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上学期开学联考
历史 试卷
一、选择题(共 24 小题,每题 2 分,共计 48 分)
1.有学者统计,春秋时期鲁、晋、楚、宋、郑五国有史可稽的共 85 位主政者中,世族占 92%,
而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的共计 81 位宰相中,本人属于本国公子或本国宗室、王公室姻亲者 26
位与其他国家王公有亲者 8 人,共计只占总数的 42%。此现象说明( )
A.王公数量大幅减少 B.诸侯权力受到威胁
C.宗法制度日趋衰落 D.官僚政治完全确立
2.刘邦认为,秦始皇全面实行郡县制,不分封子弟为王是失策,致有“孤立之败”。他在实
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大封子弟为“诸侯王”。此做法带来的后果是( )
A.君主专制得以强化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地方诸侯反叛中央 D.导致了藩镇割据
3.武则天之前的科举,主要由官员负责组织考试、发榜,考生和皇帝不直接见面。从唐高宗
开始,开创了一种新制度——殿试。皇帝当主考官,在大殿上亲自选拔人才。到了武则天,
殿试就成了惯例。这种改变( )
A.促使人才选拔更加公平 B.意在强化君主集权统治
C.推动了文人政治的形成 D.打破了人情关系的羁绊
4.清朝名臣张廷玉居官五十年,兢兢业业、廉洁奉公,深受器重,是清朝唯一配享太庙的汉
臣。曾任户部尚书、吏部尚书、保和殿大学士、首席军机大臣等职。在担任首席军机大臣期
间,他可以( )
A.协助皇帝上传下达 B.监察地方各级官员
C.独立处理军国大事 D.直接掌管中央六部
5.“十二铜表法自从定下来之后,……有些条款甚至一直保留下来,到罗马后期仍然有效。
罗马人后来对这一古代法典有一种引以为傲的感情。十二铜表法的语言也成为后世法典语言
的典范。”这段论述表明《十二铜表法》( )
A.适用于整个罗马帝国 B.成为罗马公民法的起点
C.对后世法律影响深远 D.标志着罗马法体系形成
6.下列关于美国政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国家元首有实权 B.政府对国会负责
C.总统行使立法权 D.立法权掌握在参议院手中
7.近代某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行使立法权,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但不能组成
代议制政府。下列评价符合此时期该国政体的是( )
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 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
C.“议院主议法,政府主行法,察院主断法” 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
重”
8.《上海县竹枝词》有诗云:“卅年求富更求强,造炮成船法仿洋。海面未收功一战,总归
虚牝掷金黄。”与上述内容有关的历史事件是(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维新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
9.中共在 1926 年提出,“中国的革命,工人固然占着领导的地位,然非取得更广大的农民群
众起来参加,不会成功。全国农民现已走到一个准备暴动的时期,所需要的就是我们去组织”。
这表明中共( )
A.把发动农民当作当时的中心工作 B.认识到了国民党右派的分裂倾向
C.准备发动农民运动配合北伐战争 D.开始将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
10.1938 年初,中国共产党创建了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下列表述正确的是,它( )
A.是八路军正面战场战区之一 B.壮大了新四军的力量
C.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所在地 D.是敌后战场的组成部分
11.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某时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据此,该时期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
A.由政治协商会议选举产生 B.具有社会主义的性质
C.依据五四宪法履行其职权 D.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12.1954 年 10 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
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应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
欢迎。”这反映了中国( )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舞台 B.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
C.突破美国外交封锁政策 D.将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
13.1971 年,尼克松提出今天世界上有“五个力量中心”(美、苏、西欧、中国、日本)的观点,
并且认为“在美苏进行对抗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
地位”。该观点出现的原因是( )
A.美国正视世界多极化趋势 B.美中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折
C.美国实力被苏联全面超越 D.美国与西欧、日本关系破裂
14.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每次动乱中,农业生产都会遭到打击,然而小农经济又会在原地
或异乡偏僻恢复,成为新王朝发展的前提。这表明( )
A.农业生产结构很脆弱 B.小农经济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C.农民缺乏生产积极性 D.农民要承受很高的赋役负担
15.南宋时期,商品价格由行户、行头、官府三方制定,将商品质量分为精、次、粗三等,然
后按照质量等级确定商品价格,最后将制定好的价格登录在案写成状文,报送官府专门管理
价格的部门备案。这表明当时( )
A.商品经济高度发达 B.商品价格由市场决定
C.官府操纵商品价格 D.政府重视市场的监管
16.观察《晚清时期出口货物》简表,该表反映出( )
年份 茶(担) 丝(担) 棉花(担) 豆(吨)
1871-1873 1022159 37529 8486 57560
1881-1883 1238145 39345 17473 84760
1891-1893 1055064 5945 290417 760522
A.传统的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洋商垄断中国的进出口贸易
C.中国逐渐沦为西方列强的原料产地 D.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步发展
