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高三地理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第 I 卷(选择题 共 36 题 每题 1.5 分,共计 54 分)
一、选择题 :本大题共 25 个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 是符合题目要
求的 。
下图为沿 23°26′S 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与图中⑤地气候成因无关的是( )
A. 地形 B. 东南信风
C. 暖流 D. 东北信风
2. 有关图示地区说法正确的是( )
A. ⑤地位于②地的正东方向
B. 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
C. ④地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其北部的平原地区
D. 甲、乙、丙三海域依次为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答案】1. D 2. 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世界陆地及海洋的概况。
【1 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⑤地位于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侧,受地形影响,位于东南信风的迎风坡,且受
沿岸暖流影响,降水较多,形成热带雨林气候。东北信风位于北半球,与⑤地气候成因无关。
故该题正确答案选 D。
【2 题详解】
据材料,①为澳大利亚中部,②为大分水岭东岸,③为南美洲中部的拉普拉塔平原,④为南
美洲东部巴西高原一带,⑤为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
⑤地位于②地的正西方向,A 错;
该剖面线穿过的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B 对;
- 2 -
④地所在国家为巴西,人口主要集中在其南部的巴西高原地区,C 错;
甲、乙、丙三海域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D 错。
故该题正确答案为 B。
【点睛】
下图为某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急流段相对高差为 38m。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 关于图示区域地理事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地与乙地高差为 238m B. 丁地与丙地高差不可能超过 60m
C. 急流段冬季漂流人数最多 D. 丁—乙河段夏季泥沙沉积量最大
4. 冬至日,某旅游者到达图中乙地,观察到以下现象可信的是( )
A. 北京时间 6 点看到太阳从丙地以东的海面上升起
B. 急流段的漂流者正向东北方向漂流
C. 北京时间 12 点太阳高悬在甲地的正南
D. 河床垂直剖面有鹅卵石与细沙共存
【答案】3. D 4. C
【解析】
【3 题详解】
图示等高距为 50 米,甲地海拔在 300~350 米之间,因为急流段相对高差为 38m,故乙地海拔
在 50~62 米之间,则甲、乙高差在 238~300 米之间,但不能等于 238 米,则 A 错误;
因为急流段相对高差为 38m,丁地海拔介于 50~62 米之间,丙海拔介于 0~50 米之间,则两
地高差介于 0~62 米之间,可以超过 60 米,则 B 错误;
- 3 -
冬季因降水较少而急流段不宜漂流,则 C 错误;
由经纬度可知,该地位于我国东南地区,夏季降水多而河流径流量、含沙量较大,丁—乙河
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容易堆积,故 D 正确;
故选 D
【4 题详解】
冬至日乙地昼短夜长,则北京时间(120°E 的地方时)6 时以后日出,故 A 错误;
急流段河水由西北向东南流,则 B 错误;
甲、乙都在 120°E 经线上,则甲位于乙地正南方,冬至日该地正午太阳位于正南,则 C 说法
可信;
丁位于急流段下游,乙、丁之间河道弯曲而河水流速较慢,利于泥沙堆积,则大的鹅卵石一
般不大可能到乙地,故 D 错误。
故选 C
下图斜线部分表示 7 月 7 日,非斜线部分表示 7 月 8 日,每条经线之间的间隔相等,箭头表
示地球自转方向,据此回答下列小题。
5. 此时 A 点的区时是( )
A. 7 月 8 日 12 时 B. 7 月 7 日 24 时
C. 7 月 8 日 6 时 D. 7 月 8 日 16 时
6. 两条日界线分别是( )
A. 180°,0° B. 180°,90°W
C. 180°,0° D. 180°,90°E
【答案】5. C 6. B
【解析】
【5 题详解】
- 4 -
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 0 时所在的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 180°经线。由
0 时所在的经线向东到 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 180°经线向东到 0 时所在的经线为旧的一
天。由图可知,图中的地球自转方向是逆时针的,是从北极上空俯视的俯视图,斜线部分表
示 7 月 7 日,非斜线部分表示 7 月 8 日,A 点位于 7 月 8 日,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可
以计算出 A 点的区时为 6 时。据此分析选 C 符合题意。
