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二地理试题
第Ⅰ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
1.北京天安门广场每天升国旗的时间是根据日出的时刻而定的,下列日期中,升旗仪式最
早的是( )
A.5 月 1 日 B.7 月 1 日 C.8 月 1 日 D.10 月 1 日
2.当本初子午线与昏线重合时,北京时间为( )
A.9 月 24 日 2 时 B.6 月 22 日 8 时
C.3 月 21 日 0 时 D.12 月 22 日 12 时
3.上图为某四地气候的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其中位于纬度 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
区,全年盛行西风,深受海洋暖湿气团影响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4.岩石圈的物质循环是自然界重要的物质循环,这个循环过程不能导致的结果是( )
A.形成地球上丰富的矿产资源
B.改变地表的形态,塑造出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
C.实现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和能量传输,从而改变地表的环境
D.通过大量的输送热能来改变大气运动
5. 从成因上看,山地 M 属于( )
A. 背斜形成的褶皱山
B. 向斜形成的褶皱山
C. 断层形成的断块山
D. 岩浆喷发形成的火山
6. 下列山地中,成因和右图所示不同..的是( )
A. 庐山 B. 喜马拉雅山 C. 华山 D. 泰山
读我图某区域农业系统各要素相互作用示意图,完成 7~8 题。
7.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环节分别是( )
A.降水增加、大陆性增强、降水减少
B.气温变幅减小、蒸发增强、降水增加
C.地面蒸发量增多、气温变幅减小、降水增加
D.地下水位上升、气温变幅增大、土壤表层盐分积累
8.该示意图体现了( )
A.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 B.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C.自然环境的相对稳定性 D.水循环和水量平衡
读“不同国家出生率、死亡率统计图”,图中 1~12 代表国家。回答 9~11 题。
9.图中出生率、死亡率最高的国家分别是( )
A.10、11 B.11、12 C.11、10 D.12、10
10.图中呈现“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低”特点,进入现代型的一组国家是( )
A.1、2、3 B.4、5、8 C.7、9、10 D.6、11、12
11.图中 11、12 两个国家最有可能位于( )
A.欧洲 B.北美洲 C.大洋洲 D.非洲
12 世纪 90 年代以来有许多学者从不同角度对我国人口数量及人口容量进行了预测,下表
为一些学者的预测数据,读表回答 12~13 题。
2
预测 2050 年人口数量将达到 约 14~15 亿人
依农业资源最大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 15~16 亿人
依粮食生产能力最多供养的人口数量 15.1 亿人或 16.6 亿人
依小康消费水平最适宜供养的人口数量 约 8~9 亿人
12.表中反映的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是( )
A.约 15~16 亿 B.15.1 或 16.6 亿 C.约 8~9 亿 D.约 14~15 亿
13.下列不.属于影响我国人口合理容量的因素是( )
A.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B.地区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和消费水平 D.国家人口政策
下图为“长兴岛工业区规划图”,读图和资料回答 14 题。
大连长兴岛位于辽东半岛西部,是面向环渤海经济圈最优良、便捷的出海口,岛内多荒山、
滩涂,可用于建港的深水海岸线达 24 千米,毗邻沈大高速公路及哈大铁路。辽宁省政府正在
规划和建设长兴岛,使其成为大连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支撑和临港产业基地。
14.长兴岛工业区开发建设主要区位优势包括( )
①建港条件优越 ②土地开发成本低 ③工业基础雄厚
④科技教育发达 ⑤国家政策支持 ⑥现代农业发达
A.①③⑤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①②⑤
15.影响下列农业区位选择的主导因素,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
①海南岛的橡胶生产 ②北京郊区的乳畜业
③江南丘陵的茶叶 ④吐鲁番盆地的瓜果生产
A.①热量②市场③土壤④光照 B.①热量②水源③市场④交通
C.①土壤②政策③科技④市场 D.①地形②市场③水源④热量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工业、商业和居住用地比例时空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16~l7 题。
16.曲线①、②、③代表的土地利用类型符合一般城市三类用地时空变化特点的是( )
A.工业用地、居住用地、商业用地 B.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
C.居住用地、工业用地、商业用地 D.商业用地、居住用地、工业用地
17.2005 年与 l990 年相比,距市中心 12 千米处( )
A.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居住用地比例减小
B.工业用地比例增加,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C.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工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D.居住用地比例减小,商业用地比例变化很小
读图,回答 18~19 题。
月 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某作物生产期
18.该作物( )
A.种植期的早晚取决于气候条件 B.灌浆期的早晚取决于成土母质
C.收割期的早晚取决于农业政策 D.一个生产周期至少为 8 个月
19.该作物处于开花期时,正值( )
A.赤道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C.中国东北平原昼长夜短 D.潘帕斯草原草木茂盛
下图为某地土地利用图和农业产值构成图,读图完成 20~21 题。
种植期 出苗、分枝期 开花期 灌浆期 收割期
3
20. 该区域的农业地域类型是 ( )
A.大牧场放牧业 B.混合农业 C. 种植园农业 D.商品谷物农业
21. 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是 ( )
A.劳动投入多,科技含量低 B. 生产灵活性差,市场适应性弱
C.生产规模小,机械化程度低 D.专业化程度高,商品率高
22. 下列关于地理信息技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RS 可以全面系统地提供资状况,但不能对信息进行及时更替
B. 在 GPS 中,如果地面接收机接收到 4 颗以上卫星的信息,就可计算并显示出处在运动状
态中的接收机的运动速度并预测运动方向
C. 2005 年,我国对珠峰高度进行了新的测量,科考人员随身携带了 GPS,主要是为了避免
在复杂的地形中迷失攀登方向
D. 利用 RS 可以预测气象灾害,利用 GIS 可以模拟气象灾害
读 1937~980 年内蒙古商都县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图,
