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9)
加入VIP免费下载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9)

ID:771318

大小:285.5 KB

页数:25页

时间:2021-08-30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资源网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
网站客服:403074932
资料简介
高二历史上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63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 63 分。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为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明代潘季驯《河防一览图卷》的木刻图底本,图中翔实记录了 黄淮运险要地段的灾害发生年代、治理过程和防范方法。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农业生产的发展离不开水利设施的兴建 B.反映了上古先民为战胜自然灾害的艰苦历程 C.是我国古代水利建设经验与成就的重要明证 D.是我国古代农学知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2.《说文解字》关于家的解释:“从宀,豭(jiā)省声。周伯温曰:豕居之圈曰家,故从 宀从豕。”材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特点是 A.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为辅 B. 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 C. 畜牧业为主的生产方式 D. 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3.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 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 “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 A. 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 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 C. 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 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 4.下图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 “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 描述正确的是 A. ①—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B. 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 C. 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 D. 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 5.《隋都城图》题记:“畦分棋布,闾巷皆中绳墨,坊有墉(墙),墉有门,逋亡奸伪无所 容足。而朝廷官寺、民居市区不复相参,亦一代之精制也。”由此可见,隋都城的设计重在 A. 打破市坊的空间界限 B. 便利居民的交通出行 C. 加强官府的严格控制 D. 促进城市的商业活动 6.“燕赵秦晋齐梁江淮之货,日夜商贩而南,蛮海闽广豫章南楚瓯越新安之货,日夜商贩 而北”。这反映出明中叶以后中国商业发展的本质特征是( ) A. 商人长途贩运 B. 国内商品市场连为一体 C. 南北交通发达 D. “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成为主流 7.有学者将绢价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比较,发现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比宋代 低约 11%,这主要是由于明代中叶以来 A. 手工业领域发生新变化 B. 货币白银普遍流通 C. 江南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D. 农产品商品化加速 8.1942 年,四川丝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监事的构成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知,该公司是( ) A.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B.战时经济体制企业 C.垄断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 业 9.著名学者钱乘旦在其主编的《世界现代化历程·总论卷》写道:“我们很容易看到在现 代化推进的过程中‘抗拒’与‘接受’间剧烈的冲突,……在这两种显而易见的立场之外, 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式……”中国近代符合材料中“第 三种可能性”的典型事例是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清末新政 D. 辛亥革命 10.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1937-1945 年,消费合作社在全部合作社中所占比例由 0.4% 上升到 14%。消费合作社主要承担粮食、食盐、火柴等日用品的专卖任务,每种商品价格均 低于市价,差度在 5.55%至 58%不等。据此可知 A. 国民政府曾尝试过社会主义改造 B. 消费合作社利于抗战时的经济稳定 C. 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得以实现 D. 国共合作影响到了国民政府的政策 11.有学者认为,徽商胡雪岩“垄断蚕丝,冀获暴利。此既为出口大宗,适光绪九年(1883 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而胡氏存货山积,悉归腐敝。由是尽丧其资,波及全国,钱 庄分设各地者,纷纷倒闭,而胡氏一蹶不振。”在该学者看来,胡雪岩破产的主要原因是 A. 没有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B. 买办商人势力的恶性竞争 C. 金融业形势发生了变化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2.新中国资本短缺,而劳动力丰富,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成本较低.然而,我国的工业化 却从突破资金短缺对经济增长的制约入手,强调“重工业优先发展”。有学者认为,这种“工 业化次序和工业化方式不符合比较优势的原则”。由此可推断出 A. 计划体制违背了经济规律 B. 政治环境影响中国建设方式 C. 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 D. 新中国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 13.据统计,1949 年至 1952 年,山西忻县有 8253 户农民出卖土地 39912 亩;湖北、湖南、 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户数和亩数,1953 年比 1952 年都增加五倍多。这一现象 A. 反映了土改进程的曲折性 B. 促使中共加快农业合作化 C. 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稳固性 D. 说明农村城镇化效果显著 14.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 为完成“一五”计划 B. 