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含解析) (II)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个小题,每小题共 2 分。满分 60 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从宋代起,棉花开始成为一种重要纺织原料。到了元代,丝、棉、麻鼎足而三,棉纺织
品产量增多。”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政府的大力推广
B. 棉花成为经济作物
C. 棉纺织技术的改进
D. 商品经济的发展
【答案】C
【解析】
宋元以来,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迅速向内地传播,元朝黄道婆棉纺织技术的推广,使棉纺织
产品增多,才出现材料中的现象,C 正确。政府政策是各个王朝的共性,不能作为宋元时期
个性发展的原因,A 排除。棉花一开始就是经济作物,B 排除。商品经济发展对丝、麻、棉
都适用,D 项与此无关,排除。
2.我国著名史学家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书中讲到:“汉代宰相是采用领袖制的,
而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这里的“委员制”是指
A. 郡县制
B. 科举制
C. 三省六部制
D. 内阁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唐代宰相则采用委员制”可知当时的宰相不是由一人担任,而是多人担
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因为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样既防止了宰
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防止政策失误,故 C 项正确。郡县制属于地方行政制度,与材料“委
员制”不符,排除 A。科举制属于选官制度,材料“委员制”不符,排除 B。明朝设立内阁
制,属于非法定的咨政机构,与材料不符,排除 D。
3.三位同学在一起讨论有关科技革命的话题,以下是他们谈话内容的片断:甲:科技革命成
果的商品化周期只需要 3--5 年。乙:新技术之间联系密切,相互促进。丙:在经济增长的
因素中,科技进步的因素占 80%。他们时论这一话题的中心是
A.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
B.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
C.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就
D. 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三次科技革命与前两次科技革命相比,有下列特点:
首先,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
的速度,缩短了知识变为物质财富的过程。其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之间相互渗透,一种
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第三,新技术成为社会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
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进步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甲、乙、丙同学的谈话都与第三次
科技革命的特点有关,B 项正确。材料强调第三次科技革命的特点,与影响、成就、内容无
关,排除 ACD。
4.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
争。但是,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失的财富
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 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
B. 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
C. 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
D. 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所折磨。这场战争中损
失的财富和伤亡的人数是前所未有的”可知一战的残酷,说明战争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A
项正确。材料强调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想,没有涉及战争引起无产阶级革命的信息,
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战争引起民族解放运动的信息,而是强调战争带来的灾难超乎人们预
想,排除 C。材料中“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一场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的战争”说
明人们期待的是短时间战争的胜利,而不是人们期待着战争的爆发,排除 D。
5.17 世纪初,荷兰执世界贸易牛耳,使英国经历了剧烈的商业危机。据统计,英国出口的
布匹数量从 1618 年的 102300 匹减少到 1620 年的 85700 匹,两年以后继续减少到 75600 匹。
为了应对商业危机,英国
A. 打败“无敌舰队”
B. 在印度与法国争夺
C. 实行自由贸易政策
D. 颁布《航海条例》
【答案】D
【解析】
面对荷兰海上贸易发达,英国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商业贸易霸权,D 正确;A 主要是
针对西班牙;C 是 18 世纪殖民扩张表现;C 是工业革命之后经济政策。
6.下列重大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为
①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②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③巴黎公社建立
④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 1789 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
于 1775 年;巴黎公社建立于 1871 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于 1640 年;故按时间先后顺
序应为④②①③,故 B 项正确,排除 ACD。
【点睛】学习和研究历史必须掌握的要素有时间、空间、人物、事件、史论;历史学是“关
于时间中的人”的科学,把握好时间这个要素既有利于我们学习历史,也是解题的一个重要
突破口,对于做好高考历史选择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选项中各个
历史事件的相关内容即可知道答案。
7.推动欧洲人进行远洋航海、开辟新航路的动力因素有
①对香料和黄金的狂热追求
②商业危机
③传播基督教
④扩张领土,建立殖民地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15 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导
致对货币需求增加,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当时,很多欧洲人渴望去东方实
现黄金梦。奥斯曼帝国建立后对东地中海地区的控制,使东西方之间的商路受阻。基督教会
为了传教,不惜使用武力进行圣战,推动欧洲人向海外扩张。故①②③正确。扩张领土、建
立殖民地是新航路开辟的后果、影响,而不是动力,排除④。综上所述,①②③正确,④错
误,排除 ACD,所以选 B。
8.人类对自然环境的认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从方形到球形,后来一次航
行证实了地是球形的科学真理,这次航行是
A. 麦哲伦航行
B. 哥伦布航行
C. 达伽马航行
D. 迪亚士航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519—1522 年麦哲伦完成了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圆的,A 项正
