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
本卷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
题目要求的。
1、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
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这一制度是
A、郡县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2、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
为农病。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
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
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
3、“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
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
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4、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下列雅典民主政
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诊断的是
A. 公民在会是最高权力机构
B. 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
C. 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
D. 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 10 个选区中选出
5、“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次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
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断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
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 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
C.保证了案件判断的公平公正 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
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
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
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
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
7、1898 年 8 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枉觊
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清廷的意图不包括
A.收回通商口岸 B. 发展民族经济
C. 维护国家主权 D.挽救国家危亡
8、1918 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
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十月革命的影响 B.民族主义的高涨
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 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9、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对
此理解错误的是
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 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
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 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
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
A. 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 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
C.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 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
11、1962 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
至少 30 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
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 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
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 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
12、1985 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
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
可能的”。这一判断
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 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
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 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
13、1603 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
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
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 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
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 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
14、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
A.1787 年美国宪法 B.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
C.1875 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1912 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5、有学者认为:“19 世纪 70 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
阶级斗争的新阶段。”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第一次工业革命 B.俄国十月革命
C.《共产党宣言》发表 D.巴黎公社革命
16、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
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这一措施是
A.推行马歇尔计划 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17、1964 年 4 月,77 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
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这表明
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 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
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8、1964 年到 1982 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
随之出现的是
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 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
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 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
19、2011 年 5 月 1 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许多
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由此可以看出
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 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
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 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
A. ①④ B. ①② C. ①③ D. ②④
20、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
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 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
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 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第 II 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21.(27 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 20 世纪 30
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
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
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
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 年)
“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
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 年)
“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
——据《独立评论》(1934 年)
(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 20 世纪 30 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6 分)
(2)分析 20 世纪 50 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
的影响。(10 分)
(3)20 世纪 70 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概括指出 20 世纪 70 年
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的表现。(8 分)
(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 分)
22、(13 分)
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
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
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
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
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
钱又便宜。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她一
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 年初
版)
材料二 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型的行业,……
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天
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样布又好又便宜。她们已经没有多
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有些女孩则纺织
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
材料三 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
事,弃焉若忘。……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女工本事纺织,今
则
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虽多一
生机。而风俗不无坠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3 分)
(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4 分)
(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要求:观点理解准
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 字左右)(6 分)
23、(20 分)17-18 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
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
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
又体现了“新见”。(6 分)
(2) 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
“三权分立”思想。(6 分)
(3) 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
料三的认识。(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