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C. 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D. 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15.1993 年以来,我国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如《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经济合同法》《产 品质量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密集颁布。与此紧密相关的是 A. 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 C.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D. “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施 16.19 世纪 30 年代有人说:“内地富有者,有了钱,未必就有汽车来坐,未必就有各种新 奇的游艺如伟大的影片《梅兰芳》京戏等等来给你看,未必就有各种中西菜什么来给你轮流 大嚼……必须要踏到上海这般的豪华社会……”。此段材料不能用来说明: A.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在西风东渐中存在着地区差异 B. 上海是东西文化交汇的中心城市之一,在近代中国往往开风气之先 C. 近代以来中国东西区域经济差距在不断扩大,内地仍然是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D.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不仅与近代工业生产、技术进步和中西交流有关,也和所处社 会环境有关 17.1929 年《大公报》刊登一则《离婚法论》卖书广告,称:“本书共二十余万言,有学 说、有法条、有判例、有轶闻,足为解决离婚问题之圭臬,足供改进法律之参考。”对此解 读最准确的是 A. 中国传统婚姻观发生变化 B. 中国深受西方文明影响 C. 南京国民政府重视法治建设 D. 国人婚姻法律意识淡薄 18.16~18 世纪,世界各地的经济贸易日益密切。下面示意图中的箭头表示人员和物品流 动的方向,①、②、③、④、⑤、⑥表示人员或物品。其中,③所代表的主要物品是 A. 金银、玉米、烟草等 B. 枪支、玻璃等 C. 黄金、黑奴等 D. 茶叶、丝绸、瓷 器等 19.1859 年,英国财政大臣柯布登前往巴黎游说英法两国签署互减关税条约。拿破仑三世 对柯布登的建议非常赞同,但法国工业领袖及其政治盟友却抵制自由贸易,最终在 1860 年 拟定了英法商约约定互减关税。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 A. 国际贸易壁垒准则的建立 B. 世界自由贸易规则的完善 C. 英法经济一体化的确立 D. 世界金本位货币体系发展 20.“荷兰人摆脱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盛行的传统而奉行一种势必在近代推广的原则。 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 上转向大众产品,他们在日趋增多的活动中,靠扩大销售数量的办法努力增值利润。”荷兰 商人热衷于大众消费品贸易的历史前提是 A. 荷兰航海业的发达促进了贸易的繁荣 B. 价格革命加速了欧洲的阶级分化及消费观念的 变化 C. 荷兰人更具有面向市场的盈利观念 D. 当时欧洲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销费群体的扩大 21.19 世纪英美文坛出现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春天,诞生了一批描写女性的文学作品,如《苔 丝》、《红字》、《名利场》、《简·爱》等,在这些作品中体现出女性要经济独立、接受良好的 教育以及同男性建立平等的婚姻关系等思想。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革命的发展 B. 自由主义思想的兴起 C. 启蒙运动的兴起 D. 女权主义意识的兴起 22.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 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 区。”其主要观点是( )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23.18 世纪大部分欧陆国家均完成了向资本主义经济的初步过渡,而在科学技术方面,法 国等欧陆国家完全有与英国并驾齐驱之势,但工业革命还是发生在了英国。材料意在强调 A.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强大 B. 科技并非工业革命的决定因素 C. 英国具有开展工业革命的优势 D. 欧陆国家与英国经济存在差距 24.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研究过 21 种在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后来相继消亡的文明。结论是 这些文明死亡的原因,无一例外,都不是他杀,而是自杀。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 淘汰出局。由此可以得到的重要认识是,大国的崛起 A. 靠的是科技,国与国之间的较量说到底就是国民素质的较量 B. 是人才的较量,英国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赢得了人才优势 C. 始终拒绝技术革新是文明死亡的共因 D. 大敌当前斗争不力,以致绝望自杀是文明国家死亡的原因 25.对下图信息的解读,表述正确的是 A. 科技发展带来生产方式变化 B. 科学发挥最重要的作用 C. 劳动者的劳动强度越来越大 D. 信息化普及贯穿全过程 26.1928 年美国迪斯尼创造了足智多谋的卡通形象“米老鼠”,而 20 世纪 30 年代末,“米 老鼠”己经逐步让位于迪斯尼后来创造的另一个卡通形象“唐老鸭”。据称,因为唐老鸭那 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代精神。这一现象( ) A. 反映了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B. 体现了民众对理性王国的失望 C. 说明了新政对美国自由主义的威胁 D. 表明了美国市场繁荣假象的幻灭 27.1932 年,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纽芬兰、印度、南非等英联邦国家在渥 太华召开帝国经济会议,签订了 11 个双边协定,制定了帝国特惠制。其主要内容是:对成 员国间的进口商品,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对成员国以外的进口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这 表明英国( )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B.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C.希望通过经济手段增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 D.认识到了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济的发展 28.1929 年美国总统胡佛在白宫宣布:“……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 应该解雇工人。”这说明胡佛总统( ) A. 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 认为经济危机对美国打击不严重 C. 趁危机扩大了总统的权力 D. 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29.1936 年的选举被称为美国历史上少有的一次“关键性”选举,选举中投票的格局发生 了深刻和持久的变化,“少数民族、城市居民、天主教徒、小企业主、农民、黑人与新政民 主党,打成一片。”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国家干预经济恢复政府的权威 B. 新政促进美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变化 C. 