【6 题详解】
根据上题的分析,结合图中 135°E 的位置及地球自转方向,图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相差 45°,
因此 0 时所在的经线是 90°W,国际日期变更线是在 180°经线。B 符合题意。
【点睛】地球上通常有两个日期分布,其界线分别为:180°日界线和地方时为 24 时或 0 时
所在的经线;当地球上只有一个日期时,则 180°经线就是 0 时或 24 时经线;当地球两个日
期平分,则 180°经线的地方时 12 时。
东亚海陆热力差指数是指东亚季风区的陆表温度与副热带西北太平洋的海表温度之差,指数
大的年份夏季风偏强,反之夏季风偏弱。下图示意东亚 1960-1999 年夏季海陆热力差指数逐
年变化。读图完成以下问题。
7. 图示时段东亚地区
A. 陆表温度比海表温度高
B. 陆表与海表温度持续上升
C. 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化
D. 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固定的周期性变化
8. 据图推断我国东部季风区
A. 夏季风逐年增强 B. 夏季风逐年减弱
C. 1961 年华北地区降水偏少 D. 1980 年江淮地区降水偏多
- 5 -
【答案】7. C 8. D
【解析】
【7 题详解】
由图示可知有些年份指数为正,有些年份指数为负,说明夏季海陆热力差异有明显的年际变
化,但没有固定的周期性。选 D 正确。
【8 题详解】
有些年份指数为正,有些年份指数为负,不能说明我国东部夏季风逐年增强或减弱,A、B 错;
1980 年指数为负,说明该年夏季风较弱,我国南方降水偏多,江淮地区降水偏多,D 正确;
1961 年指数为正,说明夏季风强,我国降水北多南少,华北地区降水偏多,C 错。选 D 正确。
【点晴】
夏季风强,锋面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短,我国东部季风区北涝南旱;夏季风弱,锋面雨带在
南方停留时间长,我国东部季风区,南涝北旱灾。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9. 下列各点关系正确的是( )
A. 图中四点气压:C>B>A>D B. 高空中空气由 D 处流向 B 处
C. 近地面 A 处气温高于 C 处 D. A 处为高压
10.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C 地可能出现阴雨天气 B. 甲地为海洋,乙地为陆地
C. A 处盛行下沉气流 D. 该热力环流的方向为顺时针
【答案】9. C 10. D
【解析】
本题组以等压面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两道试题,涉及热力环流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对热
力环流相关知识及判断方法的掌握程度,考查学生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
【9 题详解】
- 6 -
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B 点在等压面之下,气压值应高于等压面的气压,D 点位于
等压面,气压值应等于等压面的气压,因此 B 点气压大于 D 点气压;近地面等压面形态与高
空相反,由此判断,A 点气压低于 C 点;由于海拔高度不同,B 点气压高于 A 点,D 点气压高
于 C 点,因此图中四点气压从高到低的排序是 C、A、B、D,选项 A 不正确。由于 D 点气压低
于 B 点,高空中空气由 B 处流向 D 处,选项 B 不正确。A 点气压低于 C 点,可能是 A 处气温高
于 C 处,A 处气流上升导致,选项 C 正确、选项 D 不正确。
【10 题详解】
根据前面的判断,C 处为高气压,下沉气流为主,天气晴朗,选项 A 不正确。海洋与陆地均可
能成为冷却下沉的高气压区或受热上升的低气压区,因此选项 B 不正确。A 处为低气压区,盛
行上升气流,选项 C 不正确。气流方向为 A→B→D→C→A,形成顺时针方向流动的热力环流,
选项 D 正确。
下图为甲、乙、丙三地大气环流年内控制时长分配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1. 甲地气候类型为
A. 热带草原气候 B. 热带沙漠气候
C. 地中海气候 D. 亚热带季风气候
12. 下列关于乙、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乙地河流流量 1 月大于 7 月 B. 丙地地形平坦开阔
C. 乙地天然植被叶片常绿坚硬 D. 丙地冬季常有较厚积雪
【答案】11. B 12. C
【解析】
【11 题详解】
根据图例,甲地气候类型全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东北信风带控制,为热带沙漠气候,B 对。
热带草原气候是东北信风带和赤道低气压带交替控制形成,A 错。地中海气候是副高和西风带
交替控制形成,C 错。亚热带季风气候受季风环流控制,D 错。
【12 题详解】
- 7 -
结合图例,乙是地中海气候,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自然景观的叙述中,乙地天然植被
叶片常绿坚硬,C 正确。乙地河流流量在北半球 1 月大于 7 月,南半球相反,A 错。丙地可能
分布在狭长的大陆西岸沿海平原,不一定地形开阔,B 错。丙地最冷月气温大于 0 度,冬季可
能积雪少,D 错。
下图示意某同络获得的南京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部分)。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3. 周一时,该城市在某天气系统中的位置最可能与下图中_______地相似。(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4. 下面诗句或谚语描写的天气与控制该城市这三天的天气系统相对应的是( )