回答 23~24 题。
23.对该县 1949~1980 年土地耕垦、人口密度、放牧强度和荒漠化面积发展变化的分析,正确
的是( )
A.人口密度约翻了一番 B.人均耕地面积减少了
C.荒漠化面积扩大约 3 倍 D.放牧的绵羊总数增加了约 2 倍
24.导致该县荒漠化面积扩大的根本原因是( )
A.人口数量的变化 B.耕地面积的变化 C.放牧强度的变化 D.气候的变化
亚马孙热带雨林是地球上现存面积最大、保存比较完整的一片原始雨林。路透社巴西利亚
2008 年 1 月 23 日消息:亚马孙森林在过去的 5 个月中再次遭到严重破坏,毁林面积从 2007
年 8 月的 243 平方千米激增到 12 月的 948 平方千米。这个数字相当于 2004 年同期的 4 倍。据
此回答 25~27 题。
25.结合上图和所学知识,分析亚马孙地区热带雨林分布面积广阔的原因括 ( )
①地势西高东低,有利于东南风的深入 ②受巴西暖流的影响
③受秘鲁寒流的影响 ④平原面积广阔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6. 导致亚马孙森林不断遭到严重破坏的原因可能包括 ( )
①为了脱贫而实施过度的迁移农业②为了获取更多的经济利益而开辟大型农牧场
③为了偿还债务而进行商业性伐木④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对土地的需求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 下列保护雨林的措施中能够较好地协调环境与发展关系的是 ( )
A.设立国际基金,使当地从管理和保护中受益 B.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民环保意识
C.加强雨林缓冲区的建设 D.加强雨林管理和保护
下图表示某产业在世界上的迁移过程,回答 28—30 题.
28.图中反映的产业部门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汽车产业 C.石化工业 D.钢铁工业
29.该产业部门属于( )
A.劳动密集型工业 B.技术密集型工业 C.原料指向型工业 D.资金密集型工业
30.导致该产业迁移变化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A.劳动力价格 B.技术 C.交通运输 D.原料
欧美 Ⅰ阶段 香港、台湾地区 中国大陆、越南等地Ⅱ阶段
4
高二地理试题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共 60 分)
一、选择题答题卡:每题 2 分,共 60 分。(请用笔把所选项涂黑)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A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B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C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D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40 分)
36.左图为地球日照图,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据图完成以下活动。(12 分)
⑴ 在左图中圆外短线上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⑵ 左图为北半球 (节气)的太阳光照图。
⑶ A 与 B 相比,自转线速度较大的是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是 ,
该日白昼时间较长的是 。
⑷ 该日,地球位于右图中的 位置。此时,地球的公转速度较 (快、
慢)。
座位号:
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4 分)
北京外来人口调查统计图
(1)据图概述北京外来人口的变化特点。(2 分)
资料一 2005 年北京市 1 % 人口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在京外来人口的来源地构成相对稳
定,来自河北、河南、安徽、山东、四川和黑龙江六个省的外来人口,占全市外来人口的 60.4 %。
其中,15~59 岁就业人口占 90 % 以上,受教育程度以初、高中为主。
(2) 根据资料一分析外来人口迁入北京的主要原因。(3 分)
北京城市化及三类产业就业人员比重变化统计图①
N
②
③
④
5
(3)据图说明,1990 年以来北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变化特点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4 分)
资料二 改革开放前,北京的主要工业区分布在朝阳、石景山、丰台等近郊区,主要工业
部门有化学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加工业等;1990 年以后,在通县、大兴、昌平、顺义等
远郊形成了产业园区。近年来,为改善北京城市环境质量,退出了一批污染企业,关停了一批
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企业,同时,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高技术产业等呈现出异军突起
的态势。
(4)依据材料,说明在经济发展中打造“绿色北京”的具体措施。(5 分)
38.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17 分)
材料一 下面两图分别为德国鲁尔工业区 1950 年和 2010 年的地图
材料二 下表为“东北产业结构变化表”,下图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
结构调整模式图”。
(1) 鲁 尔 工 业 区 是 在 当 地 丰 富 的
资基础上发展起的。(1 分)
(2)20 世纪 60 年代,鲁尔工业区开始
实施综合整治的全面规划,主要采取了哪
些方面的措施?(8 分)
(3)根据材料二,试分析该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8 分)
1978 年 2005 年
第一产业比重(%) 20.0 12.8
第二产业比重(%) 64.3 49.6
第三产业比重(%) 15.7 37.6
6
高二地理开学考试试题答案
36. (2)夏至;
(3)A;A;B;
(4)①;慢;
37. (1)外来人口不断增加,郊区增长速度快于城区。(2 分)
(2)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较高、受教育机会较多。(3 分)
(3)第二产业就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快速上升。
(2 分)第三产业的发展在推动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合
理即可得分,2 分)
(4)污染企业外迁;发展低污染、低能耗、低水耗的产业;
发展高技术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合理即可得
分,5 分)
38. (1)煤炭(1 分)
(2)①调整工业布局;②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
产业,促进经济结构多样化;③治理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④发
展科技,繁荣经济;⑤拓展交通,完善交通运输网。(每个要点 2 分,
答出 4 个即可,共 8 分)
(3)避免煤炭资枯竭带的经济衰退;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
效益;增加就业机会;保护生态环境。(每个要点 2 分,答出其中 4 个
即可,共 8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