工会法提升劳工阶层参政意识 D. 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下层的地位 30.1981 年,里根总统开始对国有企业进行整顿和调整。进入 21 世纪之后,小布什政府将 “竞争招标”私有化新理念扩展到了国有企业和政府改革当中,美国国有企业进人私有化改 革的新阶段。这些措施 A. 有利于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 强化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 均完全摈弃了凯恩斯理论 31.撒切尔夫人在 1979 年上台后,控制货币供应量,压缩公共开支,国企私有化,削减税 收……以此医治“英国病”,重振英国经济……英国的通货膨胀率从 1979 年的 10.3%下降 到 1986 年的 3.4%。其经济思想被称为“撒切尔主义”。以下关于“撒切尔主义”的认识正 确的是 A. 反对凯恩斯经济学,主张建立福利国家 B. 是对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回归 C. 强调效率和市场竞争,控制通货膨胀 D. 成功地解决了资本家、国家和工人三者的矛 盾 32.1983 年 3 月,英国撒切尔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 4 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降低 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削减政府公共开支,严格控制财政赤字,同时降低最高工资税率和投 资税率。依据这一战略,当时撒切尔政府最有可能的做法应该是 A. 强化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中央统制经济 C. 减少国家对福利的投资 D. 大力发展私有经济 33.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通过战争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来“培植”社会主义 的思想对他来说已经格格不入……后来的列宁只是政治领域的独裁者,在经济领域则是多元 论者。此处列宁的转变指的是当时苏俄要 A. 继续加快脚步进入社会主义 B. 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 C. 继续实行国家垄断贸易 D. 优先发展重工业 34.从 1933 年起,苏联政府对农业和农庄规定生产总量、各种作物播种面积、播种及收获 期、各种畜禽头数和产品率等指标,逐级下达给集体农庄,并由机器拖拉机站负责监督集体 农庄。这些措施 A. 加速了苏联国民经济的恢复 B. 为保障工业化战略的实施而推行 C. 表明斯大林模式已正式确立 D. 推动了苏联农业的灼速发展 35.1939 年,清华大学某学者考察了苏联的莫斯科、伏尔加河流域、顿河区、南北高加索、 黑海、乌克兰等地,他回国后写的《苏联纪行》在大后方引起巨大反响。书中说,“要在建 国的题目上求一个榜样,当以苏联为比较最相近了”。当时中国得出这一结论的出发点是 A. 推进国防现代化以抵抗日本侵华 B. 认为工业化建设有助于改善民生 C. 十月革命为落后国家指明了方向 D. 苏联在反法西斯联盟中地位重要 36.为了解决“斯大林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 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 A. 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 B. 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 C. 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 D. 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 37.十月革命以后的 40 多年间,苏联工业基本按照“民族”“国防”等原则布局;从 20 世纪 60 年代开始,在经济地理领域学者主张“工业布局原则只能作为工业布局指导思想” 的影响下,政府逐渐把研究重点放在了影响工业布局的因素上。这一变化反映苏联 A. 国际关系影响工业布局 B. 国际安全的危机基本解除 C. 开始重视工业发展规律 D. 试图彻底改革斯大林模式 38.以一定时期的一大强国为基轴,以绝对的政治、经济、军事优势为基础的霸权国际体制, 成为了几个世纪以来国际关系史的普遍规律(如右:中心——边缘等级格局图),这种国际 体制 A. 工业革命后最终形成 B. 一直以欧洲为核心国 C. 不利于全球化的发展 D. 保持着动态中的平衡 39.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 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 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 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据所学知识判断,与故事相吻合的 是( ) A. 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 B.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 C. 大国强权政治色彩的体现 D.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 40.美国一家公司为打开日本市场,对芭比娃娃玩具作了改进。有日本人说:“我认为这些 洋娃娃不应该像以前那样被认为是美国娃娃。现在的孩子玩的洋娃娃是利卡(一种日本女孩 喜欢的娃娃)和芭比的结合。”这一现象反映了 A. 美国是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大国 B. 日本经济对美国的依赖程度很深 C. 发达国家始终主导着世界市场 D. 经济全球化下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41.“传统的中国是被全球化击败的,却也是全球化里开始崛起的。大英帝国是从全球化中 崛起的,也是在全球化中衰落的。眼下的美国,虽然一直是全球化最大的获益国,却呈现冷 淡全球化的倾向,因为美国开始感受到代价。”这段话主要是在说明全球化( ) A.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期有差异 B.给现代中国带来巨大利益 C.是大英帝国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D.对当今美国来说是弊大于利 42.世界银行成立初期的宗旨是致力于欧洲经济复兴,并向西欧提供了大量贷款。但 1948 年以后,世界银行的贷款重点转向了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向它们提供长期开发资金。推动这 一转变的因素是 A.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B. 适应美国经济扩张 C. 经济互助委员会的成立 D. 关贸总协定的成立 43. 汉代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农民在省吃俭用的情况下,“三年耕,才有一年之蓄”。同时据 记载,汉代实行全国皆兵,男子 20 岁成丁,可以独立耕种和服役,但要到 23 岁才开始服兵 役,期限一年。这反映了汉代( ) A.生产力水平低下 B.专制皇权的不断加强 C.边疆不稳战事频繁 D.制度蕴含经济和道德的考量 44.清代直隶总督署院内的山墙上雕刻有一组《御题棉花图》,由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 通过 16 幅图记录棉花从植棉、管理到织纺、织染成布的全过程,乾隆皇帝亲笔为每图题写 七言绝句。下列最能反映材料主旨的是( ) A.棉纺织技术已经成熟 B.棉布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 C.统治者重视劝课农桑 D.棉花是古代重要的经济作物 45. 北宋时期,国家对私有土地的买卖几乎完全不加限制,仅要求买卖双方到当地官府履行 一定的登记手续,以保证国家的赋税收入不致流失。这一政策( ) A.推动了农产品商品化 B.有利于促进人口流动 C.使国家财政收入增加 D.使雇佣关系得以确立 46.李鸿章在对《开平矿务局招商简章》的批示中指出:在用人上,“各厂司事人等,应于 商股内选充,不得引用私人”;在财务上,“煤铁钱银出入,即派司事随时登注流水簿,每月 一结,每年总结。”