如:由于脑子构想出自由的观念,然后才在希腊城邦里实现了
自由。马克思则强调要把物质条件放在首位,认为自由的观念,或者其他任何观念,都是由现实的
经济和社会条件所产生。据此可知,马克思主义( )
A.全盘否定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
B.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
C.批判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
D.强调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11.1929 年斯大林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我们的国家正在变成金属的国家,汽车化的国家,
拖拉机化的国家。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我们还要看看,到那时候
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落后国家,哪些国家可以被‘评定’为先进国家。”这表明,当时苏联
( )
A.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第一个五年计划已经提前完成
C.彻底改变了落后的农业国面貌
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确立
12.战后美国向西欧输送了价值数十亿美元的救济物资,并向各国特别是英国提供贷款。但
是欧洲人很快就自己着手重建经济。1947 年初,西欧各经济体已经接近战前的生产水平。然而美国
的援助仍然是必需的,因为西欧只有靠美援才能继续购买所需的食品、燃料、原材料以及恢复经济
所需的工业设备。据此可以推知,当时( )
A.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
B.欧洲需要美国持久和全面的经济援助
C.欧洲社会经济发展进入“黄金时代”
D.美国欲借经济援助稳固资本主义阵营
第 II 卷(非选择题)
评
卷人
得
分 二、材料分析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长江三角洲地处江南,古代亦称“江左”或“江东”地区。这一经济区的发展可分为
三个时期:六朝时期为江南经济区的开发时期,唐宋时期为江南经济区的形成时期,形成了以太湖
平原为中心的江南经济区,且取代了中原黄河流域,成为封建经济的重心,明清时期是经济区的发
展繁荣时期,不仅是全国粮食的重要基地,而且是丝织业、棉布业的生产中心,而商品经济的发达
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出现,更是这时期江南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标志和特点。
——摘编自何荣昌《古代长江三角洲江南经济区的形成》等
材料二鸡片战争前,茶叶一直是主要的出口商品,自 50 年代始,上海的茶叶出口大多保持在
5000 万磅以上,较之 1845 年增长了 10 余倍。各地新辟茶园增多,茶叶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大。鸡片
战争前和战后初期,曾有不少洋棉进口,19 世纪 60 年代后,上海周围农村“均栽种棉花,禾稻仅
十中之一”。江苏如皋、南通、海门一带,“一望皆种棉花,并无杂树”。一些原来并不产棉的地
区,也开始大量种植棉花。太湖沿岸和杭嘉湖平原,素来是著名的蚕桑产区,受对外通商限制的阻
碍,只能以内销为主。上海开埠后,丝纷纷就近转由上海港输出。湖州府“向时山乡多野桑,近亦
多栽家桑矣”;安吉县“迩来山乡亦皆栽桑”;平湖县“向时邑人治丝者尚少,今则栽桑遍野,比
户育蚕,其利甚大’,据统计,1840 年中国国内市场的粮食流通量(包括运到通商口岸供出口的部
分)为 233 亿斤,至 1894 年则达 372.5 亿斤,增长约 60%01869 年,经上海、周转的国内米谷运销
量是 37327 担,1890 年则为 4770226 担,增长幅度高达百余倍。
——摘编自戴鞍钢《口岸城市与农村经济演变》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古代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14.(历史选修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晚清之际,西方列强携海上之势东来,撞开中华国门,凯觑南海诸地,激起了晚清政府
有识之士的海权意识。1902 年,在清政府阻止日本对东沙群岛的谋夺行为后,两广总督张人骏派广
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东、西沙群岛巡视勘察,“并伤海防总办刘冠雄,在该岛东沙岛设立旗台,派
水师驻守。
1910 年分别设立“筹办西沙岛事务办”“管理东沙岛委员会”,同时增派驻守人员。政府派
水师不断巡视洋面,1909 年张人骏再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等巡视西沙群岛,对该群岛进行深入调查。
李准等率领 170 余人乘伏波、深航、广金三艘军舰,6 月 5 日到达西沙群岛。他们先后巡视了伏波、