确。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与材料不符,排除 B。达·伽马到达印度,迪亚士到达非洲的最南
端好望角,故 CD 与材料不符,排除。
9.下列关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是一战后由帝国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基本格局
B. 这一体系加深了战败国和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C. 它消除了帝国主义国际之间的矛盾
D. 它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之间妥协分赃的产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一战以后,列强为了确定战后新秩序,先后召开了巴黎
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这两次国际会议,帝国主义列强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世界的新秩序,是一战后由帝国主义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关系的基本格
局,故 A 项正确,与设问不符,排除。凡尔赛会议和华盛顿会议,实际上是帝国主义列强重
新瓜分世界的分赃大会,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深了两者之间的矛盾,故 BD 项正确,
但与设问不符,排除。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统治的新秩序,但这一体系不可
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只是缓和了列强间相互争夺的尖锐矛盾,故 C 项不正确,
所以选 C。
【点睛】本题属于记忆型选择题,熟悉“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基本内容,紧扣设问要求
“不正确”,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10.到 1998 年,“硅谷”的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2400 亿美元。“硅谷”的发展是战后美国经
济发展的一个奇迹,由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
A. 战后的美国特别审视调整经济政策
B. 战后的美国特别重视改善民生
C. 战后美国靠科技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
D. 战后的美国特别注重比较有利的经济发展环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20 世纪 90 年代,美国政府在进行社会经济改革的同时,
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促进了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从而推动经
济的发展,C 项正确。材料强调战后美国依靠高新技术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而不是特
别审视调整经济政策,排除 A。材料没有涉及民生改善的信息,而是强调战后美国依靠高新
技术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排除 B。材料没有涉及战后的美国特别注重比较有利的经济
发展环境,而是强调战后美国依靠高新技术的发展来推动经济的发展,排除 D。
11. 西周初年,周天子分封鲁国时举行了一套隆重的策命典礼,并由司空“授土”,司徒“授
民”。对此解读最恰当的是
A. 周天子器重有望成为全国大宗的诸侯
B. 鲁国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
C. 鲁国国君非同姓亲族分封当以礼待之
D.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的典型体现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西周时期,实行分封制,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
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诸侯国君的权力来源于周天子,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
力役。因此选 B。
考点:分封制
点评:宗法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项目 分封制 宗法制
目的 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确立和巩
固父系家长在本宗族的地位,保证王权
稳定
内容
特点
(1)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2)诸侯义务:服从周王、镇守边疆、随
从作战、纳贡述职
(1)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2)确定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
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作用
(1)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形成了对
周王室众星捧月般的政治格局,周王朝延续
数百年
(2)开拓了疆域
(1)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保障各级
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2)有利于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
关系 宗法孩子、分封制、礼乐制度,互为表里,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与国家行政系
统相结合辅之以礼乐制度,形成家国一体的统治结构
12.为了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下
列建设成就反映了第一个五年计划基本任务的有
①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
②建成大庆油田
③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加强
④三条铁路修到“世界屋脊”
⑤华北和西北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⑦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来
A. ①③⑤
B. ①②③⑤⑥
C. ①③⑤⑦
D. ①②③④⑦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主要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建
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在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藏三条公路修到
“世界屋脊”,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形成了,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
到加强,华北和西北也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一五计划”初步建立起了工业化的体系,
从此我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故①③⑤正确。1963 年建成
大庆油田,不属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②错误。在五年计划期间,川藏、青藏、新
藏三条公路修到“世界屋脊”,而不是铁路,故④错误。“一五计划”奠定了社会主义工业
化的基础,并不是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⑥错误。改革开放后,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起
来,⑦错误。故选 A。
13.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
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材料反映了