这一批示表明洋务运动 A.生产经营不计较成本 B.开近代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C.采用近代方式管理企业 D.通过官商合股兴办军事工业 47.1881 年南海县令在《禁止丝偈晓谕机工示》中说:“本县为民父母,……不能袒富民而 任其垄断,盖地方之莠顽必当究治,而小生计,尤应兼筹。……裕厚昌、继昌隆、经和昌等 丝偈之家,克日齐停工作。”材料主要反映了 A.南海县令违背了中央奖励实业政策 B.清政府依然实行抑制工商业政策 C.传统的手工业与新兴工业存在冲突 D.垄断经营不利于近代工业的发展 48.有学者指出现代中国四十年(1949~1989 年)经济发展的速度虽然很快,但几度大起大 落,可将其概括为“突进→不平衡增长→暂停调整→新突进……”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经济 “突进”的特点不包括( ) A.片面强调公有化程度 B.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 C.照搬苏联的经济发展模式 D.社会主义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 49.据《票证旧事》记载,复旦大学研究生王春瑜决定当年结婚的因素之一是因为婚后才有 副食品供应证,凭此每周才能买到几块豆腐干、半斤豆芽之类。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国民经济调整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仍然存在商品交易 C.节俭与奉献成为当时社会风尚的主流 D.“文革”动乱导致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 50.民国初年……各地离婚率上升,《夏津县志》云“近数年来,结婚、离婚颇尚自由,通 都大邑时有所闻”。对上述材料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A.婚姻自由蔚然成风 B.民主共和深入人心 C.社会环境相对宽松 D.西 式婚礼成为时尚 51.1912 年 6 月 1 日《大公报》载:“革命巨子,多由海外归来,草冠革履,呢服羽衣,已 成惯常,互相效仿,以为非此不能侧身新人物之列。”这表明近代中国 A.生活方式变化带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B.生活方式实现了由传统向近代转型 C.西装革履成为当时社会生活的时尚 D.报纸等大众传媒引领社会生活时尚 5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从 1500 年至 1763 年的近代初期是人类历史 上一个较关键的时期……从而预示了世界历史的全球性阶段的来临……换言之,从 1500 年 至 1763 年的这些岁月构成了从 1500 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 19 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 的过渡时期。”下列不能佐证上述说法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早期殖民扩张 C.英国殖民霸权的确立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53.世界著名哲学家、文化史专家威尔·杜兰特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人们把整个 人类社会演进用 12 个小时来表示,那么现代工业时代只代表最后 5 分钟。”“最后 5 分钟” 的原动力是 A.市场的需求 B.资本积累的完成 C.自由劳动力的大量存在 D.科学技术的进步 54.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 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 样”。这种现象的普遍出现始于 A.18 世纪中后期 B.19 世纪前期 C.19 世纪中后期 D.20 世纪前期 55.英国女王伊丽莎白(1533-1603 年)曾经说:海洋和空气为世界人共同享有,海洋不归 属于任何民族或任何个人。这段话主要是针对 A.葡萄牙 B.荷兰 C.西班牙 D.意大利 56. 17、18 世纪,通过不断对外殖民扩张、与欧洲一些国家展开争霸战争、发展资本主义 经济等多种途径,英国最终成为世界瞩目的“日不落帝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英国先 后打败的对手有 A.西班牙、荷兰、法国 B.荷兰、法国、印度 C.荷兰、法国、中国 D.荷兰、法国 57.材料一:1929 年,胡佛反对政府干预经济,拒绝稳定股市的建议,否决国会的救济方 案。材料二:1932 年,胡佛决定成立复兴金融公司,签署紧急救济与工程建设法,实行通 货紧缩政策,反对联邦政府进行救济。对比上述材料,说明胡佛总统( ) A.是坚定的自由放任主义者 B.是凯恩斯经济理论的忠实践行者 C.在没有稳定思路下随意调整政策 D.在自由放任前提下实施有限干预 58.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 1940 年间,一段时间内经济进入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 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A. 二月革命时期 B. 国内战争时期 C. 农业集体化时期 D. 德军入侵时期 59.有学者在评价某一经济政策时指出:“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 运动,实质上是一种‘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材料中“‘混合’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是指 A. 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 B. 实行星期六义务劳动制 C. 租赁制等方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D.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60、美国经济学家克鲁格曼认为:全世界都在努力生产美元能够购买的商品,而美国则负责 生产美元……以印刷品的价格换取石油。1965 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曾说:“美国享受着美元所 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她用一钱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 材料反映了( ) A.布雷顿森林体系已经趋向崩溃 B.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的困境 C.美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支配地位 D.世界货币体系内部的欧美矛盾 61、《烟标收藏入门》记载:“1889 年,美国人菲里斯克在上海试销的‘品海’卷烟的烟标 是我国最早的烟标。……1991 年,《烟草专卖法》规定,烟标上必须标明‘焦油含量’和‘吸 烟有害健康’字样。1991 年中国加入国际条形码协会,并规定从 1992 年起在出口卷烟烟标 上必须标明条形码。”对此我们不能提炼出的有效信息是( ) A.反映出近代中国接受了一些西式生活习俗 B.改革开放后中国人生活更加注重健康环 保 C.我国调整烟标设计以迎接经济全球化挑战 D.加入 WTO 后我国经济生活开始趋于法律 化 62、20 世纪 50 年代到 70 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远远超过第二次世界大战 以前, 进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下表是 I955 年和 1976 年美国、西欧、日本国民生产总值在 世界 国民生产总值中的百分比,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年份 美国 日本 西欧 1955 年 36.3% 2.2% 17.5% 1976 年 24.9% 8.1% 21.7% A.50 至 70 年代美国经济逐渐衰退 B.