甘泉等 14 岛,对其地理地形、物产资源、有无泉水等情况逐一考察,军舰每到一处皆勒石命名、鸣
炮升旗,重申中国主权。在这次巡视中,随船的测绘委员和海军测绘学堂学生绘制了西沙群岛总图
和西沙各岛的分图,并对部分岛礁以官方名义重新命名,废除西方殖民者所起的岛礁名称,沿用渔
民对一些岛礁的传统命名。这些举动使国际社会普遍承认西沙群岛为中国领土,各国航海之书都称
其为中国领土。1907 年两广总督张人骏与日本交涉东沙岛时,他搜集到许多有关东沙群岛属于中国
的历史文献和图籍,如王之春的《国朝柔远记》等,让日本人哑口无言,只好承认东沙岛是中国领
土。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权益之举,是与当时对国际法中有关领土主权的认识分不开的。
——摘编自郭渊《晚清政府的海洋主张与对南海权益的维护》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权益的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权益的历史意义。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二战后,德国多位总统和总理,在承认德国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责任上,基本立场是
一致的。日本政坛极少数有识之士曾明确承认日本在二战中发动侵略战争,但却遭到日本右翼势力
攻击,或被现任首相否定。对欧洲国际军事法庭的“纽伦堡审判”,德国政坛高端官员至今未发表
否定审判结果、为纳粹战犯开脱罪责的言论,还制定了禁止为纳粹战犯和侵略战争翻案的法律。1953
年 8 月,日本通过《对战争犯罪受刑者赦免的决议》,陆续释放在东京审判中被判处监禁、仍服刑
的 13 名甲级战犯以及其他战犯。此后又给予东条英机等 7 名甲级战犯,以“公务死亡”的抚恤待遇,
将东条英机等 7 名甲级战犯牌位安置于靖国神社内,奉为日本的“靖国之神”“昭和殉国者”予以
纪念。1985 年 5 月 8 日德国总统魏茨泽克发表演讲:“5 月 8 日是解放之日,我们大家从纳粹独裁
统治下解放出来。”据此德国将二战纳粹德国投降日设为德国“解放日”,每年予以纪念。反观日
本对二战的纪念,日本将其投降的 1945 年 8 月 15 日,称为“终战日”,而不称为“投降日”,德
国较客观地书写二战史,向国民进行二战史教育,还与波兰、法国等国家建立联合编写历史教科书
的机制。日本右翼势力篡改历史教科书是其歪曲事实的一贯伎俩。
——摘编自马海伟等《德日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及原因剖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德日两国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德日两国对待二战态度不同的原因。
16.(历史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玄奖(602-664 年),唐代僧人,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十余年中,行程五万里,历经
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求取真经。前后十七年学遍了当时大小乘各种学说,带回国 600
多部经论,与其弟子共翻译佛经 1300 多卷,与鸡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由他口
授而成的《大唐西域记》,记述了他西游亲身经历的 110 个国家及传闻的 28 个国家的山川、地邑、
物产、习俗等,成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典籍。
鉴真(688-763 年),唐代僧人,深明佛学,50 余岁时,受日本邀请,决心东渡。他排除千
难万险,历时 12 年,经 6 次努力,最终到达日本。鉴真是我国第一位到日本开创佛教律宗的大师,
他弘扬佛法,传律授戒,纠正日本佛经中的错漏,是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政府对佛教的控制。
鉴真熟识医术,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
方医药之祖’,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此外,在建筑、雕塑、
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等方面,鉴真东渡对日本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摘编自袁行需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玄奘和鉴真远行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玄奘和鉴真贡献的异同。
评
卷人
得
分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哈姆雷特(CHamlet)》是由英国剧作家威廉·莎士比亚创作于 1599 年至 1602 年间的一部