A.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 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
C.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D. 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
15. 下面各图与该城市三天来气温、气压变化相符的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13. A 14. A 15. D
【解析】
本题组考查学生对冷锋天气的理解程度,考查学生利用地理信息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图中
三天的天气预报图表明,天气由雨到晴,气温由高到低,符合冷锋过境时和过境后的天气特
征。
【13 题详解】
- 8 -
周一时,阴雨天气,为冷锋过境时天气,图中甲为冷锋过境时,乙为冷锋过境前,丙为暖锋
过境前,丁为暖锋过境时,因此选项 A 符合题意。所以选 A。
【14 题详解】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描述的是冷锋过境时形成的大量降雪,选项 A 符合题意。
“一年三季东风雨,独有夏季东风晴”描述的是长江中下游夏季受副高控制时天气特征,选项
B 不符合题意。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述的是江淮准静止锋形成的天气,选
项 C 不符合题意。“三月东风吹雪消,湖南山色翠如浇”描述的是春天气温回升的景象,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所以选 A。
【15 题详解】
根据南京未来三天的天气预报,可知南京的气温不断下降,则气压不断上升,只有丁图符合
题意。所以选 D。
读春季某时刻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单位:百帕),完成下面小题。
16. 图示时刻( )
A. 气压 甲地低于丁地
B. 风速 乙地小于丙地
C. 气温 丙地高于甲地
D. 风向 丁地与乙地相同
17. 未来两天,丙地气象部门最可能发布( )
①大风预警
②森林火灾预警
③干旱预警
- 9 -
④低温冻害预警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16. C 17. D
【解析】
【16 题详解】
甲地气压为 1010 百帕,乙地气压为 1000 百帕,气压甲地高于乙地,A 错误;乙地等压线比丙
地密集,因此乙地风力大于丙地,B 错误;丙地纬度低、受暖气团控制,甲地地纬度高、受冷
气团控制,气温丙高于甲,C 正确;据等压线分布判断,乙地方向为东南风,丁地为西北风,
因此丁地与乙地风向不相同,D 错误。故选 C。
【17 题详解】
未来两天,丙地将有冷锋过境,冷锋过境时会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天气,过境后会出
现气压上升、气温下降、天气转晴天气。因此气象部门最可能发布大风预警、低温冻害预警,
①④正确。D 正确,ABC 错误。故选 D。
下图中甲、乙两区域都是重要的种植业分布区。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8. 关于黄河与恒河的水文特征的比较,正确的是( )
A. 均有结冰期 B. 河流补给主要依靠大气降水
C. 汛期均在冬季 D. 水位季节变化小
19. 关于两地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图甲所示区域是中国重要的水稻产区 B. 图乙所示区域是印度重要的棉花产
区
- 10 -
C. 图甲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短缺 D. 图乙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劳动
力不足
【答案】18. B 19. C
【解析】
【18 题详解】
黄河与恒河的主要补给水源都是大气降水,B 正确;
黄河有结冰期,恒河主要流经南亚热带地区,没有结冰期,A 错误;
黄河与恒河流经区域都以季风气候为主,汛期在夏季,水位季节变化大,C、D 错误;
【19 题详解】
图甲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稀少,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是水资源短缺,C 正确;
图甲是宁夏平原,依靠黄河水源发展起来的灌溉农业区,不是重要的水稻产区,A 错误;
图乙所示区域位于印度东北部,降水丰富, 是印度重要的水稻产区,B 错误;
印度人口密集,发展农业的限制性因素没有劳动力不足,D 错误。
海平面升降会引起河流入海口侵蚀和堆积过程的变化,进而引起河口地带河谷形态的变
化。下图为某河流入海口处河谷示意图。其中裂点是指新河床与老河床的转折点。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0. 任何一级阶地坡形成时,相对于河口地带,海平面
A. 持续上升 B. 持续下降 C. 先上升后下降 D. 先下降后
上升
21. 推测该河口地带海平面的升降变化应该是
A. 持续下降 B. 持续上升 C. 波动下降 D. 波动上升
【答案】20. B 21. C
【解析】
- 11 -
本题主要考查地质作用与地表形态,意在考查流水侵蚀对河流地貌影响的作用.