经济发展助推日本成为政治大国 C.欧洲联合对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形成冲击 D.世界经济格局呈现三足鼎立之势 63.欧共体成员国签署《单一欧洲协定》,旨在实现“没有疆界的欧洲”,即消除抑制欧共 体成员国之间自由贸易的壁垒。该协定正式生效后,美国明确表示这对美国构成了威胁,认 为这将“是一座拒绝美国商品于国门之外的欧洲堡垒”。这表明当时欧共体( ) A. 设置贸易壁垒遭到美国反对 B. 推进一体化与美国形成竞争 C. 违背美国追求的全球化目标 D. 挑战美国霸权动摇两极格局 第Ⅱ卷 主观题(64 题 25 分,65 题 12 分,共 37 分) 6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财神信仰形成较迟。主要在民间流行。明朝,从吴中(今江苏扬州)一带开始,形 成了每年正月初五“接财神”的习俗。不同的地区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 纷杂,最普遍崇拜的是“正财神”赵公明和招宝天尊萧升、纳珍天尊曹宝、招财使者陈九公 和利市仙官姚少司。另有“文财神”比干和范蠡,关公被人们尊为武财神,“准财神”是刘 海蟾,港澳台地区祭祀财帛星君李诡祖。还有的地区把“太白金星”等供奉为财神。这些财 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 ——摘编自《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 材料二 15 世纪以后,西欧各国商品经济发展起来,对铸造货币的黄金的需求量日益增大。 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入,购买更多的奢 侈品。但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流传后,欧洲人一直把东方, 包括中国,看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欧洲有很多人沉迷于“寻金热”之中,上至国 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 ——摘编自孙梅《关于新航路开辟原因的困惑》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寻金热”的特 点(10 分)及它们出现共同原因(2 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分析中国古代明清时期的“财神崇拜”和欧洲 “寻金热”对社会发展影响的差异及其原因(13 分) 6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小车票,大变迁”。小小的车票,不仅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同时也反映出时代的变迁。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新中国火车票变化的主要历程 1949 年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铁路的第一代火车票是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 1997 年 铁道部确定了计算机车票的统一式样,在售票时采用非击打式打印技术的热转出 票机现场打印 xx 年 硬板式火车票完全被全国联网的电子车票取代,车票下方的一维码防伪标记变成 了二维码防伪标记 xx 年 火车票实行实名制,票面上加了二维码、购票人姓名、身份证号码等信息 xx 12306 手机客户端正式开放下载,购买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 xx 网上购票预售期由 20 天延长至 60 天;新的购票、改签、退票政策出台,在列车 开车前半小时内,旅客可以通过网络操作办理业务 请提取两项有关新中国火车票变迁趋势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提取信 息充分、说明逻辑严谨。)(12 分,每项信息及说明 6 分) 高二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1.B 2.【答案】D 【解析】“宀”本意为房屋,“豕”指猪,“豕居之圈曰家”,说明重视家畜饲养业,故 D 正确;家庭饲养业并非畜牧业,排除 A、C;B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名师点睛】 本题容易错选 A,注意区别畜牧业和家庭饲养业,区别于自给自足家畜饲养,畜牧业的主要 特点是集中化、规模化、并以营利为生产目的。 3.【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 题的能力,对本题材料的理解关键抓住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对史实的陈述即史料,第二个 层面是对史料的解读,个别历史学者的误解与实际史论的差别,此差别源于对作者论史本意 的无知,断章取义造成的,因此,本题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为 C;A、B、D 项说法与题意不 符。 考点:历史研究的方法·史料史观史论·对史论的理解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①为唐朝,是我国古代史上的鼎盛时期之一,国土面积 辽阔,经济发展繁荣稳定,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局面,社会文化开放包容,A 项正 确。②为北宋时期,此时中国处于分裂状态,北宋疆域称不上广阔;但经济文化发展繁荣, 四大发明中有三种发明取得划时代的进步,B 项错误。③为南宋时期,分裂割据动荡,以朱 熹等人为代表的理学思想达到成熟期,指南针亦广泛运用于航海,,C 项错误。④为清朝, 大一统王朝较为稳定,农耕经济高度发展,但思想专制,D 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 案为 A。 5.【答案】C 【解析】阅读材料从材料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逋亡奸伪无所容足”,“而朝廷官寺、民 居市区不复相参”,可以看出从管理的角度来设计都城,A 是在宋代,B 材料中没有涉及, 题中材料限制了城市商业活动,D 也应排除。 【考点定位】必修二·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中国古代的商业。 6.【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解答本题关键要读懂材料意思。材料反映了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南 方;南方的货物由商人运往北方。这说明国内商品市场连为一体,故 B 项正确。A 项只是表 层意义,故排除;C 项不是题干主旨,故排除;D 表述错误。 考点:中国古代经济结构的特点·中国古代的商业·特征 7.【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明代中叶,江南地区的丝织业发达,出现带有资本主义 雇佣性质的雇佣关系,手工业生产效率提高,绢的产量增加导致了江南的绢价明显下降,故 明代中叶江南的绢价比宋代有所降低,A 项正确。题干中说明是“按当时米价进行折算”, 因此与货币制度无关,排除 B。南宋时,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完成,C 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 除。题干中涉及的是江南的绢价,而米价只是一个参考标准,因此题干与农产品商品化无关, 排除 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 A。 8.D 9.【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提到,“有第三种可能性,……它接受现代化,但只接受它的形 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特点,单纯学习西方科技,而 不变革封建政治制度,故 C 项正确。清末新政涉及立宪,故 A 项排除。戊戌变法学习西方政 治制度,不属于形式,故 B 项排除。辛亥革命也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故 D 项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洋务运 动 10.