A. 美国难以抗击法西斯军队的进攻
B.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C. 中国战场的抗日战争即将失败
D. 只有中国军民才能抗击日本侵略者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牵制了日军的大部分兵力,大大减轻了美英苏
等国的压力,有力地配合和援助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故中国是世界反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B 项正确。材料强调中国是世界反
法西斯战争的重要力量,而不是美国难以抗击法西斯军队的进攻,排除 A。C 项说法错误,
且与材料不符,排除。D 项“只有”说法太过于绝对,且材料强调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的重要力量,排除。
14.改革开放对于现代中国的发展,犹如一次“壮丽的日出”。开启这一伟大历史转折的重
要会议是
A. 中共八大
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十二大
D.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答案】B
【解析】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的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开启这一举措的重要会议是十一届三中全
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
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故选 B;ACD 均与题意不符,故排除。
15. 1953 年 2 月,中央的一份文件指出:“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
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
起来’。”在这里,“组织起来”指的是
A. 建立合作社
B. 实行计划经济
C. 推行公私合营
D. 开展生产互助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要使国家得到比现在多得多的商品粮及其他工业原料,同时也能提高
农民的购买力,使国家的工业品得到广大的市场,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可知,材料论
述的是农业农民问题,组织起来就是学习苏联走农业集体化道路,建立合作社,故 A 项正确;
材料主要体现农业通过适当方式改造,服务工业化的需求问题,并未论及计划经济,故 B
项错误;推行公私合营是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非农业,故 C 项错误;
开展生产互助,是农业走向集体化的一种过渡,不是最终目的,故 D 项错误。
考点: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50——70 年代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农业改造
16.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
A. 世代相袭
B. 考试选拔
C. 地方推荐
D. 皇帝任命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秦代官员由中央在皇帝的同意下直接任命到地方,直接听从皇帝和中央的调
遣,D 项符合题意; 世代相袭是分封制下官员的产生方式;考试选拔是科举制下的官员产生
方式; 地方推荐是察举制。由此分析 ABC 不合题意,故此题选 D。
点睛: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是维护王朝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制度,随着王朝的变革官
员的选拔方式产生了很大变化,并且还设定了相应的监察制度以为保障。
17.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
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
A. 减少诉讼案件
B. 注重法律程序
C. 维护贵族利益
D. 强调证据作用
【答案】B
【解析】
材料“不告不理”审判原则,就是“民不告,官不究”,反映出古罗马对法律程序的注重,
故 B 项符合题意;AC 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告与不告,不是证据,故
排除 D 项。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不告不理”,根据所学罗马法的
特点分析解答。
18. 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过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
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
直达皇帝。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
A. 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
B. 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
C. 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
D.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涉及的是军机处,未涉及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故 A 项错误;材料主
要涉及廷寄制度,并未体现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故 B 项错误;据材料“军机处
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直接交中央各
部院的”和“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可知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故
C 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且与史实不符,故 D 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清代军机处的设立。
【名师点睛】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每日跪受笔录,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决策封
闭性显著,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19.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同点不包括
A. 都是资产阶级革命
B. 都是为了反抗殖民侵略
C. 都加速了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都关系到美利坚民族的命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独立战争又称美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英国殖民统
治,实现了国家独立,建立民主共和制,为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障碍;美国南北战争是
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废除了美国的黑奴制,维护了国家统一,为美国资本主义
发展清除了障碍;故 ACD 都属于相同点,与设问不符,排除。美国独立战争反对英国殖民侵
略,而南北战争则是美国的内战,故 B 项符合设问,所以选 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熟悉“美国独立战争与美国南北战争”的相关史实,抓住设问要
求“相同点不包括”,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0.科技发明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仍在享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