【20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海平面的升降对河口地带河谷形态影响很大,当海平面上升时,河水与海平面
之间的差变小,以沉积为主,不会形成阶地,而当海平面下降时,河水与海平面之间的落差
增大,流水下蚀作用强烈,河床下切,导致阶地形成,所以每次阶地坡形成时,海平面持续
下降,故选 B。
【21 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图中河口地带形成了多个阶地,在形成一个阶地坡时间内,海平面持续下降,
河流下切明显,而在阶地形成以后的一段时段内,河床变化较小,说明此时下蚀作用比较弱,
说明海平面下降不太明显,所以河口地带海平面是波动下降的,故选 C。
22.读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问题。
关于四个洋流对陆地环境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经度范围广
B. 在②洋流影响下,大陆沿岸地区形成热带草原气候
C. 受③洋流影响,大陆东部降水增加
D. 洋流④有利于北海渔场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环境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和理解程度。
【详解】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判断,该海域位于太平洋中低纬度,根据环流方向判断,该海
域位于南半球中低纬度,从而可知,洋流①、②、③、④分别表示秘鲁寒流、南赤道暖流、
东澳大利亚暖流、西风漂流。在①洋流影响下,沿岸热带沙漠气候所跨纬度范围广(而非经度
范围);②洋流主要流经大洋中间,对大陆沿岸地区气候直接影响不大;受③洋流(东澳大利
亚暖流)影响,对沿岸大陆增温增湿,降水增加;洋流④(西风漂流)位于南半球,对北半球的
- 12 -
北海渔场形成没有关系。因此选项 C 符合题意,选项 A、B、D 不符合题意。
老挝当地时间 2018 年 6 月 26 日.由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投建的老挝南塔河 1 号水电站正式
下闸蓄水。首台机组预计 8 月底可实现发电。该项目是我国 2013 年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以
来最早投产的项目之一。该电站是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灌溉等综合效益的水利枢纽。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3. 修建南塔河 1 号水电站,筹备阶段耗时很长,其原因最有可能是该地
A. 戈壁荒漠广布,勘探不便 B. 植被繁茂,难以开发
C. 基础设施落后,运力有限 D. 人口稠密,搬迁难度大
24. 该水电站高 430 米的大坝用混凝土浇筑到顶,其主要目的是
A. 防涌潮侵袭 B. 防阳光暴晒
C. 防强烈地震 D. 防洪
25. 湄公河干支流水能资源虽丰富,但在老挝一般不宜兴建大型水电站其制约因素主要是
A. 电力需求量 B. 邻国的干预
C. 地形地质状况 D. 水量和落差
【答案】23. C 24. D 25. B
【解析】
本题组以“一带一路”倡议为背景,以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投建老挝南塔河 1 号水电站为情境,
设置三道试题,涉及工业区位、区域特征、资源开发条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等核心素养。
【23 题详解】
- 13 -
图示区域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无戈壁荒漠;这里植被虽然繁茂,但修建水电站
不需要进行大范围的植被开发;这里地处老挝北部,人口较少,经济落后,基础设施落后,
运力有限。由此可以判断,选项 C 符合题意。故选 C。
【24 题详解】
老挝为内陆国,无涌潮侵袭;阳光暴晒对坝体危害较小;该地地处板块交界地带,多地震,
用混凝土浇筑到顶有利于增强的防震性能,但当地离板块边界较远,防震不是主要目的;该
地地处热带季风气候区,雨季降水量大,坝体高大稳固能起到防洪的作用。由此判断选项 D
符合题意。故选 D。
【25 题详解】
湄公河水能资源丰富,是重要的国际性河流,对其过度开发会影响下游国家的生产生活用水;
目前老挝能源供应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电力需求量不是其主要制约因素;当地地
形地质状况复杂,地质灾害隐患大,但修建水电站时可避开地质条件差的地方;该河水量和
落差都很大,故水量和落差不是其制约因素。由此判断选项 B 符合题意。故选 B。
读澳大利亚甲、乙、丙、丁四地的降水资料(单位:mm),完成下面小题。