【答案】B 【解析】消费合作社并没有涉及到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改变,故 A 项错误。战时的国民党的 “统制”经济,带有计划手段的经济,目的是稳定大后方,促使更加科学和集中人力物力, 在稳定后方的 基础上进行抗战,故 B 项正确。材料中措施可以促进民生的发展,但是民生 主义的实现太过绝对,也不符合历史,故 C 项错误;D 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11.【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 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883 年”、“外国丝市不振,洋商不购”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导致国内丝织业出口困难,也就是说当时中国已经被卷入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BC 三项,材料均无从体现,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选 D。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12.【答案】B 【解析】材料中主要阐述的是新中国的建设方式,并没有对计划经济体制进行阐释,故排除 B;题干强调的是“重工业优先发展”,没有按照“比较优势的原则”,这是当时政治环境 所影响的结果,故选 A;材料没有对新中国工业化的成本太高进行阐释,排除 C;优先发展 重工业是适合当时我国国情的,而不是应该优先发展轻工业,排除 D。 13.【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1949 年 至 1952 年,山西忻县有 8253 户农民出卖土地 39912 亩;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出卖土地的 户数和亩数,1953 年比 1952 年都增加五倍多”说明当时实行的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措施的 激进性,故 B 项正确;A 是 1952 年;C 是促使小农经济解体;D 是改革开放时期措施。 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建设探索·三大改造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阶段“Ⅲ”是在 20 世纪 60 年代,当时中国正在 推行经济调整的方针,即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 A 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选 项 B 在时间上也不符合题意,排除;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是改革开放之后,选项 D 在时间上也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15.【答案】B 【解析】开放 14 个沿海港口城市是在 1984 年,故 A 项错误;1992 年中共十四大确立了经 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经济合同法》 《产品质量法》《个人独资企业法》等密集颁布,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 故 B 项正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在 xx 年,故 C 项错误;“依法治国”的方略是 1997 年提出的,故 D 项错误。 16.【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说明近代上海 成为中国社会生活潮流的引领者而其他内地农村则相对落后,这既是由于上海在近代较早开 放,也与中国近代社会自身发展变化有直接关系, A B D 三项表述正确符合史实,而 C 项 则在材料中并未得以体现,答案选 C。 考点: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 点评: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变迁是高考近年来新增考点,就学科归属而言这些内容属于社会 史的范畴,由于社会史贴近生活并能体现历史与现实紧密相关的特点所以对近代中国社会的 变化多有考查,希望引起学生的注意。 17.【答案】A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 1929 年《大公报》的广告,材料中的《离婚法论》的广告属于民事 内容,可以看出婚姻观念中法律意识增强,传统婚姻观念发生变化,故 A 项正确、D 项错误; 中国深受西方文明影响在此过于绝对,因此 B 项错误;这只是一部书,并未提到南京国民政 府修改法律,重视法治建设。因此 C 项错误。 点睛:在中国传统思想的束缚下《离婚法论》打广告正是说明了中国传统婚姻观开始发生变 化。人们不再强调三从四德等传统思想,而更关注用法律来维护权利。 18.【答案】A 【解析】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被打破,日益连成一个整体。欧洲的商人 们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他们把亚洲的茶叶、丝绸、瓷器、香料,非洲的黄金和象 牙,美洲的黄金、白银、玉米、烟草以及欧洲的枪支、工艺品等运往各地销售,赚钱丰厚利 润。图中③代表的是美洲传入欧洲的物品,即金银、玉米、烟草等,故选 A。 1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这一条约规定有利于国际自由贸易准则的建立与完善,故 A 错误,B 正确;自由贸易规则只是经济交流准则的一部分,不能据此推断英法经济一体化的 确立,故 C 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贸易体系,与金本位货币金融体系无关,故 D 错误。 20.【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 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可以看出,这种转变的历史前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和 社会消费群体的扩大,故 D 项正确;其余三项均不符合题意,应排除。 【名师点睛】 需要掌握荷兰的殖民扩张的原因和概况。解题的关键是“中世纪商人一般都企图从单位商品 中谋取最大利润——因而他们偏爱高档品。荷兰人从根本上转向大众产品”进行分析理解。 21.【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也使用大量的女工,女性在 经济上也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要求经济独立,也要求提高自己的地位,选 A 是符合题意的, 正确;19 世纪以前自由主义思想已经兴起,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启蒙运动是在 17 到 18 世纪,选项 C 在时间上不符合题意,排除;19 世纪以前女权主义意识已经兴起,选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A。 22.【答案】A 本题主要考查英国工业革命的原因。题干材料强调的是“市场”在英国工业革命中的地位和 作用。依据所学,市场的需求是英国工业革命的直接因素。分析选项,A 项符合题意,所以 应选 A。材料是揭示英国爆发工业革命的原因,没有揭示工业革命的过程,排除 BD;人们对 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材料中不能体现,排除 C。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原因 23.【答案】B 【解析】材料没有体现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强大,排除 A;由材料“在科学技术方面, 法国等欧陆国家完全有与英国并驾齐驱之势,但工业革命还是发生在了英国”,故选 B;材 料没有体现英国具有开展工业革命的优势,排除 C;材料没有体现欧陆国家与英国经济存在 差距的信息,排除 D。 