17.甲午战争后,张謇认为“救国为目前之急……而其根本则在实业”。他创办机器纺纱厂,
取名“大生”,源自《易经》“天地之大德曰生”。这反映张謇( )
A.托古改制的策略 B.实业救国的志向 C.民主共和的追求 D.节制资本的主张
18.“一五”计划期间,由国家计委统配的物资数量从1953年的112种增加至1957年的231种,
由中央各部门管理的物资数量由1953年的115种增至1957年的301种。这种分配制度的实行
( )
A.调控了灾害造成的物资短缺 B.将物资管理分配纳入计划体制
C.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D.加速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9.浦东,从阡陌农田到林立楼宇,从冷僻土地到繁荣都市,从默默无闻到世界瞩目,浦东实
现了跨越式发展。浦东开发开放标志着中国( )
A.全方位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对外开放向纵深发展
C.对外开放的中心发生转移 D.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20.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万国公报》前身)于1868年-1871年刊载的
内容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 )
年份 宗教 世俗消息 科技 建议
1868年 48% 26% 22% 4%
1869年 36% 36% 9% 19%
1870年 18% 68% 5% 9%
1871年 16% 46% 23% 15%
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 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
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 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
21.美国学者狄克逊·韦克特在《大萧条时代》一书中评价道:“在新政的这段蜜月期里,总
统和人民之间是真正的爱情婚配,双方也许都有少许的不理性,相信对方是绝对可靠的。但
话说回来,这毕竟是超越逻辑的。”这里“爱情婚配”体现“新政”( )
A.违背了自由主义经济理念 B.站在了垄断资本家的对立面
C.维护了广大劳工的权利 D.借鉴了苏联计划经济经验
22.1921 年苏俄政府作出决定:凡雇佣 20 人以下的小企业,一律归还业主或者出租。1921-
1922 年,把 14 个企业租让给外国资本家。1922 年上半年,私营企业达 257 个。这表明苏俄( )
A.利用资本主义作为提高生产力手段 B.放弃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设想和实践
C.采取军事和行政手段管理国家经济 D.资本主义企业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23.有学者认为,在 20 世纪上半期整体世界己经形成,但全球化属于自发阶段。第二次世界
大战后,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贸总协定等的出现,表明全球化进入自
觉阶段。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A.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B.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经济联系密切
C.大国之间关系由战时对抗走向战后合作 D.经济合作的体系化建设出现了突破
24.下面是 1980-1989 年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对外直接投资额变化示意图(单位:亿美元)。
据此可以推知( )
A.冷战的结束加速经济全球化进程 B.全球化背景下的资本国际化加速
C.科技革命促进了全球贸易新发展 D.发展中国家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3 小题 52 分,第 25 题 25 分,第 26 题 12 分,第 27 题 15 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奴隶贸易
时间 概况
1501年 第一批非洲奴隶由西班牙人运抵西印度群岛。
1562~1563年 英国人约翰·霍金斯第一次贩奴至美洲
1631年 英国在西非建立了第一个贩奴堡垒,英国政府贩奴活动正式开始
1670~1776年 英国贩卖到美洲大陆的奴隶总数超过其他国家贩奴数量的总和
1807年 英国议会通过了《废除奴隶贸易法案》
1833年 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
——杨瑛《英国奴隶贸易的兴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逐步获取奴隶贸易主导国地位的条件和废除奴隶贸
易的主要原因。(7 分)
材料二 鸦片战争前小三角(国)贸易图示
注:19 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白银流入英属印度年平均 600 万两左右。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三角贸易”对中国经济的影响。(6 分)
材料三 对于殖民主义历来存在尖锐的观点上的对立,有的西方文人歌颂它,说它是“到东
方传播文明,开化野蛮人,为东方人民造福”。我国学术界出于政治上对侵略者的痛恨,在
很长时期中,对它是以简单的否定代替科学分析。近年来有了变化。较多人认为它对东方具
有“双重历史使命”。
——郑家馨《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研究》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叙述 16 世纪至 20 世纪初西方殖民扩张主要手段的变
化,(6 分)概括西方近代殖民主义的历史作用。(6 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人物 主张
卢俊 我们总是在何为政府的最佳形式的问题上争论不休,从而忽视了每种政府形
式在某些特定情况下是最佳政府,在另一些情况下是最糟糕的政府
约翰·密尔 代议制是最好的政府形式,但并不适用于每一个民族。
马克思 经济基础决定作为政治制度的上层建筑。
——摘编自杨光斌《论西方政制危机之政体条件原理》
依据材料信息提取一个主题,并结合所学史实予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
辑清晰)。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 分)
材料一 唐宋时期官员出行图
煌壁画中的节度使出行图 北宋文官出行图
材料二 唐宋中央官制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幅图所示政治现象之间的历史联系。(6 分)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中央官制设置的角度,分析唐宋加强皇权措施的异同。(9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