果是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利用蒸汽机发明了火车机车,这是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就,①项错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②项
错误。19 世纪 80 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等人设计出内燃机;以内燃机为动力,本茨在 1885
年试制汽车成功,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③项正确。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 1879 年
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④项正确。综上所
述,③④正确,①②错误,排除 ACD,所以选 B。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紧靠设问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
果是”,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1.1942 年,26 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规定:“每一(签字国)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
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其根本目
的是
A. 加强各国经济、军事的交流
B. 孤立苏联社会主义国家
C. 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
D. 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取得胜利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42 年 1 月 1 日,26 国签署的《联合国家宣言》的根本目的是团
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故 C 项正确。材料的主旨不是加强各国经济、军事的交流,而
是强调应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排除 A。材料中的三国同盟,其中一个国家是指苏
联,故不是孤立苏联社会主义国家,排除 B。材料的主旨不是以牺牲弱小国家利益取得胜利,
而是强调应团结一切力量战胜法西斯国家,排除 D。
22.国家制定的“—带一路”战略,成为当今的热点问题。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
习时收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波罗来华素材,他们研究的主题是
A.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
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 文明的冲突与融合
D. 中华文明的吸引力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是古代文明交流方式中暴力冲突,丝绸之路、马可·波
罗来华是古代文明交流方式中的和平往来,故以上历史事件均反映了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
合,C 项正确。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主动对外开放,且是和平的方式,故 A 项错误,排除。
亚历山大东征是一次掠夺远征,对亚洲文明造成一些毁坏性的破坏,不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排除 B。材料强调东西方文明的冲突与融合,而不是中华文明的吸引力,排除 D。
23.19 世纪 70 年代,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的是
A. 蒸汽
B. 煤炭
C. 水能
D. 电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蒸汽为主要能源,而蒸汽机便是以煤
炭为主要燃料;19 世纪下半叶,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新技术、新理论层出不穷,电力的广
泛应用,使工业革命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人类从蒸汽时代进入电气时代;故排除 A,D 项正
确。煤炭和水能不是新能源,与题意不符,排除 BC。
24.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导火线是
A. 奴隶制的存废问题
B. 林肯当选总统
C. 南方十几个州脱离联邦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19 世纪中期,围绕奴隶制的废存问题,美国南北双方之间的矛盾已无法调和。1861
年 3 月,主张用和平方式废除奴隶制的林肯就任美国总统,成为南方奴隶主发动叛乱的借口,
成为美国内战的导火线。故 B 项正确;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南北战争主要原因,故 A 项错误;
南方十几个州脱离联邦不是导致战争爆发导火线,故 C 项错误;《解放黑人奴隶宣言》颁布
是南北战争期间颁布的法令,故 D 项错误。
25.汉朝初年,xx 石以上的大官僚可以送子弟京师为郎,称为“任子”;拥有资产十万钱而
又非商人的人,也可以候选为郎,叫做“赀选”。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
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这一变化表明
A. 地方政府的任用官吏权逐渐扩大
B. 官僚富豪失去垄断官位的特权
C. 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政权
D. 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其后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自此之后郡国岁举孝廉
的察举制度宣告确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表明当时选官制开始受到儒家思想影响,
故 B 正确。地方政府只能举荐官吏权,故 A 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大官僚大富豪不再支持中央
政权,故 C 排除。察举制之前官僚富豪也没有垄断官位的特权,故 D 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察举制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察举制。学生需全面掌握相关知识。察举制,由各级地方推荐德
才兼备的人材。由州推举的称为秀才,由郡推举的称为孝廉。察举制缺乏客观的评选准则,
虽有连坐制度,但后期逐渐出现地方官员徇私,所荐者不实的现象。
26.2014 年 5 月 31 日,在香格里拉对话会上,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把演讲的重点放在公开
无端指责中国上。近年来,美国为维持在亚太地区的霸权地位,先后抛出“重返亚太”“转
向亚太”“亚太再平衡”等各种名目的新亚太战略。这说明
A. 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
B. 冷战已经结束
C. 美国建立起单极世界
D. 国际恐怖主义横行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美国先后抛出“重返亚太”“转向亚太”“亚太再平衡”等各种名
目的新亚太战略,这是美国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表现,A 项正确。1991 年,苏联解体,冷
战结束,与材料强调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不符,排除 B。冷战结束后,美国企图建
立以它为首的单极世界,但尚未建立,且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 C。材料没有涉及恐怖主义
的信息,而是强调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排除 D。
【点睛】抓住题眼在解题中的关键作用,所谓“题眼”,就是一道题中最核心的部分,本题