24.【答案】A 【解析】根据“他们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被历史淘汰出局”说明大国崛起的原因是创新能力、 科技发展,大国被淘汰的原因是失去了创新的活力,故 A 正确;选项 B 中“英国开创国家垄 断资本主义模式”错误,排除 B;C 选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D 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25.【答案】A 【解析】据图片信息可知,每次工业革命都引起了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A 项正确;第一次 工业革命中科技与生产未紧密结合,排除 B 项;C、D 两项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排除。 【考点定位】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工业 革命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以图片形式切入,考查四次工业革命,考查学生历史综合能力。解答时要 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对四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史实进行综合分析。 26.【答案】A 【解析】材料的关键信息“唐老鸭那呱呱乱叫的恐慌比米老鼠厚脸皮的个人主义更接近于时 代精神”,链接20世纪30年代末有关史实,可知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尚未完全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又开始了,西方社会出现了以现代主义为表现形式的文学艺术,精神危机在 现代主义中表现出来,故选 A;B 与题目时代不符,排除;30 年代末新政的作用已经凸显,其不 会让人们产生恐慌,C 错误;D 是 20 年代末,与题目时间不符,排除。 27.【答案】B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 发现,英国并未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全面干预,英国是希望通过经济手段解决经济危机而非增 强英联邦的政治向心力,英国并未充分认识到只有放弃贸易保护、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实现经 济的发展,材料中的“相互降低税率或免税”等信息是在强调英国是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 由贸易政策以度过经济危机。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危机•英国 度过经济危机的措施 28.【答案】D 【解析】据材料“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 知,这反映了政府对市场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干预和调控,说明胡佛总统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 预的措施,故 D 选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自由放任的政策,故 A 选项错误;当时经济危机对 美国打击非常严重,故 B 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胡佛扩大了总统的权力,故 C 选项错误。 故选 D 29.【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罗斯福新政中解决低收入者的生活问题,获得他们的支 持。归纳可知新政促进美国社会政治力量的变化,因此 B 项正确;恢复政府权威,与选举中 投票格局变化没有关系,所以 A 项错误;工会法并不会提高劳工的参政意识,所以 C 项错误; 社会保障体系并不会提高社会下层的地位,所以 D 项错误。 30.【答案】C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里根和小布什整顿国有企业均属于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故 C 项正确;A 项不符合里根的做法;国企转化为私企是为了减少国家干预,故 B 项错误; 里根经济学并没有完全抛弃凯恩斯主义,故 D 项错误。 3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等信息即可看出 “撒切尔主义”是强调效率和市场竞争,注意控制通货膨胀的,所以选 C 是符合题意的,正 确;选项 A 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未涉及福利国家等信息,不符合题意,排除;“撒切尔主 义”是新的经济思想而不是亚当·斯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回归,选项 B 不符合题意,排除; “撒切尔主义”也不能成功地解决资本家、国家和工人三者的矛盾,这些矛盾仍然存在,选 项 D 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 C。 32.【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20 世纪 70 年代,西方国家出现“高通货膨胀率和高失业率并存”。撒 切尔政府的货币主义经济政策效果明显:通货膨胀率由 1979 年的 13.3%,降到 1988 年的 4%;1986 年经济增长率达到 3%,高于同期的美、法、联邦德国和日本;1987 年起,财政 赤字由亏转盈。故C项正确;A 是二战后措施;B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特点;D与材料中意 思不符。 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等国本主义的新变化•20 世纪 80 年代 33.【答案】B 【解析】依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中的“转变”指的是列宁开始执行新经济政策,故 B 项正确。A 项不符合题意;C 项错误 ,不符合史实;D 项是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 34.【答案】B 【解析】材料中显示,苏联的生产开始指标化。材料给出的时间是 1933 年,结合所学知识, 这个时期苏联正进行着社会主义建设,一切经济活动都为国家工业化服务,所以农业生产的 指标化是为了保障工业化战略的推行,所以本题选择 B 选项。A 选项说法错误,此时期不是 苏联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单单从农业生产指标化无法看出斯大林模式正式确立;D 选项说法 不符合历史事实,片面为工业化服务导致了农业的落后。 35.【答案】A 【解析】从材料来看,时间是在 1939 年,这个时期俄国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实现了国防现 代化,因此排除 B、C 选项。D 选项时间不符,苏联加入二战是在 1941 年。A 选项说法正确, 正是当时苏联的国防现代化促使了学者发出感慨。 36.【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斯大 林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故 D 项正 确;A 项只符合赫鲁晓夫改革,排除;B 只符合勃列日涅夫改革,排除;C 只符合戈尔巴乔夫 改革,排除。 37.【答案】C 【解析】苏联工业基本按照“民族”“国防”等原则布局,体现出苏联重视发展重工业和加 强国防力量,“工业布局原则只能作为工业布局指导思想”体现出工业布局要符合工业发展 规律,故 C 正确;A 不符合“工业布局原则只能作为工业布局指导思想”,排除 A;20 世纪 60 年代,世界还是美苏两极格局,美苏争霸激烈,B 错误;D 选项“彻底”表述不恰当,不 符合材料,排除。 3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近现代国际关系。新航路开辟以后,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权地位,建立起广 阔的殖民地,之后荷兰崛起,成为“海上马车夫”,工业革命之后,英国成为世界霸主,建 立了“日不落帝国”,故 A 项错误。