悲剧作品,其中许多内容反映了世界近代史早期的重大历史现象,内容梗概如下:
丹麦王子哈姆雷特在德国威登堡大学学习,在接到父亲的死讯后回国。父亲去世、母亲改嫁
其叔父克劳狄斯,即新任国王,这些变故让哈姆雷特觉得当时丹麦是“一所牢狱”,是一个“颠倒
混乱的时代’,后来,哈姆雷特看到了父亲的鬼魂,并且得知了一场宫廷阴谋——叔父毒死父亲篡
位的真相,他便担负起重整乾坤的责任。哈姆雷特深信鬼魂的存在,但鉴于自己在宫廷中力量弱小,
便以装疯来消除叔父的怀疑,同时寻找时机报仇。期间,哈姆雷特毫不隐藏的表达了对奥菲利亚的
爱,还冲破等级观念,像朋友一样对仆人。最后,复仇成功,但哈姆雷特也中毒剑死去,但他请求
他的朋友将他的故事告诉世人。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细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历
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内容细节和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
的概述和评价标准全面。)
高三开学摸底考
历 史(文)答 案
1.B
【解析】
据材料可知,春秋战国以来各国均在调整官僚机构,其基本原则是选贤任能,这表明国君依
据宗法用人的原则渐被取代,故 B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中央机构的改革,但并未体现中央和地方
的关系,故 A 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各国的经济发展状况,故 C 项错误;材料不能体现秦国率先废
除世官制,故 D 项错误。
2.D
【解析】
材料不能反映粮食产量的提高,故 A 项错误;汉代的耕作方式依然是铁犁牛耕,故 B 项错误;
材料不能体现汉代农耕区域与耕地面积扩大,故 C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耦犁的出现有助于垦辟大
片土地,且对于拥有较大面积耕地、较多畜力与人力的豪强地主是极有利的,故 D 项正确。
3.D
【解析】
谏官并非行政官员,故 A 项错误;宋代谏垣形成与政府对立之形势,但并没有分权制衡,故
B 项错误;C 项没有体现出唐宋监察制度的变化,故错误;从唐代谏官隶属于宰相,到宋代谏垣与政
府的对立形势,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故 D 项正确。
4.A
【解析】
图片和材料描述的是《郑和航海图》,该图详细的记载了航海线路、航行标志等相关情况,
有利于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故 A 项正确;图片和材料并未记录郑和下西洋船队规模宏大,故
B 项错误;地图不能反映国力的雄厚,故 C 项错误;借鉴了西方的天文学知识不符合图片信息,故 D
错误。
5.C
【解析】
“协定关税”破坏的是关税自主权,不是贸易主权,故 A 项错误;通商口岸的开放表明闭关
锁国政策走向瓦解,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英国人把“秉公议定”曲解成“须同英国商定”,
并强迫清政府接受,体现了英国侵略者的强权政治和狡诈手段,故 C 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中国文
化,故 D 项错误。
6.C
【解析】
维新派率先将西学西政介绍到中国,不符合史实,故 A 项错误;梁启超在 1896 年编成《西学
书目表》,并不是要为 1898 年发生的戊戌变法做舆论宣传,故 B 项错误;维新派大力宣传西学,主
张启民智、兴民权,故 C 项正确;维新派没有全面否定中国传统文化,故 D 项错误。
7.C
【解析】
“抵羊”牌毛线成为迅速成为家喻户晓、畅销全国的名牌产品,但并未垄断市场,故 A 项错
误。材料中并未反映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进程,故 B 项错误。1932 年宋裴卿成立了“东亚毛呢纺织
有限公司”,并将毛线产品的商标取名为“抵羊”,此时也正是抗日救亡运动兴起和发展时期,故
C 项正确。群众性抵制洋货运动早已兴起,故 D 项错误。
8.D
【解析】
1984 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阐明了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
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必要性、紧迫性,并规定了改革的任务和各项基本政策。 这为经济体制的全面
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石,故 D 项正确;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影响深远,但并未促成思想
解放运动,故 A 项错误;1992 年,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 B 项错误;
1992 年,我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故 C 项错误。