26. 降水资料与乙地匹配正确的是(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7. 关于丁地降水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B. 终年受东北信风影响
C. 沿岸洋流增温增湿作用 D. 山脉背风坡阻挡水汽
- 14 -
【答案】26. B 27. C
【解析】
【26 题详解】
表中①气候类型为亚热带湿润气候,②为地中海气候;③为热带雨林气候;④为热带草原气
候;图中甲为亚热带湿润气候,乙为地中海气候;丙为热带草原气候;丁为热带雨林气候。
因此与乙地匹配正确的是②,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
【27 题详解】
丁地为热带雨林气候,此地不受赤道低压带控制,A 错误;终年受东南信风影响,B 错误;沿
岸有东澳大利亚暖流起增温增湿作用,C 正确;地处山脉迎风坡降水多,D 错误。故选 C。
下图为北京市某校学生赴南美洲和南极洲考察路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8. 此次考察
A. 出发时正值放暑假期间
B. ①地可见河水流速湍急
C. ②地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 ③地看到大片草场和牛群
29. 图中④地
A. 受山脉阻挡降水较少
B. 荒漠形成与沿岸暖流有关
C. 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大
D. 制糖工业是支柱产业
- 15 -
【答案】28. D 29. A
【解析】
【28 题详解】
A.当赴南极科考一般在南极地区的暖季,此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出发时北京不是放暑假的时间,
故 A 错误。
B.①地的河流是亚马孙河的河流入海口附近,是平原地形,水流速度缓慢,故 B 错误。
C.②地是非地带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主要的植被是热带雨林,故 C 错误。
D.③地是阿根廷的潘帕斯草原,此时,是南半球的夏季,该地降水丰富,可以看到大片的草
原和牛群。故 D 正确。
故选 D。
【29 题详解】
由图可知,图中④地处 50°S 附近南美洲大陆的东部,南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地区有安第斯山
脉,该地处于西风带的背风坡,太平洋的水汽被高大的山脉阻挡,导致该地区降水稀少,A 正
确;
荒漠形成与沿岸西风漂流(寒流)有关,B 错误;
该地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能资源开发潜力小,C 错误;
该地不是糖料作物的主产区,制糖工业原料不足,不是当地的支柱产业,D 错误;
故选 A。
1950 年前后,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域市人口高度集中。1956 年
巴西政府在高原平地上建设新都,定名巴西利亚。通过严格规划,巴西利亚形成了明确的功
能分区,城内各行各业均有自己的”安置区”,如银行区、旅馆区、商业区、游乐区等,但
几乎没有发展第一、二产业;禁止建设新的住宅区;城外建设若干疏解人口的卫星城。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30. 定都巴西利亚后,里约热内卢
A. 城市职能得以疏解 B. 经济发展水平降低
C. 城市人口比重下降 D. 城乡统筹趋于协调
31. 巴西利亚通过严格的城市规划限制了城市各分区的
A. 服务等级 B. 服务范围 C. 服务种类 D. 服务人口
32. 政府规定城内禁止新建住宅区的主要目的是
- 16 -
A. 控制城市人口总量 B. 避免城内环境污染
C. 保障城区工业用地 D. 防止城区无序扩张
【答案】30. A 31. C 32. D
【解析】
【30 题详解】
定都巴西利亚后,里约热内卢不再是巴西的政治中心,城市智能得到了疏解,A 对;里约热内
卢依旧是巴西的经济中心,经济发展水平提高,B 错;里约热内卢是巴西的特大城市和最大的
商业中心,经济较为发达,就业机会多,故即便迁都,其城市化水平依旧很高,城市人口比
重并没有下降,C 错;里约热内卢城市化与工业化并不是同步发展,城市化的发展速度远超工
业化的速度,故里约热内卢的城乡统筹并不趋于协调,D 错。
【31 题详解】
本题考查图文信息的获取和解读能力。从材料中“通过严格规划,巴西利亚形成了明确的功
能分区,城内各行各业均有自己的”安置区”,如银行区、旅馆区、商业区、游乐区等,” 说
明巴西利亚通过严格的城市规划限制了城市各分区的服务种类,选 C,但并没有限制服务范围、
服务等级和服务人口,故其余选项可排除。
【32 题详解】
巴西首都从里约热内卢迁都到巴西利亚。巴西利亚的发展一直受到政府严格的控制,为保护
巴西利亚的城市布局像一架向东飞行的飞机的“飞机”形状不被破坏,城内不准建新住宅区,