的题眼是“重返亚太”“转向亚太”“亚太再平衡”,根据对题眼的了解,逐一分析材料和
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27.美国废除黑人奴隶制和俄国废除农奴制的相同意义是:
①维护了专制统治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③消灭了各族歧视
④推动了文明进程
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通过南北战争废除了黑人奴隶制,维护了国家统一,
巩固了民主共和制度;而俄国 l861 年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但保留了沙皇专制,故①错误。
俄国 l861 年改革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自由劳动力,推动了俄国社会的转型,推动了俄国
文明发展的进程;美国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清除了障碍,巩固了美
国民主共和制,推动了文明进程;故②④正确。美国南北战争虽然废除了黑人奴隶制,但种
族歧视依然存在,故③错误。综上所述,②④正确,①③错误,排除 ACD,所以选 B。
28.“赫鲁晓夫改革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开放的先河。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
的共同之处是
A. 把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
B. 实施社会经济“加速发展战略”
C. 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
D. 主张“多党政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和所学知识可知,赫鲁晓夫执政后开始对苏联经济、政治等各个方面进行
改革,赫鲁晓夫的改革是从农业开始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进行改革开放,改革首先
从农村开始;故 A 项正确。BD 项是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内容,与题意无关,排除。赫鲁晓夫
改革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小修小补,而中国的改革开放则是解决计划经济的弊端,实现了经济
腾飞、国家富强,排除 C。
【点睛】本题考查了赫鲁晓夫改革与中国改革开放,关键是熟悉两者的相关史实,紧扣设问
“共同之处”即可知道答案。
29.1982 年德国总理科尔说:“30 年前,阿登纳把德国人引进了西方自由民族大家庭,并在此
基础上制定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外交政策。…我们成了西方联盟中受人尊敬的伙伴。”德
国人成为“受人尊敬的伙伴”,走出最关键的一步是
A. 《巴黎条约》的签订 B.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C. 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 D.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成立
【答案】A
【解析】
由材料“1982 年”和“30 年前”,即 1952 年。由于法德的和解,根据《巴黎条约》,1952
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推动了欧洲的联合,故选 A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于 1949 年,
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成立于 1958 年,排除 BCD。
30.xx11 月,在自治区博物馆展出了故宫博物院珍藏的有关新疆历史的一批珍贵文物。参观
展览的某中学 4 位同学对清朝的文物很感兴趣,他们 4 人根据所学知识,对清朝平定叛乱、
抗击侵略的历史事件各自进行了排序,排序正确的是
①驱逐阿古柏侵略者
②平定噶尔丹叛乱
③平定大小和卓叛乱
④平定阿睦尔撒纳叛乱
A. ①②③④
B. ②④③①
C. ③④①②
D. ④③②①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 世纪 70 年代,左宗棠出征新疆,击败阿古柏,收复
北疆地区;1690——1697 年,康熙皇帝三次亲征噶尔丹,平定噶尔丹的叛乱;1755 年,清
朝定边左副将军阿睦尔撒纳叛乱,1757 年大小和卓叛乱,清政府兵分两路进军平定叛乱,
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后,新疆正式归清政府管辖;综上所述,时间先后顺序是②④③①,排除
ACD,所以选 B。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满分 40 分。)
31. 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李白
(1)材料一中的“秦王”是谁?“诸侯”的产生与哪一制度有关?
材料二:
(2)材料二呈现的神奇商路是什么?开通这条商路的历史意义是什么?
材料三: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蒙古等族人民成
批迁往内地,汉族人也大量来到边疆,契丹、女真等族人民早已进入黄河流域,各族人民杂
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
(3)依据材料三,指出元朝时期我国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元朝为
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在政治制度方面有什么创新?
材料四:国家海洋战略发展研究所高之国博士认为:中华五千年的发展历史证明了中
国的兴衰荣辱与海洋密切相关:唐朝的繁荣、宋代的经济兴盛、明朝以后的“海禁”、清朝
末期的挨打、近代海防危机和现代海洋权益之争等无一不折射出海洋对于我们中国历史进程
的重大影响。
(4)据所学知识判断,材料四中“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峰”指的是
什么事件?
【答案】(1)嬴政分封制
(2)丝绸之路。扩大了汉朝的影响,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
(3)元朝的统一实行行省制度
(4)明代的郑和下西洋。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可知秦
王是嬴政;“诸侯”的产生与分封制有关。
(2)根据材料二图示信息可知该商路是丝绸之路,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结合所学知
识可从扩大了汉朝的影响,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交流方面思考作答。
(3)根据材料三“元朝的统一给各族人民相互交往和学习提供了有利的环境”可知元朝的
统一是我国出现民族大融合盛况的根本原因。元朝为了对辽阔的疆域实行有效统治,实行的
是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4)根据材料四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四中“普遍认为是中国古代海上力量发展的高
峰” 指的是郑和下西洋。
32.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
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摘自报刊《大国崛起的文化准备》
(1)根据材料一,举出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
【革命浪潮】
材料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从 1640 年开始,历经曲折,先后经历内战、共和、军事独
裁、王朝复辟等阶段,直至 1688 年革命结束。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国外行政、
司法等权利……18 世纪中期,英国基本确立了以法律规范国家权力的近代民主制度……
——摘编自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等
材料三:
(2)结合材料二指出,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法案名称?英国确立的近代民主制度指
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三的图片指出,英国崛起的这一重要因素是什么?