9.B
【解析】
罗马法蕴含了超越时空和民族的法律观念,但是材料并未体现,故 A 项错误;罗马法是构成
近现代大陆法系的重要基础,对近现代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故 B 项正确;为近现代国家确
立了基本行为规范不符合材料主旨,故 C 错误;古罗马所实行的民主制度并不具有普适性,故 D 项
错误。
10.D
【解析】
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了黑格尔的哲学思想,故 A 项错误;材料并未反映历史唯物主义的观
点,故 B 项错误;马克思主义批判的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思想,符合史实,但材料并未体现,故 C
项错误;材料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故 D 项正确。
11.A
【解析】
1929 年,苏联基本上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正在全力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故 A 项正
确,C 项错误;1929 年苏联的一五计划正在进行,故 B 项错误;1936 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
苏联建立,故 D 项错误。
12.B
【解析】
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经济的恢复,符合史实,但材料并未体现,故 A 项错误;据材料可知,
美国对欧洲的援助是临时和不系统的,欧洲需要美国持久和全面的经济援助,故 B 项正确;战后欧
洲经济的黄金时代是 50 年代到 70 年代初,故 C 项错误;材料未反映出美国欲借经济援助稳固资本
主义阵营的意图,故 D 项错误。
13.(1)因素:江南政治环境相对安定;北民南迁提供充足的劳动力;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
传入江南;统治者的政策支持;江南优越的自然地理条件。
(2)变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经济作物出口量增加。
原因:自然经济逐渐解体;列强经济侵略,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上海通商口岸开放
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城市民族工业发展对原料的需求;近代交通的发展。
【解析】
第(1)问,“促使古代江南经济区形成的因素”,根据材料一中对江南经济区空间概念的解
释,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时间概念,江南经济区发展的三个时期分别为六朝、唐宋、明清时期。
以上信息表明江南经济区的形成自然与经济重心南移有关,所以我们可以从政治环境、北人南迁、
政策支持、自然条件等角度说明。
第(2)问,“概括近代江南经济区的变化”,材料中是关于茶叶出口、棉花种植、丝织品出
口等信息,根据数据信息可以得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出口增加、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结
合所学知识背景,分析得出 19 世纪 60 年代,鸦片战争之后,上海为代表的江南经济区自然经济解
体、列强经济侵略、通商口岸作用、城市工业发展、近代交通工具改进等。
【点睛】
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全”和“变”。“全”就
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变”即变通,也可以说
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
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准确。
14.(1)主张:设置机构,实行行政管辖;军事巡视,表明主权;寻找历史证据,强化主权
归属;绘制地图,重新命名,强化国人海权意识。
(2)历史意义:收回部分国家主权;有利于外交的近代化;为后世维护国家主权提供历史依
据。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中“派广东水师提督李准前往东、西沙群岛巡视勘察……”可概括为实
行军事巡视,表明主权;“1909、1910 年分别设立“筹办西沙岛事务办”“管理东沙岛委员会”,
同时增派驻守人员”体现晚清政府设立机构,实行行政管辖;根据“随船的测绘委员和海军测绘学
堂学生绘制了西沙群岛总图和西沙各岛的分图,并对部分岛礁以官方名义重新命名”概括为绘制地
图、重新命名,强化国人海权意识;“搜集到许多有关东沙群岛属于中国的历史文献和图籍……”
体现了寻找历史证据,强化主权归属。第(2)问,可以从对当时和长远两个角度分析历史意义。首
先有利于收回部分国家主权;从材料中“晚清政府维护南海权益之举,是与当时对国际法中有关领