居民尽量分布在城外的卫星城里居住。根据题意,政府规定城内禁止新建住宅区的主要目的
是防止城区无序扩张,AB 错,D 对;从材料中几乎不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可知 C 错。
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冰加速消融,北极不再寂静。下图示意挪威探险家 Ousland 为见证
北极冰消融,于某年 6 月 23 日到 9 月 23 日在北极地区航行的航线。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 17 -
33. 关于 Ousland 此次航行的叙述,可信的是( )
A. 从甲地到乙地探险的途中遇到了大量浮冰
B. 大部分行程是顺风航行
C. 沿途不断遇到大型运矿船
D. 看到漂浮在海冰上的北极熊同类相残
34. 北极不再寂静的主要原因是( )
A. 北极航线的开辟,海底资源的大规模开发
B. 世界各国为争夺海洋资源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冲突
C. 北极考察等活动急剧增加,打破了原有生态的平衡
D. 冰川大规模融化使海底火山爆发、地震等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
【答案】33. D 34. C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
【33 题详解】
图示从甲地到乙地的航程中,受西风影响大,是顺风航行,乙地以后的航行受极地东风的影
响大,是逆风航行。从甲到乙的航行途中盛行西南风,同时还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不会
遇到大的浮冰。目前北冰洋沿岸尚未进入商业航行阶段,故不可能不断遇到大型运矿船。因
全球变暖,海冰锐减,北极熊的食物短缺,因此不惜残杀同类。故 D 正确。
【34 题详解】
- 18 -
目前北极航线仍处于尝试当中,北冰洋海底资源还没有被大规模开发,也就不存在各国为争
夺海洋资源而发生的冲突;海底火山爆发、地震等地质活动是内力作用导致的,冰川大规模
融化不会导致海底火山爆发和地震等地质活动进入活跃期;故 A、B、D 项错误。近年来,北
极考察等活动急剧增加,给北极地区的生态环境造成了影响,打破了原有生态的平衡,使北
极不再寂静。故 C 正确。
【点睛】该题从全球变暖,北极冰加速消融入手,结合区域图,考查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图文资料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归纳。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地域结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5. A 功能区的特点是
A. 高楼大厦林立
B. 交通需求不大
C. 多从事商业活动
D. 人群往来频繁
36. B 区域最适宜设置的用地类型是
A. 商业用地 B. 工业用地 C. 绿化用地 D. 交通用地
【答案】35. D 36. C
【解析】
【35 题详解】
读图得知,A 功能区位住宅区,住宅功能区的主要特点是城市中分布空间最大的一部分,为了
方便和休闲,人群往来频繁,D 对;高楼大厦林立是中心商务区的特征,A 错,住宅区对交通
有一定的需求,B 错;住宅区主要功能是为了居住,从事商业活动有限,C 错。故本题选择 D。
【36 题详解】
读图得知,B 区域介于住宅区和工业区之间,为了减少工业区的对住宅区的污染,适合作为城
市绿化用地进行隔离,C 对。商业用地多位于市中心等交通便利、人口密集之地,B 区域不符,
- 19 -
A 错;工业用地位于城市外缘,和住宅区有一定隔离区分,右侧已经是工业区,B 错;交通用
地形状不符合图中形状和位置,D 错。故本题选择 C。
第 II 卷(综合题 共 3 道题,共计 46 分)
二 、非选择题 ,分别为第 37、38、39 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
37.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世界上有许多谷地,从形态上看,有“U”型谷,如挪威峡湾;有“V”型谷,
如雅鲁藏布江谷地;有“U”型谷,如东非大裂谷。谷地对气候、生物、水文等影响很大,河
谷往往也是人类活动集中的地区。
材料二:图甲为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某河谷剖面简图,该谷地沿线无断层。
材料三:图乙为美国西北部奎茨河及等高线分布图,该河谷植被茂密,被称为温带“雨
林”,是美国大陆“最潮湿”的地方。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说明图甲中该形态河谷的形成过程。