【改革图强】
材料四:
材料五:福泽谕吉,日本明治时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教育家。自幼学习汉字,受
儒家思想熏陶。1860 年,随幕府遣美使节团赴美访问,深受西方资产阶级近代文明影响。
1861~1862 年,随幕府遣欧使节团历访法、英、德、俄、荷兰、葡萄牙各国,广增见闻。
1868 年明治新政府成立后,他专心从事教育和著述,积极倡导文明开化,宣扬爱国、报国
思想,主张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反对西方列强的压迫。
(3)材料四、五中两位历史人物的图片和资料简介分别反映了俄日两国历史转折的哪
一重大事件?
(4)俄日两国的上述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背景虽然不同,但在性质和作用上有何相似
之处?
(5)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什么感悟?
【答案】(1)文艺复兴;启蒙思想
(2)《权利法案》;君主立宪制;工业革命
(3)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
(4)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5)围绕大国崛起的要素“思想解放、科技和制度创新、不断改革”等言之成理即可。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
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但丁”“伏尔泰”等信息可从文艺复
兴、启蒙运动方面回答近代欧洲影响“人心改变”的两个重要史实即可。
(2)根据材料二“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限制国外行政、司法等权利……18 世纪中
期,英国基本确立了以法律规范国家权力的近代民主制度”可知 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法
案名称《权利法案》。英国确立的近代民主制度指的是君主立宪制。根据材料三“19 世纪初
的瓦特蒸汽机”可知英国崛起的重要因素是工业革命。
(3)根据材料四“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福泽谕吉”“福泽谕吉,日本明治时代资产阶级
启蒙思想家,教育家……1868 年明治新政府成立后,他专心从事教育和著述,积极倡导文
明开化,宣扬爱国、报国思想,主张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反对西方列强的压迫”等信息可
知俄国历史转折的大事件是俄国农奴制改革,日本转折的大事件是日本明治维新。
(4)解决本题最主要是熟悉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相关史实,紧扣设问要求“但
在性质和作用上有何相似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从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都促进了本
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方面回答即可。
(5)本问属于开放性问题,综合上述材料,关于一个民族要崛起,可从“思想解放、科技
和制度创新、不断改革”等方面思考作答。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
中的关键信息“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
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但丁”“伏尔泰”“1689 年,英国议会颁布法案,
限制国外行政、司法等权利……18 世纪中期,英国基本确立了以法律规范国家权力的近代
民主制度”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福泽谕吉”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
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文艺复兴、启蒙运动、资产阶级
代议制、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
会得心应手。
33. 纵观中国历史,中央和地方关系始终是关乎国家统一、社会稳定的重大命题。古
代围绕着“封建”与“郡县”之优劣利弊,自秦以来就多有讨论。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
相诛伐,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
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苏轼《东坡志林》
材料三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
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
——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
——《汉书》
材料四顾炎武:“知封建之以变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
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刘绍玢:“封建郡县,
均有善不善焉。”“仍郡县之制,师封建之意,亦曰久于其任而已。……苟得其人,则必任
以数十年之久。”
——据《清人对柳宗元〈封建论〉的批评》整理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就“封”和“郡”的字型结构来看,分封制与郡县制有何主要区别?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秦、汉选择地方管理制度的共同因素?
(3)根据材料四,概括清代学者对“封建”与“郡县制”的认识及由此折射出的时代
诉求。
(4)有人认为分封制与郡县制的争论实际上就是儒、法之争,试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
知识并以秦汉时期的郡县制为例加以说明。
【答案】(1)分封制:封疆建国,割据一方;郡县制:为君主管理地方。
(2)吸取历史教训;加强中央集权。
(3)认识:郡县制与分封制各有弊端;调和郡县制与分封制矛盾。
诉求:顺应潮流改革创新;批判君主专制。
(4)郡县制初为秦朝法家所倡;汉代为儒家采用,适应“大一统”。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分封制与郡县制。
(1)结合图片可知“封”体现了割据一方,“郡”体现集中为君主服务。
(2)材料“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相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天子
弗能禁止”说明了西周灭亡的教训,“惩戒亡秦孤立之败”说明汉代借鉴了秦失败的原因。
故共同点之一是借鉴前代灭亡的教训,之二是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3)第一小问,“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说明封建与郡县都有弊端;
第二小问,诉求体现了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的思想。
(4)郡县制为法家所提倡,汉代为儒家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