二战之后,美国以其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成为当时 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故 B 项错误。在这一格局下,主要资本主义列强不断开拓殖民地和势 力范围,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联系日益加强,促进了全球化的发展,故 C 项错误。中心 —边缘等级格局一直保持了动态中的平衡,西班牙、荷兰、英国、美国等先后成为世界霸主, 世界市场范围不断扩大,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故 D 项正确。 39.【答案】B 【解析】在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美元同黄金挂钩,其他国家货币同美元挂钩。美国为了自身 利益,大量发行美元,导致无法以最初确定的比率保证各国持有的美元能兑换为黄金,故事 所述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相似,故答案为 B 项。其他三项不能反映材料故事表现出的特 点,排除 ACD 项。 40.【答案】D 41.【答案】A 试题分析:本题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反映的信息,材料主要说明了全球化背景下,中、英、 美各国在不同的时期兴起、衰落。各选项中 BCD 三项说明不全面,“对各国的损益在不同时 期有差异”最符合题意,因此选 A。 考点: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影响 4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 1945 年成立的世界银行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也 是二战后美国推行经济霸权的工具。因此在马歇尔计划援助欧洲之后,世界银行的重点转向 同样是为了适应美国的经济扩张,故 B 项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是平衡国际汇率, 与世界银行的贷款关系不大,因此 A 项错误;C 项“经济互助委员会”是苏联和东欧社会主 义国家为主的国际经济组织,错误;关贸总协定是关于国际贸易和关税问题的协定,与世界 银行无关,所以 D 项错误。 43-45DCB 46-50CCABC 51-55ADACC 56-60DDBCD 61-63DCD 64(1)特点:中国:主要流行于民间(2 分);崇拜对象多样化(存在地区差异)(2 分); 崇尚公平、正直、忠义(体现传统价值概念或受儒家思想影响大)(2 分)。 欧洲:参与阶层具有广泛性(2 分);寻金具有外向性(2 分)。 共同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2 分)。 (2)差异:中国“财神崇拜”: 冲击了传统贱商观念,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没有推动 社会转型(2 分)。 欧洲“寻金热”: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推动社会转型(2 分)。 原因:中国:封建专制集权空前强化,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3 分);自然经济占 统治地位(2 分)。 欧洲:推动新航路开辟和海外殖民掠夺,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增加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2 分),引发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2 分)。 【解析】(1)第一小问特点,首先归纳中国:“财神崇拜”主要流行于民间;“不同的地区 崇拜的对象不同,导致担任财神爷的角色纷杂”体现出崇拜对象多样化(存在地区差异); “这些财神都是公平、正直、忠义之士,自然不会保佑人们去发不义之财。”体现出崇尚公 平、正直、忠义(体现传统价值概念或受儒家思想影响大)。 第二归纳欧洲:“商人和新兴资产阶级需要黄金来扩充资本,社会上层需要用黄金来增加收 入,购买更多的奢侈品。”“上至国王贵族下至平民百姓都渴望去东方实现黄金梦”都体现 出参与阶层具有广泛性;“当时的西欧黄金严重缺乏”“欧洲人一直把东方,包括中国,看 成是黄金遍地的‘人间天堂’”说明寻金具有外向性。 第二小问共同原因,结合两则材料来看吴中地区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最早产生的地区,西欧 商品经济发展都说明商品经济发展或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影响。 (2)第一小问差异,主要体现在中国“财神崇拜”虽然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贱商观念,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是并没有推动社会转型。而欧洲“寻金热”推动欧洲资本主义发 展,进而推动社会转型。 第二小问原因,从中国来看,明清时期封建专制集权空前强化,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 策,扼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壮大。从 欧洲来看,“寻金热”直接推动新航路开辟和海外殖民掠夺,使大量黄金、白银流入欧洲, 引发价格革命,加速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原始资本,推动了资本 主义发展,由此带来社会的转型。 65、【答案】(1)技术手段先进化: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不法分子伸 入到车票领域,制售假票、票贩子哄抬票价、从中渔利的现象不断涌现,扰乱了正常的社会 秩序。车票也就从最初的只有简单印有乘车信息的硬纸板票,发展到印有防伪二维码的高科 技火车票。 (2)购票方式便利化: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一段很长时期,由于经济的滞后,计划体制的影 响,人们只能到车站排队购买事先印制好的硬板式火车票;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 发展,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人员的流动性不断增强,以往那种单一的购票方式难以满 足人们的需求,加上互联网等新技术的应用,出现了网络购票等快捷的购票方式。 (3)服务体制人性化:近几年,在政府重视民生思想的影响下,铁路部门越来越重视旅客 的感受,不断提升管理效能,进一步完善服务方式,网上购票预售期的延长、改签、退票等 更具人性化政策的相继出台,彻底打破了计划体制下那种单一的服务模式。(任答两点即可, 其中信息的提取 2 分,说明 4 分。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1)纵观整则材料,从第一代硬板式火车票——电子票——票面上加了二维码— —火车票至此进入“拇指时代”——网上售票的过程可知,火车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从另 一面看到火车票的技术越来越先进与经济的高速发展有关,人们的经济意识也越来越强,很 多“黄牛”从中牟取暴利,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稳定市场秩序,火车票的印制技术也就不 断更新换代。 (2)纵观材料,从硬板式火车票——电子票——实名制——客户端下载——网络预售可知, 人们的购票方式越来越便利,同样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购票方式逐渐多 样化。 (3)从材料“网上购票预售期由 20 天延长至 60 天……,在列车开车前半小时内,旅客可 以通过网络操作办理业务”可知,火车票的售卖过程更加的人性化,这与经济发展有关,同 时也与中国新一届政府领导的政策有关,当代提倡更多的人性化服务。 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火车票的变迁

资料: 1.5万

进入主页

人气:

10000+的老师在这里下载备课资料