(2)河谷地区有大量河底沉积物,请你指出河底沉积物在空间上和颗粒上的特点。
(3)从地理位置和地形的角度,说明奎茨河谷“最潮湿”的原因。
【答案】(1)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有“U”型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的河流的下蚀作用明
显,形成“V”型河谷。
(2)从上游到下游,沉积物的磨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
好。
(3)奎茨河谷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的影响,降水较多;该河谷位于太平洋
东北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增温增湿;谷地向西敞开,谷底呈西南——东北走向,有利
于西风沿河谷深入,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水汽充足;奎茨河谷纬度较高,海拔较高,
气温低、蒸发弱;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
【解析】
【分析】
- 20 -
本题考查河谷的形成过程等关于河谷的问题,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材料并分析图示完成本题。
【详解】(1)根据图甲中河谷剖面图,该地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侧,纬度高,气温低,
冰川广布,先是受冰川侵蚀作用,形成有“U”型谷。后来冰川消退,谷地中形成河流,受河
流的下蚀作用影响,底部形成“V”型河谷。
(2)受流水侵蚀作用影响,从上游到下游,河流的流速从上游向下游逐渐减少,沉积物的磨
圆度越来越好,颗粒越来越细。沉积物有层理结构,分选性好,颗粒大的沉积在下层,小的
沉积在上层。
(3)读图,结合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判断,奎茨河谷位于中纬度大陆西岸,终年受盛行西风
影响,降水较多。该河谷位于太平洋东北岸,受阿拉斯加暖流影响,对沿岸气候增温增湿作
用明显。从地形角度分析,谷地向西敞开,谷底呈西南—东北走向,有利于西风沿河谷深入,
抬升作用明显多地形雨,水汽充足。影响奎茨河谷纬度较高,海拔较高,晴天少气温低,蒸
发弱。该河谷的植被茂密,蒸腾作用强,空气湿度大。
【点睛】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利用图示信息,分析河谷形态特点及形成原因。了解
河相沉积物颗粒变化特点,具有分选性是河相沉积的特征。
3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火地岛位于南美洲南端,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显著,雪线高度仅 500~800 米,
现代冰川发育。位于火地岛南部沿海的乌斯怀亚港是南极科考的重要中转站,每年的 11 月至
次年 3 月都会有上千的科考和捕虾船队集结于此。南极磷虾为地球上资源量最大的单种生物
之一,它们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
动。磷虾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它的适温范围仅在 0. 64~1. 32℃,如果
温度大于 1.80℃就可能给它带来致命的危险。
材料二 下图所示即为南极磷虾分布及火地岛周边洋流示意图。
- 21 -
(1)试分析火地岛东西区域自然景观差异及其形成的原因。
(2)试分析火地岛雪线高度仅 500~800 m 的原因。
(3)南极洲和大西洋西部沿岸磷虾分布区域面积大、数量多,试分析其原因。
(4)某捕虾船队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前往图中甲海域捕获磷虾,试推测其途中可能遭遇的主要
困难。
【答案】(1)西侧为温带阔叶林景观,东侧为温带草原和荒漠景观。原因:该地段终年受西风
影响,西侧为迎风坡,降水较多,形成温带阔叶林景观;东侧为背风坡,降水较少,形成温
带草原和荒漠景观
(2)纬度高,且受寒流影响,气温低;终年受西风作用,水分充足
(3)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浮游生物大量繁殖,
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
盐度;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该海域同类别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
量庞大
(4)狂风急浪;海中浮冰和冰山;酷寒冰冻等。