土主权的认识分不开的”可见,有利于外交的近代化;从长远角度来看,可以为后世维护国家主权
提供历史依据。
【点睛】
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的改革题一般都由两问组成。第(1)问基本上都是归纳改革的措施,第(2)
问大都是分析改革的作用、影响。归纳措施时主要从材料中提取关键信息作答,分析影响时一定要结
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15.(1)态度:在承担战争责任方面:德国承认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日本右翼势力回避战
争的侵略性;在对待军事法庭的审判方面:德国肯定并维护军事法庭的审判结果,日本否定审判结
果并挑战审判的公正性,包庇战犯;在反思战争历史方面:德国树立了正确的二战历史观,日本不
能正面承认二战的非正义性;在编写历史教科书方面:德国能够客观记录历史,日本歪曲事实,篡
改教科书。
(2)原因:德国: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对德国主演战犯进行了依法审判,彻底根除了军国主义
势力,进行了彻底的“非纳粹化”民主改造。
日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未追究日本头号战犯天皇的罪责,未彻底根除了军国主义传统;战
后美国的单独占领导致对日本改造不彻底;由于美苏争霸的需要,美国逐渐扶持纵容日本右翼势力。
【解析】
第(1)问,“德日两国对待二战的不同态度”,比较类题目,首先确定比较项,通过材料信
息。可以从在承担战争责任方面、对待军事法庭的审判方面、在反思战争历史方面、在编写历史教
科书方面等方面进行对比。
第(2)问,分析德日对待二战态度不同的原因,可以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析。国内主要
是两个国家战后的改革结果以及两国的历史传统;国际因素特别是考虑战后美苏两极格局的影响和
军事法庭审判结果的影响。
【点睛】
原因类解析题在新课标高考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做到角度全面。重大历
史事件往往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军事、外交等角度分析,有时还需要从国际角度分析。
16.(1)背景:唐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强大国力;政治、经济、文化相对领先;佛教盛行;
对外交往频繁;海陆丝绸之路发达;二位僧人对佛法的追求。
(2)不同点:玄奘推动了印度佛教文化在中国的传播;鉴真是将佛教文化从中国传向日本;
玄奘的贡献重在翻译佛经,鉴真的贡献在于纠正错误以及传播中华文化。
相同点:两人都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
【解析】
第(1)问,概括两人远行的背景,两人都为佛法的传播者,都生活在唐朝,可以从当时唐朝
的政治、经济国力、思想局面、对外政策、交通等客观条件和两人主观因素等角度概括。第(2)问,
两人贡献的不同,可以从两人传播佛法的方向、传播方式等对比。相同点,可以从两人都促进了中
外文化交流,扩大了中华文明的影响力方面分析。
【点睛】
选做题的答题要求一般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这就要求考生既要从材料中搜寻要
点,又要结合教材知识和考生个人储备的知识。最低要求是把材料中的要点概括全面,保证得分率。
17.示例:
细节:哈姆雷特毫不隐藏的表达了对奥菲利亚的爱,还冲破等级观念,像朋友一样对仆人。
历史现象: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倡导自由、平等、博爱,追求现世幸福。
概述与评价:14——16 世纪,伴随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发生于意大利,
逐渐传播到欧洲其他国家。人文主义者倡导自由、平等、博爱,追求现世幸福。这些思想有利于冲
破中世纪教会和世俗专制君主的等级制度;特别是打破天主教会宣扬禁欲主义和对人性的压抑。在
当时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但过分强调个性解放,也会造成个人利己主义和私欲膨胀。
【解析】
本题属于开放题型,首先明确该题的答题内容,提取细节、概述历史现象现象,然后结合文
艺复兴相关知识进行评价。比如本题依据材料信息可以从“哈姆雷特毫不隐藏的表达了对奥菲利亚
的爱,还冲破等级观念,像朋友一样对仆人”提取细节,依据所学从文艺复兴时期反映历史现象;
概述和评价依据所学 14——16 世纪文艺复兴产生、内容和影响等回答。
【点睛】
开放式论述题确定论题至关重要,拟定论题的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对所选论题非常熟悉,自己头
脑中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来支撑自己所选论题。自己掌握的史实越多,论证起来就越容易、越充分,
得分率也就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