【解析】
【分析】
本题以火地岛为背景,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环境特征以及读图分析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做题需
明确以下几点,区域自然景观主要回答植被类型,而植被类型和气候类型相对应;影响气候
的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大气环流、地形等。总体来看,难度一般。
【详解】(1)自然景观的差异受气候影响较大。据材料可知,火地岛位于盛行西风带,来自
海洋的西风受山地阻挡,因此西侧为迎风坡,多地形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受其影响,
- 22 -
植被茂密,以温带阔叶林为主;东侧为背风坡,雨影区,降水较少,形成温带草原和荒漠。
(2)雪线高低主要受气温、降水、坡度等因素影响。据图可知:火地岛山体所在地区纬度高,
且受沿岸西风漂流(寒流)影响,气温低;在西风作用下,降水量大,因此雪线低。
(3)磷虾数量的多少应从其食物来源、生存空间以及生存环境等方面考虑。据材料可知:磷
虾以微小的浮游植物作为食物,从中将初级生产而来的能量转化,来维持其生命活动;磷虾
的成体适宜在低温和低盐的水域中生活,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
生存条件好是该海域受西风漂流和巴西暖流的能量交换影响,形成适宜的海水温度、盐度,
适宜生存的海域面积大;饵料丰富的原因是该海域有南极环流与西风漂流流经,海水扰动带
来海底大量无机盐分,利于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为磷虾提供充足的食物供应;该海域同类别
生物数量较少,处于食物链的最底层,所以数量庞大。
(4)从图中可看出,从乌斯怀亚港出发到甲海域要穿越盛行西带,因此风大浪急;甲海域距
南极较近,纬度高气候寒冷;海中有浮冰和冰山等。
3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沙特阿拉伯是名副其实的“石油王国”,石油储量和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使其成为世界
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2017 年,沙特阿拉伯人口约为 3255 万,其中沙持阿拉伯公民约占 62%。
目前沙特阿拉伯 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
(1)埃及移民占沙特阿拉伯目前人口的比重较大,简述其原因。
(2)简述大量埃及移民的涌入对沙待阿拉伯的影响。
(3)说出沙特阿拉伯 80%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中的原因。
- 23 -
【答案】(1)沙特阿拉伯经济发达,就业机会多;沙特阿拉伯人均收入高,部分产业劳动力
对本国人缺乏吸引力;埃及距沙特阿拉伯较近;埃及和沙特阿拉伯的风俗民情、语言等接近。
(2)缓解劳动力不足状况;促进基础设施建设、第三产业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利于
沙特阿拉伯的对外文化交流;増加了对淡水资源等的压力。
(3)沙特阿拉伯气候干旱,农业落后: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工业化推动城市化。
【解析】
【分析】
试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原因、人口迁移的影响
【详解】(1)结合材料“成为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可知,沙特阿拉伯经济发达,就业
机会多;人均收入高,部分产业劳动力对本国人缺乏吸引力;从图中可看出埃及距沙特阿拉
伯较近;埃及和沙特阿拉伯都属于阿拉伯国家,风俗民情、语言等接近。
(2)移民对沙特阿拉伯的影响可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分析;有利的是缓解劳动力不足状
况,促进商品流通和经济发展,第三产业发展,加强两国间文化交流;不利影响为,由于沙
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大量人口迁入,会增加淡水资源的压力。
(3)沙特阿拉伯人口 80%以上生活在城市的原因可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方面来分析;从
自然原因分析,沙特阿拉伯是热带沙漠气候,气候干旱,农业落后,因此农村人口较少;从
社会原因分析,沙特阿拉伯以石油产业为主,工业化推动城市化发展。
【点睛】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